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上汽等纷纷转产口罩:日产数百万,并不算太难

富士康、上汽等纷纷转产口罩:日产数百万,并不算太难

钛媒体注:近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国内口罩、防护服、酒精、消毒液等医疗卫生防护用品陷入紧缺。为此,《经济日报》1月30日专门发文《紧急呼吁:有条件的企业立即转产口罩》,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响应。

2月6日晚,富士康科技集团发布消息称,其在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并于5日实现试产,目前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中。富士康将不仅满足集团员工防疫需求,还将视情况对外支援输出。

2月6日凌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消息称,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各医疗机构仍紧缺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更早之前,水星家纺、爹地宝贝、红豆、三枪内衣等厂商均宣布转业生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用品,中石油、中石化等则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原材料,甚至在微博上寻求口罩生产设备,试图获得口罩生产能力。

预计日产数百万只

富士康方面表示,借助自身在生产管理、市场协同、技术输出等方面的能力与优势,打通原材料采购、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等全产业链,从源头增加医用口罩的生产供应。相关产能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日产200万只。

上汽通用五菱称,将联合供应商转产口罩支援防疫一线,虽然目前生产条件还不够完善,但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试验、调整生产流程,无尘车间建成后将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170万只,将能快速缓解广西区内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

中国石化在微博上表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1.我们需要口罩机。您若有富余、可用的设备,可转让给我们,我们将协调生产、增产口罩。2.我们有熔喷布,您若缺此原料,我们可运输上门。增产的口罩,我们可全部收购支持湖北抗疫一线,也可支持企业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已联系到几家厂商,感谢大家!”

更早之前的大年初三,福建纸尿裤商家爹宝贝便开始研究转产及新增口罩生产线的方案,新增产线设备、协调材料、抽调纸尿裤一半生产人力投入口罩生产。当时预计2月15日,第一批普通医用外科口罩会生产出来,届时将全部会由政府统一调配。最新消息显示,截至2月6日产能已经提速至140万片。

除口罩外,也有企业转产医用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用品。例如,2月3日下午开始,水星家纺用不到48小时将10条被套生产线改为防护服生产线,30多位工人掌握工艺后,当天就产出1000件符合标准的非医用防护服。经测算,日均生产量最高能够达到2000件。

同样在上海的企业三枪股份,也改造内衣生产线转产防护服。企业连夜改造生产线、审批资质、培训员工、车间消毒……经过78小时的连续作战,2月5日,三枪成功将第一批符合规格的5000件防护服交往前线。

苏州服装企业红豆股份特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以支持能快速投入生产,不到78小时将10万级医药生产洁净厂房改造为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车间。2月3日下午17:15分,红豆股份第一件一般防护服顺利下线,经测算,量产后预计一般防护服产能约为20万件/月。

值得注意的是,工商信息显示,2月5日,比亚迪工业全资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发生经营范围变更,新增消毒液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不过,目前比亚迪官方并未发布相关公告或声明。

转产难度不算大

据网易汽车报道,企业转产生产口罩需要满足无尘车间、设备、人员、原材料等多个条件。

首先是无尘车间。无尘车间要将内部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特别设计的房间,不论外在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的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的特性。

而无尘车间的建设并不是单一的空调净化工程,包含多项工程的项目。在无尘车间的建造过程中,除了厂房的主体结构施工外,还有洁净建筑装饰施工、净化空调系统及其风管、过滤器的施工安装、真空系统及其管线的安装、各种排风和排气系统及其处理设备的安装、防微振装置的安装、生产工艺设备及其配管配线的安装等。

不过,汽车工厂的喷漆车间已经是无尘车间,经过改造之后很快就可满足口罩生产要求。

至于设备和人员需求,其实并不复杂。常规来说口罩生产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全自动只需一台口罩一体机即可完成,需要2-3名人员操作;半自动则需要口罩本体机和耳带焊接机两台设备,需要3-6人操作。二者最后都需要口罩包装机来完成最后的包装。工人只需原材料挂于料架上,稍加培训即可上手。

设备价格方面,用于生产N95口罩的一整套全自动杯型口罩成型机市场价格大约在30-35万,用于生产普通医用口罩的设备一套大约在15-20万。人工成本方面,从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子公司的招聘信息来看,该企业招聘需求为85人,个人计件结算工资,大约每天200-300元,按周结算。

原材料方面,用于制造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无纺布全称为医用高熔指熔喷无纺布,其制造工艺十分复杂,这也是限制口罩生产速度的原因之一。首先在炼油厂内将原油炼成聚丙烯,再经过化工厂生产出来聚丙烯颗粒,经过炼化后得到高熔聚丙烯纤维,然后再通过熔喷法生产出无纺布,最后还需要对无纺布进行驻极处理,让纤维带上电荷,从而提高过滤效率。

原材料等抓紧生产

作为熔喷布的主要生产商之一,中石油也在满负荷加紧生产。在丙烯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车间积极争取外购丙烯资源,规划计划处和生产运行处积极帮助协调丙烯供应,确保两套聚丙烯装置春节期间实现满负荷生产。

官方信息显示,截至1月31日,大连石化第五联合车间两套聚丙烯装置实现增产3.7%,其中H39S-3计划排产16000吨,实际完成16800多吨,H39S-2计划排产8200吨,实际完成8300多吨。

大连石化方面表示,二月份,车间将全力做好生产组织,力争H39S-3产量达18500吨,H39S-2产量达7700吨,合计产量26200吨,较1月份再增加1100吨,以最好的品质最高的产量满足卫材聚丙烯专用料市场供应。

另一家子公司独山子石化称,从1月5日开始,独石化乙烯厂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转产后,立即进入超负荷运行状态,生产负荷达到了设计值的110%,每天产量达到1050吨。聚丙烯S2040产品今年已累计出厂4925吨,1月23日起日均产量达到624吨。

不仅如此,独石化正开足马力,加大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小中空注塑料HD5502XA。这是一款广泛用于消毒液、洗护用品外包装及药瓶的原材料,1月1日至29日已累计发运20382吨。其中,1月29日独石化火车紧急装运高密度聚乙烯HD5502XA产品418吨,发往华东、华中等目标市场,1月30日出厂417吨。

富士康、上汽等纷纷转产口罩:日产数百万,并不算太难

独石化加紧生产口罩所需原料,图自中化新网

吉林石化电石厂电解车间主任胡清介绍称:“我们装置主要生产盐酸、液氯,次氯酸钠只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平常一个月才产出30吨左右,主要是作为本装置的盐水助剂自产自用,一般不对外销售。为满足当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克服物料平衡难、工艺调整复杂等困难,认真研究调整了生产方案,计划月增产次氯酸钠100吨,为社会做好疫情防控创造条件。”

截至1月31日,吉林石化生产的氯酸钠溶液累计出厂12.24吨,已运往消毒液生产企业。据了解,每吨次氯酸钠溶液可稀释消毒液至少400吨,将有力地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将聚丙烯装置转产HT40S产品(无纺布纤维专用料)。目前,呼石化日均生产聚丙烯HT40S430吨。根据公司排定的生产计划,此次将生产3000吨HT40S产品。而一吨原材料可生产大约25万个病菌防护口罩。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2月5日称,正在积极协调解决口罩短缺问题。在供应方面,抓紧复工、提高产能、增加供应,目前已取得进展。根据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达到1480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

与普通口罩相比,一线医务人员急需的医用口罩,特别是N95口罩更需要优先保障,因此产能恢复更加迅速。郝福庆进一步介绍说,“其中N95口罩已达到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环比增长36%,普通口罩471万只。增长还是很快的。”

(钛媒体编辑石万佳综合自新京报、网易汽车、环球时报汽车周刊、中国证券报、东方网、中化新网、红星新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