自殺:真心想死,還是想要真心

自殺:真心想死,還是想要真心


15年前我大學畢業,初次來北京,在北京西站打了一輛出租車。中年女司機開著開著車就開始掉眼淚,聽說我是學心理學的,便向我傾訴,說到她不幸的婚姻,財產被前夫騙光,孩子又因病離世。說著從副駕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遞給我,我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封遺書。她說,這兩天就準備去自殺。當時的我完全被嚇蒙,不知所措。


後來,真正走入心理諮詢師行業,我才明白,原來自殺想法是一個普遍的事情。來訪者常常跟我提起它,以及對它的種種幻想。自殺的想法會真正導致自殺的結果嗎?這個問題我觀察了很久,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據調查,高達90%的人一生中曾有過自殺的念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類與生俱來的除了生存繁衍的“生本能”以外,還有破壞和攻擊性的“死本能”。但“死本能”的快感,主要來源於人們對它的想象,所以並不需要真正去實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群中真的有一部分人是會去實施自殺念想的。


那麼,當別人對我們提起自殺的想法,我們該怎麼做呢?首先,不要回避,謹慎詢問他(她)為什麼想自殺。有的朋友認為,應該去岔開他們這種想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其實,這種迴避的方式並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他們的內心仍然會保留這種想法,只是不再跟你說了而已。記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傾聽和陪伴是第一位的,不要貿然去評判他們,給他們建議或者指導。


如何去評估對方的自殺風險呢?主要是看對方情緒的激烈程度,以及對自殺這件事有沒有深入的思考和準備。


處於激情狀態下的人是比較容易衝動自殺的,因為人在激情狀態下注意力是狹窄的,理性思維受限,無法慎重地分析後果。


我的一位同行告訴我,在他們心理諮詢中心就發生過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件。父親帶著兒子前來諮詢,兒子很抗拒,父親很強勢,結果還沒有開始諮詢兩人便爭吵起來。父親伸手去拉兒子,兒子一把推開父親,轉身便從窗戶上跳了下去,當場身亡。


這就是激情狀態下的自殺。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拖延時間,與他們周旋,引導他們去傾訴和發洩。


還有一種自殺也屬於高危情況,那就是,想要自殺的人經過了深思熟慮。這樣的自殺是我們最難於防範的,並且死亡率非常高。如果我們發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通知自殺者的家屬,對他們進行嚴密的保護。同時,勸說當事人去做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



其他的情況,雖然通常自殺風險不太高,但也都需要我們給予心理支持和干預。


有的人反覆提起自殺,是為了尋求關注。我的一個來訪者是個13歲的女生,自從媽媽生了弟弟,就開始頻頻提起自殺想法,每次一說,家人就害怕,就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如此以往,循環反覆。我們不難看出,她想要的其實不是死,而是愛。


有的自殺是為了報復和懲罰。如那位與父親吵架而自殺的男孩,他在跳下去的時候也許並不是真正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只想懲罰父親,不料卻是這樣的結果。


說到這裡,也許你會發現,原來這麼多人的自殺想法都不是真的。他們不是真心想死,而是想換回關注、愛和尊嚴等,哪怕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處理關係,幫助他們打開心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