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經常加夜班?透過唐代“夜直”制度,瞭解古代夜班制度的演變

古人經常加夜班?透過唐代“夜直”制度,瞭解古代夜班制度的演變

沉溺於大都市的繁華,加班,是現代奮鬥中的年輕人最不願意聽到的詞。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代,加夜班這個詞同樣也是不讓人看好。夜直,是指文官要在夜晚宮中宿直留守,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晚上“加班”,不同的是,不會額外支付加班費,但是可能會有被賞識的機會,知識這種機會比較渺茫。夜直制度經歷漢、魏晉,發展到隋唐已經是比較完善的階段了。下面,讓我們透過唐代夜直制度來看看中國古代夜班制度是怎麼演變發展的。

一、唐代之前夜直的演變

文官夜直制度具體從什麼時期開始實行無從考證,但是最早記錄文官夜直的是《漢官儀》:“尚書寺居建禮門內,尚書郎入直……”也就是說文官夜直制度最晚不能晚於漢代。

(一)漢代是文官夜直制度的奠定時期

之所以說是奠基,是因為在一直以來所謂的夜直都是針對武官,而夜直,也可以說是“夜衛”,主要是起保衛作用,負責在皇宮保護皇上安全,而非文官系統。隨著公務越來越繁忙,皇帝一人又處理不完,夜間召見等一系列行為找不到人來做,所以,文官夜直應運而生。

在漢代,從事文書工作的官員要有專門的辦公室,而三公有要有專門的辦公官邸,因此他們的夜直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最初在漢代開始也追的,是負責起草詔令的“尚書郎”,專門負責夜間皇帝的詔令的起草。

古人經常加夜班?透過唐代“夜直”制度,瞭解古代夜班制度的演變

而後,帶有侍從性質的侍中等職位也需要夜直。而這些侍從。也負責起草,每個星期要夜直五天。他們幾乎每晚都會或多或少都會與皇帝接觸,因此,這些侍從也就側面地分了三公的權利。

如果白天能夠完成這些工作的話,是絕對不會讓官員夜間來皇宮辦公。而之所以沒有讓三公的長官直接來辦公,就是因為三公習慣於白天辦公,讓他們晚上來反而會降低效率。而這些侍從,由於經常從事文書,且他們的本職就是侍從,自身在夜間處理事物能力較三公強。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文官才開始有夜直。而武官夜直,也就是所謂的“侍衛”,佩刀夜間巡視皇宮。

(二)魏晉時期是文官夜直髮展時期

在漢代奠基,於魏晉發展,而這個發展主要體現在夜直官員範圍的擴大。範圍擴大的同時,有一個機構活躍於夜直舞臺——

中書機構。中書機構在漢代是由宦官執掌,在魏晉時期中書機構夜直在史書中屢見不鮮,而中書侍郎值班也主要是負責起草詔令。

魏晉時期,也是三省雛形時期,三省當然就是指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在魏晉,三省長官也同樣是需要夜直的,只不過是在自己的官邸。不僅中央有夜直,就連地方也需要夜直。

而在皇宮內部夜直的,也都不是一般人。一般來說,能夠在禁中夜直的文官,都是與皇帝關係密切的。一些白天不能正大光明地說的話可以晚上交代清楚。

魏晉時期證政局不穩,皇權時而強大時而衰落。當皇權強大時,皇帝會讓一些權力比較大的官員來夜直,可以表現出皇帝對他們的重視以籠絡他們從而進一步去加強皇權;皇權衰落時,宮中夜直的往往是一些沒有實權的官員。

除了一些規定的官員,有的時候皇帝也會直接命令喜歡的人來夜直。夜直制度發展到這個時候幾乎成為定製,固定時間的固定官員要來夜直,除非是皇帝任命。那麼也就是說夜直官員可能會有一些公文要處理,也有可能夜直就是閒著無事。

古人經常加夜班?透過唐代“夜直”制度,瞭解古代夜班制度的演變

二、唐代是文官夜直制度的完善時期

關於哪些官職可以不用值夜班,歷史中倒是有記錄:“故事。尚書左右丞、及秘書監、九寺卿、少府監、將作監、御史大夫、國子祭酒、太子詹事、國子司業、少監御史中丞、大理正、外官二佐已上及縣令,準開元式,並不宿直。”

(一)唐代夜直制度逐漸完善

唐代文官夜直已經成為了必然事件,三省官員是必須每天都要值夜班的。《唐會要》載:“故事。尚書省官,每一日一人宿直。都司執直簿轉以為次。”正常來說宰相也是不可豁免的,當然也有例外。自姚崇以後,宰相不需要宿直。《唐要會》:“天冊萬歲元年三月。令宰相每日一人宿直,其後與中書門下關通直。至開元二年,姚崇為紫薇令。紫薇官直次,下讓宰相。崇以年為已高,特亦違直。其次省官,多不從所由。吏數持直簿詣之,崇題其簿曰:‘告直’。令吏遣去。又來。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給終不擬,當諸官歡笑。不復逼以直也。至十一年。停宰相當直。”自姚崇以後,宰相就不需要夜直了。

唐代文官夜直是非常嚴格的,本該夜直的官員如果沒有夜直的話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衙門會專門對夜直官員進行登名造冊,並且也會有人來查崗。

古人經常加夜班?透過唐代“夜直”制度,瞭解古代夜班制度的演變

姚崇

《唐律》有云:“諸在官應直不直,應宿不宿,各笞二十;通晝夜者,笞三十。”但是也有人或者一些特殊情況是可以不用夜直的,在《唐會要》:“凡內外官,日出視事,午而退。有事則直。官省之務繁者。不在此限。”又:“貞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敕。文武官妻娩月,免宿直。”夜直也同樣是

十分辛苦的。官員們白天工作,晚上夜直,第二天早上還要上早朝,還要進行白天的工作,晚上下班才能回家。

但是到了盛唐和晚唐,夜直,也就沒那麼嚴格。一般夜直的官員都比較閒適,漸漸就出現了陪同伴直。有一些詩人在夜直時實在無聊,便會邀友人來陪同自己夜直,一般是一些僧人。由伴直可以看出,夜直制度越向後發展,由於官員面廣,漸漸也就出現了稍許鬆弛,但這並不代表可以不用值夜班。

(二)夜直制度歸根到底還是服務於皇帝

夜直制度的產生最初是由於政務繁忙,白天的工作時間無法做完全部政務,所以需要官員晚上加班。而自漢開始偏向於侍從類,其目的就是為了服務於皇帝,一切以皇帝的舒適度為主,發展到後來的魏晉直接可以讓皇帝看中的的人來值夜班,這就充分說明這相當於是滿足皇帝的需求,

即政治的需要。

其次,夜直制度越來越完善,也是社會發展程度決定的。先不說武官要負責保護皇帝的安全,文官的夜直是皇權逐漸加強的產物,即封建專制逐漸加強的產物,也是官僚體制發展的結果。而唐初實行嚴厲的夜直制度也是出於鞏固唐朝的統治,各項典章制度都是嚴格執行,所以夜直制度也不例外,除指定官職外,剩下都需要夜直。

古人經常加夜班?透過唐代“夜直”制度,瞭解古代夜班制度的演變

張九齡

三、夜直下的文人心境

夜直制度就相當於是在文人階層掀起了層層漣漪。文官,也是文人,正所謂“文人墨客”,平常除了工作就只剩下自己的“墨”了。因此在夜直的時候,除了真正忙於工作的部分官員之外,剩下那些沒有工作也要夜直的文官就要開始“展示自己的才華”了。古人一般都會傷春悲秋,那麼孤寂的夜直,望著明月,也難免會觸發文官們的思緒。比如說張九齡的《和許給事中夜直簡諸公》、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等,都是夜直時寫的。

古代文人多愁善感,因此,在如此無聊的晚上就會觸發詩人的許多情感,這些詩人大多抒發的都是思念、閨怨、想為國家效力、描寫景色等,甚至元稹在夜直時的心境竟然昇華到了構建一個理想國。“天門暗闢玉琤鍧,晝送中樞曉禁清。彤管內人書細膩,金奩御印篆分明。衝街不避將軍令,跋敕兼題宰相名。南省郎官誰待詔,與君將向世間行。”(《內狀詩寄楊、白二員外》——元稹)

而文人所展現的自己的心境,也側面反映了唐代統治情況。從初唐的嚴厲到盛唐伴直現象的普遍;從夜直忙於公務到無聊打發時間,表面反映的是唐代夜直制度的越發不嚴謹,深層次反映了唐朝晚期政治的衰敗。

古人經常加夜班?透過唐代“夜直”制度,瞭解古代夜班制度的演變

元稹

四、總結

夜直制度側面地

為皇帝的工作提供便利,也是文官體制越來越完善的表現。古代人值夜班除了對皇帝有好處,對自己也有一定的好處。例如因為值夜班而進了皇帝的眼,得到皇帝的賞識與重視。但是歸根到底,值夜班確實不是一個好的事情。

尤其是像古代這種值夜班的方式,白天工作一整天,晚上還要熬夜,第二天還要繼續上白班,這樣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由於值夜班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在後來的醫史上也有記錄值夜班者的不良反應。古代夜直制度不單單是反映皇權、專制,更多的是中國古代文人階層的心境,從文人心境也能反映出一個朝代的興衰。

參考文獻:

1.《唐律》

2.《唐要會》

3.《全唐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