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只是逗樂嗎?既然把它作為藝術,就得有教育啟迪作用?

用戶2693844362389


相聲首先必須逗樂必須!必須!必須!知道為什麼嗎?

如果以後相聲不逗樂了!那叫朗誦!讀書會!

試想一下,以後舞臺上上來1到3人 我給大家表一段思想品德!

我用的著你麼?

相聲的教育意義體現方式不應是歌頌!而是諷刺!抨擊!歪說!

從相聲的歪理中能體會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那就是相聲的教育意義!

足夠了!(非按歪的學那是個人的問題不是相聲的問題!)

雅也好,俗也罷,乾淨也好,髒也罷!

正因為相聲從古至今都包含在內所以稱之為藝術!只是什麼場合表演用什麼不同罷了!

你要非說俗的髒的相聲就不是藝術!

那照你們這麼說 莎士比亞就是教老百姓 不忠 不貞 不倫。

最該反的就是電影!就應該取締啊!


耿直的不講理


花間詞的教育意義在哪?

蒙娜麗沙的教育義在哪?

酒文化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煙文化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性文化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麻將藝術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色情藝術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偷盜藝術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還有那些遊走在法律邊緣灰色地帶的行為藝術在哪裡?

憑什麼逗大家樂的相聲就得承擔教育啟迪作用?它隸屬於教育部?還是需要寫在課本上?或者和愛國主義馬克思主義放在一起?

那就是一個謀生的手藝,和木匠、演員、司機,車工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由於要求具備龐大的文藝儲備,說得出類拔萃,然後才能有一定幾率上升為藝術。可再怎麼升,基本就是逗大家開心,非要硬塞進去意義,就相當於正在滾床單呢然後翻出《資本論》來邊背誦邊耍樂一樣!

扯!

如果任何事物都要套上高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話,所謂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純粹就是扯淡了,我們也不用學那些知識了,每天只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美學就可以了。

比如姜昆和郭德剛,無仇無怨的偏掐在一起,圖什麼?就是立場不同,階層不同。姜昆是體制內人員,需要考慮意識形態,需要官方文藝具有存在感,所以反三俗的背後不是反三俗,而是“各為其主”,反過來也一樣,郭德剛人情冷暖嚐了一個遍,在人家最苦最窮的時候無人伸手,憑一已之力把相聲再次弄火,沒借任何人的光,自然也不需要承任何人的情。何況當年那些事情有多少是黑手誰也不知道。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一個開飯店的,只要菜做得衛生,做得飄香,就可以了。貼幾個歌功頌德的標語就可以,非得要揹負一箇中國飲食文化傳承者的身份,非得要在每個菜裡放一個災民種的土豆,那就是胡鬧!


亦有所思


看到這個題目,聯想到京劇《三岔口》,非常經典非常精彩。也特別注重演員的功底,必須是唱唸做打樣樣精通的好演員才能表演到位,這個劇目是國家京劇院出國演出的保留劇目。

可是《三岔口》有多大的教育意義呢?打來打去原來都是自己人,燈亮了才恍然大悟:打了半天是自相殘殺!

但是就是這個沒有多大教育意義的劇目,卻經久不衰的受到觀眾的喜愛。

以此類推,好的相聲就是把說學逗唱等十二門兒功課演出給觀眾欣賞,讓觀眾在業餘時間享受到開懷大笑的歡樂,基本上就達到相聲演出的目的了!

因此,覺得在相聲演出時,基本功還是屬於第一位的,當然觀眾在開懷大笑之後,受到啟迪受到教育,那是錦上添花了。



小路118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任何事物都有它教育人的一面,關鍵是要站在什麼角度去看,沒有絕對,這就要看什麼人去看,什麼角度去看!心臟的人看什麼事物都是髒的,都是壞的!心淨的人看什麼都是乾淨、美好的!另外,在不懂藝術的前提下,別總拿藝術說事兒。行為藝術,算不算藝術,很多行為藝術表面看,充滿了不堪,誰能說那不是藝術?藝術是給懂藝術的人看的,從中能否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藝術價值、藝術情懷,包括教育意義,那是觀賞者的層次高低所決定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雕塑作品,赤身裸體不佔少數,誰能說那就是齷齪、低俗、沒有教育意義?別總拿藝術說事兒,也別總說相聲要有什麼教育意義。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沒文化,就沒有藝術修養,同時內心陰暗。



天棚小元帥


相聲不是藝術,只是傳統的民間表演形式。雖然,相聲演員(包括郭德綱)常常自誇,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但沒有一個人說得出,相聲哪裡符合藝術的標準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每個行當都如此,做不得真。

至於教育,就算藝術家也沒有資格教育別人。老師教育學生,因為老師能傳道授業解惑;領導教育下屬,因為權力賦予了他職權;老闆教育員工,因為資本說了算;模範人物教育群眾,因為他高尚的品德。

藝術家有什麼資格教育受眾?論品德,藝術家未成高於普通人;論才華,普通人又不想學藝術,憑什麼受你教育?

郭德綱有句口頭禪:“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郭德綱、于謙代表德雲社,向我們的衣食父母致敬。”這就叫有自知之明。德雲社這麼火爆,不是沒道理。把觀眾當父母,才會盡心盡力取悅觀眾,反過來觀眾才會捧場,破費賞飯給德雲社。

相聲老前輩常寶華生前曾在央視的一檔節目談起舊社會相聲演員的悲慘遭遇。那時候相聲演員為了討好觀眾,到了自輕自賤的地步——您就當我是小狗小貓,賞一口狗糧貓糧吧。當然,這種自輕自賤侮辱了演員人格,不值得提倡,但如果忘了自己的本,沒有了自知之明,反過來企圖“教育”觀眾,那叫恬不知恥。觀眾花錢進劇場,不是聽你“教育”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江南俗士1972


關於相聲,我曾寫過一些東西,雖不很多,今後也不想過多去談論此類話題。但偶然看到了這個問題,瀏覽了一些回答,總覺得有些想法還是要說一說。

很多作者僅僅把相聲等同於逗樂,把教育等同於高大上,聽報告,意識形態,甚至上層建築,怎麼看教育都像是出氣筒,像頗為冤屈的小媳婦。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首先,教育有很多種,小到家庭教育,中到學校教育,大到社會教育等等,多了去了,它們都在教育範疇。教育可以是教書育人,可以是談天說地;有板著臉的強行灌輸,也有娓娓道來的潤物無聲;有表演的美感和啟迪,有聽覺的優美和遐想,亦有靜止不動的震憾。其次,藝術門類眾多,既是藝和術,總要讓人領略到美,欣賞到術,有所開悟。說穿了,就是我們常說的一一受教了。一幅漫畫,醜態百出,有人哈哈一笑,有人卻在一笑間看到靜中的動,靜中的美,甚至若有所思,有所頓悟。一首交響樂,有人聽到就煩,總覺得曲高和寡欣賞不來,但有人卻聽的津津有味,心情大好,放飛自我,遐想無窮,甚至會覺得音樂使人拋卻雜念,洗滌心靈。雜技魔術也是藝術,既能讓人欣賞到藝的精美,也能讓人感受到術的絕倫,甚至令人感嘆世間處處有高人,一招鮮吃遍天。這種感嘆,有人感嘆了就完,有人感嘆了會結合自已想想應該怎麼辦,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勵志的表現?《紅樓夢》好看,雅者看到的是美,俗者看到的是遍地汙穢。人生各不相同,點點滴滴見真功。

相聲也是一門藝術,它和其它藝術一樣毫不例外地有教育人的作用。相聲能夠教育人,不是我說的,但是我認同。老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相聲的確有教育人啟迪人的作用,我之前說的不太明白,可能有些偏激。

當然,相聲必須先做到搞笑逗樂,有人看有人聽才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談得上勸人向善開啟心智。

同時,也必須指出,任何藝術對人的薰陶都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頓悟人生。您大可以單純娛樂,只為一笑,但我相信您一定會有自已的立場和評判。這種立場和評判,多多少少反映出一個人的“三觀"。學養的不同,內涵的多寡,自不知人立見。總之,一句話,相聲絕不僅僅是逗樂,而教育絕不僅僅是一本正經的套話空話。


碧水藍天657


德雲社相聲,有教育啟迪意義。

只是,德雲社相聲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人們,而沒有大喊著“我有教育意義”而已。

比如,“探清水河”為什麼傳唱的這麼快?大家想過嗎?那就是年輕人對愛情的嚮往。大蓮的結局雖有些悲,但有六哥哥的一跳,他們對愛情的追求,是真實的,可靠的。比梁山伯祝英臺的化蝶如何?

現在社會,有部分年輕人不再追求愛情,被感官享受所代替,同居、二奶、嫖娼、離婚率居高不下,這不是社會問題嗎?探清水河,直面這類問題,崇尚愛情,正是需要宣傳的。

至於說,一些人看不到它的教育啟迪意義,就說“三俗”,哪是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表現。

說實話,現在主流相聲出不來作品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群眾、脫離人民。

傳統文化有真經!!!


大衛56324


首先,藝術絕不是為教育而產生和存在的。如音樂和舞蹈,大至起源於勞動的自覺和祭祀的規範整理。人面漁紋陶盆上的花紋要麼是氏族標記,要麼純粹是為了美。與教育無關。周公制禮樂,樂有了尊卑秩序。教育意義有了。西方文藝復興,似乎也承擔了部分作用。但你問畢加索,凡高,貝多芬,齊白石,楊麗萍,等等,他們作品想教育什麼,他們一準給你白眼。藝術的教育如春風,是潛移默化的。你能想象齊白石畫個蝦,再寫幾句你要好好做人嗎。回到相聲,內容諷刺或讚揚當然會賦於潛在教育。而一些中性內容,亦有可觀。如張雲雷的粉絲練評劇,她們需要花費時間精力,消磨了時間。總比打麻將,蹦迪泡吧更有益些。這不是教育嗎?至於有些屎屁內容,多了不雅,偶一為之亦不過。想教育人,先得把人招來。不然只有偉光正,沒有人聽,也白搭。人來了,聽多了,庸俗的內容聽了會膩,相聲演員自然要與時俱進的提高。





厚朴堂主卜令軍


藝術的種類繁雜,都有教育啟迪作用麼?

雜技一輛自行車車上爬上去七八個人有什麼教育啟迪作用?它違反交通規則了知道嗎!

魔術能把東西變沒再變回來有什麼教育啟迪作用?它讓人心生邪念知道嗎?

戲曲裡多少都是風花雪月青樓悲秋的故事有什麼教育啟迪作用?它是讓人多去風月場所麼?

交響樂聽一晚上有什麼教育啟迪作用?它能讓外行認識五線譜還是聽完就能上臺了?

我個人覺得相聲本來就不是廟堂文化,不要上綱上線套上拯救蒼生的帽子。最早的相聲和燙頭修腳吹糖人沒什麼區別,都是撂地服務平頭老百姓的營生,目的就是讓眾多貧苦百姓勞累一天後哈哈一樂放鬆身心,在逗樂大眾的同時賺點散碎銀子養家餬口,僅此而已。如果能從相聲中悟到點東西那是最好不過,但首先得樂!

如果指望著相聲解決教育問題,那還要學校幹嘛!


存瑞我是求恩啊


逗樂,取悅觀眾,才能賺錢,養家餬口。

藝術,欣賞作用,廟堂文化,陽春白雪。

相聲,本是民間謀生手段之一。

相聲,是藝術?相聲,是技術,恰當說是技巧。

多些逗樂,就是,低俗。

少些逗樂,就是,高雅。

如何把握尺度,完全是技術問題,而不是藝術問題。

相聲演員處在地位不同,使用的技巧也不同。

觀眾的地位不同,對演員的欣賞角度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