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主?

善良不能再沉默


学校的任务不光是你问的传授知识,学习能力,还包括思想品德 等很多做人的知识。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是白设的,只不过在全国众多学校里,城市农村人文环境等等因素影响导致每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有所差距。随着国家发展全面素质的好学校会越来越多,但不管学校怎么全面教育,家庭却永远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单位。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把所有希望和责任都推给学校!


女人四十一朵花


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 在教学效果上要实现以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为主到 提高综合素质的转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以 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到适应社会多种需要的 “通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务必在课程体系和 教学计划上充分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和擅长应用的 特点。上海交通大学的通才教育很有特色,该校在 国际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开办“行政管理”、“公共 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建 立了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分为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三个模块,将国家教育部 规定的核心课程作为指定必修课贯穿于其中,并突 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选修课,适当压缩精简专业 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还根据宽口径的原则进行 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知识教育 和专业训练,而且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



农村大利二利


这个问题,正如有人问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到底是态度重要还是能力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态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但是没有能力,光有态度,也做不好工作,所以,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同样,在学校,到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主,我的答案是两者都重要。因为知识是学习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融会贯通后,孩子在具体应用上的展现,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是认知的基础,能力是为了更好的使用

知识积累,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去用它,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的发展,都应当认同这个观点;而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使用,两者的最终目的并不矛盾。比如,1+1这个问题,知识教会你它等于2,而能力培养则是要你从1+1=2,推断出10+10=20,20-10=10等等,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知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身心能量。打个形象的比喻,知识积累是走的能力,而能力培养,是跳的能力,走好了,走扎实了,跳得才好。

2)能力培养基于知识,不能拔苗助长

有些家长或老师只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其实,这是一种拔苗助长,会违反事情的规律。我们不否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必要的知识积累不可少。比如上课、科学实验等。而且能力培养这个词本身也比较抽象,因为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比如,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辨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发展。

不过,现在的社会,竞争比较大很多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的严厉性会比较强,独立思考能力会比较弱。很多孩子,一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找妈妈,寻老师,他们习惯了让别人帮他做,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都比较弱。

所以,作为家长或老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人生最需要潜能激发的阶段,给他们信心,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激发他们非常丰富的创造力思维。

有专家指出,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任何知识的累积过程,靠的不是简单的背诵,单纯的背诵,是无法真正吸收知识的。比如,你让孩子背唐诗、背三字经,他其实并没有理解其中的知识,如果不重复背诵的话,他很快就会忘记,而且孩子在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的多少,而是学会如何转换和应用知识,激发他的创造力思维,增进沟通技巧,塑造健康个性。

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在家看乐一本关于天体方面的书,在懂得了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额知识时,不是简单地让他四倍,而是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如孩子模拟太阳,自己模拟地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得到了启发,又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了他的兴趣。


教育新时论


首先我感觉这两者本来就是不矛盾的,如果说谁是主谁是次的话,从我个人认知出发肯定是培养学习能力为主。毕竟一个人在学校的时间有限,一个人不可能一直有老师教授,即使有老师也不可能教授的面面俱到,肯定会有疏忽的知识点,所以这个时候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出来。肯定会有人说“没有老师教我什么都不想学”,这明显是习惯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教授的模式没有培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人说碰到好的老师成绩会蹭蹭的上涨,对,好的老师确实很重要,好的老师教授的方式可能非常有特点,比如风趣幽默,逻辑条理清晰,传授的知识易懂等,但是这些也都是知识的灌输方式而已,我感觉如果一个人学习好坏以衡量一个老师教的好坏为标准的话那么这肯定不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把一个人的学习好坏完全推到老师身上那么这个人肯定没有培养成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当然老师不能一味去灌输知识而忽视了问题的重要性,我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老师不仅传授知识点而且也会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自己解决或者让同学们提出问题然后去寻找答案。这些都提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仅仅是在学校,如果到了社会上,没有老师,那该怎么办?不学了吗?肯定不是,只不过那个时候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就全凭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了!!!

本人见识有限,希望各位多多包涵!!!


斯蒂芬芳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传授知识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培养学习能力是为了获得更多知识或其他能力。

牛顿说过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学生上学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知识,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获得知识越来越多之后,就会开始有自己的见解。

学校要做的不应该是填鸭式灌输知识,而应该启发式传授知识,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思考和践行。


甲兵张


当然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并且,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鱼”相当于是知识,而“渔”代表的就是能力。学校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把“鱼”给学生,而是要把“渔”就是捕鱼的技能教给学生。


初中语文王老师2


其实都很重要。而且,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自控力,集中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现在的学校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点急功近利罢,,每天像填鸭一样往学生脑袋里灌输知识,生怕孩子们忘了,又留很多的作业反复地记忆。

学习好的学生分两种,一种就是只知道不停地学,不停地做题,一种是用各种能力,自主地,分析着学习。这两种都可能得高分,但是时间长了一定是掌握更多能力的学生学的更广更牢固。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这些能力的孩子他可以不用那么努力学习,而是努力的更值得,更有效果。

孩子迟早要走进社会,走入更残酷的现实生活当中,所以我觉得,从小除了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也一定要培养其他的各种能力,因为这不仅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让他们成年之后更快更顺利地适工作和生活。


闹市一隅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能自主学习,而我们大部分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局对学校的各种排名、考核,一心只要成绩,就把压力传递给老师,老师才是真正的施教者!老师为了成绩能提高,不得不采用题海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毕竟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成绩而言,要更加稳妥点!对于那些聪明的孩子,他们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老师提示,及时复习、预习、做到认真思考和反思,也就是说,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wanghuayang


现在所有的问题不是都推给家长了吗?开家长会和微信群里老师就一直强调要家长配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现在的作业有一半都是手工课,室外课需要家长陪同才能做,不是要推脱这些,但是家长要工作啊,累一天回来还要做这个做那个,老师倒推的干净,让家长帮助孩子这点学西方学的好学的快,但是想想中国的家长们为了房子车子都在拼命挣钱,不是找借口压力有多大,人最累的是所有人都依靠你,而你缺没有依靠的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c6000f14f59adcf014\

邢台迈美机械制造厂


个人觉得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辅。

学校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能让孩子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但是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有方法,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不可以让孩子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呢?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让孩子感兴趣,觉得学习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