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雷峰塔下真的有白蛇和青蛇嗎?傳說是怎麼來的?

夜雨朦空


白蛇傳說是中國一段老少皆知的悽美愛情神話故事。故事的內容是白蛇精和許仙的愛情故事,但因人妖殊途,白娘子被法海關在了雷峰塔下。許多人從小是聽著這個故事長大的,耳濡目染下他們都認為雷峰塔下面真的有白娘子。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的。

1924年,在西湖邊上呆了數年的雷峰塔倒塌了。原因是因為常年大雨的侵襲,加上沒有人管理年久失修,更有人竟然取下瓦片,用來建造自己的房子,這些原因的疊加造成了雷峰塔的倒塌,那個年代正是軍閥戰亂,到處兵馬亂,人們根本沒有精力去管這件事。百年後這麼政府決定重修雷峰塔,讓後世能重視這一寶塔的光彩。

寶塔建成之前,考古專家對雷鋒塔的地宮進行了搜索,專家並沒有發現有蛇留下的痕跡。反倒是在地底深處發現了一個重達200多斤的鐵盒。打開後發現,裡面竟然是一座存銀鍍金塔,這就是吳越時期留下的阿育王塔,這座塔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用來存放佛珠舍利的。

唐朝期間,歷史上有一個非常混亂的年代,在那個時期,各個地方紛紛湧現出王國。當時杭州地區的就是吳越國,吳越國的國王對佛教十分遵從,便在自己統治地地區修建很多的寺廟,五代十國末期,眼看著趙匡胤漸尖壯大,吳越國的國王為了祈福百姓,便命人在西湖旁建造了這座雷峰塔。


知識源於閱讀


今天我斗膽來試著還原一下雷峰塔和民間傳說《白蛇傳》的前世今生。

雷峰塔下有沒有白蛇還真不好說!農村朋友們都知道,老房子重新蓋的時候需要先拆掉原來的老房子,這個時候總是有一條“護莊蛇”的出現,也不知道為什麼,總之很神奇。所以雷峰塔下可能也有一隻或者幾隻“護塔蛇”。

雷峰塔的修建是用來供奉佛家舍利的,曾經叫做“皇妃塔”,因為建塔的山峰叫雷峰而被後人叫做“雷峰塔”。而至於民間傳說《白蛇傳》,我覺得這很有可能是一代代西湖邊上人民智慧的結晶。雷峰塔面對西湖,建設的過程可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建設的過程中可能發現過一條或者幾條蛇,當地的工人回家告訴了家人,家人再告訴鄰里,鄰里再傳播出去。

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正在建造的雷峰塔下面有蛇,在傳播的過程中肯定有些喜文弄墨的人士,這些人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把蛇變成了蛇妖,瞬間蛇妖在雷峰塔的消息傳遍了西湖。後人想,這蛇妖為什麼會在雷峰塔呢,應該是有人把蛇妖鎮壓在塔下吧,那麼是誰呢?正好西湖邊上有個金山寺,那就讓金山寺的法師把它鎮壓在塔裡吧。

又過了很長時間,人們就想這大師為什麼把它鎮壓在塔裡呢,是不是它犯了什麼錯呢?又沒有禍亂人間的記載,那是不是跟人發生了感情啊,人和妖是不能在一起的,所以就有了“人蛇之戀”。

可是這條蛇妖為什麼要違背天道跟人在一起呢?中國人相信前世今生,也許是這個人在前世救過這條蛇吧。那麼誰是男的誰是女的呢?女生為報大恩以身相許的故事廣為流傳,那就讓這條蛇是女的吧,還是一個傾國傾城的美女。男的心地善良,在人間做一個大夫吧,救死扶傷。他們倆就在西湖的斷橋上相遇吧。這樣就有了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蛇一個人修行嗎?應該是有同夥一起修行的吧,所以就有了青蛇和白蛇之分。

1924年雷峰塔倒塌了,人們就大膽的猜想,會不會是白蛇被法海關在塔下,青蛇為救白蛇推翻了雷峰塔。可是西湖邊鬧妖怪這傳出去可不好,所以她們其實不是妖怪,是受觀音菩薩點化來人間歷練修行的。就這樣,一代一代西湖邊的人們完善著這個美麗的故事。其實近年來的一些影視作品也嘗試著對《白蛇傳》的經典劇情做一些修改,比如劉濤版的白蛇中就設置了法海喜歡白素貞的故事情節。正因為有了這些美麗的傳說,杭州西湖的美景也開始名揚內外。現在我們都想去西湖邊感受一下《白蛇傳》這個美麗的傳說中經典的故事場景。


銀杏師兄


《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仙配》的傳說皆源於鎮江。

鎮江是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沒有之一),第一批漢人、漢語、漢字,隨著公元前1005年在鎮江定居(參見宜侯夨簋資料)而在江南紮下根來。

衣冠南渡時,江東世族為了防止北方世族進入環太湖流域,不惜武裝叛亂(參考周玘有關資料),迫使25萬北方世族先定居在寧鎮茅山地區,其中22萬先定居在鎮江,移民人數超過了20萬當地居民,鎮江人漸漸告別吳語開始講官話。環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地區的文化在東晉南北朝時基本處於斷片狀態。

大量文人富集,使得鎮江形成人才高地。不僅中國文學史和書法史的鴻篇鉅製《文心雕龍》、《昭明文選》、《世說新語》、《瘞鶴銘》等誕生於此,而且鎮江的山山水水成為滋養他們精神文化的聖地,他們走遍鎮江地區的每一處角落,採風、收集、整理大量當地民間故事,留下了動人心魄光彩照人的傳奇。

等江南其他地方經濟發展起來後,發覺自己是土豪沒有文化了,後悔當初不應該拒絕別人進入也沒有用了,怎麼辦哪?那就是拿別人的東西演繹後假裝是自己的吧,還能怎樣!

關於《白蛇傳》:

初唐時,“金山寺和尚降白蛇”的原始傳說就已在鎮江萌芽。 宋代,鎮江民間已流傳“白蛇傳”的話本《雷峰塔》,故事的主體內容已基本形成。

明代,曾在鎮江丹徒做過儒學訓導(相當於今天的丹徒中學的副校長)的馮夢龍在其編撰的擬話本小說《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就對應了鎮江當時的若干真實地名如針子橋、金山寺、五條巷、渡口碼頭等。古代的金山是長江中的一個小島,四面環水,人稱“浮玉”。山上香火繚繞,加之處於長江下游,潮漲潮落,形成了相當的神秘性,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清代方成培改編的《雷峰塔傳奇》,就對“水漫金山寺”這一故事的高潮情節進行了詳細描寫。


Boyee2


起源當然來自於家喻戶曉的《白蛇傳》,只是神話故事而已,塔下怎麼可能有真正的白蛇青蛇,而且就按神話故事裡,塔下也只壓了白蛇白素貞。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諡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小青苦練法力,終於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

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重要景區之一。

以前在杭州唸書,雷峰塔上去過幾次,塔下的淨慈寺是傳說濟公坐化的地方,前面的長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的典故舊址,文化之旅,景緻相當不錯。






程小方


說法一

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博異志.李黃》 [2]  );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關於白蛇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唐人志怪小說《李黃》一篇中,宋元話本《西湖三塔記》算得上是《白蛇傳》最早的雛形之一[3]  。

說法二

據說《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鶴壁市淇濱區金山(又名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餘脈之一。這裡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裡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遊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醜。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演變為白蛇。

相傳,“白蛇鬧許仙”裡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藥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據載:“金山嘉祐禪寺”創建於北宋·嘉祐(1056—1063)年間,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創建年代而得名。在這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當成型於北宋後期。而“白蛇鬧許仙”故事向江南一帶的播遷,則與金人南侵、宋室南遷有關。宋高宗晚年禪位後,駐蹕臨安(今浙江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命內當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出於“懷舊”情結,在他“龍興”之地相州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色彩奇幻、情節曲折,應是他喜歡聆聽的故事之一。這就成為宋、元時期“白蛇傳”故事在杭州一帶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

說法三

《白蛇傳》的傳說,一說認為同印度教有關。印度教的創世,就是從兩條大蛇(Nagas)攪動乳海開始。東南亞也有類似《白蛇傳》的故事,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就記述了真臘國王有一“天宮”,夜夜登上天宮的金塔與化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雛形。此外,希臘神話中的拉彌亞即由蛇幻化而成。後來與青年利西烏斯(Menippus Lycius)結為夫妻,結婚當天,來了個阿波羅尼烏斯(De Vita Apollonius),識破拉彌亞是蛇。

此外,在南宋宮廷說書人的話本里,有《雙魚扇墜》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與青魚修煉成精,與許宣(而非許仙)相戀,盜官銀、開藥鋪等情節,都與後來的《白蛇傳》類似。並且在其他的文學作品裡,也有類似的故事。因此,有學者認為《白蛇傳》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國的故事與印度的神話糅合而成的傳說。 


M夢悔


估計是杭州人民一直都討不到老婆,所以乾脆就幻想蛇能夠做老婆了。


1231601股民老沈


看到白蛇要生病的。。。。


龍狼1號


若是傳說,白蛇青蛇還有若干的故事,聞風而動。蛇動,風動,心動……

若是因果,一切妄動自有定數,人也罷妖也罷,正本清源,思量慎重,善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