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皇帝说封某个人为巡抚或者总督,那之前的某地的巡抚或者总督去哪了?

苩铯罂粟埖暧昧


呵。

戏曲小说之言而已。

真实情况下,某地总督巡抚出缺,需要吏部拟定两三位的人选呈递内阁或军机处复核,最后上报皇帝决定。军机处草拟诏书,六科給事中审核该员是否合适,再由内阁发出正式的堂令才能生效。

皇帝如果对某总督巡抚不满,会授意御史或者大臣弹劾,再明发邸报,该总督巡抚自然紧急上书请求致仕退休或自请罪责和处分。然后再以前面说的出缺办法处理。

如果皇帝想提拔某人当总督巡抚,一般不能直接下诏书,还得授意吏部給此人评价为第一继任人选,内阁与军机大臣当然会通过。


四川達州


电视剧只是娱乐消遣,当不得真。



明清时期,巡抚是一省军政大员,总督更是封疆大吏,这么重要的职位不可能凭一句话就定任免,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巡抚主管一省军政和民政,搁到今天大致相当于省长兼省军区司令。省长任免须由中组部提报,经中央政治局讨论,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最后由国务院签发任免函。明清时期的流程比今天简单一些,但也绝不是皇帝一拍脑袋就能定的。



而总督辖制几个省的军政大权,更不是说动就能动的。到了晚清“东南互保”的时候,别说任免总督,中央政令都可以不理。

慈禧被义和团忽悠的一愣一愣,老太太一跺脚跟十一个国家同时宣战。

这边老太太急赤白脸的要死磕全世界,结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以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一帮封疆大吏扭脸就跟这些国家达成和平协议。公然宣称皇室诏令是在义和团胁持下的乱命,拒不执行。你奈我何!



治大国如烹小鲜。国家这么大,大事小情都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要都按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言不合就换封疆大吏,国家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月下没有花


电视剧或者电影当中的说法我们不必当真,基本上都是导演或者编剧的戏说和想当然。老一茬艺术家还有些担当,拍电影也许还会下点功夫,找有关专家咨询一下,现在基本没有这回事了。李翰祥1980年代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时,曾找清史专家朱家溍咨询清宫及官场规矩,朱家溍提了不少意见,这段资料我在朱家溍的《故宫退食录》中曾经读过。

晚清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中)

之所以啰里啰嗦说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要将电视机或者电影中的镜头当成历史。历史上真实的任命总督或者巡抚绝对不是这么回事,具体情况因为太过复杂,在此不赘,主要回答一下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如果皇帝任命某人为某地总督或者巡抚,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地方的总督或者巡抚出缺了。至于出缺的原因则有很多,调离、升职、去世、父母去世离任守制、免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