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齐姜氏没有宗族么?为啥没听说田氏和宗族战斗?

京东李达康


题主的这个问题算是问到了点子上,齐姜氏没有宗族吗?显然是有的,正如周天子当初分封了大量的姬姓诸侯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拱卫王室,齐国也不例外。齐国除了姜姓吕氏为国君一脉外,另有姜姓高氏,姜姓国氏等国君支脉,一起保卫齐国江山。而田氏最后能够取姜姓而代之,自然是与这些国君支脉动过手的,只是很隐蔽罢了。

第一阶段,田氏除掉崔、庆两氏

齐景公元年,崔、庆两氏把持着齐国的朝政,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此两氏皆为姜姓。两年后,崔、庆两氏为了抢夺夺权,遂发生内讧。内讧以庆氏的胜利告终,庆氏得以掌握齐国朝政。这时,田氏出场了。

初,庆封已杀崔杼,益骄,嗜酒好猎,不听政令。庆舍用政,已有内郤。——《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景公三年 ,庆封因掌握了齐国朝政,变得骄傲放纵起来。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三家联合伐庆,最终灭掉了庆氏,齐国夺权落入栾氏、高氏手中。

第二阶段,田氏除掉栾氏、高氏

公元前532年,野心勃勃的田氏再起贪念。齐国国政由栾氏、高氏掌握,并且两家又是世交,很难挑拨离间。于是,田氏联合鲍氏,趁栾氏、高氏醉酒之际,出兵讨伐,最后栾氏、高氏逃亡他国,封地则被栾氏、高氏瓜分。不过当时名相晏婴尚在,他很早就看出了田氏的野心,曾私下里说齐国的政权终究要落到田氏的手中。于是,由他出面,劝谏田氏、鲍氏交出封地,还给齐景公。当时,田氏羽翼尚未丰满,便欣然接受了。不过,田氏虽然归还了土地,却因为其结束了内乱,所以甚得民心。

第三阶段,田氏除高氏、国氏

齐景公死后,立公子荼为太子,以高氏、国氏辅政。为了更进一步的掌握齐国政权,田氏有心立另一个公子阳生,因为公子阳生与田氏交好。那么高氏、国氏便显得有些碍眼了。于是田氏一边对下边的大夫说:“我们应该趁高氏、国氏没有动手前抢先动手”,一边又对国氏、高氏谄媚道:“下面的大夫企图叛乱”。于是,田氏联合鲍氏,众大夫一起出兵讨伐,国氏、高氏兵败逃亡,田氏顺理成章的迎阳生继位。这下,田氏终于成功上位,做了齐国的丞相,而之后的事,就是田氏凭借着权力,尽诛齐国公族,齐国彻底掌握在田氏手中。

公元前386年,田氏被承认为诸侯,姜齐灭亡,田齐代立。

云轩君说

田氏代齐,齐姜氏没有宗族么?为啥没听说田氏和宗族战斗?纵观田氏的奋斗史,我们可以发现,田氏代齐,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不紧不慢,不骄不躁。尽管齐国公族众多,田氏不一下子不能全部铲除,但是田氏善于激起双方的矛盾,刺激齐国公族自相残杀,以便坐收渔翁之利。同时,田氏也很懂得韬光养晦,在消灭高氏、栾氏的时候,不急功近利,听从晏婴的劝谏,及时的还政,虽失了土地,却得了民心。

所以说,田氏代齐,并非因为齐国没有宗族,而是田氏过于小心谨慎,就像黑夜里的毒蛇,只有在最重要的时候,才会出来将你吞噬。


天哥谈史


“田氏代齐”是战国初期,齐国的田陈氏取代齐国原来姜氏成为齐国国君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和“三家分晋”都是战国开端的重要标志和历史事件。“三家分晋”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晋国无公室”,也就是晋国早年内乱,驱逐和屠戮公室导致公族力量薄弱,晋文公依靠卿大夫家族称霸,由此晋国日益成为卿大夫家族执政的国家。而齐国的姜氏被取代又是因为什么?齐国的公族势力为何无力阻止田氏的取代呢?

齐国有公族吗?

关于齐国是否有公族的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国家都有公族,即使晋国也有公族。所谓公族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国君的家族,因此只要有国君就一定有公族。只是实力强弱有区别而已,晋国无公室的说法是指晋国长期卿大夫执政,公族力量比较薄弱罢了。

齐国作为一个老牌诸侯强国,姜太公吕尚的姜氏吕氏家族早就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因此齐国不仅有公族,而且实力也不小。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姜姓国氏、姜姓高氏,这两大家族就是著名的“齐国二守”。这两支公族受天子册封,辅佐姜姓吕氏守齐国,世代是齐国的上卿,轮流执政。

田氏代齐和齐国公族的斗争

那么世代作为齐国上卿的国氏和高氏两大公族为何在田氏代齐时没有丝毫抵抗呢?其实如果单单看公元前391年田和放逐齐康公自立为齐国国君这件事情上,齐国公族的确没有反抗。但是从田氏家族崛起的整个过程来看,国氏和高氏两大公族被田氏击垮和驱逐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这两大家族的垮台也就导致齐国公族逐渐失去了和田氏家族对抗的能力。

  • 田氏家族从一个落魄逃难的家族到田桓子时期已经开始逐步崛起,因为田氏家族的声望越来越高,不仅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人物晏婴就曾提醒齐王注意田氏家族的崛起),也使的齐国公族开始警惕田氏家族的崛起。著名的军事家司马穰苴(田穰苴)就是田氏家族的旁支,因为田氏家族的崛起,加上司马穰苴的战功卓著,于是国氏和高氏联合向齐王提议罢免了司马穰苴的大司马之职。这不仅是齐国公族对司马穰苴的忌惮,更是对日益崛起的田氏家族的打压。

  • 但是当时田氏家族和不能直接对抗齐国公族,于是田氏家族继续采取隐忍的态度。公元前489年,齐景公病重,遗命国氏和高氏家族的国夏和高张辅佐自己的少子即位。同时采取了和晋国当年一样的做法,驱逐其他的公子到东莱,为保证自己年幼的少子平稳接班,却进一步削弱了公族势力。

  • 齐景公的幼子荼即位后,国氏和高氏继续作为上卿执政。而田氏家族族长田乞则采用两面挑拨的方式,挑拨公族和卿大夫家族的矛盾。最终在田乞的挑唆和带领下,齐国的其他卿大夫家族联合发动政变,不仅将齐景公的幼子荼赶跑,还将国氏和高氏两大公族消灭,齐国公族势力遭到巨大打击。

  • 随后田氏家族和其他一起发动政变的家族拥立齐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为齐悼公。田乞因为拥立之功出任相国,独揽齐国大权。但是田氏家族和齐国公族的斗争还没有结束,齐悼公在位时间只有三年就被鲍氏家族的鲍牧弑杀,其子齐简公上台,他开始联合其他卿大夫家族一起打击逐渐形成专权之势的田氏家族。

  • 齐简公上台后虽然仍旧保留了田氏家族田常的相位,但是却扶持了监止上台,两人一同担任左右相,但是齐简公依靠监止和其他卿大夫一同对抗田常。双方关系日趋紧张,最终田桓先发制人,再次发动政变攻击监止的同族子我(当时反对田氏的急先锋),由此引发了齐国国君和田氏家族的直接武装对抗。这场斗争最终田常和田氏家族再次获胜,齐简公被杀。田桓拥立简公的弟弟骜即位,即齐平公,田常任相国,田氏家族再次独揽齐国朝政。从此田氏家族取得了主动地位,并开始不断削弱国氏、高氏和卢氏等齐国姜姓公族的权力,为最后田氏代齐奠定了基础。

田氏家族和以国氏、高氏为代表的齐国公族的斗争看起来好像就是两场政变的故事。但是前前后后从田乞到田常历经三代人接近一百年的时间。田氏家族才取得了对齐国公族的斗争胜利。

田氏家族的致胜之道

作为一个落魄逃难的家族,田氏家族能够在齐国强大的公族势力和诸多老牌卿大夫家族中最终取得胜利,独自夺取了齐国的统治权。其致胜的法宝到底有哪些呢?

  • 低调隐忍的求生之道:初到齐国避难的田氏家族虽然是陈国的公族,但是在当时春秋霸主齐国(齐桓公时期)就只能是小字辈。所以当时齐桓公想让田氏家族的田(陈)完担任卿士,田完赶紧拒绝,最终出任工正,在齐国只能算中等贵族。后来田氏家族在齐国经过五代人的努力,到了田无宇时才从中等贵族逐步爬到了齐国政坛的核心层。


  • 收买民心:田氏家族从田无宇时期开始就采取收买民心的策略,大肆施恩于民。特别是齐景公时期,他是奢侈无度的国君,对内采取厚赋重刑的政策,而田氏家族则利用权力用国家的资源施恩于民,国民来借贷粮食时用大斗,而归还时用小斗,由此民心向田。到了田常的时候,齐国的百姓都唱歌来颂扬田氏家族,随着田氏家族武装斗争击垮齐国的公族,田氏家族在齐国的权威无可撼动。

  • 温水煮青蛙:田常取得了齐国的实权之后,不仅民心归附,而且公族势力遭到重挫,田氏家族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逐步控制齐国。田常首先逐步削弱和孤立齐国的公族,此外将田氏家族的封邑扩大,随后对外作战扩大声望。此外田常还采取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式来壮大田氏家族的实力,他将齐国7尺以上的女子收入自己的后宫,然后放任宾客出入后宫,到田常死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七十多个儿子。而齐国正好有七十多城,他儿子田盘出任相国时,正好让自己的兄弟们到各城任职,事实上已经完全控制了齐国,彻底架空了齐王,到田和正式代齐的时候,齐国上下早就已经接受田氏才是“齐国老大”的事实了。


围炉品茗人


田氏取代姜姓齐国,乃是战国时代之一大事件。有人会问,姜姓统治齐国数百年,公族枝开叶散,难道他们就没有反抗田氏么?其实不然。田氏代齐的大业,就是从铲除齐国公室家族开始的。

下面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田氏在齐国的奋斗

田氏本为陈氏,先祖陈完是陈国公子。

公元前672年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太子御寇被杀,由于陈完与太子御寇的交情很好,他害怕受到牵连,便逃到齐国。齐桓公很赏识陈完的才干,想要封他为齐卿,但陈完认为自己不过是逃亡羁旅之臣,不能接受这么高的待遇。齐桓公便任命他为“工正”,即管理百工的官职,并赐给不少田地,陈完便改氏为“田”。春秋时代的姓氏很复杂,陈完本来是陈国公子,陈国是妫姓国,到了齐国后,改氏为“田”,但因为他是从陈国来的,所以又以“陈”为氏。

陈氏家族,又可以称为田氏家族。

田氏家族的崛起,是从陈完的五世孙陈无宇开始的。

第二,第一个被扳倒的姜姓权臣:庆封

陈无宇,又称为田无宇。田氏崛起的过程,是与姜姓公族斗争的过程。第一个被田无宇扳倒的姜姓权臣是庆封。

在说庆封之前,要先说崔杼。

崔杼与庆封都是姜姓公族,在春秋战国时代,姓与名是不通用,除了姓之外,还有一个氏,崔杼的氏是“崔”,庆封的氏是“庆”。

崔杼是齐国执政,他的老婆被齐庄公给搞了。一怒之下,崔杼弑杀齐庄公,立了齐景公。不过,齐景公就是一傀儡,大权落入崔杼之手。然而,后来崔杼被庆封给暗算了,被迫自杀,庆封便成了齐国执政。

庆封为人荒淫无度,成为大独裁者。田无宇便联合高、陈、鲍三大家族,发动政变,推翻了庆封的统治。庆封政权垮台,他本人也流亡到了国外。

庆封垮台后,田、高、陈、鲍四大家族成为齐国政坛的实际掌权者。在这四大家族中,高氏与陈氏都是姜姓公族,而田、鲍二氏则是外姓氏族。

在庆封之前,齐国政权都在姜姓手中;庆封垮台成为一个转折点,四大家族中姜姓与外姓各占两席。

第三,高氏与栾氏的垮台

田无宇是田氏家族崛起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在整垮姜姓的庆封后,他又把矛头对准四大家族中的两个姜姓家族,即高氏与栾氏。

作为一名外姓齐卿,田无宇心里很清楚,要与姜姓世卿相较量,自己缺乏根基。田无宇是个城府颇深,也有政治头脑的人,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树立田氏的威望,首先必须要取悦于国人,那要做什么呢?

田无宇做了许多亏本买卖,用大斗借粮食给百姓,用小斗回收,让百姓获得实惠。在木材、盐、水产品的买卖上,也实行平价利民的原则,木材从山区运往城市,售价不超过山区,盐与海产品从海边运往城市,售价不超过海边,其中的运费,统统由他来承担,这无疑大大减轻消费者的购买压力。这些所作所为,大大提升其在齐国民众眼中的形象。

在获得民心后,田无宇与鲍氏家族联手,发动政变,驱逐栾施与高强两个政敌。栾氏与高氏这两个姜姓公族被扫地出门。这样,齐国的政权便落在田氏与鲍氏两家之手,而鲍氏的实力远逊于田氏,于是田氏开始在齐国坐大。

第四,田氏的夺权之路

田无宇尽管大权在握,考虑到田氏在齐国根基还不够深,便听取晏子的意见,还政于齐景公。齐景公去世后,以姜姓公族的国夏、高张辅佐新君。此时田无宇业已去世,其子田乞延续父亲的策略,施恩惠于百姓,这为家族赢得良好的口碑。

是到新旧交替的时候了,凭借着田氏家族在齐国民众中崇高的声望,田乞振臂一呼,国人响应,驱逐执政的国夏、高张,立齐悼公,而田乞出任宰相,独揽大权。公元前485年,田乞弑杀齐悼公,君主成为权臣手中可随时撕毁的纸牌。齐悼公被弑,姜姓被田氏取代的运气已隐然可见。

此时田氏家族在政坛上一手遮天,俨然已是无冕之王。田乞的儿子田恒,重演了父亲弑君的“壮举”,公元前481年,齐简公成了陈氏家族的又一牺牲品。比之晋国,齐国的君主显然更有如坐针毡的不安全感,从齐庄公到齐悼公,如今又轮到齐简公,弑君游戏的流行,显然暗示着权力悄悄地转移了。

田恒的另一个名字叫田常,他是田氏最终得以代齐的关键人物,他执政齐国二十九年,并延续陈无宇、陈乞的惠民政策,减轻剥削,争取民众,杀尽公族中之强者,扩大田氏封邑,封邑面积大于齐国公室,终使齐政皆归田氏。

半个多世纪后,到公元前391年,田恒的曾孙田和终于捅破薄薄的窗户纸,迁齐康公于海上,田氏由是独占齐国。这已是战国时代的事了。


君山话史


这是因为田氏采取了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温和的取代了齐国。其过程非常的隐蔽,很顺滑,也很漫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讲讲吧。

奔齐。齐桓公十四年,陈国公族内乱,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职。陈公子完,妫姓,至齐国后以田为氏,为齐国田氏之祖。

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

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从掌权到最后取代,田氏用了整整100多年的时间,可谓是良苦用心啊。我们接下来看看这些年田氏都做了哪些努力。

一,壮大家族人口,据说田乞让门客给自己戴绿帽子生下了70多个儿子后,田氏人丁兴旺。田氏当时已经把持朝政,因此不断的安插田氏的这些假儿子,基本是生一个安排一个。到齐宣公时代,齐国70多座城池的一把手,当时叫大夫,基本上全是田氏的人。

二,屠戮姜氏公族。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 姜氏公族几百年的发展和繁衍,公族遍布齐国,而且很多人威望很高,掌握地方权力。从齐宣公开始,田氏也开始剪除姜氏公族的行动,在中央层面不断的罗织罪名,很多时候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公开的屠杀姜氏公族,经过几十年的屠杀,到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时代,姜氏公族几乎被屠杀殆尽,齐康公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三,收买民心。最著名的就是“ 小斗进,大斗出”,让齐国百姓对田氏感恩戴德。同时窃取了国君奖罚权,牢牢控制了齐国的大权,使得大臣们也对田氏感恩戴德,全部是支持田氏的人。

四,通过外交承认。田式主动找到了当时的诸侯国霸主魏文侯。通过割让了大量的利益给大哥魏文侯,魏文侯欣然答应了愿意帮忙。魏文侯自己就是三家分晋来的,对于田家的举动也不好意思说什么。通过大哥魏文侯这个中间人去找周王,也避免了程序上的尴尬。周王还不得不给魏文侯面子去答应这件事。

最后,齐康公终于走了,没有儿子(应该也是田氏的杰作)。田家名正言顺代管了齐康公的最后一块城池。田家完成了田氏代齐的壮举。


双鱼趣谈


当然有斗争,而且是五六代人的努力才取代了姜齐。

举个例子,孙武的祖父叫田书,是齐国田氏第五代孙,田书也是齐国大夫,因为战功,赐姓孙。孙武父亲孙武为了逃避齐国田姜两家的政治斗争,归隐山林,离开齐国去了南方吴国。田成子是孙武的堂叔辈,田成子杀了齐简公,基本上夺得了齐国政权,史称“田成子取齐”。经过三代之后,田成子的曾孙田和正式成为齐国国君。


RaymondIT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首先不是齐姜氏,姜是姓。姜太公和吕尚是同一个人,姜姓吕氏。所以齐国应该是吕氏执政。

田氏代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当然田氏老祖宗田完也没有说我刚到齐国我就想篡了你的权,这是一个随着田氏地位的不断提高野心也随之增长的情况。



田完是陈国公室,是陈厉公之子。因为陈国公室发生乱政,原本的父死子继成了兄终弟及,田完他爹陈厉公死后,他大叔继位,大叔死了二叔继位,二叔继位后把他的儿子立为太子,但是他二叔发现他儿子经常和田完在一块厮混,怀疑他儿子图谋不轨,于是就杀了太子御寇,田完则跑到齐国,当时齐桓公感觉田完好歹也算是个贵族,于是就给了他个管理百工的职位,田氏在齐国扎根。

此后繁衍了几代人,齐庄公的时候田桓子无宇正式登上政坛,田桓子曾出奇谋帮助庄公战胜卫、晋,所以深得庄公宠信,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田桓子,田氏的力量进一步提高。

从田桓子的儿子田乞开始,田氏就逐渐有了夺吕氏权柄的苗头了。当时齐国国内姜太公的后人有三支,吕氏是国君,还有另外两家国氏、高氏为上卿,三家共同保卫姜姓齐国,当然他们三家只需要齐国是姜姓,到底是吕氏还是国氏还是高氏那还得争一争,三家的内斗也是田氏得以代齐的重要原因。

言归正传,田乞做大夫时,齐景公不干正事,老百姓贫困潦倒,田乞就用大斗借粮,小斗收粮,借公事而施私恩,一举夺得齐国民心。

上文说过齐国由姜姓吕氏、高氏、国氏三个公室,除此之外还有栾氏、鲍氏、庆氏几大公族。由于吕氏衰微,所以这几个公氏轮流执政,然后可以参考三家分晋,他们合纵联合,互相攻伐,当时田氏还比较弱小,于是经常联合弱的讨伐强的,渔翁得利慢慢壮大自己。

先是联合高氏、鲍氏、栾氏打庆氏。后来高氏、国氏掌权后,田氏又联合鲍氏打高氏、国氏。一来二去田氏逐渐成为齐国最大公族,并且在家中拥立齐悼公继位,自己摇身一变成了相国,独掌大权。

然后田氏几代人做的事就是疯狂给田氏宗族赐封地,等田常为相时,齐国基本已经属于田氏,齐君就是傀儡。


随后田氏交好诸侯各国,而且因为已经有了三家分晋的先例,所以田氏也试图篡齐君之位,只不过田氏还缺点名份,于是就又等了一段时间。田和为国相时,他求魏文候代告天子,立他为诸侯,魏文侯和田氏几乎是一样的经历,当即答应,天子当时早就没用了,只能卖田氏个面子。

田氏代齐的过程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当然,姜姓贵族的不作为和内斗不断也为田氏代齐提供了助力。


守仁读仁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这标志着田氏开始成为齐国的正式君主。还有就是得到了所有诸侯的承认。这也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田氏代齐的事情进展非常顺利,没有人反对,而且很多诸侯都给予支持。这个现象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我们知道诸侯都是周王室分封的,只要分封之后不管你治理的怎么样,这个地方时代都是你们家族的。除非周王室收回,这也就是分封制。不过田氏代齐可以说是正宗的篡位,但是周王室和诸侯不仅不闻不问,反而还都给与支持。我们看一下原因。

首先就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运行下去,主要是因为有周王室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平王东迁之后王室衰微,进入了东周时期。在春秋时代还有人打着礼法的幌子来讨伐诸侯,但是战国时期都是诸侯兼并了。没有人在乎你的地位来源是否合法。只要实力强大就可以了。所以田氏代齐的时候别人才不管呢,因为齐国实力本来就非常强大。诸侯和周王室都不敢招惹这个大国。

  其次就是田氏代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上百年的。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从这个时候起到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已经有了100多年的时间。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而且齐国的公室都被田氏排挤和杀完了。齐国已经没有人反对田氏了,相反大家都非常支持田氏。既然齐国自己人民都不反对,诸侯又怎么可能反对呢。

  最后就是和当时的魏国有关。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第一个篡权了,而周王室也只能默许。也就是说田氏代齐之前已经有这个先例了。而且战国初期魏国率先强大起来,为了得到诸侯认可,魏国强迫周王室承认田氏地位。因为如果周王室承认田氏的地位。这个时候田氏就会感激魏国,齐国和魏国至少会联合起来,相互承认。到时候其他国家也都会紧随齐国承认自己。即使到时候别人不承认自己也没有关系,反正魏国已经有强大的盟友了。





微论历史


姜氏嫡系宗族,早被其他家臣,杀光了,还要带五百人杀进田家,被田家三百人,干掉了。那造反的家臣也被杀了。还有什么人会有纠纷?田氏代齐,乐善好施,所积累之德也!大斗粮食借出,怜爱百姓,小斗收回,他人一斗田是138平方出租,田家是185平方出租,租粮却一样,百姓得利也,德高望重。人心归附,无有纠纷。德之所化也!齐国百姓大幸大福也!


静里水声1


此是一部讲述齐后尾历史的好文章,无瑕可击,值得称赞,写文章,搞工程,就该这样,有条有理,是非分明,以史为据,不用猜想!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忘了说一声齐王建,他与春申君黄歇是同父异母关系,……。


严维权


之所以能代得了,就是因为敌对势都消除了,宗室可能还有,但已经没力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