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裡產出的“竹筒酒”是個謊言,這種說法對嗎?真相是什麼?

城鄉彩虹橋


五年前生意失敗回老家,朋友好意說“你剛剛回來沒有啥事情做,要不你去網上賣竹筒酒?”,我一口回絕“肯定賣不動,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其實我錯了,錯過一次發財的機會,我以為大家和我一樣懂竹酒是假的,那時候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這麼簡單的事情居然沒多少人去查。第二年,我在1688隨意掛上竹桶酒,也沒做任何工作,居然隔三差五的有人下訂單,而且都是整箱整箱的買,那時候竹桶酒一瓶買來21元,賣55一瓶,其中的利潤可想有多大了。在網上掛了兩個月大概也有一萬塊錢利潤吧……。後來找到工作後,總覺得賣竹酒違背了自己的原則,所以就下架了。雖然錯了一次發財機會,但我認為自己還有同樣或者更好的機會。我們縣城那時候有進200多家生產竹桶酒的小作坊,後來被取締了,到現在幾乎銷聲匿跡了。

竹桶酒都是假的,為什麼我這樣說呢?因為我朋友看別人賣竹桶酒有市場,就想做真正的竹桶酒。朋友把原酒注入毛竹,然後用牙籤封住注酒口,第二年砍伐竹子,發現竹過酒的竹子一部分死了,剩下的一部分竹子砍伐後沒有一滴酒。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都被我們笑話。所以你買的竹酒,商家都會告訴你“竹酒是有生命力的酒,砍伐下來後就要喝完,如果要保存得冰凍,就這樣也最多保存一個月,還不能保持重量。一般來說,在竹子內注酒都會注入一斤二兩,這是為了保證客戶收到竹酒後有9兩到一斤的淨酒。從這你們就知道酒在竹桶裡揮發有多厲害吧?

有點良心的小作坊給竹桶灌酒是當地的土燒酒,這種是純糧酒,但是甲醛超標,當時“出廠價”21元;沒良心的作坊直接用食用酒精勾兌的酒,“出廠價”15元(估計現在更便宜了)

如果有賣竹酒的看見我這篇文章請別動火氣,我是給你的兒孫積福。早點改行,現在買竹酒的應該都是不會上網的中老年人。銷售點的人當然都是為利而為之。

ps:酒不能在毛竹裡發酵,這是重點。所以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竹酒。


才佬鄉土文化


有人說農村裡產出的竹筒酒是個謊言,這種說法對嗎?真相是什麼?

記得第一次看到竹筒酒還是在三四年前,我們老闆去貴州旅遊,他在貴州看到竹筒酒後覺得特別稀奇,酒中還有一股淡淡的竹子香味,便從貴州買了幾瓶竹筒酒送給客戶。因為我不喜歡喝酒只是覺得竹筒酒的製作工藝很特殊,因為要最少3-4年才能釀造好所以一直覺得竹筒酒很貴,但是去年同事從某多多花了三十多塊錢買了一瓶竹筒酒後,我便覺得現在市面上的竹筒酒假的太多了,也有很多人認為竹筒酒就是一個謊言,真的是這樣嗎?


之所以說賣三四十的竹筒酒是假的,主要是因為竹筒酒製作時間很久,而且能製作的時間很短導致。竹筒酒多是用毛竹製作而成,毛竹在南方最為常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毛竹都可以製作,也並不是所有的時節都可以。製作竹筒酒最佳的時間是清明節前後,只有五年生的嫩毛竹才可以製作成竹筒酒,因為只有這個時候的毛竹的竹質比較嫩,毛竹此時主要集中在地下生長,一般一根竹子上面只能製作一桶竹筒酒,最少3-4年的時間裡才能釀造完成,所以三四十塊錢的竹筒酒多是在竹子生長結束後再罐裝白酒,也正是如此,才會讓很多人覺得竹筒酒是一場騙局。


其實真正的竹筒酒要選擇一根生長旺盛的竹子以外,還要在清明節前後將白酒通過竹子關節處注射到竹節裡,如果在其他地方注射很容易導致竹子腐爛,在竹節處注射在生長一段時間傷口便會癒合。白酒在竹節裡會和竹子分泌出來的汁水充分融合在一起,在3-4年的發酵時,白酒和竹子的香氣充分融合在一起,白色的白酒也會變成淡黃色或者是棕褐色,這樣製作出來的竹筒酒才是真正的竹筒酒。

最近幾年因為竹筒酒慢慢走入人們的視野後,便有很多黑心商人制作假的竹筒酒,即直接在已經長好的竹筒裡灌入白酒,因為不用等三四年,所以這樣製作的竹筒酒特別的便宜。所以我們在購買竹筒酒時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正規的竹筒酒肯定不便宜,再就是要看竹筒酒的香氣,假的竹筒酒倒入杯子後過不了多久就沒有竹子的香氣,而真的竹筒酒即使倒入杯子很久後還會有竹子的香氣。



其實之所以有很多人說竹筒酒是一場騙局,其實就是因為有太多以假充真的竹筒酒流入打亂了竹筒酒的市場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小馬話三農


最近,不知道從何時悄悄流行起了竹筒酒,起初我對竹筒酒也保持了濃厚的興趣,看到視頻裡,農家人在鮮活的竹子裡破一個小洞,綠色的酒就流到杯子裡,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說,簡直不要太有誘惑,酒在竹子裡發酵兩三年,酒香,加上竹子的清香,幾乎都已經腦補到酒味了,當時還在感嘆勞動人民確實很有智慧。


於是忍不住,一咬牙在網上買了一箱,花了不少錢,竹筒酒拆開後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那味道感覺連二鍋頭都不如,那一箱還是硬著頭皮的喝完的。後來從種竹子的親戚家瞭解到,竹筒酒看似美好,實則水很深。

1.竹筒酒在歷史上並沒有這種做法,但也並不是沒人試過,但是在竹子裡注射酒,會令竹子停止生長,並且使竹林裡大片的竹子枯死,代價很大,而且酒也根本無法在竹腔內發酵,就算真的做出來了,成本很大,效率也很低,產量就更不用說,所以幾乎沒人這麼幹。所以動不動幾千幾萬月銷量的商家可能嗎?


2.所以許多商家為追求利益,都是在竹節上打一個小孔,然後使用醫用注射器,將酒注射到竹筒裡,然後再用牙籤堵住小孔,用蠟封住,咱們先不談醫用注射器是怎麼來的,竹子還是鮮活的,不可能經過高溫消菌殺毒,裡面的空腔一定很潮溼,有異物注射到空腔之後,很容易滋生細菌,甚至產生黴變,甚至竹子自己帶的病菌,這樣的產品被人食用後,很難想象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傷害。



3.網上甚至一些不法商家壓根就沒有獲得生產許可證,你很難想象到他們加工環境多麼惡劣,網上報道的各種無證加工食品小作坊的生產環境,各位還見的少嗎?而且他們生產所用的酒,質量真的參差不齊,可能確實有商家真材實料用的好酒,但是大部分商家能給你用上假酒就已經很不錯了,無證小作坊,無人監管,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使用工業酒精,加上一些香精勾兌,根本無法保證酒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配圖與內容無關)

所以為了您的健康,建議如果想喝竹筒酒的話還是慎重考慮,想飽飽口福還是去買正宗的白酒更合適,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那麼大風險去嘗那些炒作出來的產物。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用的話,歡迎大家點個贊。

同時,本人也是美食相關的視頻創作者,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大家來看看我的視頻,歡迎各位大佬提出意見,如果能關注,就更好了。


大圓圓與小圈圈


竹酒的真假取決於做酒人的良心所在,我是做竹酒的。我看過很多人對竹酒的解釋,有些人說竹酒注入到竹子中,竹子會被燒死,我想說的是第一,不知道你注入的基酒是什麼基酒,第二,你的酒存在竹子裡多長時間!一款好的竹酒對基酒和存竹時間控制都比較嚴格!到了時間,酒必須得取出來!竹酒之所以不合格原因是它的密封性不好,酒精度數會不斷降低蒸發,也就是很多人說為什麼酒放著放著就變成一空竹筒了!另外我想說的是竹酒並不是只有我們國家在嘗試,我曾經和朋友一起在聊,包括巴西也有人嘗試為了解決竹筒密封性曾在竹筒表面裹上一層白瓷泥,但是仍然解決不了問題!還有,我想說一瓶好的竹酒算上人工成本,基酒成本,包裝成本等等價格遠高於市面上的一款中檔白酒,所以如果你想低價買到活竹酒,這顯然是自相矛盾!本人一直在做活竹酒,可是至今沒能解決竹酒的揮發問題!所以只能取酒入瓶裝得以長期保存!我也非常歡迎大家一起私聊探討這個問題!以上僅是我本人表達的個人想法,謝謝!





竹露酌


有人說農村裡產出的竹筒酒是個謊言,這種說法對嗎?真相是什麼?

農村裡毛竹用於產岀竹筒酒要有一些技術和經驗,現在應用的仍是老舊,較自然生產法,因山向,毛竹個體,及所處地理環境制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化製作,多於經驗生產,而每批次每年僅有清明季節那幾天能製造,這就限制了經驗和技術總結,往往造成了許多浪廢,沒能製出竹酒,損失了毛竹,還失去了時間。這樣農村人有些就產生造假行為,應用顧客急性品償上的心理,在不是用釀造三年以上,而直接將配好度數白酒鑽空注入己成熟的竹子中存放,引得不懂之人,應用竹筒做杯直接取喝,那鼻子靠近於新造,新取出的存放酒,那有不嗅到竹香和酒香混合氣味?還當真以為這是在竹中釀造成的竹酒,可能這酒只注入沒幾天呢?一,二人上當後,一宣傳什麼竹香清醇等,大批未得真相,往往再引許多人上當。這樣幾次成功後,或有人將連竹筒帶回的酒,灑入玻璃杯中再喝,知道無以前的竹香味道了,人家壓根就不是在竹內釀造成的,只是注存於竹筒內,根本就是粘帶於新砍口竹新香,騙過許多人,這樣些騙人術影響了真正在竹子中釀造三年的真酒,往往使人眼見都不實了。



那麼真竹筒酒怎麼辨別呢?

無任他們著什麼鬼拙,將放出來的竹筒酒,倒入玻璃杯中,觀察顏色,淡黃色的(真多三年以上釀造),棕褐色(真多五年以上釀造的),存於玻璃杯中,十五分鐘後仍有竹香味的酒,大多為真。注入竹筒中酒因竹筒己不存在生長活力,難溶入酒中,幾分中就揮發了存器的氣味,而真釀於活竹中,經幾年釀造中失水,溶水等活動,酒中溶入竹成分,那竹香味存在於酒中一時不會揮發的。我們可用一瓶自泡藥酒作比較,那味直溶於酒中久久不撒,只因為下的藥被酒包浸中析出,這個時間不用長,只需三個月左右,味自出,而竹酒與泡酒正好相反,是竹肉和竹肉的吸水和生長過程中溶入水,竹子作為處器包圍著酒,這個味就難進入酒內了,需要很長時間,一般得三年以上才能完全析到酒中。騙人者往往是利用急迫於喝的心情,讓你在充徹於竹砍之新撒竹香中喝下,無法分辨出竹香是否來自竹子,還是酒中,大多數人就這樣上當了。



真竹酒怎麼釀造出來呢?

是用毛竹筍剛生長成竹形,未生長出竹葉時,這個大約清明之季前後十來天,這會兒的新竹,是由竹鞭大量供水於竹節中生長的,此時新竹腔空內每節都存有水在生長著,這時應用於大約40一50度的白酒,由竹節處用點滴式注入,注滿這節竹腔膛中,這時的酒與竹膛中水混合再次發酵,在內自行充水,吸水存在於竹子長出竹葉後,基本定型酒濃度,但竹香味仍要二年後才濃香,因為三年生長的竹子還在不斷充水,吸水過程中,而我們注入孔是應用在竹節處,竹子其他處內部是空心的,只有竹節處(當時是嫩的,針頭可用手插入)與其他位置連接的,取出針頭後,竹節會生長密封住孔口,其他處就會形成潰爛口,不能密封,這就是許多不懂關鍵技術。當五年生長的毛竹後,毛竹生長竹膛內基本上不能充水了,多是竹肉吸水了,注入酒在竹膛會濃度過高,竹酒顏色的會變褐色,也會燒死毛竹了。應該取出,被吸水分反而無竹香了。這就是竹酒概釀造過程,最好在釀後二,三年為最好,過四年後竹酒並不是與其他酒樣越陳越香。


老艾葉


這種“竹筒酒”之前存續了很長時間,但是最近被“揭秘打假”了,不可信。

真像是這樣的,

1】用“竹葉香精”給酒添加竹子的香味,

酒中加入竹葉香精之後會有竹香味,點上幾滴便出來了。

2】用檸檬黃給酒添加“美麗的琥珀色”

檸檬花加入酒之後,其顏色會呈現半透明的琥珀色

下圖:此廣告中的事都是騙人的

宣稱活竹酒是在竹子的幼竹期注入酒後封口,二次發酵,再生長很長一段時間,有的說8個月,有的說3年!

3】實際上,如果真的那樣做,我們會得到下面的酒:z

竹子的內表面有一層竹衣,吹過笛子的人都知道,就是那種“笛膜”。

與酒“廝混長了”就是下面這樣:

你敢喝嗎?

4】銷售量巨大的竹筒酒人工灌裝現場

竹器裝盛原料準備,一節一節的竹節:

調酒專業人士配好的“添加劑”裝滿香精、色素、添加劑等各類成分不明物品勾兌一起
甚至,噴農藥的設備用來做灌裝機

各種規格打眼電鑽,竹筒拋光……
半機械的壓力灌裝組合最後我們看到的成品,全是勾兌調配出來的。

警示與提醒】

震驚的是,這玩意在市場出現至少有3年了吧,沒有看到任何打假的消息,僅有少量懷疑的文章。似乎今年,才剛冒出這些“打假”內容,蹦出少數幾條出來。

看其他回答的人應該沒有搜索到上述“造假”的過程。

因此,保留幾分警惕吧,看到了便可轉發傳播出去,以免更多的人上當。


檀紙間


其實竹筒酒在上幾年新聞就報道了是個謊言,只是有的人沒有關注新聞,而被其外表套路了。要是你還不知道竹筒是什麼套路,下面我就為大家講解下。

破綻一:

這個是其他回答竹筒酒製作過程,嫩竹筍的特點是水分多,這時候把酒注進去,酒的濃度比竹筍裡面的水分濃度高,自然的就會把竹筍裡面的水分吸取,這樣會影響竹子的正常生產。而市面上賣的竹筒酒,每條都是粗壯粗壯的,隱隱約約露了馬腳。

破綻二:

而且竹筍裡面的空間並不是很大,能貯存的酒並不多,有的人說,是好幾米長的竹筍。這是在逗我們麼,幾米長的還叫做竹筍嗎。對比一下市面的竹筒酒,裡面酒液滿滿的,還生怕不夠那你們喝。

破綻三:有了解過白酒的窖藏條件的都知道,白酒適宜在陰涼、乾爽、避光的條件下貯存。在看看竹子的生長的環境,一般是生長在山上,其溫度早晚低,中午熱。溫度過低過高都不太適宜白酒的窖藏。土埋、酒糟、洞藏這些也是如此。其注射口容易感染細菌,進而酒體也可能受到汙染。

那麼竹筒酒到底是什麼套路來

套路一:

一般是將長相好看而且粗壯的竹子取下來,用針筒注射器將酒液高壓打進竹筒裡面,然後在放置一段時間,不能放太久。放太久竹子會幹了,裡面的酒體也會變了。這樣才能滿足竹子外表的粗壯,又能存放比較多的酒液。其實這個竹筒就是充當一個酒瓶。

套路二:一般經過竹筒的包裝,這些酒身價就暴漲,很多的都是以次充好,並不是給竹筒裝上多好的酒,而是一些低端劣勢酒。因為這些低端劣質酒,經常是更換包裝,只是換上了個竹筒衣服而已,其實裡面酒質是沒有多大的變化。這種商家是達到低價酒高價賣。

雖然我在這裡講解說會得罪很多的同行,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也希望這種商家多點真誠,少點套路。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酒農(gzmtxt),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我只想讓大家瞭解更多的酒文化、酒知識。

不被生活所套路,想了解更多的酒幹活可以關注我哦。好文遇好人,喜逢甘露,為美酒尋找知音。





翠燦林


在購物網站上搜索竹酒,產地囊括了福建、湖南、江西多個省份,幾乎有竹子的地方就能生產竹酒。

說到竹筒酒,我們不妨看看市面上竹筒酒保存說明

低溫,最多4個月保存期,那麼證明竹子砍下之後最多四個月保存期,而且要求低溫保存。那麼我們就有疑問了,按照竹筒酒生產方法是用真空高壓針管在處於生長狀態的竹子的竹筒關節處插入,將酒漿注入竹筒;其中,所述竹筒為竹子從根部往上1米到2米部位的多節竹子。然後使注入了酒漿的竹子繼續生長8個月,酒漿在竹筒內成為竹筒酒。最後採收竹筒酒,從沒有灌注酒漿的竹筒部位鋸斷竹子,形成一節節內灌注酒漿的竹筒,將鋸割下的竹筒的橫切面塗上明膠,並密封竹筒上、下端的竹節。這個是有發明專利可以查詢的,

可是我們要了解一點,申請專利號只是對生產方法的創新的保護,可是不代表其一定可行,那麼我們就分析一下如果酒精注入竹筒內會發生什麼吧:

竹節腔內的乙醇本身對竹本身是一種代謝廢物,竹可通過運輸和代謝降低竹腔內的乙醇濃度。因此酒精濃度是一直處於下降狀態的。如果真的在竹內儲存“三年”,那麼這些液體即使依然存在,其乙醇濃度的下降到接近於0的水平。事實上,日本或其他地區生產的竹酒,在竹節內儲藏的時間通常為1-3個月。顯然所謂活竹注入酒漿並讓其繼續生長八個月以上甚至是兩三年根本都是無稽之談,植物活性決定了無法讓乙醇在竹筒內存在,除非把竹筒切下來處理之後才行。

有些甚至說讓酒液在竹筒裡二次發酵,那麼我們至少要掌握一個常識,發酵的過程一般為:酵母+糖=CO2+酒精,這個CO2的量是非常之大的,密閉竹子100%會炸。為了不炸要有開口,那麼絕對會壞,顯然所謂竹筒裡發酵一樣是無稽之談。

所以真正的竹筒酒不過是用竹筒保存酒漿,利用竹子的特性讓酒性更加醇和罷了,同時也會讓酒精度降低一些。

然後我們分析一下市場買到的竹筒酒,每個竹筒神奇般的都是裝得滿滿的,容量都那麼恆定,不禁好奇,竹子都不代謝的嗎?顯然就是個騙人的玩意,不過是竹筒砍下之後進行處理,然後注入酒漿,封口後出售,因此保質期就有很多限制,我查到的專利最多都是針對竹筒的處理,防止酒精揮發,防止二次汙染罷了。

把酒裝入竹節中處理這個方法是存在的,而且不算新鮮,比如日本的很多清酒就經過這個過程。將酒在竹子中盛放一定時間,可以讓酒的酒精度、風味等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有特殊口感的酒。

因此回到題目,所謂活竹種酒就是個騙局,不過是以竹子作為容器存酒一段時間賣出罷了,把竹筒當成酒瓶還差不多。


我心自在無礙


雖然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的竹筒酒,很多個省份都生產這種竹筒酒,那麼竹筒酒這種說法有沒有根據的呢。


我們知道竹筒酒大大概流程是將白酒注進竹子裡面,在經過一年半載就把竹子砍下來。把酒注進竹子裡面貯存有沒有依據呢?


從白酒貯存條件分析。

只要你瞭解酒的貯存條件,竹筒酒會有一定的瞭解。白酒貯存條件是陰涼,乾爽,避光,溫度適宜。溫度這一方面只有中午的時候才能滿足,早晚都竹林溫度都比較低,酒存放在竹筒裡面並不是最理想的。我們貯存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口感,早晚溫度低,不利於酒體裡面的酯化反應,產生酯類,也就是所說的酒香。從這點可以看出竹筒酒的一些問題。


在從生物角度分析。

白酒濃度都比較到,當酒體注進竹子裡面,我們知道竹子裡面這塊應該是屬於木質部,裡面含有的水分比韌皮部少,但是也是含有一定的水分。酒的濃度比木質部水分的濃度高,水分會被吸到酒體裡面,酒的濃度會適當的下降,但是竹子就很容易壞死,無法生長了,不利於長時間貯存。不過市面上竹筒酒都是竹子長相還不錯,竹子看起來還比較壯,至於其中的手法就是,注射進去很多的一段時間。感覺就是換個包裝而已,只是用竹子來當酒瓶。


從衛生角度分析。

我們知道注射酒進竹子裡面需要打孔,封孔。要是密封有問題,會影響整個酒的口感,酒香基本上跑掉了,剩下的就只有一些酸味了,還可能容易滋生一些雜菌,甚至飲用後容易出現一些疾病。


從商家角度分析。

商家一般是追求的是利潤,不惜一切的去搞一些營銷噱頭,很多都是以次充好,所以包裝要不斷的更換,刺激酒友們的好奇心。將一些低端的酒注進竹子裡面,然後高價出售,這個是常用的套路。看起來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是絕對是新穎的想法,能夠吸引不少的酒友們去嘗試。



我只是一名在酒業裡面打滾多年的酒農,我一直堅信“酒品如人品”,堅持用心釀好每一滴純糧食坤沙醬香酒,讓大家喝上放心的口糧酒,絕對是性價比高的口糧酒。

提供有幸福感的純坤沙醬香酒,讓酒友們少花錢,體驗更好的品質。

喜歡的朋友們可以找我推薦哦。

好文遇好人,為美酒尋找知音。

本文由【醬香傳說:gzmtxt】所創


文東論酒


“竹筒酒”是不是謊言不能一概而論,也可能是一段“好經”讓別人念歪了。竹子在南方有大面積的種植區,可謂資源豐富。竹子文化在中國也一直源遠流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所以“竹子文化”+“酒文化”有很好的炒作空間。

過去的“竹筒酒”僅僅是將酒盛放在竹筒裡,竹筒僅當做一種容器。而現在流行的一種“竹筒酒”是長在竹子裡的,一段時間後,再從竹子裡放出來。這種酒與竹子共生長的噱頭更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了。

在竹子的生長期,用注射器將釀好的白酒注入竹腔中,試圖“以竹養酒”,酒在竹腔裡與竹壁、竹膜等發生物質交換,吸取竹子的汁液、竹葉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等等生物活性成分,從而使酒有了更獨特的風味、顏色。所以“竹筒酒”一經面世,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再加上近幾年短視頻內容傳播火爆,釀酒人在鏡頭前演示砍竹、飲酒,黃綠色的竹酒汩汩流出,讓人頓時就有了購買的念想。短短兩三年,竹筒酒成了熱門產品,各大購物平臺上也出現了大量的賣家。一些賣家宣稱“竹筒酒”都是在竹子裡封存3年以上的,但消費者無法驗證這些說法。

一旦有了“信息不對稱”,作假就很容易了。誰也不知道自己買的酒是不是從竹子裡“長”出來的,甚至是不是加上色素勾兌的都不好說。

自己可以檢索一下“竹筒酒”,會發現很多“9塊9包郵”的便宜“竹筒酒”,並且還是1斤裝的,便宜到難以置信。仔細一看產品名為:鮮竹酒(配製酒),配料表中則是:白酒、水、淡竹葉。但圖片文案上則是“歷經三年以上自然生長,方能取材”。

而竹筒酒中貴的則高達150元/斤,這些酒的產品名後面,無一例外的都加上了“配製酒”三個字。

所以,竹筒酒不在於這個酒的概念本身是不是謊言,而在於“配製酒”究竟是“配”出來的,還是“長”出來的,在於其製作工藝跟宣傳文案是否一致。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