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12 全国罕见的州府级城隍庙建筑群,元明清三代建筑汇聚


城隍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守城的神,是古代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灵之一,城隍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所以,一般而言,古时候的城池里都会筑有城隍庙供人们祭祀之用。现如今,在许多的古城里仍完好的保留有城隍庙。

今天我们要寻访的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安府城隍庙古建筑群。据说它是已知全国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中轴线最长的一处“州府级”城隍庙建筑群。

潞安府城隍庙,始建于元代,明、清时均有扩建重修。中轴线上,列有吊桥、街门、楼、牌坊、山门、戏楼、献亭、中殿、大殿、寝宫。两侧配以耳殿、廓庞等,共有三院。现存的城隍庙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上书宏门二字,字迹遒劲。这是我们在其它地方的城隍庙里很少见到过的。查资料得知,宏门是一个庙宇规模大小的象征,有宏门的庙宇大都规模宏大,规制完整,具有典型的州一级别的建筑。

旁边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老的宏门早已损毁,眼前这座宏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明代建筑特点设计修建的。宏门为重楼式建筑,高大雄伟,下层为拱券门洞,上方门楣书“宏门”,重楼上建阁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廊,可供游人登高眺望。


穿过宏门,两座牌楼拔地而起,矗立在长长的中轴线上。木牌楼为四柱七楼式,顶饰琉璃,正面上书“神威显祠”,背面为“圣德广施”。远处石牌楼为四柱三楼式,正面上刻“瑞日祥门”,背面为“威灵显赫”,整体为汉白玉雕之。木牌楼厚重粗犷,石牌楼精致灵巧,一木一石,风格迥异,相映成趣,为城隍庙平添了几分韵味。

走过石牌楼就到了山门,山门门额上悬挂“潞安府城隍庙”木匾,黑底金字,光泽耀眼。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山门两侧各配有三间悬山式样角殿。

戏楼与重楼是连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类似“倒座”的格局,属于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重楼三层,门前依楼建有歇山式抱厦,三层支出平座。楼的明间底层辟为门洞,是进入中院的必经之门。

戏楼面阔三间,明间增大,前檐下部由四根置于石柱础上的木柱支撑,四根柱头之上是厚厚的大额枋,横置在前檐,额枋下的阑额雕刻着二龙戏珠,采用透雕等工艺使得龙栩栩如生。

戏楼正对的是城隍庙建筑中的精华——中大殿,是城隍庙现存最早的一座单体建筑,为元代原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四壁绘画灵巧生动。城隍爷的坐像,形象逼真,高大威武。中大殿前檐柱头斗拱为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檐柱、内金柱为石制抹棱小八角方柱。中大殿前的献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四面通透,屋顶覆以琉璃,整体看去颇具特色。


城隍庙里遍布着精美绝伦的木雕和灵巧生动的壁画,让人眼前一亮。正殿内部简单加工的横梁立柱,体现了元代拙朴实用的建筑风格;玄鉴楼内侧精美的斗拱和雀替,显示了明代华丽的装饰。

2001年06月25日,潞安府城隍庙作为元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这里,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仍然举行传统庙会。如您有幸参加,可以近距离地触摸到积淀厚重、丰富多彩的上党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