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區:“1234”作戰法抗擊疫情

南昌新聞網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近段時間以來,青山湖區以構建一個指揮體系,築牢人員防控“兩道防線”,建立“三化標準”,落實排查、引導、保障、保供應“四項舉措”的“1234”作戰法,全方面落實各項防控舉措,築牢全區疫情的“防火牆”。

構建一套指揮體系 確保戰“疫”有方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青山湖區在指揮體系上精準發力。青山湖區迅速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指揮體系,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揮部,下設“一辦八組”,建立了衛健、應急、市監、公安、交通等各部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各鎮街(園區)、村社疫情防控指揮機構和工作組也迅速成立,有效保障了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各項決策部署“一竿子插到底”,確保不出現空檔、盲區。

強機制,協同作戰“動起來”。該區建立每日協調調度機制、每日疫情防控會商機制、每日區領導值班值守機制、區領導掛點指導鎮街(園區)工作機制及旅館、出租戶入住人員和單位出差人員實行零報告制度……一項項工作機制的建立,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調度有序。

築牢“兩道防線” 促使戰“疫”有力

“每天上下午我們都會對小區各個角落,特別是居民容易觸碰的物品進行消毒。”4日下午,記者在京東鎮天水花都小區門口看到,村民秦水發正在進行消殺作業。由聯勝村村委會幹部、物業工作人員、民警以及志願者組成的服務隊正在卡口前對進出居民進行身份登記。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關鍵在於減少人員流動,切斷病毒傳染源。青山湖區面積大、城中村多、開放式小區多、流動人口多,疫情防控點多、面廣、壓力大。為此,青山湖區緊扣本地區疫情防控需要,通過設卡、留觀拉起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道防線”,確保最大限度“鎖死”傳染源、切斷傳播渠道。從1月25日(正月初一)晚上18時起,全區各村、社區出入口全面設卡,實行臨時管制,禁止外來人員特別是來自湖北省等疫區人員入內。截至目前,全區共設置卡點612個,4000多名幹部群眾日夜值守,覆蓋了全區各村社和小區。為嚴防病毒擴散,青山湖區在4個鎮和1個園區設置醫學留觀點5個,共418個房間、770張床位,配齊配足專業人員和物資設備,進行專業留觀、專業垃圾處理、專業心理輔導,確保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有專業場所留觀安置。

建立“三化標準” 引導戰“疫”有序

“明天你的隔離觀察期就是第14天了,目前身體狀況都很好,還有什麼需要我們這邊提供幫助的嗎?”2月4日,在青山湖區第一醫學隔離觀察點,塘山鎮衛生院副院長李志俊正在與一名接受醫學觀察人員進行語音對話。他告訴記者,醫護人員每天都會細心詢問隔離人員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一天兩次測量體溫,在保障一日三餐的同時貼心地提供水果,並安排心理諮詢師值班,時刻關心留觀人員的情緒狀態,給予他們人文關懷。

疫情防控關鍵在科學處置、合規操作。青山湖區緊抓“科學防控”,嚴格按照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示精神和各工作組的專業部署,制定出臺了留觀站(點)設置規範和管理工作指南、交通要道卡口設置工作指南、疫區管理工作指南和農貿市場、商超賓館等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指南等標準化、規範化操作指南,確保標準統一、流程清晰、便於操作。

“我們堅持標準化建模、清單化管理、書面化明確,制定了標準化流程圖,特別是針對排查、登記、報告、轉運、留觀、診療、流調等各個環節用清單化形式進行了細化分解,隨時掌握留觀人員情況,確保疫情不擴散、不蔓延。”青山湖區副區長鬍燕琴說,這樣可以讓幹部工作起來不走彎路,有章可循,合規操作。

落實“四項舉措” 保障戰“疫”有效

青山湖區通過強排查、強引導、強保障、強作風“四項舉措”,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在南昌火車站東廣場出口,青山湖區城管局百餘位黨員主動請纓將衝鋒大旗扛在胸前,24小時輪班對出站乘客進行體溫測量,並對每位旅客身份進行核查。青山湖區城市管理局局長鄧長林說,他們對主動請戰的黨員進行了科學分配,一天三班,一班8小時,全天候無縫對接。

日前,京東鎮天澤社區接到群眾反映,電池廠小區有一對夫妻從武漢漢口回南昌,社區主任張名建當即帶上社區幹部來到該居民家中。經詢問,夫妻兩人1月21日晚坐火車從武漢回昌,因進站出站量體溫都正常,就沒向社區報備。社區要求居民在家隔離,每日兩次測量體溫,日常需求社區安排黨員幫助購買。小區居民這下也安心了,對現場社區工作人員鼓掌點贊。

在加強人員排查和信息引導方面,青山湖區還積極運用實地排查和大數據的雙向鎖定,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同時,多方籌資1000多萬元,按照“內籌外調、統籌使用”的思路,發放了一次性口罩近10萬個,防護服100件,測溫儀120支,優先保障防控一線運轉;積極統籌力量抓好商超、集貿市場的果蔬、米油等物資供應,加大物價監督,全力保供到位,維護市場穩定。此外,全區23個基層黨工委、60個村社黨組織、111個社區黨組織以及200多個“兩新”黨組織,都做到黨員幹部紛紛請戰、帶頭衝鋒、主動擔當,積極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熊煥明 全媒體記者張平 胥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