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腔中的板眼是怎么回事?

浮舟余生


答.板眼.一个过门.最后一板演员开口唱.这唱耍正好在落下去的一拍上.也是结骨眼上.京剧是高标准严要求.一板不能多.一眼不能少.过去的人看戏不叫看戏.叫听戏.演戏的在台上唱.看戏的闭着眼睛听.手上还打着拍子.唱戏的少一板.多一板他都知道.弄不好他就喝个倒采。所以说干好哪一行.都是不容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两只紫燕




江山芳芳


京剧中的板眼,简而言之就是京剧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把弱拍或次强柏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装饰唱法戏曲演唱方法又称腔,耍腔,装饰唱法有两种:一种是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一种是属于字音处理的唱法。

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有:1.宝塔腔,唱腔由强渐弱,2.喇叭腔,唱腔由弱渐强,3.橄榄腔,亦名枣核腔,唱腔由弱渐强,再由強渐弱,4.疙瘩腔,拖腔中的各音用顿音演唱。此外,尚有向低渐滑的下滑腔,向高速滑的上滑腔(飞腔),哭泣时的咽腔,连续颤料的颤腔,连续倚音的点头腔。

属于字音处理的唱法,或为强调字音的四声,或为特定的行腔及用腔方法,京昆兼有的:1.嚯腔,2.罕腔,3.豁腔,4.带腔,5.垫腔6.叠腔7.擞腔,8.揉腔,9.啜腔。


芳香植物精华


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京剧唱腔的板式决定唱腔的节奏,西皮有原板、慢板、流水、快板、导板、二六板、散板和摇板等;二黄有原板、慢板、散板、摇板、导板、回笼等。


恩心的保温瓶


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装饰唱法戏曲演唱方法.又名做腔,耍腔.装饰唱法有两种:一种是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一种是属于字音处理的方法.

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有:(1)宝塔腔,唱腔由强渐弱;(2)喇叭腔,唱腔由弱渐强(3)橄榄腔,亦名枣核腔,唱腔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4)疙瘩腔,拖腔中的各音用连续的顿音演唱.此外,尚有向低渐滑的下滑腔,向高速滑的上滑腔(飞腔),哭泣时的'咽腔',连续颤抖的'颤腔',连续倚音的'点头腔'等.

属于字音处理的唱法,或为强调字音的四声,或为特定的行腔及用腔方法.京昆兼有的(1)嚯腔;(2)罕腔;(3)豁腔;(4)带腔;(5)垫腔;(6)叠腔;(7)擞腔;(8)揉腔;(9)啜腔.


从黔说事


板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用以控制节奏的单位,一般把板和眼对应为西洋音乐中节拍的强拍和弱拍(性质其实还并不完全一样,但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如有兴趣板眼源流,可以参考洛地先生的《词乐曲唱》)。京剧唱腔各种板式是京剧最基础的常识,网上有很多介绍,但不了解的人未必能一下子看明白,以曲谱标注板眼简单说明,曲谱来自《余叔岩唱片曲谱集》。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如果有兴趣可以再深入学习~

【原板】,一板一眼。

即:板-眼-板-眼-板-眼-板-眼... 。这是京剧各种板式的基础,故名“原”,节奏快慢适中,从容舒展。

如余叔岩《珠帘寨》【西皮原板】“刘关张结义在桃园”,节选前六句(这里举例用的几个曲谱,都是方括号中的上谱为唱腔谱,下谱为伴奏胡琴谱,小节线就是板位,唱腔谱记成0的为过门无腔。过门前奏板眼略):

注意【西皮原板】唱词每句的第一个字位于眼上,【二黄原板】唱词每句的第一个字位于板上,末字都在板上(每句末字即韵脚,板以点韵,韵脚字落在板上是传统歌唱的常规处理)。

把【原板】扩充一倍后就是【慢板】,为一板三眼。

即:板-眼-眼-眼-板-眼-眼-眼-板-眼-眼-眼-板-眼-眼-眼... (三个眼可以分别称为头眼、中眼、末眼),节奏缓慢,因而得名,有大的过门和拖腔。另有【快三眼】,也为一板三眼,略快。在昆曲中还有再慢一倍的“加赠板一板三眼”。

如余叔岩《空城计》【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节选首句(过门前奏谱略):


Vi小姐


这个真不知道。


那人那事那情


凡戏曲音乐中的节奏统称为板眼。与音乐记谱法中的拍 子对照可分为有板无眼(相当于1/4拍记谱),一板一眼(即2/4 拍子),一板三眼(即4/4拍子),还有散板。例如:一板三眼,它 的板就是4/4拍子的第一拍,它的头眼就是第二拍,中眼是第 三拍,末眼是第四拍。

这种拍子的板式分慢三眼、快三眼。 就 京剧而言,f平(正板)即用慢三眼,介于慢板和原板之间为快 三眼。指'2/4拍子,即一板一眼。豫剧的慢板就是一板三 眼(4/4 i白i己谱),二八板就是一板一眼(2/4拍子记谱),流水板 有板无眼(2/4拍子记谱,但听起来像1/4拍子),如紧打慢唱。

在戏曲中很少见一板两眼的拍子(3/4拍子),现代戏中可见。


匠人故事


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装饰唱法 戏曲演唱方法。又名做腔,耍腔。装饰唱法有两种:一种是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一种是属于字音处理的方法。 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有:(1)宝塔腔,唱腔由强渐弱;(2)喇叭腔,唱腔由弱渐强(3)橄榄腔,亦名枣核腔,唱腔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4)疙瘩腔,拖腔中的各音用连续的顿音演唱。

此外,尚有向低渐滑的"下滑腔\

80后爱看电影的哥哥


板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用以控制节奏的单位,一般把板和眼对应为西洋音乐中节拍的强拍和弱拍。京剧唱腔各种板式是京剧最基础的常识。

一板一眼。即:板-眼-板-眼-板-眼-板-眼... 。这是京剧各种板式的基础,故名“原”,节奏快慢适中,从容舒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