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有其子,必有其父。

1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2003年,清明節,

鍾南山站在鍾世藩墓前,

雙手緊握胸前:

“父親,怎麼辦?我要說出真話嗎?”

此時,“非典”正向全國蔓延。

中國疾病研究中心宣佈:

“非典是衣原體造成的,

而不是病毒,

疫情會很快得到控制。”

但鍾南山心裡很清楚:

“元兇不是衣原體,而是病毒。”

鍾南山站在鍾世藩墓前,

“父親,我要說出真相嗎?”

2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 鍾世藩從協和畢業時與老師及同學合影

1901年,鍾世藩出生於廈門。

未及9歲,父母便以雙亡。

9歲那年,他被人帶到上海,

給一戶有錢人家做僕人。

寄人籬下的鐘世藩,

一邊給人家做工,

一邊刻苦地學習,

終於考上北京協和醫學院。

協和醫學院由美國人創辦,

實行嚴格的淘汰制,

鍾世藩這一屆,

考入協和的學生有40人,

但只有8人拿到了學位,

鍾世藩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鍾世藩從協和畢業後,

又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留學,

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

是當時中國絕少的醫學博士之一。

3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抗戰勝利之後,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

國民黨中央衛生署高官,

一夜3次登門,

連夜撤往臺灣,

鍾世藩沒有答應:

“我是中國人,我留在這裡。”

他不但人沒去,

還把13萬美元現金保存了下來。

廣州解放後,

都上交了當時的軍管會。

還保存著一份已經發黃的檔案——《1950年中央醫院財產移交清冊》。

在這本410頁移交清冊裡,

從醫療儀器到藥品,

從一本書到一分錢,

都寫得清清楚楚。

4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 鍾南山的父親和母親

1953年,院系調整後,

鍾世藩調任廣州中山醫學院兒科主任。

大家應該都知道,

很多時候下班回家了,

鍾世藩還得不到休息,

有些家長會帶著孩子到鍾世藩家看病,

鍾世藩總是不厭其煩,

有時甚至還會上門出診。

那時,年紀尚小的鐘南山十分不解:

“爸爸,你沒必要這樣啊?”

鍾世藩對鍾南山說:

“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這句話,打小就刻在了鍾南山心裡。

5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在中山醫學院任兒科主任期間,

鍾世藩有兩個習慣。

第一個習慣:抽查病歷。

誰寫的病歷不規範不整潔,

就會遭到他的嚴厲批評。

當時,鍾世藩有一句名言:

“病歷是寫給病人看的,

人家都看不懂,你寫來幹嘛呢?

病歷是一個醫生的名片,

從一個醫生所寫的病歷,

就大致可以看出他的醫學水平,

也要先看它的病歷。

病歷能反映一位臨床醫生的臨床思維和學識水平,

這是臨床醫生基本功之一。”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鍾世藩書寫的病歷

第二個習慣:喜歡查房。

中山醫學院的兒科醫生,

最怕鍾世藩查病房,

因為鍾主任查房時,

要求醫生把病歷和檢查報告先交上,

醫生必須脫稿作報告。

如果作報告時結結巴巴或言不及義,

鍾世藩立馬就會中斷查房,

然後掉頭而去。

所以,沒有一個醫生敢粗心大意。

6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現在中山一院的老教授,

很多都是他的學生。

“中山一院老教授開的處方里,

低於10元的有8萬多張。

他們看病有一個習慣,

能夠吃藥就不要打針,

能夠打針就不要輸液,

能夠用便宜藥就不要用貴藥。”

這樣的看病習慣,

來自於鍾世藩的教導。

有學生曾問:“老師,什麼是醫德?”

鍾世藩回答:“用藥簡單有效價廉安全,就是醫德。”

7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鍾世藩夫婦和鍾南山兄妹

1950年代,中國很窮,

科研條件非常有限,

科研資金非常稀缺,

為了研究乙型腦炎病毒,

鍾世藩省吃儉用,

用省下的錢買回三四百隻小白鼠,

在家裡建起了實驗室。

當時有個笑話,如果有人問:

“鍾世藩的家在什麼地方?”

馬上就有人答:

“你聞到什麼地方老鼠味濃,那就是他家。”

這個小白鼠實驗室,

給鍾世藩帶來了兩大收穫:

●首創了用胎鼠作為分離病毒的工具。

●讓兒子鍾南山喜歡上了醫學研究。

鍾南山天天幫父親喂老鼠,

在父親的薰染下,

他慢慢喜歡上了醫學,

並把當醫生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

8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小時候,鍾南山很淘氣。

媽媽給他錢,

讓他交學校伙食費,

他竟然把這個錢截胡了,

偷偷藏起來買零食和玩具。

終於有一天,事情露餡了,

鍾南山暗叫“完了完了”,

“我當時以為大難臨頭了,

父親一定會把我痛打一頓。”

結果鍾世藩根本沒有動手,

他把鍾南山叫到跟前,只是說:

“做人,最重要的是誠實。

南山,你自己想一想,

你這麼做是不是誠實?”

這樣的質問,

比打鐘南山一頓讓他感受更深。

“這感覺比他打我一頓,

對我刺激更大,

父親這句話,讓我明白了,

人生在世,誠實比機靈重要。”

9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1955年,19歲的鐘南山,

以優異成績考上北京醫學院。

在北京醫學院唸書期間,

鍾南山體育成績好到爆。

1958年,第一屆全運會,

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

打破了男子400米跨欄全國紀錄,

不僅如此,

他還奪得了男子十項全能亞軍。

全運會結束後,北京體委找到他,

“你來我們這裡做職業運動員吧!”

搞體育當明星很風光,

鍾南山有點動心了,

回家徵求父親意見:“爸,你覺得怎麼樣?”

鍾世藩回答了這樣一句話:

“鍾家優良傳統有兩個,

第一就是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

第二辦事要嚴謹要實在。”

聽完這句話,鍾南山臉就紅了,

放棄了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機會。

10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1960年,大學畢業後的鐘南山,

正準備大展拳腳時,“運動”來了。

由於父親在美國留過學,

所以成了“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

鍾南山受牽連,

這一做就是11年。

1971年,鍾南山終於回到了廣州。

鍾南山回到廣州後,

一度有點灰心喪氣。

一向沉默寡言的鐘世藩,

有一天突然問鍾南山:

“南山,你今年幾歲了?”

鍾南山答:“35歲。”

鍾世藩嘆了口氣:“喔,都35了,真可怕。”

這句話改變了鍾南山的命運。

那天晚上,鍾南山失眠了,

他知道父親這句話的意思,

“都35了,還一事無成。”

那天夜裡,鍾南山暗下決心,

“我一定要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

11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離開醫學11年,

要從頭開始實在是太難了。

在廣州四院上班的鐘南山,

第一次出診就出現了誤診,

將一名胃出血病人誤診為“結核性咳血”,

但在父親的鼓勵下,

鍾南山沒有氣餒,

他每天最早去最晚下班,

在一年時間裡,

寫下了四大本醫療工作筆記,

體重掉了12公斤,

很快就勝任了臨床工作。

在“追回時間”的鑽研中,

父親的一句話奠定了鍾南山的治學態度。

有一次,他跟父親一起出診,

遇到一個尿血的孩子,

鍾南山說:“這應該是結核。”

鍾世藩聽了,很嚴肅地反問:

“你怎麼知道他是結核?

尿血可能是結核,

也可能是膀胱炎,

還可能是其他炎症,

你憑什麼說他是結核?”

一句話就把鍾南山問得啞口無言。

接著,鍾世藩說了一句讓鍾南山永生難忘的話:

“醫者人命,沒有十足的證據,不可輕下判斷。”

這句話,從此成了鍾南山的座右銘。

12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1970年代,中國流行慢性支氣管炎。

當時全國搞了一個普查,

結果顯示3.82%的中國人患有慢支炎。

周總理發出號召:“開展群防群治。”

但當時的醫生都不想參與,

為什麼?

“治咳不治喘,治喘不露臉。”

去做這個工作做不出成績。

醫生們都不願去,

組織就找到鍾南山。

鍾南山開始也有點不願意,

他回家徵求父親的意見。

鍾世藩說:“撿難的事做未必是壞事。”

於是鍾南山就去了慢支炎防治小組。

在五年研究中,他與侯恕合作,

寫下了論文《中西醫結合分型診斷和治療慢性氣管炎》。

1978年,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上,

這篇論文獲得全國科學大會成果一等獎。

鍾南山名聲大振。

1979年,鍾南山獲得了去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的機會,

這是改革開放後,

最早被國家派出去深造的留學人員。

鍾南山從這裡起航,

一步一步地成了中國頂尖呼吸內科專家。

選擇難走的那條路,成就了鍾南山。

13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1970年代,廣州市圖書館,

多了一位白髮老人,

他每天最早到,最晚離開,

這個人就是鍾世藩。

“被退休”的他,

天天在這裡查資料、做筆記。

鍾世藩想幹嘛?

“中國廣大基層醫院很難用到先進儀器,

兒科門診還停留在很原始的症狀、體徵問診上,

所以我想寫個冊子,

把這輩子積攢的經驗留下來,

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當時,鍾世藩的視力已經不行了,

他兩眼有複視,看東西重影,

所以只能用手捂著一隻眼睛寫,

累了就再換另一隻。

後來視力實在不行了,

他就把整個臉貼在桌面上。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鍾南山見父親如此,非常心疼,

“爸,你不要寫了吧!”

鍾世藩有點生氣,回答說:

“不寫了幹什麼?等死嗎?”

然後,他對鍾南山說了一句: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能留點什麼東西,

那他才算沒有白活。”

已經不惑之年的鐘南山聽到這句話,

渾身一震,

從此,這句話也成了他的追求。

14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耗時四年,

鍾世藩終於完成了《兒科疾病鑑別診斷》。

鍾南山看完父親的序言後建議:

“在序言中加上一句語錄吧!”

鍾世藩堅決不加:

“這是醫學著作,不是政治宣傳。”

“有時候需要講點政治。”

“對醫生而言,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這本書出版後,很快售罄,

之後再版了5次。

鍾世藩也拿到了1500元稿費,

他把稿費分成兩份,

一份1000元,一份500元,

多的這一份,

他給了幫他抄寫手稿的人。

15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1987年,

鍾世藩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臨終前兩天,

他還在跟兒子探討磁場是否對病毒毒性有作用。

臨終前,他留給兒子的最後一句話是:

“千萬不要開追悼會,

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16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


▲家風才是最大的不動產

2003年,清明節,

鍾南山站在鍾世藩墓前,

“父親,我要說出真相嗎?”

鍾南山知道,

如果換作是父親,

他一定會說出真相。

“真藥救人,真話救世。

真話和真藥一樣重要。”

真藥加上真話,中國才能度過這一劫。

2003年4月10日,

在中外記者雲集的新聞發佈會上,

鍾南山選擇了說出真話:

“什麼叫現在已經控制?

根本就沒有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