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阴霾中抉择逆行的美丽身影

静。庚子鼠年春节的气息,仿佛因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戛然而止。小区、街道、公园,本来应该是欢声笑语、人山人海的地方,如今却变得如此静谧,百姓们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不速之客而只能闭门不得外出。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驱散这片疫情笼罩的阴霾,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主动请缨,毅然抉择逆行到最危险的地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病毒作殊死搏战,守护着感染患者的生命健康,以仁心和医学操守筑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城墙。他们,就是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守护人民健康的白衣战士!

1月25日(正月初一)、1月28日(正月初四)、2月2日(正月初九),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5名医护人员分三批在奔赴湖北,支援湖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同时,作为疫情防控定点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肩负着新冠肺炎预检、筛查、接诊、消毒隔离防护等重要工作,守护着当地人民的健康之门。从全国防疫阻击战号角吹响到如今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白衣战士坚守一线,奋勇向前,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冲锋画面和亲情场景,他们在特殊时期展现了最美的逆行身影……

坚定果断的抉择:“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支援前线!”

2月2日10时,急诊重症医学科的夏娟娟、魏肖星,重症医学科的常文胜、苑东欣、段前涛5名护士,在北办公楼大门前集结。夏娟娟,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10岁,小的2岁3个月,“家人十分支持。我现在巴不得火速上‘战场’”; 魏肖星,90后中共党员:“要为五个月大的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一定不辱使命,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常文胜,已连续三次请缨,孩子才刚刚出生:“没有困难,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支援前线,不论生死,无怨无悔”;苑东欣,出征日恰逢她的生日,“这个生日对我来说真的太不一样了,我会努力克服困难,待我们战胜病毒,平安归来”;段前涛,一周前就在为出征做准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愿为抗击疫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三批送行的队伍中,都有 “抗疫老兵”、学校副院长吕长俊的身影。2003年,时任医院副院长的吕长俊主动请缨到SARS疫区一线,带领山东省支援河北防治非典医疗队进驻张家口,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被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荣立山东省一等功。这一次,他一再叮咛队员们好好加强防护,并细细指点救援实战操作要领。

10时30分,载着医护队员的中巴车驶出校门。身后,是医院全体医护教职员工的深情祝福,前方,是一线战友与湖北灾区人民的翘首期盼!

战“疫”中的“亲人”:“把他们当作亲人,你就不怕了!”

“我们山东医疗队进驻大别山医院后的第一个夜班, 11点左右,病人陆续入住。凌晨3点,我着装、消毒完毕后,进入了隔离区。这时候,必须要快速抑制住自己的恐惧,尽快调整情绪,投入工作。隔离病房内没有陪人,对于正在和病魔斗争的患者们,我们既是他们的医生、护士,也是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亲人……”李洪波,呼吸内科副主任,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大年初一抵达湖北黄冈。

1月28日,经过山东省医疗队全体人员与黄冈市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有黄冈“小汤山”之称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紧急启用。山东勇士们激战一夜,持续收治转院患者,截至次日早晨6点已收治50多名患者。李洪波记录了当晚的情景:“除了不断地问病史、查体、下医嘱,我们还要尽量与患者多沟通,减轻他们的恐惧,给他们带来希望。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会给他们打水,送饭,搀扶着他们去洗手间……厚厚的防护服,沉重的雨靴,满是雾水的眼罩,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发挥’。越忙,雾水越多,最后完全无法正视前方的事物,只能从眼罩的侧缝里来观察。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半盲人的状态下,我在隔离区内忙碌了7个半小时,交完班,我才发现自己全身已湿透,腿都抬不起来了……”

张家栋,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巡视病房时,他遇到一家三口确诊患者。父母四五十岁的样子,儿子只有二十岁,但病情较重。妈妈为了让儿子更暖和一些,把自己的被子给儿子盖上,和丈夫挤在一张床上。“我对他们说再拿一床被子吧。那位妈妈说别了,还是把被子留给你们和其他的病人吧。当得知我们是山东医疗队的救治队员时,她情绪很激动,用颤抖的声音表达了对我们的感谢。当时我眼睛也湿润了,感觉着亲人般的信任,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护士王炎义最难忘的是,一位病患阿姨看到他忙碌到浑身湿透的样子,竟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

2月1日夜,呼吸内科潘磊副主任医师、任云霞、王晶护士,内科陈贞敏、栾甜护士,重症医学陈凯、吴伟护士等第二批援鄂医队队员,在经过前期培训和考核,正式进驻当地医院。因为排班靠后,陈贞敏和吴伟焦虑地等待着,听到战友们下班后的分享与鼓励,两人面对镜子加油鼓劲:“我能行!背包早已整理好,期待明天到来……”

心与心的距离:“隔离区,隔不断我们的爱”

随着疫情升级蔓延,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被定为疫情防控定点医院,这意味着我们将担当起为当地人民健康守门的大任,又一场阻击战役打响了!

1月23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紧急组建隔离病房,第十四党支部组织委员、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刘同刚第一个报名参加,并24小时待命。1月24日农历除夕,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第一例疑似患者入住隔离病房,刘同刚连同另外4名医护人员与患者一起入住隔离病房。这5名医护人员为救治患者和避免传染,自患者入住从未离开过病房。其间院领导多次想安排调班,他们的回复很坚决:“出去一次就要换防护服,出去一人就要隔离观察,现在医院人力物资都紧张,我们5个轮流在这里面调配,没有问题!”

隔离病房、隔离病区、隔离人员一一到位,意味着更多的分别,更长的思念,但却阻隔不了更深的爱。

急诊科护士丛薇,读到了年幼儿子的信:每天晚上妈妈都不回来,我都哭了,想妈妈。妈妈中午回来,我想抱抱妈妈,可是妈妈不同意,说:“这种时候不能靠近你!”

“妈妈不能靠近你,我们来爱你”,医院领导反复强调:医护人员在前方冲锋陷阵,一定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同时责成工会第一时间掌握援鄂、隔离病房以及值班医护人员的情况,把前方、后方的需求和困难摸透,新鲜蔬果送到家,实事办到心坎,慰问金全部发到位。

逆行的红手印:“靠组织,靠党员,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是党员,我专业对口,我上!”

“若能上一线,必将不论生死,无怨无悔,为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全国性战役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切!”

“我们自愿逆风而行,向前冲锋,义无反顾,为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若能驰援武汉,必将不论生死,无怨无悔,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逆行而上,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

这是一封封来自一线医护人员的请战书,每一封落款上都盖着火红的手印,他们中大部分是党员、预备党员和业务骨干。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等多个与疫情相关科室,几乎都是全员请战,请战书上的红手印密密地挨着,灿若盏盏星火。

“我们组织的三批报名,没有一次需要发动,半个小时人员确定名单就返回来了,请战大家都抢,荣誉大家都让”,回忆几天来的情景,医院党委书记赵景刚声音里难掩激动,“从年三十到现在,我们靠的是组织力、责任感,靠的是党员本色打响了这场防疫战!”

2020年1月,当武汉新型肺炎病例报出40几例时,凭着职业敏感,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领导就在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密切关注相关进展,并开始部署加强医院防感工作。随着全国、全省防疫部署会陆续召开,院党委高度重视,将“疫情”视为“役情”,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与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赵景刚,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建民担任组长,对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与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感染防控和培训组、医疗救治组、应急保障组、信息上报与发布组5个工作组,对防控救治工作进行具体落实。下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责任,主动担当作为,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农历除夕,疫情号令一出,首批“先锋”几乎从值班室直接进入隔离室;1月25日,5名“战士”直奔湖北;26日,从共产党员到科室干部职工紧急停止休假,从四面八方的家中准时返岗。

各党总支于26日当天就迅速组建起由560余名党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应急救援和后勤保障党员预备队伍;28日,医务处再次组建发热门诊值班人员预备队伍,不到一天时间就有310名医生主动请缨,党员占了一大半,最终选定47名专家进行了专业的培训,从1月30日晚上开始轮值发热门诊。护理部也成了各个“重要关口”的增援队, 5名护理骨干增援应急病区、14名护理骨干增援发热门诊、15名护理骨干预检分诊工作,并组建疫情防控应急队伍600余人。

2019年岁末,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笼罩着中华大地。这是继2003年SARS之后,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临残酷的战场,党员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批批目光坚定的白衣志愿者,高举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向祖国请战。白衣战士,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背负的是守护人民健康的无私大爱。愿我们的国家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愿我们的白衣战士平安凯旋归来!(舒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