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23、24、25祭灶風俗,送灶神需要注意什麼?

小馬談古今


想必大家在今天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尤其是小孩子們最愛講的,那就是“祭灶二十三,過年剩七天”因此我們從這句話當中就可以看出過了祭灶之後的七天就是新年了,雖然說農曆臘月二十三是祭灶,但是其還有另外一個節日的稱呼叫“小年”要知道在咱們的傳統文化節日當中祭灶也就是小年,對於我們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在以前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廚房,這個廚房裡面有兩口地鍋,一口專門用來下湯蒸饃用的,而另一個小的地鍋則是用來炒菜用的,但是大家知道嗎就是再這樣的一個簡簡單單的廚房裡,大家都會在牆壁上貼上一張灶君也就是灶王爺的畫,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根以前咱們老輩人傳承下來的思想文化風俗有關。

要知道在這一天之所以叫“祭灶”那麼也就是說給灶君準備豐盛的食物,當然在準備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食物,那就是“麻糖”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甚至也都吃過麻糖這種食物特別的甜,而且吃起來也特別的粘牙,因此用這種食物給灶君吃,也是有一定寓意的,比如說“灶君在吃了咱們的麻糖之後,其就不會在天上亂說什麼”。

當然從這件風俗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反映出當時生活作風的一種現象,比如有一句話說的好叫“拿別人的東西手短,吃別人的東西嘴長”所以對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君,只是一種傳統風俗,這種風俗帶有一些迷信,因此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要學會正確的認知,當然現在農村幾乎都不怎麼燒地鍋了,因此我個人認為以後對於祭灶這樣的傳統風俗也會慢慢的淡化了。


紀錄鄉土


臘月二十三已經多少年了,我是南方生人,我的生日就是今天。南方,重慶是送壯神,生日照常過。晚上送灶神。我也姓趙,大家一起歡樂,晚上送神上天,多歡樂的今天。今天中午夫妻二人共度生日,因娃兒要上班,晚上是祝酒高歌。



沱鉈兒


廣東叫“祭灶”為“謝灶”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稱小年夜,人們為了表示對灶君一年來保祐各家各戶灶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在這一天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特地給他餞行。

  • 謝灶的掌控權

傳說中灶王爺是男的,什麼衣服也沒穿,舊時拜祭時必須是家裡的男人拜,女人則到一邊去。但現在大約是灶王爺知道廚房一事,掌控權在女人,自然也與時俱進,拜祭這事大都改為女人做了。

  • 謝灶的供物

有:清水、白米各一碗,這是表明灶君與這家人關係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帶回天上時就會變黑。幾棵帶尾葉的甘蔗,甘蔗有節,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

完整甘蔗一條。甘蔗有頭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終,有頭有尾。

炒米餅、炒米碾、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這些,每年是不可少的。

炒米餅這些東西,是幾十年前小孩子心中嚮往,如今巳變成不上眼的食物了。現在已改成餅乾之類的了。

至於紅糖,舊日也常用灶糖來謝灶。灶糖是一種又黏又甜的糖,它是用大麥芽熬成的。吃到嘴裡,不太甜,但十分黏牙。人們用它來謝灶,讓灶王爺吃了後,把嘴黏住,多說好話,少講壞話。現在改成紅糖,祝願如前,希望灶王爺多講甜言蜜語。

有些人家還備有一匹紙馬和一套黑紙袍、靴,給灶君代步和參見玉皇大帝時穿著。灶君不識字,怕他彙報時講漏講錯了話,還得為他準備一份《灶君疏》。這《疏》已進化到街上買一張預先印好“疏”的黃紙代替。

話說祭品是俗例如此,如今除卻糖和甘蔗必備,其他都變隨意了。

  • 謝灶儀式

雖然只是小祭祀,但祭祀起來,一點都不能含糊。要點起寶燭,手捧香禮拜,口中唸唸有詞。唸的內容是向神報告一年來的經過、向神的祈禱、許願以及還過年拜神時許下的願等。

祭拜後把供品放在米缸裡,叫做“責缸”。現在也就放在廚房,不一定非放在米缸了。

到了團年當晚,還得“接灶”,把灶君接回來,與家人一起團年。

而年三十晚上又叫“除夕”不宜謝灶,所以,年卅晚謝灶,好做不做。

舊年俗如此有趣,可惜現在的年輕一代多已拋棄。這樣的情景,大約往後只能存活於記憶裡了。


木子羅食記


臘月23、24、25都是祭灶的日子,因為在過去有這樣的說法,官三民四船家五,說的就是當官的是臘月23這天過祭灶,平民百姓是在臘月24過祭灶,而水上人家則在臘月25,其實在我看來不管哪天過,大家都有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能夠風調雨順,保佑全家能夠平平安安,那麼送灶神需要注意什麼呢?

據家裡老人講,在以前送灶時,一般會選擇晚上進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而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為了糊住灶王爺的嘴。當然,這時還要貼上灶碼,這是因為一年結束了,灶王爺會騎著小毛驢向玉皇大帝彙報工作,老百姓也祈求灶王爺能夠在玉皇大帝那多說好話, 同時也能夠保護民間百姓平安幸福。因此,灶碼上通常會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而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好多風俗的步驟都會被漸漸地淡化。就好比在我們這裡祭灶,糖餅肯定是會包的,同時還會包上菜餅、各種肉餅等。至於貼灶碼,已經很少有人再貼了,不過有許多在外打拼的人趕回來過祭灶,可想而知祭灶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而俗話說過完祭灶便是年。想想確實如此,明天便是臘月24,也正是我們這祭灶的日子,過完後還有5天就迎來了新年。在我們這裡送灶神需要注意什麼,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說法,主要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為主,所以在這天要多說些吉利的話,不能胡言亂語。雖說各地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但是其都有共同的目的,因此在這天不管做什麼事還是說什麼話都要注意,明知有些只是編織故事流傳,但畢竟過新年大家都想討個好彩頭,也希望家人都能夠開開心心。在此肥仔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免費分享作物種植技術、肥料施用方案等三農資訊。謝謝大家支持鼓勵!!


肥仔農經



滄海一粟44222


臘月23、24、25祭灶風俗,送灶神需要注意什麼?

中國大體以臘月二十三開始為小年,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陽湖則保留船家傳統,小年夜是臘月二十五。同時也在同一天祭灶神,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

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也有二十四、二十五一說),上天彙報,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間。小年夜,中國傳統節日,即傳統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灶神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秦漢以前灶神就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

謝灶之期也分階層,關於何時謝灶,中國民間有所謂。“官辭三”、“民辭四”、“鄧家辭五”,又稱:忘了辭五,別辭六,就是說,二十三、二十四沒辭,就辭五,但千萬不要辭六了。“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廿三謝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廿四謝灶,“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廿五舉行。但是中國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灶,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一般家家戶戶都貼年畫灶君,兩邊貼有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宮降吉祥】。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糟去塗灶君稱之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使少打幾個小報告。

祭灶神象徵著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而焚燒一個用篾扎紙糊的馬,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還要準備一點黃豆和乾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並在灶坑裡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喃喃叮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

灶神寶誥

志心皈命禮

1、位證東廚,司命灶君,妙供喉舌,經理庖廚。錄人間功過之因,依期上奏。體天地生成之化,覆佑下民。驅不正之鬼神,掃塵中之疵癘cī lì。一家吉慶,合宅昌榮。朝夕承匡扶之仁,庚申察是非之目。雍雍瑞相,赫赫靈祇。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

2、一家之主 五祀之尊 司喉舌於北斗之中

察善惡於東廚之內 賜福赦罪 移兇化吉

安鎮陰陽 保佑家庭 何災不滅 何福不增

有求皆應 無感不通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 元皇定國護宅天尊


小馬談古今


大家好,今天是臘月廿四,剛好是南方小年(北方小年是臘月廿三)是祭灶神的日子,我根據自己所處地方的風俗,也來回答這個問題。

灶神的來歷

先來灶神的來歷,灶神本來姓張名禪,是一家富豪子弟。俗話說“窮而思安富而思變”,張禪身置富家,對自己原來的婚姻沒有感到滿足,便到處“拈花惹草”,還常常帶一些“不倫不類”的女人回家。所以,他的夫人由於看不慣丈夫的作為,受不了打擊,便憤恨離家而去。



不久,張家失火,家產盡毀,張禪也因火災而雙眼失明成了廢人。那些“相好”的女人也各自卷財而散,張禪自此淪落為乞丐,衣不蔽體,流落街頭。一天,張禪乞丐來到原妻的家門,他的妻子看到是張禪(當然張禪已失明不知道是自己的妻子),想收留張禪,便叫丫鬟把他帶進家中。她在家中煮張禪愛吃的飯菜,張禪一聞覺得好熟悉,再聽聲音便知道是自己的妻子。張禪很自責,想想自己的所做所為,對妻子說了一聲“對不起!”就用頭猛撞牆而亡,不想剛好是撞在灶臺上。張禪的妻子本來沒有責怪張禪,就想兩人過好餘生,誰料結果如此。便傷心失望地也撞死在灶臺上,為夫殉情。張禪夫妻的故事,感動了玉皇大帝,便把他們封為灶王爺、灶王婆,專管人間善惡事件。



民俗風情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廣東湛江地處南粵邊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民俗,亦有濃郁的本地特色。湛江市居民以漢族民族為主,但由於祖源不同形成有粵語方言的湛江白話、吳川白話、閩南方言的和雷州話和客家方言的啀話三個方言區。各方言區的民俗都保留有自己的特色,經過長期交流和發展已基本上大同小異,已形成湛江民俗特色。

祭灶神,雖然沒有湛江人過年例、中秋等節日的民間文藝、娛樂那樣豐富多彩,但其也是源遠流長,也是湛江人過年必須“幹”的事和程序。現在,在湛江農村,舊房倒塌缺乏資金修善時,就算廚房沒能力蓋,必須對灶進行一定的保護,那怕是用瀝青簡便圍搭。湛江農村大部分家庭的灶臺,都設有香爐燭案,這些都足夠說明湛江人對灶神的崇拜與尊重。



農曆臘月廿四,湛江人都有祀灶、祭灶習俗,意為“送灶公、婆昇天”,就是辭送灶神上天。因為一年社神在人間、家庭一年了,這天就要升上天過年,並向玉皇大帝彙報這家人生活、耕作、感情等等情況。所以,這家人當然希望灶神只說好話啦。

因此,祭灶神時的飯糰(湛江人叫飯仔)要用糯米煮飯,糯米粘性強,意為“封住灶神的嘴巴,不讓他多說話、說壞話”。祭品要加上片糖、蘋果、桔子、甘蔗等,意為“讓灶神上天彙報咱家事時,嘴巴甜、祈求平安、大吉、節節高升”。祭品擺好後,去除舊的灶神君像,貼換上新的,燃香三柱接舉插爐內,點燭祈求,贊讀祝語,行叩首合拜,唱送神,揖拜;接著獻茶典酒,低語叮囑,然後焚化紙冥幣、紙馬“意為開路騎馬昇天”;最後鳴炮送神,祭畢。



舊時,湛江市人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禁忌,據說因為灶神死時是“衣不蔽體”,湛江人大都以婦女主廚那又說不過去。現在,湛江人新建灶時還要在灶臺上貼上“安灶大吉”、“張君在此”等等紅字。

總之,在舊社會里,科學很侷限,有些東西解決了、需求幫助時,人們往往求助求神仙,有些風俗,多多少少挾雜著迷信色彩。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很多習俗的禮儀已簡化、改變,我們必須正確、理性、科學地對待,對一些民風習俗要吸取精華,去其陳規陋習。


追波逐流


春節風俗,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因此要祭拜灶神,讓他上天言好事。現在都市家庭已沒有了灶膛,那我們可多準備一些糖果、糕點,寓意來年生活甜甜蜜蜜。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女人是不祭灶的。由於各地風俗不同,民間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動。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粘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另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總之由於各地風俗不同所以祭灶形式也不同。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然後多在黃昏入夜之時送灶。





木子的退休生活


恭送司命灶君上天庭奏善規程

灶王專查人間善惡,為天庭耳目之神,天庭賜福降禍都是先問灶神,灶王上天奏人間之功過,下界管一家之吉凶。

灶王乃一家之主神,每一戶有灶之處既有灶王,敬灶王、灶王爺保佑你一家平安,每年臘月廿四、甲子庚申日和月悔之日(陰曆月末),都上天庭為你多奏人間善功,多求福報。你若不敬灶王,灶王爺亦在,一樣的查你善功罪過,報請天庭賜福降災降禍。一家一戶一位灶王爺,你本家灶王爺專管你一家幾口,你敬好灶王爺,灶王爺定會全力保佑你們全家平安。所以不管你家裡有供奉玉皇大帝、佛祖和孔聖,灶王爺才是一家之主神。

在已亥年歲末臘月廿三(1月17日週五)晚上,提醒諸位善男信女,恭送灶王爺上天,為我們祈求庚子年的安康吉祥。本道沙當在臘月廿三晚11點前屆時奉誦《太上灶王心印妙經》等寶經,並給司命灶君送上大量金銀元寶和馬靴,一併代諸位信眾給灶王爺送上,有願意讓本道沙代送的,請把你們的姓名、生年和住址發過來,本道沙就可以帶大家給灶王爺奉上,也好求灶王爺多多奏善,少報我等過錯。

恭送司命灶君天庭奏善規程:

恭送灶王爺在晚飯後到晚11點(廿四子時)之前送畢:

1.請好灶王爺神位,原來敬有灶王爺像的,可以把舊的灶王爺像請下收好,最好的在廚房的門裡的東面(西面也可),請上灶王爺的新像,貼好畫像,敬有灶王爺的最好給灶王爺像清理潔淨。

2.給灶王爺供上各類供果,供上新熬的紅棗稀粥、麻糖(灶糖、麥芽糖、瓊鍋糖)和嫩軟豆腐,還可以有其他各種水果、乾果等各種供品,也可以供雞、豬、魚等葷食(牛犬龜蛇不能供,最好不吃這些),再可以供酒、茶和其他飲料,各種供果切記要單數,所有供果一樣是單數。

3.晚上飯後,子時之前,先點上蠟燭一對,供上三炷(道經師三寶)香,再給灶王爺三拜九叩行禮,後在焚化桶或火盆送(燒)上金銀元寶和紙馬,還有舊的灶王爺像,和去年家裡貼的福字等等都可以一起焚化。

4.金銀送畢,再次給灶王爺三拜九叩,(奉誦灶王爺寶誥)求灶王爺上天庭,多說好話,多奏善功;無意犯錯,也請灶王爺求天庭少點處罰。求在己亥豬年災消禍散病祛憂除,福增壽延財進喜連。

5.子時過後,灶王爺就應該已經上天庭奏善,第二天供果都可以撤下,全家人都可以分沾灶王爺享用過的供果(老人、小孩多吃)。

大年初一子時灶王爺回家,在大年三十晚子時前接灶王爺,同樣供上餃子等其他單樣供品,再敬家裡供奉的其他仙佛,再請上先祖回家過年,給灶王爺、仙佛和先祖行禮後,給家裡的長輩行禮拜年問好。

灶君寶誥:志心皈命禮(誦三遍)

一家之主 五祀之尊

司喉舌於北斗之中

察善惡於東廚之內

賜福赦罪 移兇化吉

安鎮陰陽 保佑家庭

何災不滅 何福不增

有求皆應 無感不通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

元皇定國護宅天尊

(九稱)

請諸位道友信士在臘月廿三、除夕、八月初三(灶王爺聖誕)、月悔之日(陰曆月末)(逢戊日提前一天),和甲子庚申等諸日敬灶王爺,灶王爺上天庭為諸位言善表功、賠罪說好話,主要是保佑一家老小安康。


薔薇4月開


臘月23、24、25祭灶風俗,送灶神需要注意什麼?在古代臘月過年都要祭拜送別灶神,由於古代社會很多人存在許多具體的實際問題,造成不同的人群祭灶神和過小年時間都不統一,具體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臘月23日是官方人員過小年送灶神。古代百姓過小年送灶神本來是臘月二十三日,可是有許多在外當官的人要回家陪父母過年。因此,把臘月二十三日定為官方人員過小年送灶神的日子。但我國古代大部分都城都在北方,有些做官的人家住在北方,往往過小年送灶神的時候,就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過小年送灶神,則流傳到今天,北方地區的平民都是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過小年。所以,臘月二十三日就成為各地官方人員過小年送灶神的時候。


第二,臘月24日是平民百姓過小年送灶神。臘月二十四日是在外地當官的人回家陪父母過小年送灶神的日子。臘月二十四日現在主要是南方地區的平民百姓送灶神過小年的日子。因此,從古代流傳到今天南方地區的平民百姓過小年送灶神的日子比北方遲一天。


第三,臘月25日是旅行人回家過小年送灶神。古代在外面當官、做生意、做匠人,在千里之外回家,不像現在交通方便,有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等非常方便快捷,過去古代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騎馬和木船,速度比較慢,一般回家要很長時間,所以,從古代遺傳下來的老規矩,在臘月二十五日進行彌補送灶神的禮儀。過去社會,灶神是非常重要的神靈,他保佑一家人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神靈。因此,每個家庭必須用隆重的儀式歡送灶神上天述職,當過完年後,又要迎接灶神歸來。


總之,不管北方農村,還是南方農村,在送灶神的時候,必須要燃燒三柱清香,化紙錢,燃放鞭炮,使用三牲,淨飯,酒,和糖果糕點,家裡人叩首祭拜後就完成了隆重的歡送儀式。送走灶神上天去過年後,家人就開始過小年了。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