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1799年,年老体衰的乾隆皇帝终于死了,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长舒一口气,从此以后整个大清终于是自己说了算了。而刚刚把握权柄的嘉庆皇帝在当年就对朝廷重臣和珅发难,不仅逼死了和珅还把其家产尽数抄没。老头子当年苦口婆心地劝说嘉庆皇帝不要杀和珅到底还是对牛弹琴。杀了和珅的嘉庆皇帝意气风发,本以为这样就能够扼杀社会贪墨的风气,从而使得大清焕发新的生机。但是他错了,十五年后的嘉庆帝对当年诛杀和珅一事懊悔不已,这到底是为什么?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他的前半生命运多舛。1750年和珅出生于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年其弟弟和琳降生,母亲随之难产而死。后来父亲又死去,和家兄弟受到父亲偏房妾室的照顾而长大。和珅从小就知道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命运,所以他一直手不释卷,这使得他精通了满蒙回汉四种语言。1768年,18岁的和珅娶了当时直隶总督的女儿,这对他未来的前程起到了莫大的帮助。一年以后,和珅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却名落孙山,不过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就承袭了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差事。和珅读书多脑子又非常机灵,常在宫中行走的他就这样进入了乾隆皇帝的眼中。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乾隆皇帝从一开始就非常欣赏他,因为他既擅于揣摩领导的意思又能够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所以说他的官职也是升的很快。初入仕途的和珅不贪污不受贿,反而还主动担当起查办贪污案的责任。1780年,30岁的和珅以户部右侍郎之官职前往云南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件。在审判李侍尧完以后和珅查抄了李侍尧的家产,珍珠美玉让和珅心动不已,想着自己远在南方皇帝也看不见抓不着,故而就把李侍尧相当一部分家产据为己有。从这里开始,和珅就一改本色走上了贪污受贿的道路。

和珅办事精明能干,再加上皇帝对其宠爱有加,所以这个官也就越做越大。由于和珅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所以当时的同僚谁见了和珅都得给其几分薄面。有心人发现了这件事故而就去和珅府上送礼谋官,一时间和珅的党徒遍布朝野。虽然皇帝对这些事情略有耳闻,不过鉴于和珅的死忠,在加上其做法并没有对帝国造成危害,所以乾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如此就在当年乾隆皇帝把自己最喜欢的十公主下嫁给了和珅的长子。这下子和珅成了皇亲国戚,能量就更为巨大了。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乾隆皇帝爱和珅很大原因就因为其总能够为皇帝弄到钱。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内务府和国库实际上已经是无法支持了,但是和珅有钱。所以到第六次乾隆去江南的一切费用都是和珅自掏腰包支付的,乾隆帝玩得舒服又怎么不会重重提拔和珅呢?当时的和珅手握各种大权,包括刑狱、官吏、科考等等,每一项上面他都巧设名目搜刮钱财。我们就来说刑狱,和珅当时和一干官员提出了一项“议罪银”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官员犯罪可以用钱财来抵罪,这样就能够免于处罚。议罪银制度的开创使得大清这个四面透风的房子显得更加破旧不堪。

那么乾隆对于和珅的所作所为清不清楚呢?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那为什么乾隆不愿意惩治和珅呢?那是因为和珅是一个有原则且忠心耿耿的人。和珅知道什么钱可以贪,什么钱不能贪,所以在处理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没有掉过链子,你就从他对灾区百姓做好事方面就可以知道一二。此外,和珅对于朝廷是非常忠心的,关键时刻他愿意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国家渡过危难。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和珅的家产就是大清的又一座国库,把钱放在他那里比放在自己这里稳妥多了,自己什么时候都可以动用。

乾隆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嘉庆不明白,他只知道那几年和珅假借太上皇发号施令,从来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所以等到乾隆死后嘉庆马上查抄了和珅的家产并且杀死了和珅。据相关数据统计,和珅的家产足足有八亿两,而当时清政府一年岁入不过八千万,也就是说清政府十年收入才能够和和珅相匹敌。和珅的财产被查抄以后并未入国库,而是运到了嘉庆皇帝的内务府之中,所以古语云“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查抄和府除了他讨厌和珅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想要通过和珅来杀鸡儆猴,让那些贪官污吏们看看贪污到最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下场。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上和珅死了以后王朝的贪污不但没有消止,反而在整个大地上逐渐蔓延开来,而嘉庆帝手下却再也没有一个像和珅那样能办事的大臣来调控这个局面,当然包括他自己的无能,所以说嘉庆帝的新政也就无疾而终了。十五年后当嘉庆帝回想起杀和珅这件事的时候他总是懊悔不已,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和珅不死,自己的改革也许会在他的帮助下进行下去,大清也不会让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在中原大地横行霸道了。或者说即使有贪污现象发生,但至少不会如此之猖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