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長江天險,水軍實力第一,主場作戰,南唐為何敵不過大宋?

用戶65268749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哪個軍事實力最強?這個不好比較,但有相對較強的,就是後唐與後周。唐莊宗李存勖在914年滅燕(劉守光),923年滅後梁,925年滅前蜀。周世宗柴榮雖然沒有滅掉任何一國,但卻實質性地開始了對十國的統一進程。柴榮以弱兵在高平巴公原(山西省晉城市代管的高平市)大敗北漢與契丹的聯軍,然後出兵佔領後蜀的秦(甘肅省天水市)、鳳等四州。從955年開始,柴榮用了三年時間,打敗了十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南唐。心高氣傲的南唐中主李璟被柴榮打到割地稱臣,稱比自己還小5歲的柴榮為父。這其實都是柴榮種的樹,趙匡胤才能如此輕鬆的摘果子。此外,柴榮還在公元959年大舉北伐遼朝,把契丹人嚇個半死。
說南唐是十國最為強大的政權,是有歷史根據的。《舊五代史》就稱南唐:“其地東至贛浙邊界,南及五嶺,西至湖贛邊界,北據淮河,共三十餘州,廣闊數千裡。近代偽朝中,南唐最為強盛。”
南唐是“借雞生蛋”式的,和北宋差不多。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昪”讀“辯”)自稱是唐朝皇族後裔,但從小流落民間,被淮南軍閥楊行密發現,甚是喜愛,欲收為養子。可楊行密的兒子們卻吃起了醋,認為此子將來有可能奪走自己的位子,極力反對。楊行密無奈,只好把李昪送給心腹謀臣徐溫當養子,取名徐知誥。徐溫取得吳國控制權後,本不想傳位於能力最強的養子徐知誥,但親生兒子都無什麼能力,最終徐知誥還是控制了吳國。937年,李昪建立齊朝,兩年後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祖父。
李昪於942年駕崩後,長子李璟繼位。李璟是渴望在亂中有所作為的。945年,南唐出兵滅掉割據福建的閩國,但因為指揮不利,被吳越吃掉福州,清源軍還割據泉、漳二州。951年,南唐又出兵滅掉割據湖南、廣西北部的楚國,但結局比滅閩國還慘。南唐吃掉楚國多少地盤,最終全部吐出來,什麼也沒撈到。
即使如此,南唐依然是各國中實力最強大的。由於後晉、後漢連年戰亂,根本無力顧及南唐,這在客觀上也讓南唐變得相對強大。但是周世宗柴榮即位後,他要統一天下,無論如何也要拿下南唐,至少也要拿下被南唐視為頭號門戶的淮南十四州。
而從南唐角度看,守江必守淮。先說長江,綿延數千公里的長江,是天然的南北分界線之一。如果北方軍隊佔據淮河一線,就能威脅到事關南朝存亡的長江防線,可順流而下,糧草、兵馬供應不絕,並可選擇數千里長江任何一處,渡江發動攻擊,南方根本無從還手。西晉滅東吳,用了六路大軍;隋滅陳,用了八路大軍,也是這個思路。
對江南的割據勢力說,其經濟中心就在長漢下游的太湖平原地區。若失去淮南,則這一地區就會成為軍事前沿。即使敵人無法越過長江,僅是軍事騷擾,就會破壞南方的經濟發展。所以,淮河防線堪稱是南方王朝的保命防線,不惜代價也要守住淮河。一旦丟掉淮河防線,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南唐有幸,承襲了吳國對淮南的控制權。有了淮南這個江北門戶,使得南唐進可攻,退可守,這也使得南唐中主李璟開始不安分起來,積極尋求對外擴張。
南唐佔據淮南地區,使得後周形勢相對被動。為了消除這個威脅,柴榮用了幾年時間,三次親征,艱難地佔領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淮南地區。可以說,正是柴榮打下了淮南地區,使得南唐都城南京無險可守。僅憑一條長江的南京城,神仙下凡也難以守住。975年,北宋滅南唐,不過是完成了柴榮還沒有完成的作業而已。
南唐的淮南地區,一般稱為淮南十四州。所謂淮南十四州,實際上有兩個州位於淮河北岸,分別是泗州(今江蘇盱眙淮河北岸)和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在淮河南岸地區的十二個州分別是光州(今河南潢川)、黃州(今湖北黃岡)、蘄州(今湖北蘄春)、舒州(今安徽潛山)、壽州(今安徽壽春)、廬州(今安徽合肥)、濠州(今安徽鳳陽)、滁州(今安徽滁州)、和州(今安徽和縣)、揚州(今江蘇揚州)、泰州(今江蘇泰州)、楚州(今江蘇淮安)。
淮南十四州,基本上以壽州為中心,將淮南地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壽州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柴榮自然是以奪取壽州為戰略核心。不過柴榮沒有死板地強攻壽州,而是採取了“圍點打援”的戰略,大量消滅南唐主力部隊。後來經歷數次艱苦大戰,柴榮最終攻下了壽州。奪取壽州後,經過短暫的休整,柴榮第三次親征,掃清淮河兩岸的南唐軍,再次第南下,依次攻取淮南各州。
經過三年的艱苦戰鬥,李璟再也堅持不下去了。此時柴榮已經殺到了長江北岸,而李璟的手上也只剩下廬、舒、蘄、黃四州。為了保住半壁江山,讓柴榮的大軍停下渡江而來的腳步,李璟最終選擇了屈服,向後周稱臣、去帝號,並交割十四州、歲輸貢物四十萬。
得到了淮南十四州的柴榮,選擇了暫時退兵,他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北漢和契丹,他知道這才是中原最大的威脅所在。柴榮敢北伐,就是因為後周拿下淮南十四州後,南唐已不再成為後周的主要威脅。柴榮準備先難後易,先北後南,收復幽雲十六州後再回頭收拾殘敗的南唐。只可惜,天不假年,39歲的柴榮突然駕崩。
北宋滅南唐,客觀地講,首功是柴榮,而不是趙匡胤,更不是曹彬。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因為大宋繼承的是五代最後一朝後周的衣缽,換句話說,周世宗柴榮已經為趙匡胤鋪好了路。因為南唐在周世宗時代已經被後周軍隊三次打擊,不僅戰歿了國中大部精銳,還丟掉了長江以北絕大多數據點。同時,為了消除江南南唐對抗北方後周政權的水軍優勢,後周軍也開始有意地訓練水師。隨著後周軍不斷繳獲南唐軍的船艦,後周軍水軍實力已經增強。此外,為了順利將北方的軍糧運抵到淮南前線,後周又疏通了隋唐時代就賴以運糧的通濟渠等諸多河道。從此,汴水水道便於能與淮水順利地溝通。憑藉後周的大力整頓,後勤無憂的後周軍隊將南唐國主打的連忙上貢叫停,並承認丟失的江北十四州,共六十個縣。所以,截止到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後周與南唐已經呈現出劃長江而立的局面。

從圖中可以看出,南唐與周朝在公元959年已經隔長江對峙了。而圖中的南平大約是三國時代吳、蜀相爭的荊州之地。但不同的是,宋朝已經控制了襄陽。換句話說,熟悉古代征伐史的趙匡胤可以聯想到西晉滅東吳的戰略,即攻佔四川、荊州,然後三路併發攻滅東吳。

所以趙匡胤在平定李筠之亂、李重進之亂後,隨即展開了滅南唐的軍事部署。

首先,宋軍先假道南平攻擊割據湖南的張文表。然後假道伐虢,回身攻滅了荊州的南平政權。於是,截止到公元963年,宋軍已經平定了南平與周行逢遺留政權。這樣,宋太祖就隔開了南唐與後蜀的溝通。965年—967年,宋軍又發兵平滅了後蜀政權。這時,除了與宋朝納貢交好的吳越之外,南方政權只剩下了南唐與南漢,以及可以忽略不計的清源軍。

此時,套用羊枯呈給晉武帝司馬炎的平吳方略《請伐吳疏》的一句話十分合適。

“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並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誤之,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盪。”

大福讀史


如果說南唐在李璟時代,水戰是他們的主場,這是對的,但是到了李煜時代,就不算南唐的主場了。因為有兩個因素改變了,第一個就是,那就是在李璟時代的後期,南唐丟了淮南,失去了戰略緩衝地。第二因素是,在北宋前的北周,已經完成了水軍的建設,所以到了北宋,是有一定的水軍力量的。



南唐元宗李璟,是南唐三代領導中,最具才能的,不過對比周世宗柴榮,李璟就差多了。李璟時期,主要的對手是吳越,閩國和馬楚國。由於閩國和馬楚國內亂,被李璟趁虛而入吞併了,所以這個時期的南唐的疆域最廣闊,連契丹都派使者來連合。但是,李璟多次用人不當,朝中更是有人稱“五鬼”的奸侫之臣,因此即使是新得的楚國和閩國先後反叛,吳越也時不時來侵擾,就在此時,原來混亂的北漢完成了到北周的過渡,李璟將面臨五代最為賢明的君主,柴榮的挑戰。


(周世宗柴榮)

柴榮為了北伐燕雲十六州,打算先處理南唐這個後顧之憂。於是,柴榮三次攻打南唐,打得李璟不要不要的,最後李璟只好去掉帝號,尊奉北周,並放棄淮南十四州六十餘縣。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柴榮已經攻下淮南十個州,早就兵臨長江了。守江必守淮,南唐的淮南一失,馬上就被動了,單單失去的領土讓南唐的稅收,經濟各方面壓力一齊俱增。曾經讓李璟引以為傲,作為底牌的南唐水軍,為何不堪一擊呢?問題還是出在李璟用人上,南唐不是沒有名將,比如拒守壽春的劉仁瞻就讓北周頭疼了一年之久,直到劉仁瞻臨死,壽春要地才被攻破。但是除了劉仁瞻外,李璟所任命的陳覺和馮延魯,二人都屬於五鬼,李景達等人都是草包,哪裡是柴榮的對手,投降和被俘的南唐將領和水軍很多。



北周善於用騎兵,南唐善於水軍,而淮南的戰略緩衝之地,既需要水戰,也需要陸戰。陸戰南唐完全不是北周騎兵的對手,因此南唐發明了“捷馬牌”,一種用皮囊布鐵作為障礙來阻擋騎兵,但是不但沒用,反而柴榮看出南唐的恐懼,於是大敗南唐軍。原本北周是沒有水軍的,但是由於李璟用人不當,導致朱元投降,宿將向鎬被抓,所以北周就利用這些人訓練水軍,到了兵臨長江時,還建造了“齊雲船”,一種比較大型的戰艦。所以,此時的南唐既失去淮南的屏障,北周又擁有了一支水軍,水戰南唐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了。



到了趙匡胤的北宋,南唐由於實力大減,內患嚴重,而北宋則繼承了北周的政治軍事,又攻滅南漢,長江中上游的江陵等地,此時已落入北宋的版圖。所以,北宋攻滅南唐時,曹彬水陸並進,出江陵,順流而下,勢如破竹,另外一路水軍從汴水南下入長江,東路又有依附北宋的吳越軍從常州攻入。不久之後,北宋全線出擊,在曹彬,潘美,王明,吳越軍進攻下,整個長江中下游陸續失守,江寧成了孤城,城破之後,南唐滅亡。


大飛熊騎士


古代所謂的“天險”僅僅是地理上的一個緩衝,時間上的拖延作用非常有限。

冷兵器時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才是最主要的。

南唐的建立者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也就是上層是典型的北方人,但由於建立南唐的地理位置位於長江以南,也就是眾多底層黎民屬於百越民眾。

眾所周知,整個歷史上一旦過了長江以南,論地理環境、經濟文化、民眾基礎都屬於蠻化之地。百越在整個歷史上都毫無文明文化輸出。

  • 秦徵百越

  • 漢武帝平百越

  • 光武帝劉秀派伏波將軍馬援收拾百越首領徵氏姐妹。

  • 唐朝收拾雷萬興

  • 宋仁宗派狄青收拾百越首領儂智高

  • ……

說白了即使再怎麼有能力的北方人一旦被迫在南方建立可割據,但由於根基(底層百越民眾)太差,猶如風燭殘年,搖搖欲墜。


鳥言夷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