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傳統中國年,為了慶祝這一天的到來,男女老少都會出門逛廟會、賞燈花、猜燈謎。

“火樹銀花燈如晝,寶馬雕車香滿路”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我們用滿街的燈火通明盡情狂歡,迎接新年的啟程,也誠心祈願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希望以後每一天,都如同這個夜晚一樣光明幸福。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元宵節,元氣一始。

往往立春後萬物只是開出枝芽,還未開花時,人們便製作各式五彩繽紛的花燈高懸街頭。

做燈的手藝人心靈手巧,在燈上畫滿各種繁花和飛禽走獸,再以染色紙綴以各路鮮豔色彩。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每逢此時大街小巷,燈火不絕,在那光明璀璨的夜裡,燈是地上的星,星是天上的燈。

如此一番“鬧花燈”,倒是讓花燈比春天的花,更提早地來到了人們的生活裡。

而這場在春天伊始,和五光十色光影下的節日狂歡,既寓意這舊年的徹底結束,想來也昭示了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繁花似錦”的美好祈願。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元宵佳節,寄託著中國人追求團圓和美滿的願望。

全家人一起分享一碗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和睦相處。

湯圓是美好的寄託,幸福的掛念;湯圓是一種祈福,祈願以後,路途順遂圓滿。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元宵節,也稱燈節,它最早起源於佛教。

早在2000多年前,東漢的僧人們會在正月十五這天觀佛舍利、點燈敬佛,而佛法中點燈,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破暗為明。

在每一個僧人的心中,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可在世人眼中,元宵節是一場盛大的燈會,得“鬧花燈”,整個夜晚都沉迷在一片溫暖的燈光中。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元宵節還是唯一的浪漫節日。

古代女子“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燈會,才被允許結伴出門看燈賞玩。

過去,年輕男女人們燃一支細小紅燭,小心翼翼放進紙紮的燈籠裡,等到人聲鼎沸,“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的燈火,給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機遇,在熱鬧當中尋找那個一見傾心的人,將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元宵之夜。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吉祥如意,和和美美,家和人圓萬事興;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龍虎精神,百病不侵,力拔山兮氣蓋世;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心想事成,以夢為馬,直掛雲帆濟滄海;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學習有方,才華橫溢,腹有詩書氣自華;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有人常伴,有愛相隨,直到白首不相離;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高朋滿座,知音相伴,高山流水不絕弦;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子孫有心,孝意常存,老有所養享晚年;

十五到,月兒圓,願您花開向陽,活出詩意,活出美好,活出一個精彩人生!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元宵節,作為春節的收尾,它更像一場盛大的儀式。

冬去春來,新年伊始。

在那歡天喜地的街道上,在那五光十色的燈影下:

人們念念不忘的,必有迴響;人們心心祈望的,終將到來!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月圓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