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有足够实力,为什么不篡汉?

小学究


大家好,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霍光,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权臣之一,常拿来和商朝的伊尹以及周朝的周公组成一对忠臣“CP”。

为求长生不老的汉武帝刘彻到达生命的尽头后,霍光成为辅政大臣之一,武帝希冀他成为汉朝的周公能够辅佐幼主。到汉昭帝时期,他除掉一同辅佐朝政的大臣上官桀、金日磾以及桑弘羊等人,一人独揽朝政。

“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臣人内牀下,受遗诏辅少主。”--《汉书》

权倾朝野之时,他先后废(海昏侯刘贺)立(汉宣帝刘病已)。但为什么不篡位自立呢?

我认为原因有三:

1、霍光是个忠于汉室的忠臣。

同位辅臣的上官桀、金日䃅等被杀,看似霍光得以独揽大权,但其实这是几人在元凤元年图谋叛逆欲立武帝之子燕王刘旦为帝才会遭来杀生之祸。

“鄂邑长公主、燕王旦与左将军上官桀、桀子票骑将军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谋反,伏诛。”--《汉书》

霍光粉碎这次阴谋其实是维护汉武帝立幼子为嗣的遗诏,武帝尸骨未寒上官桀等人罔顾遗命,妄图颠覆实为奸,霍光为忠。

汉昭帝元凤三年,泰山有大石自协起立,上林苑的枯柳又重萌新叶。符节令眭(kui)孟认为这些异状别有深意,他托在朝为官的友人上了一道奏疏:“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简单的说就是要当朝皇帝禅让给贤能之人。

这时候的汉昭帝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少年,霍光完全可以利用来为自己篡位制造条件,但他没有,而是把晆孟抓起来处死了。

“时昭帝幼,大将军霍光秉政,恶之,下其书廷尉,奏赐孟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皆伏诛”。--《汉书》

另外废海昏侯刘贺之事。假使霍光真的要做篡位的事情,刘贺在位是最合适不过的,各种“不法”之事,颠覆帝王形象。霍光完全可以放任刘贺任意为之,令汉室失去民心,待到无法收拾的时候树立仁义忠臣形象,数刘贺罪状,命人上书行禅让事就可。但霍光做的是仅仅27天表现出来的“昏庸”就把皇帝废了,很明显是为了汉室江山能有一个好的皇帝。 

“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汉书》

2、汉武帝遗命的作用。

汉武帝年老病情越来越严重,考虑立嗣卫子夫皇后太子已死,燕王广陵王两儿子都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武帝准备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叫来了霍光,送给他一副周公背着成王的画,让霍光如周公一般辅佐年幼的皇帝。

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汉书》

汉武帝的遗命给霍光定义是周公这样的忠臣,假使霍光行不轨之事,必然会遭到唾弃和讨伐。对于篡位的可能性会极大的降低。

3、朝野情况不是时机。

昭宣之时,虽然前有武帝末期造成的国库空虚,这时候已施行汉初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在霍光的辅佐下,百姓生活比以前较为富裕,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汉高祖刘邦曾留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霍光篡位在利于汉室的情况下自然是对己不利,必然会失败。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纯属个人看法,这里是南岭说史。希望答案有所帮助。谢谢。


南岭说史


霍光的本族已经被汉武帝清理得差不多了,他凭个人能力再次受到汉武帝的青睐,并且被任命为辅政大臣之一。汉武帝死后,霍光迅速凭借运气以及手段成为汉昭帝的唯一辅政大臣,汉昭帝死后他又行废立之事,成为汉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与此同时,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势力网——《汉书》记载: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

下面这个名单则可以更清楚地罗列以霍光为代表的外戚势力:

霍光之子:中郎将霍禹。

霍光之孙:奉车都尉侍中霍山、中郎将霍云(与霍山一起被过继给霍去病),霍皇太后(外孙女)。

霍光之婿:长乐卫尉邓广汉奉车都尉金赏,骑都尉、光禄大夫赵平,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外甥女婿),中郎将王汉(孙婿)。正是“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但是霍光并没有篡位,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他不想篡位,或者说时机未到,不如先做“周文王”。在霍光之前,诸吕势力以及卫霍势力被彻底消除,这场血雨腥风他怎能忘怀?

但是霍光也忽略了两个最致命的问题:第一、身居高位数十年,他的手太不干净了,他给当今的皇帝留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以至于汉宣帝每次见到他都感觉后背发凉啊!第二、自己的子孙不争气啊,如果有一个和他才能相似的子孙,那汉朝就真的要改名换姓了。


国史通论


因为霍光的初心,就是为了黎民百姓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受战乱之苦。所以,他要做一个:上对得起皇帝,下对的住黎民百姓的人。

霍光侍奉汉武帝20年,忠心耿耿,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与重用,所以汉武帝将八岁的汉昭帝托孤于他进行辅佐,等于将大汉江山交给了他。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霍光不负汉武帝临终所托,不负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之恩。扶汉室、救黎民,忠心不二,辅佐朝政,使得国泰民安。再说他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根本没有必要给自己涂抹不忠不孝的污点,让骂名载册。他专权,却不乱政。霍光在汉昭帝二年就被封为博陆侯,已经是霍光最大的荣耀了,他不会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假如霍光有狼子野心,伺机篡位,是绝对有机会的。因为他独揽大权,儿子、侄子、侄孙、女婿等,分别担任着不同的重要职务,有助于他的篡位,而且外甥女又是皇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霍光不为所动,他没有反叛之心!因为民心所向:只想安定,不要改朝换代,从而引发动乱。权力再大,也不能一手遮天。失道者寡助,造反会激起民愤,他没有必要篡夺帝位,反正权倾朝野,何必背负骂名?岂不是愧对朝廷、愧对祖宗,得不偿失。

霍光做到了善终。他的子孙造反,是在他病逝以后,如果活着,断不敢这样造次。霍光后代谋取权位但无能力,最后家族被汉宣帝诛杀,但霍光的忠勋不能忘记。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中排位第一,就是对他最好的奖赏,也是最好的定位。

霍光不会篡位,他不是那样的人。他奉行”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他秉承兄长之义不能忘,先帝之恩不能负,皇族之亲情不能断的原则!辅佐的同时,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实现了人生价值,不白活一回。最终留名千古,载入史册!


野史共享


霍光,字子孟,西汉名相。大约生于西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霍光一生历仕武、昭、宣三朝,侍奉汉武帝三十年,作为辅政大将军,前后秉持朝政二十年,是西汉王朝以为重量级政治家。

霍光一人做了前朝周公和商朝伊尹两人做过的大事:一是辅佐年幼的汉昭帝,一是废掉已经即位而淫乱的昌邑王另立汉宣帝。由此可见,当时霍光已经权倾朝野,但是最终,霍光并没有篡汉,而已尽职尽责的辅助帝王。那么是什么原因致霍光终未篡汉呢?

受诏辅政忠心耿耿

霍光原本是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受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 担任汉武帝的宫廷宿卫。十多岁的霍光聪明可爱,办事机灵严谨,深受武帝喜爱。后来逐步提升为汉武帝的内廷侍卫、奉车都尉,专门管理御车。他严谨稳妥的办事作风,使汉武帝印象深刻,认为霍光是一个可以嘱托大事之人。

汉武帝七十多岁后,身体多病,疑心日重,太子刘据遭人陷害,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汉武帝决定传位给年仅七岁的幼子弗陵。弗陵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宠妃赵婕妤,母壮儿幼,汉武帝担心重蹈汉初母后专权的覆辙,便狠下心来将弗陵母亲赐死,然后物色一名忠实可靠的得力大臣来辅政。这样, 汉武帝就选中了鞍前马后不离左右侍奉自己的奉车都尉霍光,认为只有他可以受此托孤重任。此时,汉武帝想起了周公辅佐年幼成王的故事:周公曾背着小成王临朝会见诸侯继承大统。于是汉武帝命人画了“周公背成王朝见诸侯图”给霍光。临终前又交代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拥立弗陵为太子继承皇位。同时接受遗命的还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殫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霍光向来为人谨慎, 忠心汉室。汉武帝驾崩后,霍光不辱使命,不仅拥立太子弗陵即位(即为汉昭帝),而且常常教导年幼的汉昭帝如何治理国家,爱护百姓。霍光的所作所为赢得了汉昭帝的信赖,结果招来上官桀、桑弘羊的嫉恨。

汉昭帝的哥哥燕王旦,原本就对年幼的汉昭帝继位心怀不甘,一心想取而代之。于是,上官桀就伙同对霍光不满的盖邑长公主(汉昭帝的姐姐)燕王旦结成同盟,诬陷霍光调兵谋反。汉昭帝当时十四岁, 年龄虽小但非常聪明,明辨是非,当庭说出霍光没有调兵的理由,并下令“谁敢诬陷霍光就反坐谁”致使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言。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 又设计让长公主宴请霍光,大厅四周埋伏武士,准备在长公主向霍光敬酒时刺杀霍光,发动宫廷政变, 然后废昭立燕。但是,上官桀等人还没来得及动手,阴谋就被霍光识破,于是奏告汉昭帝,诛杀上官桀和桑弘羊,长公主和燕王被迫自杀。汉室政坛恢复稳定,辅政大臣霍光也因此威震海内。

废昏举明延续中兴

但是汉昭帝寿命不长,二十一虽时不幸死在未央宫,没有留下子嗣。经过再三考量,霍光决定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登上帝位后,狂妄骄纵,荒淫无度,动作失节,政事失当。即使在为汉昭帝服丧期间, 每天同亲信饮酒作乐,斗虎戏豹。

霍光深感自己立错了皇帝, 对不起汉武帝的临终重托,产生了废昏举明的想法,就向大司农田延年问计。延年以商朝伊尹为安定宗庙社稷, 将残暴的商王太甲关押三年而自己主政的故事点拨霍光。霍光一贯谨慎,怕田延年的建议不合礼法,于是另外召集两名大臣,商议此事。大家一致决定要废掉这个无道昏君。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以臣废君,实非易事,搞不好会掉脑袋,株连九族,必须经过周密安排。霍光等人当即率领参加商议的群臣谒见皇太后,详细陈述昌邑王不可继承皇位的种种情况。皇太后知晓后,乘车来到未央宫承明殿,下令各宫禁门卫不得放进原昌邑国的官员。毫无防备而又昏淫无能的昌邑王,哪是霍光他们的对手,一番言语理论下来,乖乖地摘下玉玺绶带, 做了二十七日皇帝的昌邑王就这样被废掉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昌邑王被废后,新君的选立又成为宫廷的头等大事。怎样才能选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呢?忠心辅政的霍光,日思夜想,焦虑不安。

这时有人上书霍光,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十八九岁,通晓经术,很有才华。这个刘病已是汉武帝前太子刘据的孙子。前太子刘据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巫蛊之祸”后,刘据的妻妾及子女均被杀害。这个皇曾孙刘病已当时只有几个月大, 被关在郡邸狱中。当时审理巫蛊案件的丙吉, 明白太子没有谋反事实,极力保护,使这个刘病已得以不死。

皇曾孙天资聪敏,勤奋好学,既通诗书,又任侠闯荡,且长年生活在社会下层,躬行节俭,仁慈爱人。霍光多方考察,奏明皇太后,拥立刘病已为皇帝,是为汉宣帝。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年轻的汉宣帝,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使汉代社会经济出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史称“昭宣中兴”。

结语

霍光最大的特点就是忠诚,朱砂上官桀后,霍光的权势已然威震朝野,此时若有反叛之心,是极有机会自立称帝的。但他一心为汉,两立一废,没有半点私心。也难怪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对他评价极高“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虽周公阿衡,何以如此”!<strong>霍光就是因其忠心,因而终未篡汉。


史说冬夏


霍光,汉朝汉武帝时期霍去病的弟弟。

《汉书》记载,去病死后,光为奉车督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出入禁阔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慎见亲信。

在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以后,霍光先后任光禄大夫等职务。在20多年里前前后后一直侍奉汉武帝,经常出入皇宫。在20多年居然都没有犯过一次错误,而且非常得汉武帝的信任。

由此可见,当时的霍光确实深得帝心。

霍光不站队

这个看过电视或者读过汉书的都知道,霍光的哥哥霍去病,还有卫青去世以后。皇后卫子夫的地位岌岌可危。加上太子遭人陷害巫盅一案。皇后和太子的人脉消失殆尽。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再加上霍光还是霍去病,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不管是从亲情还是从别的方面来说,霍光应该是要支持太子和卫子夫的。

事实上霍光个人谨慎,并没有受巫盅案牵连,由此可见霍光并没有战队。这也是霍光能够在汉武帝刘彻面前得到信任的一个方面。

汉武帝临终前把八岁的儿子托付给霍光

汉武帝临终时,决定离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帝。不过刘弗陵当时只有八岁,很难挑起江山的大梁。汉武帝非常信任,命令霍光和别的大臣一起辅佐刘弗陵。刘福玲就是汉昭帝。

霍光也确实非常的有才能,也非常的汉昭帝的信任。所以当时他的权利真是权倾朝野,正是由于他的权利较大,

  • 对内,实行到休养生息,鼓励农业生产,多次大赦天下。是汉朝国力得到了恢复。
  • 对外,缓和了和匈奴的关系。

这段时间和后来的汉宣帝朝,被合称为“昭宣中兴”。被汉武帝穷兵默武黩政策,所消耗的国力,在这个时期也慢慢得到恢复 。只由此可见霍光确实是一心为国为民。

第一个废掉皇帝的大臣

霍光虽然身得汉昭帝的信任,可是汉昭帝并没有活的太久,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为汉昭帝年轻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是刘贺只当了27天的皇帝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

严延年:霍光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

霍光功高震主遭汉宣帝忌惮

霍光废掉刘贺之后,和大臣们商议决定让汉武帝的曾孙子刘病继承帝位,刘病后来改名叫刘询。也就是汉宣帝。

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汉宣帝的爹就是汉武帝的皇长子刘据的儿子。汉宣帝也是卫子夫和汉武帝的曾孙。所以后来汉宣帝追封卫子夫为思皇后。

汉宣帝即位以后,霍光虽然像把权力还给皇帝,不过皇帝并没有接受,所以很多国家大事还是有霍光做主。汉宣帝一个从民间迎来的皇帝,根基并不牢靠,对霍光这个权倾朝野的大臣十分忌惮。霍光功高震主,再加上汉宣帝,并没有像汉昭帝或者汉武帝那样自信。所以在霍光面前,他还是非常自卑,如芒在刺。

霍光和汉宣帝也开始出现各种矛盾。先是汉宣帝没有按群臣的提议封霍光的女儿为后,而是册封原配许氏为后。再加上霍光的妻子因不满汉宣帝没册封自己的女儿为后,买通御医杀了许皇后。虽然后来汉宣帝还是册封了霍光的女儿维护,但是这种册封是因为霍光的权利。

霍氏一族的灭亡

霍光死了以后,霍光的妻子嫌葬礼的规格和墓碑不够气派,按着霍光省钱安排好的坟墓规格扩大很多。以皇帝级别的葬礼下葬。你一个大臣居然以皇帝的规格下葬。试想一下,汉宣帝肯定心里也不舒服。不过碍于霍光对国家所做的贡献,汉宣帝闷在心里,不说而已。

由于霍氏子孙在失去了霍光这个庇护的大树之后,不懂得低调,不懂得收敛,一步一步把自己的整个家族走向灭亡之中。

公元前66年,霍家谋反,满门抄斩。霍光的女儿皇后霍长军也被废。

以霍光的能力,无论是在汉昭帝还是汉宣帝,羽翼未丰的时候都可以取而代之。不过霍光并没有那样做,事实上霍光并没有谋反的心思。

由于霍光时一朝的皇帝的忌惮,霍光的家人并不懂盛及而衰的道理,在霍光去世之后,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这也是导致或是一族灭亡的原因。

但是霍光本人确实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退身也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不是简单一走了之,以霍光老辣的宦海经历,全身而退应该不是难事,没有急流勇退,才有后来霍氏一族的结局。


青史汇


我们提到霍光,人们通常想起商朝的伊尹,因为二人都废立过皇帝,所以后世常常以“行伊霍之事”来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霍光是汉朝的三朝元老,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废黜皇帝刘贺,立汉宣帝刘询,他大权独揽,权顷朝野,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呢?是因为他不敢,还是实力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要了解霍光不篡汉,就要从霍光其人谈起,

出身外戚,少年得志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朝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有了这个实力派弟弟的平台,从小就比别人见多识广,所以进入朝廷,先是为郎,后又迁为侍中,后来又得顾命之托,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长达20年,离不开他与霍去病的特殊关系。

守正出奇

守正——随着兄长霍去病的去逝,霍光的仕途变也得艰难起来。他曾任奉车都尉二十多年,虽身为帷幄近臣,但不能参与政事,没有实权,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由于失去了靠山,霍光只得规规矩矩办事,开始变的小心翼翼,性格沉稳小心谨慎,连上朝入宫时都走同一路线,甚至停步的位置都固定不变。霍光的做法使满朝文武十分佩服,同时也逐渐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病危之际,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沼,辅佐幼帝。因霍光掌权前的,“小心谨慎”、“资性端正”,掌政后的霍光,也正是依靠这一点,逐渐在汉中央政府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得到了多数人的拥护。

出奇—— 汉昭帝驾崩时,没有子嗣,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即位,但27天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废除了他。

受儒家思想影响,忠于臣王

汉朝建立后,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 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之后,国家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迎来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手段,并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以加强统治。而儒家思想正是适用于国家安定的状况,让人民安居乐业,安守本分,这与符合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霍光深受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而“忠”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专制等级社会,“忠”往往意味着臣子无条件效忠君王。霍光可以二十年小心谨慎,谨小慎微,即是对汉武帝的知遇之恩的报答,也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权力位极人臣,不越雷池半步

汉高祖早就说过,非刘姓不可以封王,非建功不可以封侯。霍光被封为博陆侯,这已经是最大的荣耀了,他不可能封王,自然不能加九锡行禅让。此外汉武帝托孤之时还安排了上官桀、金日磾等人,这些人对他是一种牵制。

霍光虽然权力熏天,但毕竟不能一手遮天,不能完全掌控朝廷。霍光心里清楚前朝吕后,虽有军队又实控朝政,但还是在陈平、周勃等大臣,以及地方诸侯王的联合打击下失败,自己地位还不如吕后,怎么能够篡汉成功呢。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霍光虽然权力很大,但还不足以一手遮天,还有多方面顾忌,还不足以篡汉。


四哥聊历史


确实,当时的霍光,权倾朝野,他也确实有实力篡汉。若是换成别人,恐怕汉朝真的在霍光这里就会易主,但是霍光却并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要从霍光本身说起。

霍光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汉朝从汉高祖刘邦时就实行了”非刘姓不封王”,”封建功不封侯”。而霍光在汉昭帝二年就被封为博陆侯,确实风光无两。

霍光当年在霍去病的提携下,侍奉汉武帝20年,在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令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

霍光非常感恩先帝的信任和重用,忠心辅佐。期间,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谋反,最终全部被灭了族。

从此,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独揽大权。他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昭宣中兴”,史家认为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这期间,霍光居功至伟。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就迎立了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其淫乱无道为由废除了他。

霍光又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初,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

此时的霍光,可以说权倾朝野,独霸朝纲。

地节二年春三月庚午(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逝世。

霍光死后没多久,家族谋反被团灭,这是后话,不多作赘述。

霍光本人,也确实因为以上所说的独霸朝纲,行废立君王之事为人诟病。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忠于的那个大汉王朝。

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霍光不负汉武帝临终所托,不负兄长的提携之恩。他的初心就是扶汉室、救黎民,忠心耿耿,辅佐朝政,继而国泰民安,他也这样做了,不忘初衷,致力于恢复国力,使人民富足,汉朝终进入了全盛时代。

这里插个题外话,实在是说到霍光,这件事是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每次读史,到了此处就会气愤不已,不是因为别的,而且因为霍光的老婆,演绎了教科书般的坑老公,还差点把霍光励精图治的那点功绩也从历史上彻底抹去。

这件事的起因,是由于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的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当时霍光并没有反对。

但是霍光的继室对女儿霍成君没有成为皇后一事大为不满,买通医生淳于衍,最终毒死了汉宣帝最疼爱的许皇后。霍光得知此事后虽无比震怒,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替其掩盖了过去,霍成君也被立为皇后。

但是这件事,就成为了霍光断子绝孙的最重要的导火索。

真的有病!可怜了许皇后……

为什么我们还要插一下霍光妻子那点烂事呢?是因为汉宣帝最爱的女人被这么算计而死,而且霍光死后其后代谋反,终被满门诛杀。霍家做了这一件件死一万次都不够的蠢事,汉宣帝也最终没有说霍光一个不好。他死后依然是那个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中排位第一的国之重臣,这,也许就是历史对霍光最好的评价,也是帝王对于霍光为汉室立下不世功业最大的认可。

霍光,对汉朝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直都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这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一个如此老谋深算、权倾朝野,做事又心狠手辣的人,却有着超过年轻人数倍的热血情怀,实在是极为可爱。

说了这么多,霍光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即使有能力,他也不会篡位,因为他奉行的正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霍光有冷酷的政治手腕,不管这种政治手腕多么被后人质疑,但是正因为他的这种无敌的政治手腕,才使得汉王朝迎来了另一个全盛时代,那个令万世国人引以为豪的雄伟王朝才能继续绵延下去。

漫漫黄沙掩埋了岁月,但是闪耀着光芒的黄金,却仍然在迸发着无与伦比的辉煌,霍光的一腔热血不会被掩埋,他正穿过岁月,让今人看到了那个岁月的巨人,怎样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开拓了伟大的功勋……


大葫芦芦芦芦芦


霍光有足够实力,为什么不篡汉?

  西汉时期的霍光,在人们的眼里,是能与商朝大佬伊尹并称的一代权臣,一代能臣,他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在他辅政的漫长历程里,曾经主持过立刘贺废刘贺的大事,生前死后都极尽荣宠民,史上难得一见。

  霍光手里有足够的权力,兵力篡汉自立,但是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个人感觉和当时人们的观念,和霍光个人的操守,有很大的关系。

  在霍光生活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天下只能是刘家人的天下,皇位只能是姓刘的人来坐,其他的人靠边站!这一点,哪怕是到了汉末三国,也依然有市场,咱们想想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就知道了。

  霍光是个相当小心的人。咱们都知道,卫氏一系的人们,从出生似乎就负有使命,比如卫子夫生太子助汉武固皇位,卫青霍去病,生来就是为了打匈奴安汉家的,霍光要干什么呢?他要辅佐汉昭帝,直到扶汉宣帝上位,完成卫太子一系的使命。

  霍光的小心,由来已久:

  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霍去病对霍家人,还是很看重的,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就把霍光这个异母弟弟安排到了汉武帝身边,做汉武帝的侍从官,咱们都清楚,做侍从,可不是光长得好看就够,还得有实力保护帝王,十多岁的霍光,有什么天生异秉天授神力?没有,明眼人都清楚,霍去病的目的,汉武帝也知道。霍光虽是荣宠无比的霍去病的弟弟,却没有什么特别张扬的地方,他跟着武帝进出宫闱二十多年,从来都没有过犯错的时候,哪怕就是小错,这是怎样的一种谨慎?

  在史书上,对霍光多年的行程有一句描述,可资佐证:“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怎样?他进出殿门,连每一步,每步走多少都掌控得一模一样,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这功夫,几人做得到?

  在汉武身边的所有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犯错,可是,霍光在汉武一朝,平安一辈子,这份谨慎无人能及。咱们都清楚,汉武不是无能之君,相反,他雄才大略,眼光毒,心也狠,在他身边,只有谨慎,肯定是干不好差事的。可是霍光能被他看中做为托孤大臣,不简单。

  后元二年春天,汉武快驾崩了,霍光泪眼婆娑,问汉武,“如有不讳,谁当嗣者?”汉武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汉武要立刘弗陵,霍光不知道吗?其实是知道的,因为当时没合适的人了。汉武要让他当周公,霍光不知道吗?霍光其实也是知道的,因为还是在很早以前,汉武就派了黄门画者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成王朝诸侯的画给霍光,可是霍光就是这么小心,一定得问问回光反照时的汉武,确定是不是。得到肯定回复后,他还表态自己不如日磾——估计他拍着胸脯说自己能行,汉武恐怕会交代人,把他带到极乐世界继续当秘书,金日磾当然也不傻,说自己是外国人,肯定不如霍光当得合适。就这样,霍光成了大司马大将军,如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统统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咱们看这排名,就很能说明,在汉武帝的心中,没有谁比霍光合适,这既是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人品的肯定。

  以后许多年,霍光都一直小心谨慎,哪怕是上官桀等人联合刘旦等人一再出招,他也都一一化解。靠的,不仅是帝王的信任,更是他自身行止的不越矩。

  昭帝一朝,君臣相得。

  咱们当然都清楚废立刘贺的过程,但是细看史书就会明白,霍光并没有一人独断,而是在与众人商议后,牵了个头,从皇太后那里讨得旨意再行事,再扶汉宣帝上位,程序没有问题,也是他职责所在。

  当然了,霍光活着的时候,霍家难免成了超级大树,但是单看霍光本人,能,也忠,所以他死后,极尽哀荣。只是万事万物,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定律。霍光死后,霍家被族诛,为什么呢?宣帝不算毒,是霍家出了丧门星,霍光的妻子霍显(真名是不是不重要,反正史书都这么称呼她)行事太不着调,她为了女儿上位毒死许皇后,还要加害太子,这就是作大死了。

简单说几句,祝朋友们平安,盼关注。


叶之秋


霍光有足够的实力,是从得到汉昭帝的信认,斗倒政敌以上官桀集团开始独掌朝政。这时的霍光培育自己的亲信,安插自己的亲戚任朝中重职,霍光虽然培育自己的势力,但还不够有篡汉的实力。汉昭帝死后,霍光独揽朝政大权,显然有足够的实力取而代之,为什么不篡汉自立呢?



第一,霍光感恩汉武帝,霍光经兄长霍去病推荐入朝为官,二十年入一日谨慎敬业忠厚,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受令辅佐幼主汉昭帝,霍光也没有辜负了武帝的重托,一直兢兢业业地辅佐幼主,秉政执法,以国家社稷为重。正因为秉公办事,才得罪辅臣上官桀父子的憎恨,从这里看出霍光是真心辅佐幼主,报达武帝重用之恩。


第二,霍光在汉昭帝的帮助下斗倒上官父子集团后,独掌朝政大权,开始培育自己的亲信和亲戚,这时的霍光可是权倾朝野,甚至控制了汉昭帝,后来昭帝死后,霍光为什么不篡汉自立呢?我认为霍光虽然得到权力的顶峰,但是他知道前朝吕后家族是怎么诛灭的,刘邦也有“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以霍光谨慎的性格而言,他不敢拿自己和家族去冒险,只想做一位有实力的权臣。这一点从昭帝死后,霍光立无靠山无实力的刘贺看出,他认为立了无实力皇帝好控制,自己照样说了算,从辅佐昭帝中找到了经验,真正当家的是自已,他也不愿意落个骂名或被诛的罪名而取而代之。


总之,1,霍光不篡汉是因为报达武帝重用之恩。2,霍光也没有哪野心的性格,他是真心当一位有实力的权臣而矣。


趣谈汉史


这个问题问的很奇怪。反问一句,为什么要篡汉?这就是现在人性“性本恶”论调的结果。但人性中毕竟光明的成分较多,否则人类早就灭亡了。

随感而发,别无它意。现在回答问题。

霍光权倾朝野,是有足够实力,但他始终以忠心对待朝廷。

霍光本性忠诚中正

霍光是同父异母的兄长霍去病带入京城的。在冠军侯这个大树的遮阴下,选为郎官,从而走入仕途。

霍光在霍去病英年早逝,失去庇护后,还能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可见他在能力不凡的同时,必定是忠诚中正。

汉武帝临终时,拜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托孤辅政,封为博陆侯,以汉武帝多疑的性格,肯定是对霍光观察许久才下的决定。

霍光所受的儒家教育

儒家思想对霍光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君臣纲常的思想。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霍光侍奉汉武帝身边二十余年,没有犯过错误,即说明霍光小心谨慎,也说明儒家君臣思想在霍光头脑中根深蒂固。

霍光以达到权力巅峰

霍光族灭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自杀。此后霍光成为朝政实际上的决策者。

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是汉昭帝皇后、女儿霍成君是汉宣帝皇后。霍光的子侄都以封侯。

篡汉对霍光来说已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