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拐點 銀企戰“疫”兩難

作者丨侯瀟怡

目前很多銀行未落地具體貸款延遲細則的一個原因是,雖然銀行需要讓利和支持民生,但判斷標準尚未明晰。

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多人度過了有史以來“最宅”的春節。前段時間有些人還感到有所欣慰,因為春節假期延長了,本該1月31日就返工的人們,又多了10天假期,甚至連支付寶螞蟻莊園每天也多了180g的“乖乖宅家飼料”。

“宅在家裡就是為國家做貢獻。”這曾經是多少宅男宅女的夢想,有朝一日竟然實現了,只是實現的時候“危機深重”。

這是一場無人可獨善其身的戰“疫”,包括個體,也包括萬千中小企業,以及被各界寄予厚望的金融機構。當多家金融機構紛紛提出讓利、減息以及針對逾期的寬免政策時,我們是否可以對未來重拾一些信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多位金融機構一線人士、企業主、各行各業基層員工時發現,一句話被他們反覆提起:“觀望,等待拐點的到來。”

迫切期待全面復工

“你問我有什麼影響,我只能說影響太大了。”廣東一家中型照明公司企業主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中,還貸是最大的壓力,弄不好資金鍊會斷裂,目前的賬上現金流只可以支撐幾個月。”

一些省市的主流復工時間2月10日臨近,企業和經濟的復甦日是否也會因此臨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中發現,因為疫情的高峰期尚未過去,未來還存有較大不確定性,不少企業主預期仍不明朗。

“哪怕現在復工也沒有用,因為供應鏈企業沒復工。即使復工了也面臨物流、運輸問題。即使生產出來的貨物,銷量也會下滑,更不用提出口,根本運不出去。”前述企業主直言。

“有的員工要求我們在停工期間也要發放工資,但一邊房東不給減免房租,一邊沒有營業沒有任何收入,我們真的發不出工資。”廣州一家春節前剛剛開業的酒吧老闆告訴記者,本來計劃很美好,春節前營業情況不錯,準備節後努力增加營業額,儘快收回成本投入,讓酒吧運營步入正軌。此番疫情打亂了全部計劃,他們很糾結是否要在2月10號按原計劃復工開業,不開業沒有收入,開業有風險,到時還要支付員工工資會賠得更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中發現這幾乎是今年春節後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普遍困境。

銀行信貸與企業經營密切相關,尤其在2019年整個銀行業剛剛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後的關鍵節點,中小企業遭此打擊,銀行業是否面臨承壓?

某股份行長三角地區某分行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關鍵在於疫情的拐點什麼時候出現。只要拐點一出現,隨著企業的復工,狀況就會顯著好轉。

“銀行業目前承壓狀況尚可,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此次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春節本身就是長假期,尤其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他們的春節假期比法定假期更長。所以目前的延遲復工還在相對可控範圍內。”但他也進一步指出,“我們期待疫情的拐點儘快到來,如果接下來在二月底之前還不能復工,影響會比較大。”

銀行紓困政策待操作細則

對於現金流和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來說,還貸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而作為“債主”,金融機構如何落實對企業和受災的個人合理的紓困措施,對目前因疫情而信用風險上升的當下,至關重要。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認為,在全力應對疫情的同時,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經濟的薄弱環節,採取有力措施,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就業,保障民生。

1月26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近日,多家銀行紛紛出臺關於疫情導致的貸款逾期安排等政策,給市場和中小企業傳遞信心。

對於個人客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對多家銀行業務人士的採訪和公告文件的梳理發現,四大行均已出臺相關貸款延期政策。從細則來看,主要針對醫、患、工作人員及其配偶,疫情期間在該行的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因不便還款發生逾期的,可以不計為違約,不進入違約客戶名單。

中國銀行還針對湖北地區推出特別寬限條款,湖北地區個人貸款客戶還款寬限期延長為11天,寬限期內不計收罰息,不納入違約客戶名單。對於湖北地區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3-6個月延遲還本安排,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並可申請延長貸款期限。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該行華北某省二級分行業務人士進行採訪時,該人士告訴記者,針對疫情所導致的違約和逾期,總行應該是有相關文件和政策,但是目前還未收到具體如何落地實施的通知或細則。

除四大行外,股份行和不少城商行、農商行也都出臺了各自的貸款延期細則。不乏有“大手筆”的金融機構存在。其中,常熟銀行就表示會對4月底到期的對公客戶授信額度延期3個月,因疫情逾期不視作違約,還開闢了涉及疫情的授信審批綠色通道。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發現,大部分銀行的貸款延期規定中均需要客戶申請,之後銀行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延期、免息或其他處理等相對模糊的表述。

一位股份行信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地區的很多銀行除了運營和基礎數據崗位的少數員工復工外,大多數機構還未復工。目前銀行的政策主要是表明態度和大方向,但具體執行和細節,都待復工後根據具體情況進一步落地。

一位西南某農信社信貸業務人士則告訴記者,他們目前沒有復工,對於逾期預警和相關處理政策也還未落地,目前開始對逾期客戶逐一進行電話排查,但具體如何處理,尚待復工後決議。

開門紅變全年紅?

疫情之下,無人能置身事外。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尤其是銀行和保險機構,每年的開門紅尤為重要。此次疫情對金融機構的開門紅將會影響幾何?

“還未復工,還不知道下一步具體的政策。但目前還沒有提過開門紅的事情。但開門紅的指標應該是很難完成了,開門紅變成全年紅也說不定。”一位大行二級分行信貸業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他進一步解釋道,所謂開門紅,主要是指金融機構在一季度的階段性衝刺。比如說2019年下半年的一些項目儲備,2020年一季度該上的就上,該做的就做。包含元旦、春節兩個重要節點的第一季度,一般來說資金迴流較大,從銀行開門紅的考核指標來看,不光是存款、貸款,貴金屬、理財、保險、基金、資金池等等各項業務都會在一季度衝刺。

“我們在2019年12月就在開始準備2020年的開門紅了,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指標的五分之二,但經過這次疫情,我們到現在也沒有復工,下個星期是否會復工還不能確定,今年的開門紅懸了。”他稱。

前述股份行分行行長則認為,指標是很嚴肅的,所以各個銀行的開門紅一般來說不會調指標。而且開門紅慣例來看應該在春節前就要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數字,如果在春節前不能衝上去,春節後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業績。所以很多銀行都是從上一年的12月份就開始衝來年的開門紅業績。

他進一步指出,當然肺炎疫情肯定對開門紅業績有影響,銀行畢竟不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和互聯網銀行,很多業務的監管要求還是要面籤,不能復工就意味著不能開展業務。但是對各個經營單位來說,開門紅的意義更多的是大家互相比拼和競賽。“如果大家整體不好,只要你相對較好,依然可以說明你做得好,那樣應該也就可以‘交差’了。”

具體來看,他認為,對銀行而言,小微業務的影響肯定是最大的。另外,從行業上看,餐飲、旅遊、消費等服務業受影響更大,但也有一些行業會利好,比如和疫情相關的醫藥企業、紡織企業、口罩生產企業等等,所以對銀行的需求來看,有增有減,整體影響相對可控。

此外,該行長認為,此次疫情會是一個短期、局部的影響,而非長期、全面的爆發:“首先從疫情本身來看,我家就在湖北,湖北地區的疫情病死率遠高於其他地區,這有很多複雜因素導致,但整體來看,這個疾病的病死率較低,所以對於戰勝疾病我是很有信心的。從銀行角度來說,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整體風險管理能力已經明顯提高,撥備也很充足,對於銀行業來說,影響也很可控。更重要的是,即使短期需求和資產質量出現一些問題,但長期來看,行業會逐漸恢復,需求也會恢復,所以無論是償還能力還是信貸需求都將在未來有明顯的改善。”

至於是否開門紅無望,要將開門紅變成全年紅,多位銀行業人士均表示,現在還不好確定,大家都在觀望,如果拐點可以快點到來,對於開門紅的影響也會相對有限。

救還是不救?

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雖然企業和從業者都在關注自身的生計發展,但疫情面前,控制疫情仍是當前不容動搖的首要任務。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指出,在短期內,必須以控制疫情為首要任務,由此帶來的相關經濟損失是暫時和有限的。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指出,短期採取嚴格防控措施非常必要,可以說不存在控制疫情和經濟衝擊之間的取捨。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也一樣,即便讓利,保民生也是第一位。

華南某城商行信貸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銀行業整體將在今年承壓已經是相對明確的判斷。但這種趨勢下,銀行業也很清醒,一味明哲保身是行不通的,尤其近兩年中小微都是銀行信貸業務的主要發力點,此時收縮過緊將會加速不良的爆發。目前很多銀行未落地具體貸款延遲細則的一個原因是,雖然銀行需要讓利和支持民生,但判斷標準尚未明晰。

原因是,疫情拐點還未到來,銀行對企業前景尚難以預測。“這也可以理解,商業銀行無法為此次疫情所造成的損失全部兜底,一定要篩選出哪部分暫時困難,前景還好的企業進行幫扶,硬要救沒救的企業,只能增加銀行的損失。所以只能觀望,一旦拐點到來,相信銀行可以很快制定出相關的細則執行落地。比較肯定的是,今年銀行業利潤增長將會承受更多的壓力。”他進一步指出。

黃劍輝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銀行業的衝擊以間接影響為主,整體可控。根據“非典”經驗,預計疫情在短期內將對銀行信貸需求產生暫時性衝擊,對疫情嚴重地區影響偏大。第二,疫情將加大部分銀行潛在資產質量壓力,中小微企業貸款、湖北省內農商農信資產質量壓力或明顯增加。第三,疫情將對銀行一般存款增長帶來一定衝擊,並帶來中間業務收入短期減少的風險。

不過,此次疫情對金融機構也並非全然是困境。

對與疫情關聯更為密切的保險業務而言,黃劍輝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此次疫情將對保險業上半年業務推動產生短期負面影響,但疫情過後,保障意識的提升將會對保險產品銷售產生強烈需求進而帶來保費展業的改善。從長期來看,疫情等突發事件的爆發,將為保險業帶來更廣闊的展業空間,並進一步催生大眾健康保障和多元化資產配置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