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經對伊朗發動過哪些軍事行動?

窮極一生追尋的大伊萬


美國曾經對伊朗的歷問題,美伊沒有發生過大的正面軍事衝突。

美伊矛盾;是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開始,伊朗阻礙了美國在中東利益,或暗或明的支持了伊拉克薩達姆政府對美戰爭。從伊拉克戰爭以後,伊朗直接對抗美國中東戰略的發展,加上美國十多年來對伊朗實行軍事圍堵,經濟封鎖加經濟制裁,是美伊矛盾升級的主要因素,導至現在的武力對抗。


晨星1928


1979年的伊朗,政局已經變天,親美的伊朗國王穆罕默德•巴列維由於中飽私囊,奢侈的生活終於惹怒了伊朗民眾,隨後在伊朗革命中國王下臺,並流亡海外。
除了遭到驅逐的國王,憤怒的伊朗人再次將矛頭指向背後的美國,當年11月4日,伊朗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並扣押數十名美國外交人員和平民,在接下來的數個月時間內強硬的伊朗新政府拒絕和美國展開關於人質交換的談判。 軟的不行,美國乾脆來硬的,隨即到了1980年4月,美國計劃自行營救這些被困人質,於是就有了1980年4月24日的人質營救行動,即“鷹爪行動”。
“鷹爪行動”中墜毀的RH-53D直升機和C-130運輸機。“鷹爪行動”是美國為了解救伊朗人質危機事件中被伊朗政府扣押的53名人質而採取的一次軍事行動,歷時2天,但以軍事實力強大著稱的美軍竟然在此次軍事行動中嚐到苦果,最後以失敗告終。“鷹爪行動”的失敗直接導致了美國特戰司令部和美國陸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的成立,不可靠的RH-53D重型直升機逐漸被MH-47特戰直升機取代,RH-53系列也隨之推出了陸戰和沙漠用途。
美軍在4月24日的計劃看似很複雜,但其實很簡單,首先美軍的“三角洲”部隊需要前往阿曼,通過馬西拉機場進入伊朗境內準備下一步潛伏。這個時候美國地處阿拉伯海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將會起飛數架直升機,載著海軍陸戰隊成員前往伊朗,並和“三角洲”部隊成員何輝一同飛往德黑蘭,將人員投遞至德黑蘭以北的24千米降落區。
隨後在當天晚上十一點,救援行動就將鋪展開,救出人質之後呼叫直升機直達或在備用地點一個足球場接人,在上述同時一支遊騎兵特遣隊襲擊攻佔南方56公里處的曼沙裡耶機場,C-141戰略運輸機將入侵併降落,所有人到達曼沙裡耶機場搭C-141飛離,RH-53D直升機棄置。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RH-53直升機從直升機甲板起飛後沒多久,美軍直升機編隊就遭遇了嚴重的機械故障,兩架直升機在沙塵暴中所有的導航設備全部失靈,在放慢速度飛行後直升機編隊到達補給點的時間整整晚了一個半小時,其中三架直升機被迫放棄任務。顯然美軍派出的直升機機型就存在嚴重問題,並不適合執行沙漠任務。
但由於時間被過分耽誤,美軍直升機的燃料已經不支持執行整個任務,所以需要另行加油。但就在一架直升機準備靠近C-130運輸機進行加油時,由於風向突然變化發生墜毀,頓時地面化為一片火海,機上8名美軍士兵全部死亡。
雖然美國自認為小動作很隱秘,但終究“紙包不住火”,此事件很快被曝光並在世界範圍內引發軒然大波,美國這種視他國主權為無物,隨意派遣軍機進入的行為徹底拉開了美伊兩國之間交惡的大幕,併成為了伊朗對內宣傳的重要案例。
至於被俘虜的伊朗人質,直到1981年1月20日,伊朗才宣佈釋放所有美方人質,這些人質到此一共被扣押444天。人質們立即飛往位於西德的美國空軍基地,前總統卡特以現總統雷根特使的身份在那裡接待了他們,在進行了身體健康檢查和事件彙報後,他們飛回華盛頓並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科羅廖夫


二伊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做了很多見不得人心的事,把生化武器給伊拉克,然後,伊拉克再把生化武器用在伊郎,挑撥是非,只就是美國佬陰謀詭計,為了搶奪石油資源,薩達姆沒有服從美國利益,美國懷恨在心,就為了一包洗衣粉,藉口攻打伊拉克,在把薩達姆給滅了,一舉二得,現在,美國在中東不斷地坑害伊郎,美國佬有多歹毒?為了利益優先,什麼壞事都能幹,美國還能信嗎?搶奪石油,臉都不要,美國對伊朗侵略,暗殺蘇萊馬尼,也就是為了石油,伊朗的報復,用15枚導彈摧毀美國基地,美國立馬改口,擁護和平,一個霸權給伊朗打得沒有脾氣,美國還有害怕的時候,不像美國的性格,這場戰役,還是伊朗是最大的贏家


阿里粑粑519


10天前,美軍暗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少將,雖然出動了MQ—9無人機,使用AGM—114K地獄火導彈,搞了個“致命行動”。像這種偷雞摸狗,對一個主權國家的軍政要員實施“定點清楚”,只能算是暗殺,算不上光明正大的軍事行動。不論根據國際法還是美國的國內法律,美軍的行動都已經超越了法律允許的範圍,屬於“法外”殺人。

國際法規定,只有在有證據證明即將遭到對方武力襲擊時,才可以行使“自衛權”,而且“自衛”必須與威脅相對等。或者兩國已經發生武裝衝突,根據戰時法律條款,進行“斬首”行動才算“合法”。

而美軍“斬首”蘇萊曼尼,既不是在美伊兩國發生武裝衝突的前提下,也沒有切實可靠的情報證明蘇萊曼尼正在針對美國的“四個不同大使館”發動襲擊。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接受美國媒體拜訪時說,“總統說的是”他認為蘇萊曼尼計劃發動襲擊存在可能性。埃斯珀說,“我沒有看到四個大使館(可能)被炸的情報”。所以,“斬首”蘇萊曼尼的理由,顯然是美國“杜撰”的。

1976年,時任美國總統福特簽署過一個禁止政治暗殺的行政命令。因此,下令暗殺蘇萊曼尼在美國國內也沒有法律依據。所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要求,就下令暗殺蘇萊曼尼舉行聽證會。


除了這次暗殺行動,霍梅尼推翻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後,四十年來,美國對伊朗還發動過一次營救人質的“藍光行動”,和一次報復伊朗水雷炸燬一艘美國軍艦的“螳螂行動”。

所謂的“藍光行動”,就是美軍在“伊朗人質事件”中發起過的一次秘密營救行動。

1979年11月4日,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德黑蘭學生抗議美國收留被推翻的巴列維國王,佔領了美國大使館,扣押52名美國外交官作為人質,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美國方面,一面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與伊朗談判,一面秘密準備軍事營救。5天后,霍梅尼下令釋放了5名婦女和8名非洲裔美國人,聲明其他人將被扣為人質,如果美國不引渡巴列維,這些人質將受到審判。

卡特總統獲悉這一消息後,立即發出警告,指出如果伊朗審判人質,將承擔全部責任。並命令向海灣地區派遣了小鷹號航母戰鬥群。


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沒有退縮,首都德黑蘭100多萬民眾來到原美國大使館前舉行示威。德黑蘭學生髮表聲明稱,如果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就殺死人質、炸燬美國大使館。

11月23日,卡特總統召集副總統蒙代爾、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布熱津斯基、國防部長布朗、參聯會主席瓊斯等人討論制訂了代號“藍光”的秘密武裝營救計劃。組織特別突擊隊遠程偷襲、武裝襲擊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救出人質,將人質安全帶出伊朗。貝克韋斯上校擔任特別突擊隊隊長。

為了摸清伊朗方面的情況,和扣押人質的準確地點,中情局先派遣了特工小組進入德黑蘭。特工小組選擇了空降場,並對德黑蘭的街道做了詳細的勘察,他們租了一個倉庫、購買了卡車和運貨車輛。最後,1名在美國使館工作的巴基斯坦廚師獲准離開伊朗回國。他報告了所有人質被關押的位置和看守情況。


“藍光行動”最終選擇的是貝克韋斯上校的方案:

使用6架美國空軍C—130運輸機,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埃及,穿越紅海進入曼德海峽、繞過哈德角、由恰赫巴哈爾進入伊朗領空,將92名“藍光”突擊隊員投送到德黑蘭東南180英里處的1塊沙漠鹽鹼地。這個地點代號為“沙漠1號”。

這時,8架直升機從停泊在阿拉伯海的尼米茲號航母上起飛,在“沙漠1號”地點與突擊隊員會合。突擊隊員乘直升機奔赴德黑蘭郊外的另一個隱蔽處,“沙漠2號”。直升機與突擊隊員在“沙漠2號”潛伏1天。

空軍C—130運輸機於第二天夜裡飛到“沙漠2號”。這時,突擊隊員在特工小組的接應下,乘坐預先準備好的汽車,秘密潛入德黑蘭,到羅斯福大街後,兵分三路直奔關押人質的大使館辦公樓、大使住宅和伊朗外交部,救出人質。

而後,三路人馬在使館附近的體育場會合登上在那裡接應的直升機撤回“沙漠2號”。直升機返回航母,人質和突擊隊員則換乘C—130運輸機撤離伊朗。

這個方案,可以說非常周密,既考慮了飛機種類、架次、航線、地形和中途加油等問題,又對營救發起的時間、突擊隊進入方式、解救人質的方法和撤退路線進行了詳細規劃,對可能出現的情況也準備了預案。如果不出意外,這次“藍光行動”將會是美軍歷史上濃墨重彩的光輝的一筆。



1979年4月24日下午行動開始,突擊隊乘坐6架C—130運輸機(3架加油機,3架武裝型運輸機)從埃及機場起飛,沿預定路線抵達伊朗東部恰赫巴哈爾海岸後,超低空飛行進入伊朗境內。飛機在雷達盲區飛行,順利到達了“1號”地區。這時從尼米茲號航母起飛的8架RH—53D直升機,也是採取超低空飛行進入伊朗,向“1號”地區飛去。

然而,直升機在伊朗境內飛行2小時後,6號機螺旋槳出現了故障。6號機和8號機著陸檢查,發現6號機螺旋槳連桿壓力消失,已經不能飛行,直升機必須放棄。6號機人員乘坐8號機繼續飛行。3小時後,直升機編隊遇到了一股沙塵暴,1號機又發生了故障,不得不緊急著陸1次。又過了1個小時,直升機再次遇到濃密強勁的沙塵,5號機電磁羅盤出現異常,機長確認無法繼續執行任務,只好返回航母。

最終到達“1號”地點的只有6架直升機。

給直升機加油,準備趕往“2號”地點。這時2號直升機液壓系統失靈,主螺旋槳出現了裂縫,不能再飛了。這樣,還能正常飛行的直升機只剩下了5架。5架直升機已經完不成營救人質的任務了。貝克韋斯上校只好請示行動總指揮,坐鎮埃及瓦迪凱納空軍基地的詹姆斯少將,要求取消營救行動。詹姆斯少將緊急與華盛頓磋商後,下令中止行動,突擊隊撤回。

但給3號機加油的C—130因為油料不足,3號機只好準備飛到另一架加油機處繼續加油。然而4號機因為前輪故障不能滑行,為了給3號機騰位置,只好起飛。黑暗中由於操作失誤,4號機像個醉漢,搖搖晃晃地撲向剛才為它加油的C—130,螺旋槳劃破了C—130的機身,頓時兩架飛機燃起了大火。直升機上3人,加油機上5人被燒死,另有5人被燒傷,機載彈藥也發生了爆炸。為了避免伊朗方面察覺,突擊隊不得不放棄將剩餘直升機飛回航母的計劃,全部人員改乘C—130返回。


“藍光”行動以失敗告終,在伊朗的沙漠裡,留下了8具美軍屍體,5架直升機和2架飛機殘骸。幸運的是,突擊隊返回時,並未遭到伊朗的攻擊。

這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軍第一次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失敗了。“藍光行動”失敗十年後,美軍又對伊朗發動過 一次“螳螂行動”。

1988年4月14日美軍波斯灣護航編隊的一艘“佩裡”級護衛艦“羅伯茨”號在霍爾木茲海峽觸發了一枚伊朗佈設的水雷,一聲巨響,護衛艦被拋出水面後又重重地跌落水中,艦體被炸出了一個直徑約3米的大洞,熊熊大火吞噬了這艘護衛艦。經過7個多小時的搶救,火被撲滅了,“羅伯茨”號護衛艦在其他艦艇的幫助下撤走。

第二天美軍掃雷分隊在出事海域又發現了5枚水雷,得知水雷型號為M8型水雷。該型水雷誕生於1908年,技術老舊價格低廉,但威力巨大,讓美國海軍的一艘新銳艦艇喪失了戰鬥力。這艘“羅伯茨”艦光維修費用就高達9000萬美元。然而這枚水雷的價格卻僅為1500美元。


震怒之下,美軍發起了代號為“螳螂”的軍事行動,出動6艘軍艦兵分兩路:“溫賴特”號巡洋艦、“辛普森”號和“巴里”號護衛艦為一路,“特倫頓”號船塢登陸艦、“麥考密克”號和“梅里爾”號驅逐艦為一路。兩路編隊先毀了伊朗的兩座海上鑽井平臺,“錫裡”號和“薩珊”號。伊朗海軍進行了反擊,但被美國海軍摧毀了幾乎所有大型作戰平臺,剩下的小型艦艇龜縮在軍港裡再也沒有作為了。

“螳螂行動”美軍雖然勝了,然而美軍從1987年7月份開始在波斯灣護航,卻沒少吃伊朗海軍的啞巴虧。在美軍護航艦隊的眼皮底下,多艘巨型油輪捱過伊朗水雷的炸,美軍恨透了伊朗,但又抓不到把柄。

水雷與地雷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水雷比地雷更神出鬼沒。儘管美國海軍天下第一,掃雷水平也獨一無二,但是在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與伊朗海軍較量,也忌憚三分。


“藍光行動”美軍輸給了天氣和自己的裝備,RH—53D直升機是CH—53的改進型,設計航程為400公里,為了執行這次營救任務,美軍為其加裝了副油箱,航程達到了900至1000公里。尼米茲號航母到塔巴斯的直線距離約為1000公里。在惡劣的環境下,超航程飛行,導致直升機機體和關鍵部件過度疲勞是美軍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

“螳螂行動”美軍雖佔絕對優勢,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掃雷效果並不理想,導致科威特和沙特等國油輪觸雷挨炸。

除了這兩次真刀真槍的軍事行動,美軍每年都要在波斯灣地區舉行幾次針對伊朗的軍事演習。每當美軍在波斯灣軍演,伊朗海軍要不就是前來“觀摩”,要不就為演習加加“餐”、製造點情況。如果這樣看,美軍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應該有幾十次了吧?


燕北林叢


  伊朗古稱波斯,曾經是世界上首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數千年前,波斯文明同中華文明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雙方隨著“絲綢之路”進行商貿和文化交流。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時,張騫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唐代兩國往來達到鼎盛時期,雙方隨著“絲綢之路”進行經濟文化交流。鄭和曾3次訪問了霍爾木茲。

伊朗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000多萬,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其中波斯人佔66%,阿塞拜疆人佔25%,另外還有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等。伊朗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位,石油儲量1600億桶,接近全球儲量的10%。石油產業是伊朗經濟支柱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油收入佔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此外,伊朗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一,年產量1666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豐富的礦產資源讓伊朗經濟實力位居亞洲第七位。

此外,伊朗南面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霍爾木茲海峽被視為伊朗手中的“殺手鐧”。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16世紀初葡萄牙帝國開始入侵該地區,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

美國和伊朗之間是死對頭,因為從伊朗1979年建國開始,伊朗和美國就結下了樑子。更重要的是,伊朗人曾包圍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美軍在營救過程中,墜毀多架戰機,死傷甚重,最後交了“贖金”才接回人質。

  1979年伊朗發生霍梅尼革命,推翻了親美政府

  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一度是十分友好的,在霍梅尼革命以前,伊朗還是君主制,和現在的沙特差不多。但是由於伊朗國王在改革過程中,導致各方利益受損,引起社會動盪。當時的伊朗國王或許確實是想促進社會發展,奈何能力不足,反而弄出亂子。

  

  伊朗和美國關係一直很緊張

  其結果就是伊朗各界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導致伊朗政局急劇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居住在歐洲的霍梅尼回國,憑藉宗教領袖的身份,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支持。其結果就是親美的國王被推翻,被迫流亡美國,伊朗建立了宗教合一的國家。

美國曾經對伊朗發動過哪些軍事行動?  

  伊朗國王巴列維被推翻之後,流亡美國,這成為伊朗新政府和美國政府的主要矛盾之一。由於伊朗國王和美國關係比較密切,所以美國拒絕了伊朗新政府的引渡要求。憤怒的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德黑蘭大使館,扣留了52名人質。

  

  伊朗學生曾扣押美國人質

  更令美國尷尬的是,美軍曾派出秘密部隊進行解救。但由於沙漠中的惡劣氣候,多架美軍戰機墜毀,美軍只能載著陣亡士兵回國。此後美國不得不喝伊朗進行秘密談判,有報道稱,當時美國政府為了救人,秘密答應了伊朗一些條件。這段衝突之後,美國和伊朗幾乎是水火不容。

在兩伊戰爭中,美國等西方國家明裡暗裡支持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通過薩達姆政權來遏制伊朗,大批西方國家的水面艦艇雲集海灣,對伊朗構成了嚴重威脅。伊朗方面根據敵強我弱的態勢,決定不與美軍正面交鋒,而用隱蔽性好、難以掃除的傳統海戰武器——水雷,打擊西方國家海軍的護航艦隊。

1988年4月14日,美國海軍第14護航艦隊急速駛出霍爾木茲海峽。編隊的急先鋒是3585噸的“佩裡”級導彈護衛艦“羅伯茨”號。此時,艦隊正以25節的航速航行在巴林群島東北方向120千米的海面上。突然,“轟”的一聲巨響,“羅伯茨”號被高高地拋出水面,然後又重重地跌入水中。艦上頓時警報聲大作,亂成一團,熗人的濃煙燻得人睜不開眼睛。“羅伯茨”號導彈護衛艦觸發了一枚沉底水雷。艦體中部水下部分被炸開一個直徑2.7米的大洞,海水大量湧入機艙,艦體向右傾斜,主、輔機停車,軍艦失去動力。因艦艇的輪機艙、居住艙、廚房等艙室起火,滾滾黑煙遮住了半邊天空,但大火很快被艦上的損管人員撲滅。4小時後,“威勃”號拖船從巴林趕來,將“羅伯茨”號拖往阿聯酋的迪拜港進行修理。

4月15日,也就是“羅伯茨”號導彈驅逐艦被炸的第二天,美國海軍中東聯合特遣部隊糾集英、法等國的7艘掃雷艦傾巢而出,在“羅伯茨”號出事海域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掃雷行動。到4月16日傍晚,多國聯合掃雷艦隊一共發現了5枚水雷。在蛙人對這5枚水雷一一拍照取證後,將其炸燬。這些水雷的雷體上雖未標明製造國,但掃雷專家分析了雷體上的數字編號代碼後,認為這是伊朗於1987年從蘇聯購買的新式水雷。

消息很快就上報到白宮。美國的“全球軍事指揮控制系統”的確身手不凡,從確定水雷系伊朗所佈設,到報告放在里根總統的案頭,還不到半個小時。當日晚7時整,里根總統就在橢圓辦公桌前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副總統布什、國務卿舒爾茨、國防部長卡盧奇和參聯會主席克勞海軍上將等軍政首腦出席會議。會議對海灣局勢和美軍的對策進行了討論,里根總統指示參聯會在17日製定出對伊朗的作戰計劃。經過一天一夜的緊張策劃,五角大樓的軍政要員終於將打擊伊朗的軍事行動方案在17日下午呈交總統。里根總統與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要員再次磋商後,於17日當晚親自下達了對伊朗實施報復和武力制裁的命令。

1988年4月18日凌晨,巴林海軍基地,透過晨霧隱約可以看到美海軍中東特遣艦隊水面戰艦高聳的桅杆和林立的天線。突然間引掣轟鳴,美艦拔錨起航,6艘大、中型水面艦艇魚貫而出,很快消失在霧海之中。它們奉命全速駛向距伊朗180千米的波斯灣南部海域執行打擊伊軍的作戰任務。

編隊航行至波斯灣主航道便兵分兩路:由8200噸的“溫賴特”巡洋艦、3585噸的“辛普森”號導彈護衛艦和3877噸的“巴格利”號導彈護衛艦組成的第一水面戰鬥群,向伊朗的“錫裡”號石油鑽井平臺駛去;由1.7萬噸的“特倫頓”號兩棲船塢登陸艦、4500噸的“林德·麥考密克”號導彈驅逐艦和7800噸的“梅里爾”號驅逐艦組成的第二水面戰鬥群則向“薩桑”號石油鑽井平臺猛撲過去。美國海軍的攻擊已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錫裡”和“薩桑”號石油鑽井平臺位於波斯灣主航道伊方一側,距伊朗海岸較遠。這兩個平臺並非伊朗的重要石油設施,其日產量僅為15萬桶原油,佔伊朗日產原油總量200萬桶的7.5%。但由於它們的戰略位置得天獨厚(扼波斯灣主航道之交通要衝,既可作為海上雷達預警站執行中遠程海上警戒任務,又可作為海上指揮控制中心,引導和指揮伊方艦船佈雷,騷擾或襲擊過往船隻),因此成為美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必除之而後快。

9時01分,美海軍第二水面戰鬥群已駛到“薩桑”號平臺附近海域。16分鐘後,隨著“轟、轟”一陣陣巨響,“梅里爾”號和“麥考密克”驅逐艦的MK45127毫米主炮向鑽井平臺開炮轟擊。9時20分,第一水面戰鬥群也航行到預定作戰海域,美艦“辛普森”號上的軍官用波斯語和英語向鑽井平臺多次呼叫之後,又留出10分鐘時間供平臺上的伊朗工作人員撤離。9時32分,第一水面戰鬥群中的“溫賴特”巡洋艦使用127毫米艦炮對“錫裡”號鑽井平臺進行了炮擊。

10時19分,兩個水面戰鬥群停止了炮擊,海面逐漸恢復了平靜。但從石油鑽井平臺上升起的兩股濃黑的煙柱直衝雲霄,在碧海藍天的映襯下格外刺目。

10時25分,從“特倫頓”號兩棲船塢登陸艦上起飛的兩架艦載直升機將18名全副武裝、攜帶大威力定時炸彈的海軍陸戰隊員輸送至“薩桑”平臺上。陸戰隊員登上平臺搜尋物證並錄像後,將全部設施炸燬。由於“錫裡”號平臺火勢太大,美軍沒有向其運送人員。

12時15分,在距第一水面戰鬥群65千米的海面上空,一架AH-1J“海眼鏡蛇”武裝直升機正在警戒巡邏。突然,3個快速移動的目標闖入警戒範圍,“海眼鏡蛇”旋風般地撲了過去。海面上伊朗海軍的3艘“默林”級巡邏艇也不甘示弱,高速迎著直升機駛來。只見火光一閃,一枚“吹管”單兵防空導彈從巡邏艇上躥入天空,向美海軍的“海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直撲過去。“轟”的一聲巨響,直升機被打得凌空爆炸,化作一個大火球墜入了波濤滾滾的波斯灣。

12時46分,在霍爾木茲海峽西部的穆巴拉克海上油田附近,美國“威利·蒂德”號後勤支援船遭到伊朗海軍“薩巴蘭”號導彈護衛艦的襲擊,艦上傷亡慘重。

13時01分,美伊衝突達到了一個高潮,伊朗海軍的精英傾巢出動,被譽為“伊斯蘭海上彎刀”的“約尚”號導彈艇駛出了基地。“約尚”號是伊朗向法國購買的“女勇士”Ⅱ級導彈艇(排水量200噸,裝載8枚美製“魚叉”反艦導彈),是當時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導彈艇。

在岸基雷達的引導下,“約尚”號很快發現了美軍“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隨即以35節的速度直撲美艦。與此同時,“溫賴特”號的對海搜索雷達也鎖定了高速駛來的伊朗導彈艇。“溫賴特”號在“約尚”號駛至距本艦20千米時發出嚴重警告,低沉的無線電呼叫使波斯灣上空緊張的空氣就要爆炸了。

13時15分,在飛濺的浪花中一枚“魚叉”反艦導彈拖著明亮的尾焰飛離“約尚”號,直撲“溫賴特”號。“溫賴特”號一邊作蛇形機動規避,一邊發射箔條幹擾彈,干擾彈爆炸後的白色煙霧形成了一條遠離美艦的弧線。飛奔而來的“魚叉”追逐著弧線的末端,一頭扎入了海里,“溫賴特”號化險為夷……

(美國“魚叉”導彈)

衝突急劇升溫,第一水面戰鬥群的“辛普森”號驅逐艦見情況危急,急忙全速趕來,插到“約尚”號和“溫賴特”號之間,並迅速用艦首的MK-13型單臂式導彈發射裝置瞄準了伊軍導彈艇。幾秒鐘後,一枚“標準”-l型導彈呼嘯著撲向“約尚”號。傾刻之間,海面上泛起一片火光,“約尚”號中彈起火爆炸,“約尚”號的15名艇員葬身於火海之中,其餘29人棄艇跳海逃生。

伊朗方面得知“約尚”號被擊沉的消息,惱羞成怒,出動空軍空襲美艦。13時52分,兩架伊朗空軍的美製F-4D“鬼怪”式戰鬥轟炸機、一架P-3C“獵戶座”反潛巡邏機和一架攜帶了“魚叉”空對艦導彈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飛臨了戰區上空,兩架“鬼怪”式戰鬥機降低高度,呼嘯著向美艦俯衝,發出刺耳的轟鳴聲。海面上美艦排列成防空編隊,“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立即向伊軍戰機發射了兩枚“標準”SM-1型中程艦對空導彈。在藍天的映襯下,導彈的白色航跡格外醒目。伊軍飛行員看到飛來的防空導彈後大驚失色,立刻調轉機頭高速返航,轉眼逃離了美艦對空警戒雷達的監視範圍。

美、伊的交鋒已進入了白熱化狀態,14時26分,伊朗海軍的兩架法制“海豚”直升機對位於穆巴拉克海上油田的巴拿馬“斯坎灣”石油鑽井平臺進行了襲擊。“海豚”直升機用“九頭蛇”航空火箭彈攻擊了鑽井平臺,正在該平臺上作業的15名美籍工人沒有死亡,但鑽井設施遭到了嚴重破壞,並引發了大火。幾分鐘後,從位於阿拉伯海的美海軍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起飛的4架A-6E“入侵者”艦載攻擊機飛抵油田上空,準備對伊“海豚”直升機進行攻擊。“海豚”直升機見勢不妙,趕忙降低高度,貼著海面飛走了。這時,3艘伊海軍的“誇赫”級巡邏艇急速駛來,企圖繼續打擊“斯坎灣”石油鑽井平臺。美機發現後,立即盤旋跟蹤,1268號A-6E攻擊機迅速降低高度,向衝在最前面的那艘巡邏艇投擲了4枚“石眼”集束炸彈。從天而降的“石眼”炸彈,突然拋灑出幾百枚小子彈,準確地鋪蓋了伊朗巡邏艇,將其炸沉。後面的兩艘巡邏艇見到前方一片火海,只好調頭返航高速撤離。

(“天鷹”攻擊機)

16時,夕陽將波斯灣的海面照得碧波粼粼,隱藏在霍爾木茲海峽西側格什姆島附近海域的伊朗海軍的英制“沃斯珀”-5型導彈護衛艦“薩漢德”號終於發現了在晚霞餘輝映照下的美國海軍的“威廉斯”水面戰鬥群!卡薩爾艦長立即拉響了戰鬥警報,艦載對海搜索雷達立即鎖定了美艦。“薩漢德”號調轉艦首,將舷側的導彈發射筒對準了美艦。16時21分,“薩漢德”號向美艦發射了一枚“魚叉”反艦導彈,由於受到美艦的干擾,“魚叉”這次又撲了空,一頭扎進大海。美軍隨即發現了“薩漢德”號。16時34分,美“入侵者”攻擊機的雙機編隊撲向“薩漢德”號。只見1274號A-6E的機翼下火光一閃,一枚“魚叉”空艦導彈飛向伊艦。兩架“入侵者”繼續接近目標,1273號A-6E又將一枚450公斤的“跳躍者”Ⅱ型激光制導炸彈投向“薩漢德”號,伊艦中兩彈,遭受重創。

16時43分,美海軍的“威廉斯”水面戰鬥群中的“斯特勞斯”號導彈驅逐艦脫離編隊,高速駛向“薩漢德”號。此時“薩漢德”號上的伊軍官兵正在奮力滅火。瞬間,“斯特勞斯”號發射的一枚“魚叉”導彈在空中畫出一個優美的弧線,直追地平線上的“薩漢德”號。

“薩漢德”號又被擊中了。17時06分,伊朗艦隊的主力戰艦“薩漢德”號護衛艦已是千瘡百孔,主輔機停車,艙內海水湧入,艦面建築全部被大火吞噬,一片焦黑。艦體向右舷大角度傾斜,漂泊在海面上隨波逐流。卡薩爾艦長見大勢已去,遂下令棄艦,艦員乘救生艇棄艦而逃。“薩漢德”號於當夜21點11分沉沒於霍爾木茲海峽。

18時17分,夜幕即將籠罩波斯灣波濤萬傾的海面,伊海軍的另一艘主力艦——“薩巴蘭”號導彈護衛艦已隱蔽地接近霍爾木茲海峽出口附近的拉臘克島南部海域。這時美海軍的“入侵者”攻擊機編隊從不遠處的天空呼嘯掠過。“薩巴蘭”號導彈護衛艦立即向A-6E攻擊機發射了4枚英制“海貓”點防禦艦空導彈,由於距離較遠,艦空導彈未能擊落“入侵者”。“薩巴蘭”號的艦長沙哈尼海軍上校正嘆息不止時,雷達兵報告,發現美軍水面艦艇編隊!沙哈尼艦長頓時情緒高漲,認定復仇的時機已到,在他發出一連串的指令後,兩枚“魚叉”艦對艦導彈帶著復仇的烈焰先後騰空而起,直撲美軍“威廉斯”水面戰鬥群。但在美艦強烈的電子干擾下,這兩枚“魚叉”導彈又暈頭轉向,飛得無影無蹤。

然而,災禍降臨了,沙哈尼艦長聽到了噴氣式戰鬥轟炸機發出的尖銳的轟鳴聲,他透過艦窗向天空望去,只見4架“入侵者”攻擊機已經飛臨上空,他剛想發出防空作戰的命令,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沙哈尼艦長眼前一黑……原來“入侵者”攻擊機向“薩巴蘭”號投擲了一枚“鋪路石”-Ⅱ型激光制導炸彈,炸彈命中了艦橋,“薩巴蘭”號受到重創,艦長等軍官當場身亡。

(1988年美伊海戰中,被美軍擊毀的伊朗護衛艦)

這時時鐘指針已過20時,波斯灣已是漆黑一片,遠處油輪的航行燈發出的幽暗光線,像飄動的鬼火。美、伊兩國的海空激戰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持續了近10個小時,美軍中東特混艦隊逐漸佔了上風。旗艦“斯坦德利”號巡洋艦上,艦隊司令艾倫少將躊躇滿志,對戰果頗為滿意,正準備命令“威廉斯”水面戰鬥群對伊軍發起夜間攻擊。

這時,桌面上直撥五角大樓的衛星電話響了,艾倫司令拿起了話筒,海軍作戰部長馬茲上將低沉的聲音傳來:“是艾倫司令嗎?是結束戰鬥的時候了。”艾倫司令默默地放下電話,沉思了片刻後下達命令:“立即停止攻擊,保持高度戒備。”

艾倫海軍少將的指令通過數據鏈瞬間就從旗艦傳遍整個艦隊,攻擊行動戛然而止。這時,伊朗海軍的“薩巴蘭”號導彈護衛艦已是彈痕累累,艦尾開始下沉。在海風的吹拂下,明亮的火焰越燃越旺,映紅了波斯灣漆黑的夜空。伊朗海軍的兩艘拖船急馳而來,撲滅了“薩巴蘭”號上的大火,並趁黑將其拖回阿巴斯港海軍基地。白天驚心動魄的海空激戰結束了,波斯灣的子夜又恢復了往日的沉靜。海風拂煦,海浪輕拍,夜越來越深了,但美海軍的水面戰鬥群仍像海幽靈一樣,徘徊在波斯灣海面上。

  奧巴馬時期,美國曾和伊朗達成核協議,但特朗普上臺後,由於特朗普女婿庫什那的猶太人身份,特朗普是全方位支持以色列。馬上撕毀了奧巴馬簽署的伊朗核協議,對伊朗採取全面封鎖政策。

  總之,美國和伊朗的衝突很嚴重,都牢記不愉快的歷史;而美國的鐵哥們以色列更是和伊朗互相威脅;所以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很難改善。


鐵桿軍迷


炸死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