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简略解读一下题目。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喻老》,文章讲的是扁鹊大神给某个君王看病的事。故事更为人熟知标题的应该是高中的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只不过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内容不多赘述,随处可以查到。江湖上盛传的“扁鹊三连”便源于此。

  “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在故事中成为了一句莫大的讽刺。句子的原意用白话翻译就是:医生总是喜好借着人们对疾病的认知空白,凭空给一些没有病的人捏造点病症,然后假装治疗一番,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读到这里大多数人应该或是感同身受,或是心有所思,嗤笑而过。然而和我一样的经理人心中恐怕实则更多的是悲伤和落寞。因为从古至今,这样的情况总是在无限的再现。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且不评论。而我作为职业经理人,在某种程度上讲,其实也是企业的医生。

  迄今为止我做商业运营也有几年时间。项目不论大小,其发起点无一例外——企业现有业务发展出现了滞涩、甚至大幅回落。然而在运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相同的窘境——当运营过程中企业基础业务出现回暖时,我作为战略运营指导的角色地位也相对的被边缘化。究其本质,大部分企业领导者关注的仍旧是“业绩”,而非“格局”。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有如人就医一般,一旦病症出现些许好转,便将医者抛之脑后,盲目笃信以后的病症可以自愈。全然不顾病情恢复是否正常,甚至是否有其他隐藏的并发症。


想起某日,与一企业老总同桌而饮。

对方问到:“你们经理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答:“简单来讲,入驻企业观察其业务运转,梳理其经营现状和战略方向,给予相关指导和支持,帮助企业最终实现增值。”

对方不屑道:“你观察的东西,我也都能观察到,还要你有用吗?”

那样的举止神态,应该像极了几千年前的蔡桓公吧。大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意。

我想起席间他谈及孩子看病的事,不禁反问:“令媛近日患病,就医前可知是什么病因?”

对方答:“知道,是支气管炎。”

我又问:“那看过医生后,结果是什么病因?”

对方答:“确实是支气管炎,还有一些并发感染,总算已经痊愈。”

我笑问:“既然已知病因,那你为何不自己买药,还要看医生。”

对方答:“当然看过医生才放心。”

我言:“之于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别人能看到的表象问题,确实你作为领导者也许能看到;但一些并发的隐患,别人看的到,你却不一定看的到。所谓,由表及里。

同时,你知道病症不代表有能力自己根治,但别人或许可以。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职业差别。所以,之于患者,有医生之行业;之于企业,有职业经理人之岗位。”

对方哑然。

  茫茫商海,能够平稳发展十数年的企业并不多,数十年之久的更是凤毛麟角。而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除了能够应对来自行业内外的各种冲击和波动之外,更多的是对于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形势的预测和把控。在我的专业领域中,称之为——前瞻。(这也是我作为经理人的核心职能之一)

  挣今天的钱固然重要,但明天、后天的钱是否能挣到,也是企业永远无法规避和必须思索的战略核心问题。有如扁鹊之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