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張飛任何一個人和呂布單打都是平手,為何兩個人加起來和呂布也是平手?

行者且行


其實你得正確地看待三英戰呂布,呂布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劉、關、張三人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弱,張飛、關羽、劉備三人先後聯手戰呂布,並不是正常意義上的三打一,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人同時戰呂布的時間是很短的,應該是不到十個回合的。

三英戰呂布,最早是張飛一個人戰呂布,張飛是三人中最勇猛的存在,呂布雖然厲害,但是張飛一點也不膽怯,第一個衝上去救下公孫瓚,同時與呂布大戰五十個回合,結果是不分勝負。

注意,張飛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結果是不分勝負,不分勝負的意思就是平手,如果呂布是天下第一的武將,那麼張飛的實力基本上與呂布相當,並不差多少。

所謂的回合,就是兩個武將騎馬發起衝鋒,當兩馬頭相交衝鋒而過時,就是一合,如果一方沒有倒下,兩個武將就會停下,然後再調轉馬頭,繼續衝向對方,這就是一回,合起來就是一個回合。

一個回合大概是一到兩分鐘的時間,如果張飛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那就是打了50分鐘到100分鐘左右的時間,這麼長時間的對戰,經歷了50個回合的衝鋒,仍然還是平手,本身就說明了張飛其實並不比呂布差多少,所謂的天下第一,不過是個名號而已,天下第一就不會敗了嗎?如果敗了,那還能叫天下第一嗎?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武將單挑,並不是排名高就一定會取勝的,還取決於當時的戰場環境,雙方臨場發揮,如果武力強就一定能贏,那麼武將單挑還會有懸念嗎?世界上的任何事都不是一定的,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和想不到發生,武將單挑也是如此。

張飛和呂布打了五十回合之後,身旁的關羽明顯不耐煩了,劉、關、張三人情同兄弟,雖然戰場上張飛與呂布還沒有分出勝負,但是關羽顯然看不下去了,一是不能讓張飛一個人長時間對戰,而自己坐壁上觀,這不是顯得不合情義嗎?

二是關羽也不想讓張飛一個人立功,畢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都是自家兄弟,當然也有關羽擔心張飛有可能會不能堅持打下去的原因,至少在關羽參與圍毆呂布前,張飛沒有敗象。

當張飛與呂布戰了五十回合後,關羽加入了,三國演義的記載是三個人呈丁字型廝殺,也就是張飛和關羽在同一邊,呂布在丁字型的彎鉤位置,看過影視劇中的武將打鬥,就會明白,這是標準的二打一姿勢,比關羽和張飛一前一後將呂布夾在中間要光明正大得多。

換句話說,關羽和張飛雖然是以二敵一打呂布一個人,但兩個人是從同一個方向攻打呂布的,關羽和張飛是想光明正大地打敗呂布,呂布也能更好的防守,而無需擔心身後的襲擊,相比於一前一後的夾擊一個人,明顯算是偷襲,這是關羽、張飛合鬥呂布打成平手的第一個原因。

關羽和張飛合攻呂布,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馬,三個人都是騎馬的,雖然關羽和張飛聯手,但實際上還要考慮馬的配合,如果沒有馬,光是人的話,配合沒有一點問題的,但是胯下的馬要配合得好的話,是有一定的難度。

再說了,呂布胯下可是赤兔馬,這是天下排名第一的千里馬,無論是靈性、速度、敏銳性,赤兔馬都是佼佼者,你可以想像一下,關羽和張飛沒有成名之前,估計也就是一匹普通的馬,如何比得過赤兔馬?

就像關羽和張飛兩人打呂布佔了優勢,本來可以一刀砍中呂布的,由於馬匹沒跟上,而赤兔馬移動得快,這無形中就化解了關羽和張飛的聯手優勢,兩人聯手的戰鬥力其實並不能用1+1=2的公式,而只能用1+1=1.5的效果。

那麼結果就來了,關羽和張飛聯手其實並不能發揮最大的優勢,關羽和張飛加在一起的戰鬥力頂多就是1.5倍的張飛,而呂布的戰鬥力差不多等於1.2~1.3倍的張飛,所以關羽和張飛聯合起來,也只是略強於呂布而已。

所以,關羽和張飛聯手與呂布對戰三十回合,戰不倒呂布,注意三國演義的記載是戰不倒呂布,這裡不是平手的意思,而是關羽和張飛聯手沒有打倒呂布,言外之意就是關羽和張飛佔了上風,比呂布略強,只是一時半會沒有擊敗呂布。

沒有擊敗呂布,並不代表平手,按常理來說,關羽和張飛聯手的戰鬥力可以擊敗呂布,不過這需要時間,雖然三十回合戰不倒,並不代表五十回合,甚至一百回合戰不倒。

所以,最終看起來好像張飛一個人戰呂布是平手,關羽和張飛兩人戰呂布還是平手,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高手對決不在於人多人少,而在於勝負其實在當局者心中已有分曉,只是外人一時半會看不出來而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準確,關羽和張飛聯手以後只是沒法在短時間內擊敗呂布,並不等於還是平手。

在虎牢關之戰時,確實是張飛首先上場,和呂布大戰五十多個回合以後不分勝負。隨後關羽拍馬舞刀上千,和張飛一起夾擊呂布,打了三十合以後還是未能戰倒呂布。最後劉備也揮舞雙股劍衝上來助戰,三人圍住呂布一陣廝殺,呂布才不敵敗走。不過我們必須看到,這裡雖然是劉備衝上去以後呂布才敗走,但是不等於說沒劉備就無法擊敗呂布。

劉備在演義中的武藝並不強,他雖然也是軍旅出身,在和黃巾軍的戰鬥中射傷了張寶,射殺了孫仲,不過並沒有什麼單挑戰績,基本遇到敵將都只能落荒而逃。在穰山之戰時遇到高覽更是想自殺,可見其武藝不高,最多隻有三流水平。

這個水平遇到呂布最多也就能擋上兩三個回合,在關羽、張飛、呂布這個層次的交手中顯然起不了什麼作用,相反關羽和張飛還需要分心照顧劉備,拖了他們的後腿。所以如果沒有劉備上去幫忙的話,關羽和張飛一樣能擊敗呂布,他們僅僅是無法在三十合內擊敗呂布而已。

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很正常,在演義裡即使武藝差距一個層次,也能打上幾十個回合。像張郃對趙雲、馬超、張飛、黃忠就能戰上二三十個回合不敗。

關羽、張飛兩人雖然和呂布也有一戰之力,足以打上百八十個回合,但是此時他們的武藝和呂布顯然還有一些差距,而且第一次聯手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開始未必能比呂布強過一個層次,短時間內無法擊敗呂布也很正常。

實際上羅貫中在書中寫三十合戰不倒呂布,而不是三十合戰成平手,此時顯然戰局已經不是五五開了,而是關張略佔優勢,再打下去隨著他們配合越來越默契,優勢會越來越大,那麼呂布被擊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不沉的經遠


關羽、張飛號稱“萬人敵”,武藝都是三國前幾的存在,但是呂布本身就是非一人可以戰勝的頭號猛將,打平這個事情要客觀分析。

張飛兩次戰平過呂布,但是關羽並沒有和呂布單挑過

張飛是演義中唯一和呂布單挑超過三十合以上不敗的的猛將,當然趙雲、馬超、關羽這些沒有和呂布單打獨鬥過,無法比較。

張飛虎牢關一戰呂布五十合不敗:張飛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張飛小沛二戰呂布一百合不敗: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麼?”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玄德恐有疏失,急鳴金收軍入城。

關羽實際上並沒有和呂布單打獨鬥過,在虎牢關和張飛雙戰呂布、

關羽、張飛雙戰呂布三十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 戰不倒呂布。

呂布的武藝也分階段的

呂布的武藝也分階段,虎牢關時期和濮陽之戰這一階段是呂布武藝的巔峰時期,也是他表現最好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呂布虎牢關劉備、關羽、張飛三英齊上方可擊敗呂布,而濮陽大戰曹操更是出動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聯手方才擊敗呂布。曹操的一句“呂布非一人可敵”,說明了當時呂布的無敵。

巔峰階段的額呂布,張飛戰了五十合就有所不支了,若不是張飛有危險了,否則以關羽的傲氣是不屑和人聯手的。

呂布第二階段也就是謀奪徐州後,這一時期呂布一則年齡大了,二則被酒色所掏空,戰鬥力下降了不少。所以小沛之戰張飛和呂布大戰了一百餘合,一百合可是相當大的回合數,但是最終劉備怕張飛有失,鳴金收兵讓張飛收手,虎牢關時期的張飛絕對不可能和呂布戰上一百合,此時大戰百合也反映了呂布武勇的下降。

武藝也要辯證的看,戰平不能證明武藝相當

戰平並不能證明兩人武藝相當,尤其是短回合。

許褚和徐晃大戰數十合平,和高覽大戰數十合平,你能說許褚武藝和徐晃、高覽相當嗎!

張郃和馬超戰了二十合就敗退了,馬超追殺曹操,曹洪玩命和馬超大戰了四五十合後一身帶傷的回來,看起來曹洪表現更好,但是卻不會有人說曹洪武藝比張郃高。

武將對決如果都騎馬的話,二打一的話實際上一加一是小於二的,關羽奮力一人擊退過許褚、徐晃兩人的聯手,但是許褚單打獨鬥也是可以和關羽戰上百合的。

所以首先,關羽、張飛都有和巔峰期呂布單挑五十合不敗的實力,也有和衰敗期呂布單挑一百合的實力,但是再打下去,呂布肯定會勝。

所以關羽、張飛久戰並非呂布對手,聯手和呂布大戰三十合平也是情理之中,當然關羽、張飛聯手再打下去百合內還是可以擊敗呂布的。


我家的貓叫皮蛋


朋友們,來來,快來看看吧,三英戰呂布!你瞧!劉關張哥仨聯手竟然久戰呂布不下。

遙想關羽當年,胯下赤兔馬,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

還有猛張飛,丈八蛇矛無人敵,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論實力,呂布、關羽和張飛三人應該是勢均力敵,一對一打起來,短時間內還真難分出輸贏。

然而,想不到吧,劉關張三人聯手力戰呂布卻不能取勝。

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除了俗話說的,”人多了亂,龍多了旱,母雞多了不下蛋”,哥仨圍戰一人,自身本領施展不開之外,這關鍵原因應該是出在呂布胯下坐騎“赤兔”身上吧。

赤兔馬那可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良駒。馬背上拼殺,坐騎好壞起碼決定了五分輸贏!想想,關羽過關斬將,溫酒斬華雄,這可都是騎著屬兔馬乾的啊……

朋友,您說是這理兒不?

(插圖為網絡圖片)



李一非


《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一章可謂是劉備三兄弟的經典之戰。此戰,張飛率先出場,在呂布即將擊殺公孫瓚之時挺身而出,迎戰呂布。初次經歷大場面的張飛絲毫不怯場,與呂布交戰,反而精神抖擻,交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之後關羽拍馬上前,加入混戰,再戰三十回合,依舊“戰不倒呂布”,最後劉備出場,在三人的夾擊之下,呂布才顯得難以招架,奪路而走。

此戰中,張飛的表現堪稱完美,能在呂布手下走五十回合。然而,是否能夠因此便斷定張飛和呂布的實力不相上下?顯然是不行的。

原著中,張飛在戰前沒有受到絲毫的體力損失,而呂布在此之前已經連斬兩員大將,對於高手對決而言,任何一點瑕疵都有可能決定整體局勢。可以說,張飛是以滿狀態來迎戰呂布體力值損耗狀態。再者,五十回合後,關羽拍馬上前,此情節很值得推敲。關羽亦算作是一位高手,對於二人交手的局面,定然是有深刻的理解。為何在二人場面上打成平手的狀態下,關羽要插一手?最有可能的解釋便是,張飛很可能已經落了下風,但整體上還看不出,關羽從某些細節發現了這一點。因此,張飛雖然在五十回合之內能夠保持不敗,但繼續打下去,很有可能會對張飛不利。

綜上,張飛與呂布在五十回合之內的平局,並不能說明二人真的整體實力不相上下。

關羽加入後,三人鏖戰三十回合,作者的用詞是“戰不倒呂布”,說明場面上仍舊處於僵持。關羽張飛,俱非凡夫俗子,難道呂布真的如此逆天?這倒也不是。事實上,將領的戰鬥力並不能簡單相加。因為以二攻一,不僅要考慮如何擊敗對手,更需要考慮二人之間的配合,避免誤傷隊友。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而張飛的丈八蛇矛質量也不小,根據物理學的理論,慣性的大小與物體質量成正比。因此,關張二人使用武器的慣性很大。而呂布的身體天賦為頂級,敏捷性自不必說。若關張二人全力出擊,但凡一擊被呂布躲過,則很有可能誤傷對方。因而,在二人圍攻呂布之時,肯定是要收著力氣打。如此,一加一則小於二。

所以,關羽張飛,任意一人單挑呂布,可能在一百招之內部落下風,但聯手夾擊,未必能有比單挑更好的效果。


庭州行者


閱讀中國的明清小說,包括四大名著,讀到一些細節的情節矛盾,不妨略過,沒有必要去糾結這個為什麼那個為什麼,因為中國明清小說除了個別幾部特別出色者,大部分很難用今天的小說理論去分析、評判,無論用哪個流派的理論,尤其那些歷史演義類的小說,比如《三俠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岳飛傳》等等,基本上都不能算是作者的原創,也明顯缺乏精心的、成熟的構思,所以情節演繹、人物塑造等多方面破綻百出、漏洞比比皆是。

“三國”的故事源頭是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它是一本紀傳體的史書,但記事簡略,粗糙梗概。後來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了很多注,增加了不少奇聞軼事,搞得這本所謂的史書富有傳奇色彩,可讀性大大增強。到此,《三國志》已經不能算一部史書了。

中唐時期的史學家劉知襲在其所著《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他這個意思是三國故事在他那個時候就已經廣泛流傳於民間。晚唐李商隱在其《驕兒濤》中則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張飛、鄧艾都是“三國”的人物,李商隱會這些三國人物寫出其詩中,可以說明最遲在晚唐時,三國的故事已經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在宋代更是通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大為流行,同時也已經有了“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隨後金元時代,三國故事則被大量的搬上了舞臺,院本和雜劇中有許多三國故事劇。元朝時期關於三國的故事的雜劇,有近三十種。在元英宗到治年間(1321—1323),出現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這是迄今存在的最早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該書也是民間傳說中三國故事的寫定本(用文字定稿後的版本),約八萬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兩欄,上欄圖相,下欄正文。全書以司馬仲相斷獄故事為人話,正話從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結束於諸葛亮病死。從平話的內容和結構看,已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但整體描寫非常粗糙,遣詞造句往往粗鄙不順,故事情節也過於離奇,大都不符合正史記載,人名地名都太多謬誤,顯然還是一個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正是基於上述背景寫出來的,即元末明初時期,羅貫中是基於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的註解,再吸收大量的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最終寫成了《三國演義》。後人在版本上有所改動,即在插圖、考證、評點和文字方面有所增刪、在卷數和回目的也做了一些整理工作。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又對《三國演義》作了一些修改,仍然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等內容之外的東西,內容本身沒有大的改動。所以確切的說,我們今天所閱讀的《三國演義》,很可能就是《三國志》、三國志的專家註解、大量的關於“三國”的民間傳說、話本、戲曲故事雜糅一起的“大雜燴”故事,羅貫中可能僅僅做了一些文字、地名、人名等等的脩潤工作,他本人顯然在“三國”故事情節的構思方面,並沒有做太多的深思熟慮的原創工作,甚至可能都沒有對起情節、人物方面的一些邏輯性的、請理性的內容捋順一些,所以內容情節方面有破綻,實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何況羅貫中的這部《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這也就是說,羅貫中根本沒有任何前輩同類作品可以學習、可以借鑑,小說寫作方面的技藝及其理論,就幾乎是零。這也就難怪《三國演義》在四大名著中是寫的最差勁的一部,沒有之一,甚至不如非四大名著的一些小說,比如《金瓶梅》。

當然,完全可以原諒《三國演義》作為小說之水準低下,畢竟放眼世界,早期的小說這種藝術作品,其敘事都很粗糙,比如日本的《源氏物語》,比如差不多和《三國演義》同時期誕生的《唐吉坷德》,其實用今天的小說鑑賞眼光去評析,也是很粗糙的,其中一些情節也有破綻。

——有些問題其實根本無解,尤其《三國演義》這樣的誕生於12世紀的有著大量民間傳說、平話、戲曲故事內容的敘事作品,作者還沒有意識到很多情節內容是應該有前情鋪墊的,後者進行後續自圓。所以張飛一個人和呂布打,打成了平手,張飛聯手關羽和呂布打,也打成了平手,最後劉備也上去幫忙,呂布這才敗走。那麼劉備如果不去參戰,單憑張飛和關羽兩個人聯手,到底能不能夠擊敗呂布?在小說中,羅貫中幾乎沒有對此做任何解釋。其實又欣賞這些古典小說,又何必糾結於這些細節呢?所有力圖解釋的人,終究不過陷入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境地,不可能得出一個有公信力的結論。


天淞子


呂布如日中天時,關張還是菜鳥名氣,雖有實力,但是沒有和一流高手過招,不瞭解天下第一的實力,所以張飛惡鬥五十回合時,局面很是兇險,尤其是旁觀者看時更是觸目驚心!那個時候張飛也是憑武勇和呂布惡戰,估計雖然沒有懼怕心裡,但是關羽劉備就不一樣了,十指連心,生怕張飛有個閃失,所以關羽就殺入戰團,張飛越打心裡越有數,關羽一加入打鬥心裡也就有數了,估計三弟可以抵敵的住,這個時候關羽只要看呂布出險招時,幫襯下就可以了,而且也要觀察呂布的招數!所以又打了三十回合,劉備也有三流武將的實力,在兩個兄弟纏鬥過程中也看出門道了,所以知道危險不大,這個時候刷刷戰績那簡直是不要不要的。所以關張戰呂布,不出一百五十回合,呂布必然敗退,充其量呂布水平相當於1.3個張飛或者關羽,沒有必要拔高!





寶馬銀槍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各種民間的三國武將排名,順序各不相同,但只有呂布是從沒被質疑過的,公認的第一。武將的戰力包括自身的氣力、招式、兵刃、鎧甲、戰馬等多種因素。呂布無疑是綜合實力最強的。虎牢關時,張飛站呂布五十合未落下風,但再繼續打下去必敗。按照演義的打法,武將間的單打獨鬥高手間很難幾十回合決出勝負。與呂布戰幾十回合不落敗的還有不少,但繼續下去,統統必敗。關羽正是看到了這一步,才出馬助戰。三人成丁字對陣,呂布依然可以兼顧以一敵二。況且關羽當時的馬不行,降低了自己的戰力。關張間並沒形成配合默契的組合,戰力疊加並沒有達到翻倍增長的優勢,實際對戰中依然是一對一的打鬥。只不過呂布會付出加倍的氣力,關張得以輪流喘息。至於劉備參戰更是減分的錯誤,因為劉備根本與呂關張三員武將不在一個級別上,還會讓關張分出精力來照顧他。


張大磚頭


在這個笑話裡,呂布就是學霸,而關羽張飛就是學習好的同學。能夠和呂布打個平手就算是滿分了。而關羽和張飛與呂布都能夠在一段時間裡打個平手,就好比能夠在一張卷子考個一百。可是呂布如同學霸一樣,回回都能夠得一百。不管對手是誰。

在《三國演義》裡,張飛是一個難以評價武勇的人,他的水平發揮時高時低。不過,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出來,張飛是當時唯一不怕呂布的人。呂布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武將,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其他人打仗都是躲著呂布,或者用曹操的話說,呂布非一人可勝,派一群人群毆呂布。

而張飛則不然,張飛一直鄙夷呂布。他從心底對呂布這個三姓家奴看不起。他不但對呂布不避不讓,還屢次主動去挑戰他。用呂布的話來說,就是“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可奇怪的是,呂布叱吒風雲,見任何人都不怵,可是一遇上張飛,在氣勢上就低了三分。

後人評價說,呂布怵張飛,是因為他心底陰私黑暗,而張飛光明正大,這樣一來,邪不壓正,自然在氣勢上不是張飛的對手。在氣勢上一怯,當然武藝上難以發揮正常了。

在虎牢關前,呂布初遇張飛,是呂布大敗諸路諸侯,意氣風發之時。這個時候,唯有張飛大喝一聲,衝上來挑戰。呂布就此對張飛有了印象。這一次,呂布和張飛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但是,這個時候,關羽看出了其中的不妙,出馬助戰。

關羽張飛兩人合力和關羽打了三十回合,書中說道,是戰不倒呂布。這說明關羽和張飛兩個人合力,已經是佔了上風。但是,在短時間裡還是戰勝不了呂布。於是,劉備出馬,這才打敗了呂布。

我們知道,劉備的武藝低微,但是,劉備成了壓倒呂布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劉備的加入,呂布不得不認輸逃走。

因此,虎牢關前的一仗,雖然張飛戰呂布和關羽張飛戰呂布都是平手,可平手和平手都不一樣。張飛和呂布的平手,是呂布佔上風的平手,而關羽張飛和呂布的平手,是關羽張飛佔上風的平手。如果時間一長,那麼量變轉化為質變,雙方必然會決出勝負。

經過這一仗,張飛對呂布有了瞭解,他知道了自己和呂布的優缺點,知道如果自己和呂布交手,即便是不能夠取勝,自保也是綽綽有餘的。因此,他再遇到呂布,更是勇氣百倍。

而且我們也可以發現,隨著日後呂布和張飛的交集越多,呂布在張飛面前的氣勢越低。在徐州,呂布來投靠劉備,一句“賢弟”就讓張飛破口大罵,呂布只得沉默不語。

張飛與呂布的交手,越往後,交手的時間、會合數越多。在呂布攻打小沛的時候,張飛已經能夠和呂布酣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這一次,關羽只是在旁觀戰,並沒有參戰。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還是不分勝負,張飛的武藝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由於有了和呂布這樣高手過招的經歷,張飛的武藝和勇氣日漸增長。在後期,張飛已經隱隱成為劉備陣營中的第一高手。關羽說張飛遠勝於己並非虛言。

我們可以看到,在後來的張飛經歷的戰鬥中,幾乎所有的艱鉅的任務,都有張飛的身影,而張飛也在戰場上也沒有打過敗仗。

在後來的戰爭中,沒有任何人是張飛的對手。在長坂坡,張飛一人斷後,喝斷長坂橋,喝退曹操百萬兵。在取荊南,他獨帶三千人馬拿下武陵。在面對威震關隴的馬超,他單槍匹馬,和馬超大戰葭萌關,兩人大戰兩三百回合不分勝負。可見張飛當時的武勇,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而且在諸葛亮的薰陶下,張飛也成為一員智勇雙全的猛將。他智取巴郡,義釋嚴顏,成為入川劉備軍中唯一強攻入川的人馬。他智取瓦口關,殺得後來曹魏在關隴的頂樑柱張郃匹馬不存,只剩下十幾個人爬山狼狽而逃。

張飛能夠成為後來的一流武將,與他早期與呂布的對戰有著直接的關係。正是與呂布的對戰,使得他豐富了閱歷,增加了經驗,增強了勇氣,提高了武藝。

正是這段寶貴的經歷,才造就了無所畏懼的張飛。因此,一個人想要成功,不但要有個人的素質,也要有無畏的勇氣,敢於去拼搏,在危難的境地搏擊,這才能鍛鍊成才,成就一番事業。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演義》中,最為精彩的一段打鬥場面就應該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了。同時也有很多朋友難免會產生疑問,為什麼張飛能夠五十合與呂布戰成不分勝負,但關羽加入之後,兩將合擊,再鬥三十餘合,仍然“戰不倒呂布”呢?

咱們就通過《三國演義》原著中的一些戰例來逐步分析。

一、“不分勝負”是不是實力相當?

張飛挺矛攔住呂布,雙方交鋒,書中描述說是“抖擻精神,酣戰呂布”。即然“抖擻精神”,那就是全力以赴了(這有點象天水關姜維戰趙雲,“精神倍長”,是個超水平發揮的表現)。張飛全力以赴的狀態下,“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五十合不分勝負是說明張飛與呂布的實力差距甚微嗎?也並非如此,“不分勝負”可並不意味著雙方實力相當。

大家盤點一下,在《三國演義》的第12回中,曹洪大戰飛天夜叉何曼,“四五十合,勝負不分”,後詐敗拖刀計斬之;在第67回中,夏侯淵對陣楊任,“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後拖刀計斬之;在第83回中,黃忠與東吳潘璋對陣,“交馬數合,不分勝負”,隨後黃忠發力,潘璋敗走。

所以說,“不分勝負”只是說在一定回合內雙方都沒有能取勝。虎牢關之戰,張飛與呂布五十餘合戰成不分勝負,是沒有分出結果來,而從關羽隨即揮刀加入戰團來看,張飛獨戰呂布是沒有任何勝算的,當時的張飛與呂布之間仍然是有差距的。張飛能撐住五十餘合,是因為其悍勇敢鬥,以命相拼,呂布不願意冒與張飛同歸於盡之險。

要強調的是,此時的張飛並未達到後來小沛城時的水平。在小沛城張飛與呂布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基本上可以視為雙方實力已經旗鼓相當了。張飛丟失徐州後,刻苦勤奮地練習,武力值有明顯提高,而呂布在徐州城沉緬於酒色,實際上是退步了,此消彼長之下,張飛已經完全不落下風了。

二、張飛、關羽夾攻的威力如何?

假設將呂布的武力值設定為110,張飛為95,關羽是90,兩人合力夾攻是否就是185,就能遠超呂布嗎?

也並非如此。張飛與關羽聯手夾攻,肯定要大於張飛獨自作戰,但聯手的武力值未必就是個合數,雙方之間的配合是個關鍵。學物理的都知道,合力未必就是兩個力的疊加,還要看合力的夾角和方向。

張飛和關羽以前並未有過聯手進攻的配合,而且兩人都是長兵器,尤其關羽拿的是青龍偃月刀,需要掄起來砍,兄弟倆就不能過分接近,而是要保持一段距離,以免誤傷。所以書中說“三匹馬丁字兒廝殺”,這樣的話,呂布還是可以應付的。呂布也有贏的機會,如果形勢不對,他早就跑了,也不會等到劉備出場。戰場上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萬一敵人出現失誤呢?會不會馬失前蹄呢?關羽此時也沒騎著赤兔馬,他的馬很瘦,“賤軀頗重,馬不能載,因此常瘦”,關羽身體沉重,青龍偃月刀又重,馬這麼瘦,萬一打的回合數多了,出意外狀況呢?呂布在防禦做到位的情況下,也可以尋找機會,所以呂布沒有逃跑,張飛和關羽兄弟倆聯手夾攻“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書中不說“不分勝負”而說“戰不倒”,說明勝利的天平傾向於關張,同時也能看出,呂布的防禦力還是很強的。

三、劉備的作用是什麼?

劉備登場後,形勢就基本確定了,呂布已經沒有取得勝利的機會了。書中說,“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呂布已經處於被包圍的狀態,赤兔馬的速度優勢完全被限制住了。劉備也彌補了關羽和張飛的弱點,劉備的兵器是雙股劍,他“手可過膝”,攻擊距離也不近,也能給呂布造成巨大威脅。

書中贊詩有“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雖然沒有說多少回合,但“戰多時”也表明有一定回合數,而“遮攔架隔無休歇”一句也說明呂布已經完全處於被動防禦狀態,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了,被擊敗是遲早的事。

但呂布不愧是天下第一勇將,在危急時刻仍然能找到劉備這個最弱的突破口,還能“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說明呂布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咱們將整個戰鬥過程覆盤一下:

1.張飛(95)迎戰呂布(110),雙方戰五十回合,呂布佔據優勢;

2.關羽助戰,關羽與張飛合力(140)戰呂布(110),關羽和張飛佔據上風,但無法速勝;

3.劉備參戰,劉關張三兄弟合力(180),形成碾壓優勢,呂布已戰了八十合以上,體能有所下降,武力值(100),完全落在下風,只能敗退保命。

所以說,我們看三國時,不要將武將的武力值看成是一成不變的,也不要將兩位武將聯手夾攻的威力視為武力值的疊加。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長坂坡曹軍四將圍攻趙雲,葫蘆口三將圍攻張飛,馬超獨戰楊阜七兄弟,趙雲鳳鳴山滅韓門,都是這種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