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斤小麦可以换四五斤西瓜,现在一斤西瓜需要用三四斤小麦的钱才能买,为什么?

天涯1032145481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题主说的有理,记得小的时候,大家都是在晒粮场中打麦谷、晒小麦的,那个时候总有人会将卖西瓜的生意做到晒粮场上,毕竟小麦是6月初成熟的,而西瓜也是在这个季节上市的。

在打麦谷的时候,正值天气热的时候,农民在此时总会忙的汗流浃背,此时能够吃上一口西瓜自然是十分应景的,而商贩的西瓜生意自然是非常火热,记得那个时候一斤小米能够换上4斤的西瓜,大家都会用上小麦换上几个西瓜,然后直接用上拳头将西瓜打破,每个人分上一些食用,孩子们自然会高兴。

当然那个时候不仅有人卖西瓜,也有很多人则是贩卖着冰糕,每天都会有人过来,毕竟那时候的农忙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家天天扎堆在农田里,需要大量的饮水,而西瓜或冰糕刚好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

不过如今的小麦价格通常在1.1元每斤,而西瓜的价格却达到了2元每斤,可以说西瓜的价格却在年年的上涨。当然也有人表示,西瓜在7月份的时候价格会降低到5毛一斤,这样一斤小麦可换上2斤西瓜。

实际上这样是不能比的,西瓜是一种受到季节性影响很大的果品,小麦在6月初收,自然也需要用上6月初的西瓜价格对比才公平。

之所以价格会转变这么大,其实还在于物价的上涨,西瓜跟着物价在有规律的上浮,而小麦是国家控制的粮食,价格涨不上去,因此就出现这种怪象,或许这就是商品和粮食的差别。


惠农圈


这种你邀请,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学问不高,外加文笔不好,回答的不全面,还望海涵。

关于你说的问题,身为一个80后新一代农民工,你的题目仿佛就在眼前,深有体会,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非常的困难,我兄弟们多,粮食不够吃,都是去我姥姥家借粮食吃,用粮食换西瓜,就像一个月入2000的人想去买66万的三叉表,只有想的份,都是看着人家吃,我兄弟几个看,到现在心里还有阴影。对身心健康成长过程很不利,

到我10左右的时候家境状况好了一点,才有机会用粮食换西瓜吃,想想以前听哭的,所以我想在对孩子,根慷慨,玩什么给给什么,不知道会不会宠坏孩子,

你说的题目换西瓜,应该是80至90年代以粮换物很普遍,那时候经济不行,粮食产量不高,粮食是主食,能解决温饱,西瓜吃不吃都行,造成西瓜成为辅助食品,

19年的今天,生活条件提高,人们对主食的摄入越来越少,说白了就是可选着性多了,水果营养价值高,美容养颜,补铁补钙补维生素的,粮食反而成为了附加品,造成了水果价值过高,粮食等农作物越来越贬值,

归根到底就是,供大于求了,

以上观点不喜勿喷,喜欢我的关注下,谢谢朋友们






小杨哥vlog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要:农村换西瓜:过去一斤麦子三斤瓜,如今一斤瓜三斤麦子!

记得小时候每逢麦子成熟的季节,也就是西瓜逐步零星上市的时刻了。老家那边又恰好产西瓜,因此每每此时在田间地头打麦场、街头巷尾有许多小商贩拉着一车车的西瓜在售卖,当然在收麦子的时节,大家家中或许别的没有,麦子是肯定不会缺的,因此换西瓜也就成为了那时候农村的收麦子的一个写照。

当然价位也不等西瓜刚上市的时候基本上是“斤对斤”,一斤西瓜一斤麦子的卖法,随着西瓜的逐步大面积上市,西瓜价位也会越来越便宜,后来可能会出现一斤麦子两斤西瓜三斤西瓜,最便宜的时候会达到一斤麦子四斤西瓜。折算成金钱的话相当于一斤西瓜才两毛钱,也着实便宜的出奇,而即便是西瓜刚刚上市的哪会儿,西瓜价位也不过是1元一斤。

不过如今来说当真有了大不同,农村换西瓜的场景是越来越少,大家更倾向于用钱了,换西瓜似乎已经成为了过去那个年代所独有的一个景象。如今西瓜可以达到每斤4-5元,而即便是后面价位比较便宜了西瓜的价位也依旧能够维持到每斤5毛以上。从过去的一斤麦子三斤瓜,到如今三斤麦子一斤瓜的转变,只能说是物价上涨,通胀的缩影,金钱不再那么值钱了。

粮价的上涨速度是非常慢的,其物价的稳定性甚至可以说近十年都没有什么大的波动,这放眼于物价普遍上涨的今天,真的是难以想象的。究其根源还是源于国家对于粮价的控制作用力非常的强,当然这是好事,粮价的稳定代表了国家的稳定性。

另外在过去一个泡泡糖一毛钱,如今一个泡泡糖五毛钱、一块钱,这些在身边的东西在不经意之间已经在瞧瞧的涨价了,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能够一斤麦子三斤瓜,而今三斤麦子一斤瓜的原因了。


科学兴农


在我的记忆里,水果的价格还是很贵的。因为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能满足温饱,但是手里的钱比较富裕的就没几家。那时间想吃西瓜怎么办?就是要用小麦换,小麦恰在那时间也收了,早熟的西瓜也上市了?偏宜的时候一斤小麦能换三个,四斤西瓜。当西瓜好或者收者收成不好的时候,一斤小麦能换二斤、三斤。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人去计较麦子多少钱一斤,划不划算。

在打麦场或者晒麦子的时候,有换西瓜的经过,就随手从麦场里铲些麦子换西瓜。换来的西瓜也不用切,用拳头砸成几半,肯着吃,非常好吃。

有时候西瓜偏宜的时候一斤小麦能换一大编织袋的西瓜,我们几个孩子就把编织袋抬到树下,先吃上几个,然后在抬着袋子回家。

现在每次买西瓜的时候,总会在心里想一斤麦子能换多少斤西瓜,现在的小麦没涨价,而西瓜的价格一年比一年贵。



商丘人在台州


以我浅薄的认知来回答。我属于80末的人,粮食换西瓜这种事,小时候经历过,但具体没操作过。以我的观点来看,那时候的人们以种地为主,粮食家家都有,家家都需要,粮食可以磨成面粉,填饱肚子。人们主要诉求就是吃饱穿暖,日常生活离不开粮食。口渴了就喝口井水,当年收粮食基本都是一家老小搬着板凳带着镰刀,一刀刀亲手收获的。粮食在人们心里还是比较珍贵的。

如今很多人已经不再种地,有些种地的收粮食也完全可以用机器替代。在人们的观念里,粮食的价值已经不再是无可替代。而且市场上,也少有能直接接受粮食的。综上所述,导致了西瓜比粮食“值钱”的现象。




静静学做饭


西瓜和粮食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不过,你用小麦和西瓜作为比较,来说明近些年,物价涨泘的比例不协调,也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要搞清:西瓜是经济作物;小麦是粮食作物。

通常情况下,经济作物的价格,是高于粮食价格的。

再说,西瓜的价格受季节和产量的影响很大。



比如,五月端午的今天,我们这的西瓜是2元/斤。前一段最贵的是3.5元/斤,再往后西瓜集中上市的旺季呢,价格估计要在1元/斤左右吧。这就是西瓜的市场价格规律。

而小麦就不同了,别说是一年没有那么大的价格波动。就连去年和今年小麦价格的波动,也在每斤一毛钱以内。这就是国家管控的价格。

这也就是市场价格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价格差别。


不过,近两年粮价的涨泘比例,远跟不上其它行业价格的涨泘比例,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粮食是关系十三亿人的肚子,也是关系八亿农民的钱袋子。


豫南乡农


民以食为天,粮食价格比较稳定

国家的相关政策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是全国的农民养活了中国人,所以,国家有必要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确保把粮食的价格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保证农民每年的收入稳定,除此之外,国家还会按照种地的数目,给予农民一些补助,同样也是为了保持稳定,这样的措施,也有利于社会上的稳定。

西瓜的价格不是稳定性的

西瓜的需求价格弹性及市场价格走势的现状。是忽高忽低的,不稳定。跟季节、气候等方面都有关系。

所以说,粮食的价格是跟瓜果蔬菜不能比较的。


乡土兰州


以前一斤小麦可以换几斤西瓜,现在几斤小麦才换一斤西瓜原因有几点,

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物价各方面明显提高,

2、近些年大部分农村人选择奔走各大城市打工,留下妇女儿童和没有务工能力的老人,都会选择种些简单容易打理的农作物,比如小麦和玉米,花生之类的农作物,西瓜渐渐的走出农村的视线,物以稀为贵,可能是这个道理吧

3.、小麦以前在农村绝对是粮食种的大佬,70~80后的同志们以前小时候可能都有吃过窝头,由于小麦稀缺,小时候大门们都不舍得吃小麦粉,面粉留给老人和孩子吃,自己吃红薯面,和玉米面蒸的粗粮,现在人们有了更好的选择,面粉不再是人人向往的美食,而是有了更多选择,如大米,小米,豆面,高粱面,等各种粗粮细粮,

4、经济发展,有利有弊,利是农民工外出打工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蔽的是没错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日子更难过了,黑心商家哄抬物价,粮食不值钱,让农村老人们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以前苹果一块钱能买几斤苹果,现在一斤苹果都要十几块钱,差的有何指是西瓜和小麦呢






我和我的田园妈妈


这是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物以稀为贵”。如果当时小麦的种植面积少,又加上产量不高,自然不能满足以面食为主的人口的消费。导致的价格趋势走高是必然的。而另一方面,西瓜的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供大于求。这就导致在价格方面两者的差异。

也有当时消费能力所决定的两者价格的差异。口粮的需求远远大于水果的消费,有消费就有价格优势。

回到现在,农业科技技术强于过去,除了自然条件的影响,小麦的产量也不断攀高。有现代科技技术做保障,种植的面积也广。而西瓜是季节性瓜果,全国交通网的发达,交通运输促使西瓜南来北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西瓜的消费,价格攀登自然涨过小麦。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做水果生意的多,中间商环节也抬高了西瓜的价格。





老铺子


时代不一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