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序言:

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宋朝)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僅僅看作蠻夷之邦。——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

一提到宋代,我們首先會想到宋代蓬勃發展的經濟。宋代的經濟的確引人注目,很多日本學者都把宋代看作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宋代經濟發展水平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在很多時候大家都僅僅看到了宋代蓬勃發展的經濟,卻沒有深刻研究其背後的原因。宋代之所以經濟快速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設置了很多的“監”,它就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經濟特區”,只不過是稱呼不同罷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宋朝的“經濟特區”。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北宋全圖


一、宋朝的經濟與監的設置。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沒有之一。如果除去武力和政治因素的話,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高峰。無論是在他之前的隋唐,還是在它之後的明清都無法和宋朝媲美。正如美國的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所說:“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克服國富的障礙一經濟政策與經濟週期》

1、一言不合,咱就曬曬數據。

宋朝的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佔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北宋時期每年銀產量為25萬兩到35萬兩至之間。每年銅產量為400多萬斤到652萬斤。每年的錫產量為646萬斤左右。每年生產

銅錢506萬貫,生產鐵錢96萬貫。這些數據就連被認為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高峰的唐朝都不能匹敵的。宋朝的這些經濟數字基本上是唐朝的幾倍或者幾十倍之多。

宋朝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之大的經濟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因於“”。

廣寧監鑄造的銅錢定額從20萬貫增加到34萬貫,永豐監鑄造銅錢定額從40萬貫增加到44.5萬貫,永通監鑄造銅錢從30萬貫增加到40萬貫;阜民監鑄錢為33.6萬貫;陝州錢監為11.6萬貫;垣曲錢監為13.8萬貫。除了上述列舉的錢監以外,全國各地還有相類似的錢監數十座。這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宋朝強大的經濟實力。——數據來自於《宋會要輯稿食貨鑄錢監》

假定歐洲和中國西元一世紀時經濟發展水平相近,到了宋朝時,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歐洲己大大落後於中國的水平了……一般認為宋朝是一個向縱深發展的時期,而在宋以後的五百年裡,主要特徵是橫向發展。”——英國安格斯麥迪森《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宋朝繁榮的經濟


2、宋朝的“經濟特區”(監)的設置。

其實宋朝並不是最早設置“監”的朝代。目前學術界對於“監”的出現時間還有很大的分歧。周增發教授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辭典》中認為“監最早設置於五代,到了宋代,到了宋代監成為基本的行政區劃單位,分為府州級和縣級兩種。”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早在秦朝時就已經出現了類似於監的官職。”

漢代對監有過這樣的記載“監者,物務之名爾,故不載於地理” ——《漢書》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監”是一個物品名稱或者官職名稱,並不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由此可見在漢代並沒有形成類似於宋代的“經濟特區”。

但是根據“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史記》

的記載,早在秦朝時“監”應該就作為一個地理概念而存在了。在秦始皇時期,把“監”作為郡一級的重要長官之一。

從秦漢以後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到了宋朝時“監”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一般來說宋朝實行的是州縣兩級制,但是除了州縣兩級以外,宋朝還設置了很多的“特區”。比如與州平行的還有“府、軍、監”,由此可見在宋朝“監”就是一個“經濟特區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北宋行政區劃


3、監的級別——三級制。

在宋朝間監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地方單位。監主要有三個級別,劃分級別的主要標準就是看“監”歸誰領導。如果監歸宋朝的中央政府直接領導,那它的級別就類似於州和府。是“監”的最高一級。如果歸州府領導,那地位就相當於縣,級別稍微低一點。如果歸縣領導,那麼它就是“監”的最低一級。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結構圖


  • ①中央政府直轄的“經濟特區”——“監”的最高一級

為了完成特定的經濟任務,宋朝政府設置了很多中央政府直轄的“監”。從地位等級上來說,就類似於地方的府州。在一些具體的經濟事務方面,中央直轄的“監”擁有的權力,甚至可以超過地方的府州。如同史書所記載的“淳化四年乃詔每貫及前詔斤數、有官監字號者皆許用,不分新舊”——《宋史》

  • ②府州所直轄的“經濟特區”——“監”的第二級。

相比於中央政府直轄的“監”,州府所管轄的“監”,權力相對小一些。一般是為了執行州府所特定的經濟任務,在等級地位上和“縣”是同一級別的。比如看管馬匹的“沙苑監”,就是這一級別的機構。

  • ③縣所管轄的“經濟特區”——“監”的最低級別。

縣所管轄的是最低一級的“監”,這一級別的“監”基本上沒有任何行政權力。它們只是為了完成某一像經濟任務而設置的。沒有管轄地方的行政權力。比如北宋路時設置的“開寶監”,就屬於這一層次的監。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錢監


二、“經濟特區”(監)的類別

宋朝設置的“監”,類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它們分別負擔不同的經濟職能。比如專門管理一個地區製造錢幣的錢監,管理食鹽開採的鹽監,管理飼養馬匹的牧馬監。雖然類型有所不同,但是設置它們的目的,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從數量上來說,數量最多的是錢監,其次是鹽監,最少的是司竹監。由於篇幅有限,在下文之中我們就簡單的對“錢監”和“鹽監”展開說明。

1、錢監——宋朝調控經濟的財政手段。

在宋朝眾多的“監”當中,錢監是數量最多的。在兩宋時期上到國都汴梁,下到偏遠的村鎮,都可以看到“錢監”的身影。“產銅郡縣聽存,用改禱小平錢。”——《宋會要》

①設置錢監的原因——“錢荒”問題。

宋朝之所以設置這麼多的錢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朝的“錢荒”問題。宋朝之所以出現錢荒,主要是受以下兩個因素的影響:

  • 宋朝商品經濟發達。宋朝之所以會出現“錢荒”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貨幣難以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從而導致了錢荒。“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望海潮》
  • 民間私自熔鑄貨幣。由於兩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在開墾農田的時候需要用到大量的農具。因此有很多農民就把鐵錢熔鑄以後做成農具來進行農業生產。另外還有一些投機倒把的商人,他們把銅錢融化以後,鑄成各種器物在市場上售賣。從而使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數量急劇減少。宋代曾有過這樣的法律規定“焰毀銅錢過千者,死”——《宋史》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宋朝銅錢


②錢監的建制

宋代的錢監一般來說是歸州府直轄的,這些錢監一般生產錢幣的數量較多,而且規模較大。根據相關史書的記載,兩宋時期歸州府直轄的錢監,一共有24個。但是有史料可查的只有十個左右,這十個“錢監”如下圖所示。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在這20多個歸州府直轄的“錢監”中,又有製造大錢和小錢的區別。一般來說南方地區製造大錢多一些,而北方的錢監製造小錢多一些。下邊是《宋史·食貨志》的一段記載:

嘉州二萬五千貫,鄧州七萬三千二百三十四貫,興州四萬一千貫。已上三州鑄大錢。內嘉州二萬貫,叩州五萬貫,興州三萬貫,支與川茶司並應副本路。大錢以一當十。銅鐵錢路分一三路行。——《明史·食貨志》

除了歸州府直轄的錢監以外,還有很多歸縣管轄的錢監。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錢監”規模比較小,而且比較分散,生產的錢幣品質也不是太高。

根據史書的記載,這一類型的“錢監”數量在十個左右。下圖所描述的就是歸縣管理錢監的數量,以及他們所在地: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一般來說這一級別的錢監生產效率並不是很高,一般是為了滿足州縣一級的貨幣需要而設置的。

關於他們能夠生產的錢幣數量《宋史》有過這樣的記載

在城、朱陽兩監猇州,各一十二萬五千貫;阜民、洛南兩監商州,各一十二萬五千貫。已上係折二錢,並應副本路交子本錢。——《宋史·食貨志》

③錢監的具體類型

根據錢幣的質地不同,宋代的錢監可以分為銅監間和鐵錢監兩種類型。兩種不同類型的錢監能夠生產出不同類型的貨幣。在宋朝中後期以後,宋朝政府下了這樣的規定“並河北、河東、京東等路罷之,所在監、院皆廢。惟河東三路聽存舊監,以鑄銅、鐵錢”——《宋史

  • 銅錢監:銅錢監主要分佈在一些銅礦的產區附近,從規模上來說大於鐵錢監,生產的銅幣數量也遠遠超過鐵錢。根據出產的銅礦不同,又可以分為青銅礦和黃銅礦兩種類型。
  • 鐵錢監:鐵錢監一般分佈在鐵礦附近,從生產的規模上來說,不如銅錢監大。而且生產的鐵幣數量也比較少,在市場上流通的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錢監


2、鹽監——宋朝的小金庫!

所謂鹽監就是宋政府在一些產鹽地,劃出一片區域,建立起來的“經濟特區”。從秦漢以來,我國曆史上的所有王朝都很重視對鹽的管理和控制。比如漢武帝時期曾實行鹽鐵官營,唐朝時劉晏理財制定了常平法。這些都從一個側面表現出“鹽”對於一個封建國家的重要性。

①鹽監收入——宋朝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宋朝時,更是把鹽作為一項重要的財政收入。根據《宋史》的記載,宋朝的鹽稅收入能夠佔到宋政府一年收入總和的10%以上。因此宋朝對產鹽地非常重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陵州井,……偽蜀置監,歲煉八十萬斤……”——《宋史》

“……幽州西北有廢鹽池六,自唐以來,互興小池,謂之女池,開元中,置女鹽監,後以水濤遂廢。今亦被水,而五小池內面已漫生。若召南山人戶煎鹽,置場收買,依解鹽法出賣……”——《宋會要輯稿食貨》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取鹽圖


②鹽監的建制

相比於錢監來說鹽監的建制則相對簡單一些。鹽監一般主要包括兩級,分別為同州一個級別的鹽監和低於州級別的鹽監。

和州一個級別的鹽監一般規模比較大,主要是分佈在大型產鹽區附近。一般都是僱傭農民進行煮鹽活動。在北宋時期這一級別的鹽監主要有三個,具體如下圖所示: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級別低於州的鹽監數量多一些,他們大多分佈在一些小型鹽場附近。生產規模也比較小,一般是用來滿足區域性的食鹽需求的。從史書上找得到出處的鹽監主要有以下八個: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宋朝竟然設置的那麼多“經濟特區”

《宋史》中有過這樣的描述:“皇朝置清井監,屬廬州。熙寧八年,夷人獻納十州地以屬焉,政和四年改置長寧軍。”

通過這些材料我們就可以看出,宋朝一直把鹽監的收入看作是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鹽監”就是宋朝的一個重要“金庫”。

結束語:宋朝設置的這些“經濟特區”,是宋朝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宋代一直非常重視對經濟發展的引導,設置眾多的“經濟特區”,就是宋朝重視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實際上這些“監”,並不只是一個管理機構,而是一個重要的地方行政區劃。為了讓其能夠履行特殊的經濟職能,宋朝政府才把它單獨劃出來,實行單獨的經濟政策。

監的設置,非常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軌跡。和兩宋時期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是同步的。它的設置為兩宋時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錢監”,宋朝的錢荒問題將進一步惡化,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受到阻礙。同時如果沒有鹽監的話,宋朝的食鹽供給將會更加緊張。總之,宋朝設置的這些“經濟特區”對其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宋史》

《宋會要》

《宋史·食貨志》

《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的演講》

《克服國富的障礙一經濟政策與經濟週期》

《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

《望海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