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1427年,即朱棣孫子朱瞻基登基的第二年,坐落在順天府的金吾左衛指揮使

汪府中誕生了一名女嬰,全府上下都為這個新生命的誕生而歡天喜地。但誰都料想不到,此女日後會成為一國之後,即孝淵汪皇后;更沒想到,當皇后僅僅三年,就被丈夫廢掉;五年之後,隨著丈夫明代宗朱祁鈺的去世,汪氏搬離皇宮,複稱郕王妃,最終,在宮外王府安度一生。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女醫明妃傳》中汪氏扮演者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這個金吾左衛指揮使的職位。

1402年,即建文四年(又稱洪武三十五年),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一場大火中不知所蹤,朱棣登基為帝,奪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後。將建文年號削去,建文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

朱棣原本是朱元璋安排在北平(今北京)的藩王,即燕王。而跟隨朱棣保衛北京的“北平三護衛”燕山左護衛、燕山右護衛、燕山中護衛在朱棣稱帝后,也榮升為皇帝的親軍,改名為金吾左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而金吾左衛主要掌守衛皇城東面(東華門左右兩邊到東安門左右兩邊)及巡警皇城各門。以指揮使為主官,下轄千戶所。

而汪氏的爺爺汪泉,就是金吾左衛指揮使,並且世襲。

所以,汪氏算得上名門之後,畢竟皇帝的親軍,地位非同小可。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明朝護衛

出生名門,許配皇族,成為王妃

王氏出生貴族,自然,從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賢良淑德。隨著年齡的增長,汪氏也到了該嫁人的年紀。

1445年,即明正統十八年,明英宗朱祁鎮聽聞汪瑛有個賢德的女兒,又想到自己的弟弟朱祁鈺還未娶妻,兩人年紀也正合適,便冊立了18歲的汪氏成為17歲的郕王朱祁鈺的王妃。

正統十年八月,英宗選擇王妃,得後而賢,冊立之。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明代宗和汪皇后劇照

說起朱祁鈺,其實命運也挺坎坷的。

朱祁鈺的母親吳賢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嬪妃之一。吳氏本來是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府邸的侍女。其實,在封建時期,王府的女眷都是王爺的女人,就跟皇宮的女人都屬於皇帝一個道理。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劇照

朱高煦造反被侄子朱瞻基平叛後,漢王宮中的女眷全部充入後宮為奴。吳氏因外貌美麗,被朱瞻基看上了。但是她是漢王宮中的人,也就是罪人,是不能被封為嬪妃的。所以,吳氏一直被安排在宮外,直到朱瞻基去世。所以,朱祁鈺也就從小跟著母親生活在宮外。當然,這期間,朱瞻基對這對母子還是很寵愛的。

賢妃吳太后,代宗生母也,都督彥名女。初為漢王宮人,漢王以叛誅,宣宗赦其罪,顧不敢攜入宮,養宦官陳符家,賜宮女數倍奉之。《罪惟錄》

其實,關於吳氏的出生,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明史》記載,吳氏本就是朱瞻基身邊的宮人,跟漢王沒啥關係。

宣宗為太子時,選入宮。

當然,還有其他史料也記載了關於吳氏的出生,但是筆者認為吳氏的出生絕非一般,即使不是漢王宮中女眷,應該也是罪臣之後。這從朱祁鈺身上就能看出來一些端倪。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大明風華》朱祁鈺劇照

朱祁鈺本就是朱瞻基的兒子,朱瞻基一共就倆兒子,朱祁鎮和朱祁鈺。因為朱瞻基身體不好,所以朱祁鎮出生四個月就被立為太子,而朱祁鈺卻一直未被封王,郕王還是朱祁鎮繼位後封的,這跟當時明朝的藩王制度很相悖,在宣宗之前,儲君的兒子最晚也會在親爹成為皇帝后冊封為王爺,而朱祁鈺一直未被封王,應該跟其母親的出生有很大的關係。

天子之眾子必封為王,子孫世世相傳,藩屏帝室,此古今帝王之大法也。朕弟祁鈺今特頒冊寶封為郕王。爾其恪勤忠孝,親賢愛民,永篤籓輔,欽哉毋怠。《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話說,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在沒鬧僵之前,兄弟情還是很深的,朱祁鎮也很寵愛這個弟弟,不僅封王,還為其娶妻。奈何命運造化弄人,權力的魔杖讓兄弟二人反目成仇。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劇照

王妃變皇后,賢德天下

明1449年十月,昔日繁花似錦的北京城,一夜之間,飄搖不定。朝內無主,朝外瓦剌虎視眈眈,數萬瓦拉騎兵將北京城團團圍住。

面對如此政局,一時之間,朝野震驚,京城人人自危。負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臨危受命,被擁立為皇帝,史稱明代宗,汪氏也被封為皇后。

昔日的王妃,如今的皇后,身份的巨大轉變,再加之國家危難之際,並沒有讓這個柔弱的女子失去信心。汪氏反而堅定信心,與丈夫一起共度難關,造福蒼生。作為皇后,汪氏儘自己所能,在內主掌中宮大權,處理皇宮內室,在外協助朱祁鈺樹立一國之君的新形象。最終,朱祁鈺不負眾望,重用於謙,擊退瓦剌大軍,成功的保衛了京師。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劇照

汪氏不僅性格堅韌,心地也很善良,雖說只做了三年的皇后,卻也堪稱為賢后。

土木堡之戰、京師保衛戰,讓眾多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許多將士犧牲,甚至連屍首都來不及掩埋。汪氏於心不忍,便派人將這些無人安葬。明朝多賢后,這一點,歷史上其他任何朝代都不能及。

汪氏的賢良淑德,百姓是看在眼裡的,這也為朱祁鈺後來的治國贏得了民心。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朱祁鈺劇照

命運不濟,被廢后位

權力這把椅子,往往讓人迷失自我,忘記最開始的初衷。對於代宗朱祁鈺而言,亦是如此。

作為朱家子孫,救國家於危難之間,幫哥哥暫管天下,我相信朱祁鈺最開始對皇位沒有多大的覬覦。然而,享受過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後,朱祁鈺不想歸還天下與哥哥朱祁鎮。待朱祁鎮回到北京後,便將朱祁鎮極其後宮一干人等安排在南宮。朱祁鎮以“太上皇"的名義被圈禁了七年。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不光軟禁哥哥一大家子,還想廢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對於朱祁鈺這種想法,汪氏最為反對。

若此,恐礙監國名。夫猶是祖宗之天下,已代之為帝而反其子,讓也。讓則公,公則賢名皆歸之。

她認為,“陛下由監國成為皇帝,已是超越祖訓的應急之策了,現在又要易儲,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汪氏反對易儲,除了朱見濟並不是正統繼位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朱見濟並非汪氏所生。

宣宗朱瞻基曾因胡氏無後,寵妃孫氏為朱瞻基生育了長子後,朱瞻基廢胡氏立寵妃孫氏為皇后。而如今的形勢,汪氏沒有兒子,婚後多年只為朱祁鈺生育了兩個女兒,而杭氏卻為朱祁鈺生育了一個兒子,汪氏很可能就是下一個胡氏,畢竟遺傳基因很強大。所以,為了自己的皇后之位,汪氏也不得不反對。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杭賢妃劇照

朱祁鈺找汪氏商量此事,就是想讓皇后站在自己這一邊,然而汪氏卻如此反對,這讓朱祁鈺很是惱怒,便不再找她商量,自己一步一步的計劃著易儲行動,賄賂大臣,討好宮人,最終大臣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了朱祁鈺的易儲決定,朱見深被廢,朱見濟成為東宮太子。同時,朱祁鈺廢掉了汪氏皇后之位,立太子朱見濟生母杭氏為皇后。

汪氏被廢,除了因為易儲之時惹怒了朱祁鈺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汪氏無子,在封建時期,雖貴為皇后,但沒有兒子也是會被人詬病的。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劇照

就這樣,賢德的汪皇后被廢黜,杭氏成為明代宗第二任皇后,朱見濟被立為皇太子。誰知朱見濟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夭折了。杭皇后承受不了喪子之痛,隨即也病逝了。

明朝信奉正統,認為皇位應該屬於英宗一系。

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很多人很好奇這個杭氏,《女醫明妃傳》中劉詩詩扮演的角色,原型就是杭氏。杭氏對比於代宗後期的唐貴妃、李惜兒而言,朱祁鈺對其還是很一般的。這個女人的命運也很悲慘,兒子早夭,深受打擊後香消玉殞,死後棺木還被毀壞。作為代宗的繼後,地位一直都未被明朝正史承認,算是明代后妃中的一位悲劇人物。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杭氏劇照

賢德善良,晚年得以福報

被廢后的汪氏,帶著兩個女兒,生活在皇宮中一座偏遠的宮殿,吃齋禮佛,雖生活淒涼,但也過得安心,沒有了爾虞我詐的宮鬥和繁瑣的宮廷事務,對於汪氏而言,也不失為一種解脫。

1457年,代宗病重,英宗朱祁鎮復辟,沒過多久,朱祁鈺就去世了。朱祁鎮下詔指斥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並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諡,表示朱祁鈺終身為惡。

而對於汪氏,朱祁鎮複稱其為郕王妃,由宮中遷至郕王府。因為早年間對朱祁鎮後宮家眷多有照顧,所以。此時的皇后錢氏,對汪氏也很照,善有善報。

朱祁鈺去世後,按照明朝的殉葬制度,後宮女眷是要殉葬的。而對於汪氏,因兩個女兒年幼,在大學生李賢的再三請求下,朱祁鎮免去了汪氏的殉葬。

李賢曰:“妃已幽廢,況兩女幼,尤可憫。”帝乃已。

孝淵汪皇后——賢德天下,卻被廢后位,一生坎坷,晚年得以福報

明朝官員劇照

其實,關於明朝的殉葬制度,英宗朱祁鎮一直都是很反對的,而明朝這項制度,也是英宗廢除的。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出居王府後的汪氏,在錢皇后的照顧下,生活也算安逸。等到朱見深長大後,得知當年汪氏應反對易儲而被廢的事情後,對汪氏更是感恩戴德,十分尊敬。而朱見深生母周太后與汪氏脾氣秉性相投,也經常出宮探望,感情十分融洽。

雅知後不欲廢立,事之甚恭。與周太后相得甚歡,歲時入宮,敘家人禮。

1475年,朱見深下令宣佈叔叔朱祁鈺“堪亂保邦,奠安宗社”有功,改諡號“郕戾王”為“景皇帝”,恢復了其皇帝身份,這無疑是對仍健在的汪氏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說實話,拋開朱祁鈺對哥哥朱祁鎮的安置做的有些欠妥外,對國家、對江山社稷,朱祁鈺算得上一個好皇帝。只不過權力這把大刀太過於鋒利。

而後憲宗兒子明孝宗朱祐樘、孫子明武宗朱厚照對汪氏也照顧有加,汪氏的晚年生活很是安逸。1506年,汪氏薨逝,終年80歲,以皇后禮儀與朱祁鈺合葬。汪氏一生賢德善良,歷經明英宗、明代宗、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六朝五代帝王,雖一生坎坷,然而晚年也算得以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