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 道教思想家、理論家、神仙家、醫學家、養生家、煉丹家。


葛洪 道教思想家、理論家、神仙家、醫學家、養生家、煉丹家。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江蘇丹陽句容人,是道教思想家、理論家、神仙家、醫學家、養生家、煉丹家。

葛洪少小就嗜好學習,因為家裡貧窮,親自砍伐木柴賣錢,再購買紙墨,每天晚上都寫字讀書,誦習典籍,於是便因儒學有成而知名。天性清靜寡欲,沒有他所喜愛玩耍的事情,甚至不知棋局有幾道,博戲是以齒來命名的。為人不善言詞,不好榮利。常閉門謝客,不與外界往來。有時為了尋找書籍,詢問義理,不怕千里之遠,跋山涉水,夜宿曉行,心裡想的一定是要得到書籍和明白道理。於是閱讀研究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最終卻專注於道學,嗜好神仙導養之法。叔伯祖父名玄,吳國的時候已學道成仙,人們稱他葛仙翁。葛仙翁把他修煉的丹藥秘術傳授給了弟子鄭隱,葛洪又是鄭隱的弟子,又全部得到了鄭隱傳授的秘法。後來又拜南海太守上黨人鮑太玄為師。鮑太玄也善於內養修煉和占卜之術。看到葛洪之後,非常器重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葛洪為妻。葛洪繼承鮑太玄的學業,兼綜合研習醫道。凡是葛洪著撰的文書,都語句精煉,是非分明,而且文章辭藻華麗,人們都喜愛閱讀。

晉成帝咸和初年,司徒王導上奏推薦,皇上下詔補葛洪為州里的主簿,後又選為散騎常侍,並領銜修撰國史,葛洪都堅決推辭不去就任,稱自己年已衰老,想要通過修煉大丹以期待能享高壽。後來聽說交趾一帶有丹砂,便請求皇上準他到哪裡做勾漏令,皇上認為葛洪資深較高,做勾漏令是大材小用,不同意他去,葛洪說:並非是想以此為榮耀,只是因為那裡有丹砂罷了,皇上批准了他的要求。葛洪就讓子侄們和他同去,到了廣州,刺史鄧嶽一再挽留,他不聽,就直接到交趾,後來葛洪就在羅浮山煉丹。在山中多年,優遊安閒,養生煉丹,又不停歇地撰寫著作。

葛洪一生著作有:《抱朴子》《碑頌詩賦》《軍書檄移表箋記》《神仙傳》《隱逸傳》《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等等。書中自序說:洪本人缺乏進身的才能,偶然間愛好清靜無為的學業。假若可以展翅飛翔,就能夠飛上萬裡霄漢,馳騁足以追風踏影奔跑。只是想在一定的空間隱藏自己的志趣,如同是蓬蒿間的小鳥自在安閒,又似是銷聲匿跡,可比如平庸駑鈍的人,沒有人去關注他的,更何況有龐大的身軀卻稟賦著尋常的短小羽毛,造化給了我一雙行走有困難的笨腳。自我檢查,做不到的就要停止,怎麼敢超越蒼蠅而又謀求沖天之舉,驅使著瘸腳的鱉卻想讓它去追趕飛奔野兔的軌跡,所以希望絕滅在榮化富貴的路途,而志向又立於人生最糟糕的境地。雖然是粗茶淡飯,卻有珍餚美味一樣香甜,雖是蓬蒿草廬,卻有雕樑畫棟一樣的快樂。世間的儒生只知道效法周孔,不信神仙之書。他們不但是要譏諷嘲笑,又要誹謗誣衊真正的大道。所以我要撰著文章,把黃白之事給他們言明,這些內容命名曰“內篇”。其餘都是分析辨別問難和通釋的內容,命名曰“外篇”。內外兩篇共有一百一十六篇,雖然不足以藏諸名山,但是我想把它緘封在金櫃裡,以待後來有識之士。 自號抱朴子,因此也把它作為書的名字。

葛洪學識淵博,為人樸實融洽,在江東一帶是絕無僅有的人物。著述的文章篇幅比班固和司馬遷還要豐富。又對深奧的玄學有精確獨到的辯論、分析,它的道理深邃微妙。後來忽然給鄧嶽寫一書信說:我就要遊行尋訪老師,很快便會出發。鄧嶽得到書信,惚惚忙忙過來送別,而葛洪端坐至中午,突然似若昏睡而離世。鄧嶽到了之後,卻沒有來得及見上一面。年紀八十一歲,看他的氣色如同活著的人,身體也很柔軟,抬屍體入棺木,覺得很輕,如同只有衣服一般,世人都認為他是尸解得道成仙的。

記傳的史臣說:稚川自從束髮就緊隨老師,直到老年,仍然不知疲倦。把奇異繁雜的理論書籍理出頭緒,彙總上百代人遺留的編著;曆紀修道仙化諸多事蹟,窮究丹道九轉的秘法之術。謝絕浮生的榮華,捐棄誤時的雜藝。不重珍寶而憐惜光陰,貴德而修真,超脫於世外,保全生命的大道,那就是最為美好的東西了。

葛洪通曉藥物學和醫學,嗜好燒煉丹藥,倡導服食長生不老之道。主張修道人首先要兼修醫術,說:“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若不明醫術,一旦疾病纏身則無以攻療,不僅不能保證健康,更何以再談論修煉呢?”

北宋眉山人唐庚子西贊說:江左日陋,無復德輝,翔而不集,翩然南飛;鄧嶽細兒,處仲餘黨,豈有識知,亦復瞻仰;吾緣內丹,遂居羅浮,豈以嶽故,而議去留;所就者大,寧恤其小,吾與嶽遊,如狎鷗鳥。

趙道一說:《道德經》雲: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葛洪因才學優秀,還要拋棄功名富貴,難道說能沒有緣故嗎?大概是晉室自東遷之後,奸臣把持朝政,禍國殃民,而王道衰弱力微,奇士異人,沒有作為。社會動亂,何時才能安定呢?葛洪的見識,可以說是出類拔萃了,因此他在世隱遁,保全真性以道為樂,“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最終成就他的學業,修道成仙,後來學道的人應當效法他啊。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長,系北京白雲觀道醫館館長,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