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依法治縣:成都金堂創新試點“1234”院落互助聯盟

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面對社區發展治理問題愈顯突出,如何構建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進社區普法依法治理,引導廣大居民參與基層自治,加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

依法治縣:成都金堂創新試點“1234”院落互助聯盟

院落互助聯盟——社區治理的新理念

金堂縣司法局聯合趙鎮街道三江社區從細微末梢處出發,立足三江社區老舊院落多、矛盾糾紛多、居民問題多的現實實際,探索成立院落互助聯盟,將以人民調解工作為主的互助活動進一步延伸,充分發揚鄰里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轉變居民“有事找社區,出事找民警”的傳統思想,通過共建、共治實現共享,以法治、德治引導自治,最終把社區建設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居民之家。

依法治縣:成都金堂創新試點“1234”院落互助聯盟

“一二三四”模式——社區自治的新業態

院落互助聯盟是按照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由縣司法局牽頭,在三江社區培育孵化社區自組織。聯盟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矛盾糾紛調處為主線,以法治宣傳、心理輔導、鄰里幫扶等互助活動為支線,以黨員示範、群眾參與為方式,以實現鄰里互助、居民自治為目標,通過“一二三四”模式推進院落互助活動。

(一)1個機制:建立“四級”糾紛聯動調解機制(即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小組長網格員調解、院落互助點調解、院落管理委員會調解),依託社區黨組織、居民小組長、小區業委會和居民協商對話組織,科學分設8個互助點位,合理定人定責,經常性上門徵集居民意見建議,暢通居民訴求渠道,確保能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居民問題,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小,化解在早。

(二)2支隊伍:院落互助聯盟成員主要由社區黨員、居民骨幹和志願者構成,下設兩支隊伍,一支為人民調解員隊伍,由社區調委會選聘本地熱心公益、明理懂法、品行良好、較有威望的居民構成,培訓合格後發放調解員工作掛牌和糾紛調解登記本,現今共有核心成員9人,1名總負責人,8名點位負責人,主要負責互助點位小區院落裡的家庭、鄰里、物業等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一支為志願服務者隊伍,共50人,主要負責收集反饋居民需求,傳遞居委決策動態信息,起上傳下達“連心橋”作用,協助開展糾紛調解、法治宣傳、心理輔導、鄰里幫扶等互助活動。

(三)3項提升:一是定期組織討論交流,每季度召集聯盟主要成員開展工作交流會,總結上季度聯盟活動開展情況,安排部署本季度重點活動計劃。鼓勵成員暢所欲言,分享在互助活動中的成功案例和心得體會,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建議和意見,進一步豐富聯盟活動內容,完善聯盟各方面建設。二是不定期開展培訓學習,通過邀請律師學者、法律顧問、心理專家等專業人士進行授課,同時由專業社工進行經常性督查指導,提高聯盟成員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讓每一名成員都成為“法律明白人”,在每一次互助活動中都能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提供服務,解決問題。三是實行積分獎勵制,由社區調委會根據矛盾糾紛的調處難度給予參與調解的成員一定數量的積分,積分可在社區居委會兌換實物獎勵。

(四)4類活動:一是矛盾糾紛調解活動,互助聯盟調解員來自本地居民,長期生活在居民之中,有著人熟、地熟、情況熟等優勢,因此能第一時間發現小區院落裡的矛盾糾紛,第一時間開展調解工作,從而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小區院落和諧穩定。二是普法宣傳教育活動,以調解糾紛、“以案說法”為主,開展居民壩壩會,達到“調解一個案,教育一大片”的目的;以組織社區活動、開展普法宣講為輔,多形式宣傳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提升居民遵紀守法意識,引導居民通過法治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三是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打造社區沙盤室,特邀心理專家,針對現今未成年兒童,特別是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的常見心理問題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通過沙盤遊戲瞭解兒童心理狀況,實施心理矯正,促進未成年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四是愛老敬老助老活動,針對社區獨居老人生活、社交、情感等需求不能滿足的情況,發動志願者隊伍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通過“愛心卡”搭建雙方或多方聯繫方式,提供老人所需服務,使社區獨居老人都能真正感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依法治縣:成都金堂創新試點“1234”院落互助聯盟

紛息人和政通——社區發展的新保障

院落互助聯盟自2017年5月成立以來,共印發各類法治宣傳資料2700餘份(冊),開展法治宣傳12次,心理輔導8次,組織骨幹培訓300餘人次。接受居民調解申請27件,調解成功27件,調解成功率100%;處理居民“小事、難事、煩心事”300餘件,居民滿意度達90%以上。互助聯盟充分發揮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體作用,完善了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成立至今,沒有一件小區院落矛盾糾紛遞交到居民委員會,為居委會騰出精力,專注社區發展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

發展方向

1.進一步提升院落互助聯盟的矛盾糾紛調處能力,逐步實現專業化、品牌化運作方式;

2.進一步完善互助活動機制,建立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依法自治新模式;

3.進一步壯大院落互助聯盟隊伍,吸收更多熱心人士、專業人才加入其中;

4.不斷拓展和豐富鄰里互助活動內容,主動加強與社區其他社會組織的聯繫互動,積極引導更多居民參與鄰里互助活動,營造“全民參與、親鄰友善”的和諧社區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