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教没有兴修巨大神像的习惯,而佛教却有呢?

西凉攻城狮


为什么道教很少修建巨大神像,而佛教却很多?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佛教和道教教义的核心内容不同,导致外在的行为不同。

佛教讲求的是对来世的向往,今生的一切苦难都是通往来世的通行证,讲求通过严格的戒律去规范自己,并且佛教宣扬精舍,佛祖就曾经接受过黄金铺地的精舍,另外宏大的寺庙可以衬托佛祖的威严,对吸收信徒有很大的好处。

道教讲求的是逍遥自在,道教是神仙的体系,修道是修仙,并不是修神,从这里不难看出,道教的神仙是分开的,神受天庭的约束,而仙自由很多,总体而言道教更注重今生,认为来世缥缈,我命由我不由天,通过顺天养性,逆天养命的手段与理念期待可以超脱于世外,对建塑像没有太多要求。

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外在的展示方式就不一样了。

2、入门的门槛不同,渐渐导致财力物力的差距。

佛教是一个很大众化的教派,无论有无文化,无论自身什么条件,只要信仰就接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嘛,佛家广开方便之门,慈航普度,信徒越来越多,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蒙蒙童子,社会各个阶层来者不拒,这样一来可谓八方纳财,很容易达到目的。

道教的门槛就相对高了很多,认识字是最最基础的,还要通古文,要求悟性,对信徒也是高高在上的,觉得修道不同与凡人,修道者也确实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对占卜吉凶,治病解痛都有所建树,所以一般百姓都觉得神秘难于交流,这样一来信徒的圈子发展的就慢,没有财力,又曲高和寡发展起来自然就不如佛教。

修性修命修的都是自己,与塑像的大小其实并无太大关系,不是大像就灵,小像就不灵,修者自有缘份,入佛门还是道门都是自己的缘法,真心不希望看到互相诋毁,各修各人,贬低他人真的能抬高自己。


小马谈古今


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下山圈钱。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一到乱世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道家人物出来拨乱反正,等到天下平定以后,这些人就退隐山林,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五千年以来都是如此。

夏末商初的伊尹,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姜太公,春秋时期的范蠡,秦末汉初的张良和陈平,三国时期的郭嘉、诸葛亮,隋朝的韩擒虎,唐朝的李靖和李绩,宋朝的苗义光,元朝的耶律楚材,明朝的刘伯温和周颠等人,清朝的范文程。几千年以来,每逢乱世,必定有一些道家人物出山平定天下,等到天下安定以后,他们都遵循道家的功成而身退,把接下来的任务交给儒家和释家。

道教奉行的是盛世修行乱世救人的精神,所以说在战争时期,道士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基本都会积极的投入救国行列,这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修行。在乱世根本无暇修建大佛,盛世时又归隐深山,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得到,又从何谈起修建大佛呢?佛教就不同了,佛教奉行的是苦海无涯因果轮回的观念,重点在于普渡众生教人行善教人行乐,所以佛教针对的是老百姓,老百姓需要的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大佛好跪拜,越来越多的大佛来积功德。道教重在救世或是治世,当然不在意修佛的多少了。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相当于两家公司,一个客户群体是大众,一个客户群体是高端精英人士,我们只看到过超市开得遍地都是,可曾见过劳斯莱斯满大街都是?


大象爱养生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去过武当山嘛?看过真武大帝的神像嘛?

所以道教也是有巨大神像的。只不过从总体而言,道教相对佛教,是弱势的。所以题主才有佛教都是巨大神像,而道教没有的错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佛教的巨大神像这么多?而道教的这么少呢?

这跟两个教派之间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

道教讲究修此生,有追求的道士都是追求自我的飞升,这辈子你要是修行不成功,你就尘归尘土归土,所以呢,精进修行的道士都自己玩去了,带徒弟这回事,有句玩笑话就是——爱信信,不信滚,别耽误我修行。至于那些抓鬼画符炼丹的……混饭骗人的居多,不说也罢。


佛教呢,讲究普度众生,四处传教,而且宣扬的是来世。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呢,更加接地气。你想啊,都是信教,一个对你亲切热忱,一个对你爱理不理;一个告诉你来事世还有希望,一个告诉你这辈子不修行成功啥也不是,你说你信谁?


所以啊,群众基础决定了,佛教比道教更加的平易近人,所以和尚庙香火旺盛,道观里,自然就冷清了。所以 ,佛像越修越多,稍微有点名头的山上,都修了佛寺,而道教,也就日渐式微了。


这里还要啰嗦一句,道教宣扬的白日飞升,拢共也没几人能看见,即便是真的,别人都去当神仙了,也没空回来跟你讲道理,而且抓鬼画符炼丹这一类的,很容易被人证伪;而佛教呢,根本不需要证明自己的真假,只需要灌输一种思想,众生皆苦,来世得救,谁也不能证明他是假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道教干不过佛教,也是正常的。


萌萌的糯包子


我去过太多道观圣地,包括著名的武当山,西岳庙等等,我实在不知道楼主凭哪点说道教不爱修巨大神像。

以我亲眼观察,道教一直都有兴建巨大雕像的习惯好吧。楼主可以去一些知名的道馆看看,里面的神像可不比佛教小。

只是道教一向比较高冷,属于爱信就信不信拉倒的那种。不爱主动传教,道教信徒比较少,所以道教巨大神像的数量不如佛教多,但是只要条件允许,道教还是愿意修建巨大神像的。



用户8839943508720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传承的差异造成的。

首先,佛教和道教的核心内容不同,导致外在的行为不同。

佛教讲求的是对来世的向往,今生的一切苦难都是通往来世的通行证,讲求通过严格的戒律去规范自己,并且佛教宣扬精舍,佛祖就曾经接受过黄金铺地的精舍,具体传说可以上网查证的。另外宏大的寺庙可以衬托佛祖的威严,对吸收信徒有很大的好处。

道教讲求的是逍遥自在,道教是神仙的体系,修道是修仙,并不是修神,从这里不难看出,道教的神仙是分开的,神类似于公务员,在天庭是要上班的,而仙就自由很多,当然福利就少的可怜了,要靠自己养活自己,总体而言道教更注重今生,认为来世缥缈,我命由己不由天,通过顺天养性,逆天养命的手段与理念期待可以超脱于世外。建不建塑像其实都无所谓,反正是自己的也跑不了。

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外在的展示方式就不一样了。

其次,入门的门槛不同,渐渐导致财力物力的差距。

佛教是一个很大众化的教派,无论有无文化,无论自身什么条件,只要信仰就接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嘛,佛家广开方便之门,慈航普度,信徒越来越多,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蒙蒙童子,社会各个阶层来者不拒,就像电影院免票了,不管有没有座位都可以进来,这样一来可谓八方纳财,很容易达到目的。

道教的门槛就相对高了很多,认识字是最最基础的,还要通古文,要求悟性,对信徒也是高高在上的,觉得修道不同与凡人,修道者也确实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对占卜吉凶,治病解痛都有所建树,所以一般百姓都觉得神秘难于交流,这样一来信徒的圈子发展的就慢,而假道士骗来钱财也是供自己享乐,哪里会修建道观?没有财力,又曲高和寡发展起来自然就不如佛教。

最后,我要说的是,修性修命修的都是自己,与塑像的大小其实无关,不是大像就灵,小像就不灵,修者自有缘份,入佛门还是道门都是自己的缘法,真心不希望看到互相诋毁,各修各人,贬低他人真的能抬高自己?本篇回答笔者也是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希望不喜者勿喷!


混元杨承一


道教没有神只有祖师,祖师只能算前辈。

道教信仰里唯一有神性地位的是天,天道。

天之子在龙椅上坐着呢,你敢把祖师像修多大??

而道家崇尚自然,依道而行,讲究无拘无束,缥缈洒脱,道心坚定者更是勘破生死,这么一群不怕死不听话的主,要不是有自知之明,躲在深山老林里不出来,早就派兵剿灭了。

佛教就不一样了,完全是另一个神秘学体系,冒犯不到天子龙威。

再加上本土化之后的佛教文化弘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安守本分之逆来顺受的奴才思想,朝廷喜欢还来不及呢。历朝历代无不花费大量民脂民膏修建佛像,越大越好。

道教什么时候明悟了,放下身段给朝廷做狗了,道教就离拥有巨大的祖师像不远了。说不定还有巨大的天子像可以拜呢。可是,直到大清国灭了也没成,也不知是蠢还是骨。


用户60114283938


道教讲究的是清净,苦修。而道观一般都在深山,学道者都会隐居起来,与外界甚少联系,讲究的是一心求道。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真正的修道者都都习惯清贫简单的生活。从很形象的一点就可以看的出来的。在我的印象中所有的道士基本都是精干偏瘦的,而又给你一种很高深的感觉。感觉在那偏瘦的身体里有一种内蕴的爆发力。这说明他们都是自行修行的,不收取外界的供奉的。

而再看佛教,佛教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要世人供奉的,要人烧香参拜的,且给予香火钱的。佛都是要塑金身的。看佛像就能看出,大部分的佛都是,一脸福态,身材肥硕的。说明没少接受世人的供奉。

佛教讲究的就是让世人供奉他,相信他。而道家讲究的就是让你自行修行,从自身开始改变。

道教也是我国本土宗教。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

个人认为道教比从外国流传来的佛教更为高尚。


阿川见闻


跟两国的文化有关吧,佛教是外来文化,印度传进来的,看印度人的性格就知道,什么东西都心理上要争个第一,就算没有那个实力也要气势上不输,佛教起源于印度,也就带有印度的这种思维模式,你说经济军事这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没办法,但是对于佛像这种大一点小一点技术上还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一个地方塑一尊特大的佛像,另一个地方会像塑一尊更大的佛像,越大名气越大,也可以带来更多的信众,香火会更旺。如此恶性循环,中国来一尊大的,东南亚同样是信佛教的国家可能想来尊更大的,山东来个大佛,河南也表示不服气塑一尊更大的,所以就越来越巨大。道教的不一样,道家源于我国,天人合一,当然也有融入儒家的中庸思想,更注重的是与自然的融合,恰当就好,不求巨大只求刚刚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太大了破坏自然,融入自然适得其所。所以发现很多道观也是小小的,不会像寺庙那么巨大,很多道观也是隐藏在深山之中与山与石融为一体清净自然。佛寺却不一样,好几个大殿,不断的扩张,一个大的寺庙都可以用亩来衡量。所以说不同的中心思想决定了他们的格局。


古村古韵


这取决于你觉得道是什么?

按道家的说法“道生万物”,既然万物都是道而生,那万物自然是道的一部分…

花草树木是道,人虫鸟兽是道,我说你听亦是道…

我们身处道之中也是道的一部分,又要立什么像?

心中有时自然有,心中无时亦是空…


零九零四


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佛教造像的历史,要远早于道教。实际上,佛教早期也是不推崇造像的。释迦牟尼生前的时候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在他生前以及死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佛教没有雕凿佛像的传统。而到了公元前后,贵霜王朝时期,大乘佛教开始兴起。于之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相比,大乘佛教,吸收了古希腊文化中的偶像崇拜传统,因此开始大规模的雕凿佛像。至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这是佛教历史上在印度的两个发展阶段,由于和本问题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展开。大乘佛教,后来通过西域传入中原汉地,并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形态,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佛教造像传统也一并传承了过来。所以从佛教传入中国的一开始就有了塑造佛像的传统。在大乘佛教当中,塑造佛像是一种功德,因此信徒对于这一行为趋之若鹜。再加上,南北朝以及其后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快速发展和鼎盛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大量的佛教石窟造像,其中不乏规模宏大的佛像。比如,四川乐山的大佛。实际上除了乐山,在四大石窟当中,都有大型佛教造像。而道教造像的历史则要比佛教晚得多,直到很久之后,才开始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小规模的道教石窟。

其次,宗教理念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两大宗教,在营造石窟方面不同的态度。汉传佛教将营造石窟是为功德,因此无论是和尚还是在家信徒,在这一方面都不遗余力。反观道教,并不将营造佛教石窟和造像,视为一种重要的功德,对于这种行为显然缺乏足够的宗教内在激励。

再次,从两大宗教的历史发展来看,道教一直要逊于佛教。主要原因在于,道教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宗教理论体系和神仙系统,远不如佛教完善。在对信徒的吸收和管理上面,也不如佛教。这就必然导致道教的财力,始终不如佛教。从而自然也就使得道教在进行类似于雕凿佛像这样的大型宗教工程的时候,没有佛教那样的财力支持,成果就远不如佛教。

最后,不能一概而论的否认道教,没有大规模的神像。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在分布还是在数量,以及艺术成就上来看,道教明显的要逊于佛教。至于近年来,很多地方采用现代工艺铸造的神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宗教行为,而是商业行为。和宗教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看了评论之后,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也不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所以不得不多说几句。

道家不等于道教。道家起源于老子,但道教就不能这么算。在东汉以前,到家还没有彻底宗教化,所以这一时期并没有道教。道家是一个思想流派,道教是一个宗教组织,两者是有显著区别的。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等于佛教在中原的传播。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佛教就已经在西域地区,也就是新疆开始传播。并且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所引的材料,西汉晚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中原地区传播。东汉初年,佛教得到政府的认可,正式的在中原地区传播。佛教传入中国乃至中原的历史,要比道教的兴起更早一些。

从时间上看,道教的兴起和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快速发展,大体上在同一时期相去不远。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道教宗教体制的完善,有赖于佛教宗教文化的传入。佛道两教在斗争当中融合发展,是隋唐以前两教发展的一个主流状态。隋唐以后,两教之间斗争日益减少,圆融为主。

至于佛道两个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单纯从宗教层面上来看,佛教确实是胜过道教的。所谓宗教层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信徒数量,宗教机构数量。这些指标,佛教要比道教强的多。至于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这和道教的宗教影响力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把它们混淆了。道家思想的文化影响力,确实非常深厚,从本质上讲,是中国人思想文化的根基,其地位不仅要胜过佛家也要胜过儒家。但是这和道教的发展是两回事情。

佛教发展之所以胜过道教,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宗教管理制度。道教起步很晚,宗教管理制度和神仙体系长期不完善,而且,在发展的时候还大量借鉴了佛教。佛教的这个优势在于,它本身就是从宗教文化极为发达的,印度形成的,在佛教创立的时候,印度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婆罗门教历史,并且在当时还有多家新兴宗教一同发展,这就使得佛教的宗教管理制度从一开始就可以借鉴婆罗门教数千年的经验,并且在多个宗教的相互竞争当中逐渐完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相当于一个专业运动员和一个刚刚入门的业余选手,在一起同场竞技。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不是对佛教和道教本身优劣的一种判断。

有部分人基于民族主义立场,全面否定佛教,鼓吹道教这种想法本身也是错误的。佛教在传入中原以后,进行了全方位的汉化改造。当代世界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当中,汉传佛教的思想系统最为独立,和早期印度本土佛教的差异最大,管理系统上面也最具有本民族特色。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汉化之后,汉传佛教已经成为了汉民族文化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可能被抛弃,也不能被抛弃。道教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大量吸收了佛教的宗教文化,如果要否定佛教,恐怕也要否定道教。道教当中的全真教,主张三教归一,不仅修习道家经典,也同样修习佛教和儒家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