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金花用身體賄賂瓦德西,減輕了北京八國聯軍的罪行。是真的嗎?

歷史知事


封建專制年代裡的中國文人愛玩一些影射的段子,“妓女”是三教九流中的末等角色,用於諷刺朝堂之上的不爭氣的傢伙,最為合適不過。

教坊出身的梁紅玉成長為“抗金女英雄”,諷刺的是南宋內部以皇帝為首的主和派;志操高潔的柳如是對應的是”入水怕冷”的丈夫錢謙益那支奴顏屈膝的文人代表隊;連北洋政府時期的小鳳仙也被派上了掩護蔡鍔將軍出逃的英雄事蹟,更不用說“威震八國聯軍總司令”的北京城大名鼎鼎的“狀元夫人”、“賽二爺”賽金花了。

賽金花是出生在安徽黟縣的一位名妓,幼時就入行蘇州“花船”業界,本無名氣,但架不住運氣好,佳人遇到了才子,15歲時被同鄉前科狀元洪鈞看中,納為妾室。

很快,賽金花就迎來了一場異國之旅,洪鈞公費出國,被派為駐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荷蘭四國公使,上了年紀的原配妻室可受不了這種顛簸流離,不跟著老洪走,老洪乾脆就帶上了小嬌妾上了路。

賽金花本身就是學齡少女,學什麼都快,在歐洲的幾年時光中,她外語水平進步很大,由於需要與老公一起出席一些外事場合,禮儀等方面也懂得了不少規矩,算是混進了上流社會圈。

可惜運氣不佳,沒幾年之後,賽金花陪著洪鈞回國沒多久,丈夫病死,家族中並不見容與她,賽金花只好悻悻離去。

賽金花之後輾轉上海、天津,迴歸了她的老本行,其中“賽金花”這個名字是她來到天津之後起的,也就是在這個名字的光環下,賽金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如同她所有的成名前輩那樣,她成名的高光時刻,就是晚清政府最灰暗的那段時期,賽金花在北京期間,趕上了著名的庚子國難事件,八國聯軍進了北京,太后老佛爺帶著皇帝狼狽西狩,顛了。

據說賽金花很看不過德軍(八國聯軍主力)在北京城的所作所為,拿出自己當年和德皇和皇后的合影,找到德軍,要見他們的總司令、也就是八國聯軍的總司令瓦德西。德國士兵一看皇帝的照片,馬上立正敬禮,乖乖的向瓦德西報信。

瓦德西見到賽金花,嚯,這不是當年的老相好。。。老相識嘛!很快就黏糊到一起了,賽金花捨身取義,義正言辭地規勸總司令先生,讓他約束手下的軍紀,保護好北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瓦德西第二天就照做不誤,賽金花遂名聲鵲起。

又據說,議和談判開始之後,清政府不肯答應列強“賠禮道歉”的條件,也是全權議和大臣慶親王奕劻前來俯首問計,後來賽金花親自出馬,算是讓老相好瓦德西賣了一個薄面,因此被京城人民稱頌為“民間議和大臣賽二爺”,再之後乾脆是稱作“護國娘娘”。

賽金花身體力行賄賂瓦德西一事,被很多文人挖掘延展,借蹭她的熱點,出品了很多知名文章。

曾樸的《孽海花》、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劉半農的《賽金花本事》、魯迅的《這也是生活》中,都提到了賽金花的義舉,這些大咖的蹭流量功底非常深厚,影射起來毫不含糊。

事實真相?

說出來大家肯定覺得無趣,當年為瓦德西做德語翻譯的齊如山的回憶中,賽金花與瓦德西並無接觸,德語顯然因為歸國十年,早已是屠龍之技,忘個精光,倒是會蹦出幾個簡單單詞,指望她去當全權的民間議和大臣,實在是讓她勉為其難了。但出於生意目的,認識一些德軍中下層級的軍官倒是實情。

這種生意畢竟可以靠一些全世界通用的身體語言來支撐,對外語的要求不高。


歷來現實


賽金花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何名氣那麼大,還和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扯上了聯繫,這個女人到底是怎樣的一段傳奇呢?

話說賽金花,生於1872年,是清朝著名的交際花 他的閨名趙靈飛,乳名叫做趙彩雲,同治11年生於安徽徽州,誰父親移居到蘇州,在1886年蘇州河上做清官人,也就是青樓女子。

由此改名為傅彩雲,下海接客。

如果僅僅如此,她也不過是芸芸眾生的一粒微塵而已,在當時那個時代,幸福女子是合法的,所以即便他叫做傅彩雲,即便他有幾分夫之子,也不過是庸知俗色,也不過是庸碌之人,怎麼可能會成為一代傳奇呢?

所以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傅彩雲或者叫賽金花的頗具傳奇的故事了。

傳奇的地方就在於身為青樓交際花,他卻嫁給了多名的政治人物,他因為在這些政治人物身邊輾轉,因此反而更加成就了這個女人的名氣,彷彿他每嫁一個著名的政治人物,好像得到進修一般,又上了一個臺階和等級。

當然他能夠連續嫁給多民政的人物,除了自己本身具有的姿色之外,但也說明這個賽金花有著玲瓏的心竅和常人所不能及的機敏。

1886年前科狀元洪均回蘇州守孝與賽金花初見,竟被其美色所傾倒,堂堂狀元竟不顧還在守孝期,1887年便納15歲的賽金花為三姨太,改名為洪夢鸞。

賽金花也正是在成為狀元的姨太太之後,才得以和洪均一起出使歐洲列國,並且是以公使夫人這樣顯赫的身份出使的,在此期間,他曾在柏林居住數年,受到過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后奧古斯塔的接見。

他長期周旋於歐洲的上流社會,他曾在柏林居住數年,也到過聖彼得堡,日內瓦等地,更有意思的是,也更出名的是在德國柏林期間,他與後來的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相識。

這也就是我們說為何這個青樓女子得以與瓦德西扯上關係的一個重要點,由於東方美人姿色出眾,瓦德西當然也對他心生愛慕,但迫於公使夫人的身份,而不能有所逾越。

光緒十九年,狀元洪均因病去世,賽金花被人算計淨身出戶,女人孤苦無依,此後只好在上海灘又開始了自己的舊業,為狀元夫人和公使夫人的招牌,名揚上海灘,門庭若市。

光緒24年淪落到天津的一個戲班子裡為生,在原來濱江北道的舊金花妓院原址租房掛牌賽金花書寓,繼續重操舊業。

後來因故天津待不下去了,又回到上海,與李翠香,林絳雪,花翠琴,林黛玉,陸蘭芳一起掛牌重操舊業。

宣統三年賽金花嫁給了盧寧鐵路段稽查曹瑞忠作妾,不幸的是男人次年而亡,賽金花只好再次墮入青樓,1913年他和江西民政廳長魏斯炅相識,1918年兩人結婚,可1921年魏思炅也因病去世。

她也因此有了這些傳奇的經歷,多次嫁給高官卻多次丈夫先死,賽金花也因此而名聲大振,成為了一代青樓名女。

而最為人所談論的,還是她和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的故事,有人說他和瓦德西有過一段關係,確實當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當時的賽金花確實身處京津地區。

據傳說當時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賽金花便找到了曾經相識的聯軍統帥瓦德西勸說起禁止聯軍士兵在北京城燒殺搶掠,而用自己換了瓦德西一個承諾,事後賽金花名震一時,甚至和慈禧齊名。

可是八國聯軍之後,她就進了監獄,如果此事是真的的話,這顯得與她巾幗英雄的身份格格不入,如果他真的拯救了北京城的百姓,自己又怎麼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她送進監獄呢?

而且德軍統帥瓦德西只不過是名義上的,雖然他確實和賽金花有過一段相識,但並不是說他就能約束德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部隊,所以即便是他和賽金花有過一些承諾或者交易,他也根本無法履行諾言。

而且八國聯軍一點都沒有手下留情啊,北京城大肆燒殺搶掠,還火燒了圓明園,所以很難證明賽金花真的做過這些事情。

大概率是有人借賽金花的名氣來推銷自己的文學作品而已,這些文人知道賽金花的這個名字分量很重,可以寫出很多暢銷書,說說風靡一時的長篇小說,孽海花,其實就是為了這種觀點而渲染在賽金花和瓦德西確有其事,還把亡國之辱歸咎給賽金花。

說白了,只是這個熱點比較好蹭而已,所謂真假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看,有市場這就夠了,這就是暢銷書的價值和目的。


歷史好奇怪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話說您這題目,俺瞅著咋就那麼的刺眼珠子呢?啥叫用身體?啥叫賄賂?您整這幾個字,咋就那麼的不得勁呢?

是,這賽金花確實是妓女,但人家辦那點子事,還是值得稱道的。爺們辦不了的事,讓一個娘們頂到了前邊,咱不丟人啊?這事就倆字——恥辱。只有男人不行,軟了,跪地上了,慫了,才會用一個女人來換那點子算不上安寧的安寧。

咱大華夏北大那教授還給人寫了傳,您自己個琢磨一下。按老話說,那是文曲星給一個妓女寫傳,這是聞所未聞的事。所以您還是別搶別人眼珠子,這真不合適。

好了,拉拉肚肚的寫了老半天,咱也該進入正題了,不然小夥伴要抽出那鞋拔子抽俺了。

正題

咋說呢?這賽金花這輩子活的也叫個心酸,似乎這老天爺都拿她尋開心,這人生路走的那叫個坎坷。

賽金花這名是人家的藝名,本名叫趙彩雲,安徽那頭的人,十四歲的時候跟著親爹來到了蘇州找食吃。

咋說呢?那年月自己養活自己都不容易,更別說一個人養倆人了。所以她轉手就被賣到了蘇州的花船上,開頭是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

話說這清倌人最後走到了頭,最終都得下海。說穿了這就是老鴇玩了左手捯飭右手的事——待價而沽,就等著別人一次性大出血,在一個人的身上狠狠的撈一票而已。

這賽金花也沒有逃出這厄運,也就是在這一年的時候,她遇到了這輩子改變她命運的男人——洪鈞。

咱先把這話頭轉一下,說說這洪鈞,畢竟這人是賽金花這輩子的轉折點。

洪鈞

話說洪鈞這人是同治年三年的舉人,在同治七年的時候這身上又掛了一甲第一名的進士狀元郎,三十歲及第這也是不多見的事,而且他這狀元郎還是慈禧給整的。所以後來他想不平步青雲,他也難。

但人生就像那波浪線,他有高有底,轉眼他這就到了低谷。舉薦的人出了問題,他也吃了掛勞,朝堂上一幫人為了甩鍋,就開始攻擊他。

得,他撐不住了,這就弄了個開缺,說是給老母親養老。

朝堂一瞅,也行,你先回去,避避風,回頭再說。

洪鈞就回了老家蘇州,第二年,他這老母親就走了,那麼洪鈞就開始在家裡服喪。也就在服喪期間,洪鈞跑花船上溜達,散心,這就瞅見了賽金花。咋說呢?那個時候的賽金花她也是一朵花,美那就不必說了。

這時間點上,賽金花十五歲,洪鈞五十歲,這就烏龜瞅綠豆看對眼了。那個時候洪鈞蹲在家裡沒啥事,就喜歡叫幾個朋友打牌。人家打牌和咱現在打牌不一樣,叫那麼一兩個唱小曲的作陪,而這洪鈞每次都叫這賽金花來。後頭這些個朋友架秧子起鬨,要他把賽金花給納了。

最後這事就成真的了,賽金花這就成了洪鈞的三姨太。

這後來洪鈞服喪期滿,回到朝堂當了內閣學識加禮部侍郎的官。沒多久這就去德,俄,荷,澳四國當大使。

這一出去沒個三五年回不來啊!所以朝堂允許他帶著家眷去,結果洪鈞的大老婆瞅著洋鬼子就頭痛,這要是蹲在洋鬼子的地界呆個三五年的,那不得頭疼死了。所以乾乾脆脆的就把她那一身的誥命服給了賽金花,讓賽金花配著洪鈞去。

這一去就是五年,他們在柏林這嘎達呆的時間最長,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賽金花接觸到了德國佬的一些有頭臉的人物。

這五年後,洪鈞任期滿了,這就回來,在北京住了大約有一年的功夫,洪鈞就死在了北京。

賽金花

賽金花就護著這棺槨回到了蘇州,把她給洪鈞生的娃交給洪家,自己個就離開了,去了上海。

大傢伙也知道一個女人想要在十里洋場大上海討活過,那是難上加難啊!所以他買了倆姑娘又開始重抄舊業。

作為現代人,大傢伙都知道做生意這噱頭很重要。所以這賽金花蹲自家地頭上琢磨了半宿,就想到了。她本身是狀元夫人,還是使館夫人,她就拿這兩塊招牌開始整宣傳,這一下子可就火了,被那些個風流才子送了一名——花榜狀元。

在這大上海這地,一呆就是五年。她這事就進了當時蘇州狀元陸潤癢的眼珠子裡,心說你一個蘇州的狀元郎的老婆,整這事,而且還在蘇州的家門口,丟人啊!

於是和上海那知府串通一氣,就整這賽金花。你說一個女人家家的咋能整過一大幫老爺們加朝廷。所以賽金花收拾收拾行李就去了天津。好吧,賽金花這麼一走,一幫老少爺們感覺這臉上榮光了不少,面子也有了裡子也有了,繼續逛自己該逛的地界。

就天津這地,賽金花正式給自己起了賽金花的名,以前的名就都不用了,而且組建了金花班。

第二年就去了北京,住到了西單那石頭衚衕。咋說呢?賽金花他也是見過世面的人,而且吹拉彈唱,寫個字啦啥的都行。

這就和北京城的大儒加鉅商盧玉舫結拜,排行老二,所以也有人叫他賽二爺。

題主的事

這後來庚子年的時候,那慈禧大手一揮這就要和八國聯軍開戰。結果大傢伙也知道,慈禧那叫個慌不擇路飢不擇食的,人家還沒有打進來,她到好從北京城那城門洞跑了。

把大華夏的心臟就給留在原地了,八國聯軍進去之後,那叫個禍禍的不成樣子了。

呆在北京城的賽金花瞅著大街上的大鼻子乾的那些個事,感覺自己個應該乾點啥。她發現那德國佬領軍的傢伙她認識(咱前文不是說了賽金花在柏林呆了好幾年)。

所以就通過這關係一邊給聯軍籌措軍糧,另一邊就勸說這德國的大腦袋瓦德西別太缺德了,這聯軍的士兵乾的叫啥事,整天沒事禍禍老百姓。

得,這話算是遞進去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賽金花還有另外一個功勞,說這功勞,咱就不得不提八國聯軍進北京的事。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就說了:“拉倒吧,這事誰不知道,不就是大鼻子站隊站到了光緒一邊,引得慈禧老大不高興,兩波人不就懟一起了!”

您這說的是實質,俺這說的是這實質是被啥事給點爆了的導火索。

這導火索是有個德國人克林德,這傻大個感覺自己的鼻子夠大,皮膚後白,被滿清的人叫洋大人叫的飄了。這貨就不把大華夏地頭上的人當人看,你說義和團他就想弄你大鼻子,可他這貨上杆子往前湊,還命令他那使館裡的士兵拿棍子抽著些個義和團,當然這還不算完,他還讓他那士兵拿槍對著義和團開槍玩。

這一下就打死二十多人,又在以後的日子中殺了數百義和團和平民,這也叫個事?

清兵來保護他,他腦瓜搖的像撥浪鼓,拿槍又射擊清兵,把清兵當敵人看。好吧這不止是腦子起坑了,這是在作死的邊緣拼命的試探啊。

回頭他又跑到總理衙門口,要滿清放德國兵進入北京的地頭保護使館。他這膽子不是一般的大,幹了這麼多缺德事,就帶著一個翻譯去了,路上和滿清那搞巡邏的士兵鬧事。

結果帶隊的恩海,不慣他那毛病,就在他耀武耀威的要表達自己是洋大人的時候,被恩海一槍懟到了腦門上。

得,這貨就帶著他那跋扈,去了地府找閻王爺講道理去了,估計這閻羅殿裡等著他辯駁的老百姓海了去了,給他整個下油鍋啥的不成問題。

這事直接就把德國佬給點爆了,所以這就成了德國佬參加八國聯軍的一個依據。

為了這事,賽金花就出了一主意,不行給這傻大膽克林德整個大牌坊,算是道歉咋樣?就這麼的這事就成了,德國佬的怒氣就平息了不少。一個破石頭整的一個破碑把這事算是壓了壓。所以這四九城的北京人都很感激賽金花,被人叫做“議和人臣賽二爺”

這也算是賽金花最輝煌的時候。

後來的事

後來賽金花組建的那金花班出事了,一個叫鳳玲的女孩不願意下海,這就吞了鴉片自殺了。

這事發了之後,賽金花就被押到了刑部問罪,一個月以後出獄了。

咋說呢?衙門口這地那就是吞金巨獸,她這金花班也完了,家底也完了,回到了上海重抄舊業。

後來又嫁給了一個曹睿忠的人,但第二年曹睿忠就死了,她只能重抄舊業。

後來又遇到了江西民政廳的廳長魏斯炅,兩人結了婚,但在1921年的是這丈夫也走了。

晚年的時候賽金花窮困潦倒,很多人都接濟過她,在她六十六歲的時候走完了她的一生。

之後在好心人幫助下,葬在了陶然亭附近,整個墳頭是用大理石砌起來的,那墓碑就給整了1.8米,據說那墓碑還是齊白石題的字。

最後咱用賽金花自己的話和劉半農對她的評價來結束今天的文章。

賽金花:“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救國是人人的本分”

劉半農:“咱大華夏有倆寶貝,一曰慈禧二曰賽金花,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賣國,一個賣身,一個可恨,一個可憐!”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只有天曉得了!

賽金花是個很有故事的女人,她一生結過三次婚,改過六次名字,生過一個孩子,伺候過N多的男人。

賽金花原名趙彩雲,父母雙亡後,她無依無靠,孤苦伶仃。後來被人誘騙到了蘇州,成了花船一名清倌人。



什麼是清倌人?就是指賣藝不賣身。但男人到那種地方,肯定不是為了欣賞藝術,說到底才藝不過是原始慾望上的一層薄紗而已。

很快,賽金花就既賣藝又賣身了!因為這樣來錢快。

遇到狀元郎洪鈞算是她人生的一大轉折點。憑藉其年輕的身體,清秀的臉龐,男人的經驗,她成功迷倒了洪鈞,並順利成了他的三姨太。

為了與過去徹底訣別,她改名為洪夢鸞。



洪鈞被清朝派往德國出使,大老婆不喜歡出門,賽金花就成了公使夫人。倚仗其靚麗的容顏,出色的交際能力,賽金花在各國宴會上如魚得水,大放異彩。

據說,就在出使德國期間,她認識了後來的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

洪鈞與賽金花在德國生了一個女兒,不久就回國了,不幸的是洪鈞回國不久便病逝了。大老婆嫌棄賽金花不堪的過去,毫不留情的把她攆走了。



女兒留在了洪家。賽金花成了孤家寡人。

為了生存下去,賽金花重操舊業。她隻身一人來到了花花綠綠的上海灘,買了兩個標緻姑娘,找了兩間雅緻房子,掛了幾盞粉燈,掛牌“彩雲書寓”,就開始做生意了。

“彩雲書寓”裡面確實有書,四書五經什麼的都是有的,不過來的客人肯定不是來看書的。

以前不管幹什麼,取名字都講究個“雅”字,不像現在,不是溫州洗頭房,就是揚州足浴中心,俗不可耐。

因為狀元夫人的名號,所以生意極好,門庭若市,堪比春運。雖然“看書”價格一再提升,但客人仍然趨之若鶩、爭先恐後!



男人都有獵奇心裡,誰都想一睹狀元夫人的風采!賽金花賺的盆滿缽滿,然而這時候有個人受不了了!

這個人就是蘇州狀元陸潤庠,他認為“狀元夫人”侮辱了他和他的幾個姨太太的人格尊嚴,於是他利用黑道白道的人脈,把賽金花攆出了上海。

此地不留姐,自有留姐處。

賽金花輾轉經過天津,又來到了北京,沒過幾天就勾搭上了京劇名角孫作舟,兩人打得火熱。

在孫作舟的幫助下,“彩雲書寓”重新開張,這次規模更大,服務更好,選擇更多。沒過多久,小店就生意興隆了,各路王公貴族紈絝子弟紛至沓來,擠破門檻。

然而好景不長。八國聯軍來了!



1900年一天,一群德國鬼子衝進了“彩雲書寓”,猶如狼如羊群,姑娘們一個個驚的花枝亂顫,亂作一團。

這時候,賽金花出來了!用流利的德語向德國鬼子喊了句“助手”!接著拿出了她與德國皇帝合影的照片。

德國鬼子驚呆了!這女的大有來頭啊!於是就把賽金花帶到了八國聯軍司令部。

總司令瓦德西一見賽金花,大吃一驚,原來是故人啊。多年未見,賽金花更為嫵媚,更有女人味了!



於是當晚便與賽金花看了一夜的書!

現在北京城成了空城,糧食成了大問題。於是瓦德西便委託賽金花代為籌備糧食,賽金花跑前跑後張羅糧食,也藉機大賺了一筆。

她的“彩雲書寓”也繼續給德國大兵提供服務,漸漸的,賽金花成了軍屆大紅人。

一次,賽金花偶然見到德國鬼子四處抓義和團,於是主動上前勸阻,德國鬼子認識賽金花,就放了義和團成員。



後來賽金花又有幾次勸阻德國鬼子不要濫殺無辜。

一傳十,十傳百。賽金花勇救義和團的光輝事蹟就傳開了,越傳越玄乎,傳到最後,賽金花成了“九天護國娘娘”。

據說,後來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談判時,賽金花出了不少力,促使雙方成功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賽金花後來又有兩段失敗的婚姻。

再後來,賽金花窮困潦倒,本想重操舊業,但已年老色衰,門可羅雀,不久便死去。

最後引用劉半農對賽金花的評價:

中國有兩個“寶貝”,慈禧與賽金花,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賣國,一個賣身;一個可恨,一個可憐

一半秋色


對於某些歷史,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關於賽金花與瓦德西的事情就是如此。

歷史上的野史逸事很多,但是很多野史都不是信史,因為它們經過加工或虛構,不被正史採用,只能成為一種茶餘飯後消遣的談資。

賽金花和瓦德西的是明顯是之後不斷渲染加工的,而且很多說法間有相牴牾的。

其實想想我們就知道賽金花勸說瓦德西少造孽挽救很多國人性命的時期假的不能再假了。

首先、賽金花能和瓦德西熟練交流嗎?

其次,賽金花和瓦德西是老情人,這個更虛的很。

根據介紹,賽金花的丈夫洪鈞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駐俄、德、奧、荷蘭四國大臣,出使四國,賽金花隨行,在此期間學會了德語。

這事並不靠譜,洪鈞是狀元出身,他本人雖任公使,但是並不懂外文。洪鈞在國外曾以重金購買了一張俄製中俄邊界地圖,經校勘刻印後交給朝廷。由於不懂外文,將帕米爾地區許多卡哨畫出中國國界。這張繪錯的地圖被沙俄公使收集了起來,作為兩國邊境爭端的“證據”。回國後他被遭到彈劾,悔恨交加而死。

公使都沒人認真學習外人,何況是公使的小妾。也許賽金花曾說一些基本的德語,我想也不過是“你好”、“再見”之類簡單的。

所以她根本不能和瓦德西正常交流,更不可能存在在德國期間見到瓦德西並一見鍾情的事。那時候的瓦德西都快50歲,比洪鈞還大幾歲的。

要說,瓦德西等人佔據了北京,為解決生理需要去逛了八大胡同,關顧過賽金花是可能的,可能因為她能說幾句德語,多來了幾次。

事後,那些文人或者媒體記者,包括賽金花本人藉機炫耀自己抬高身價等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事情越渲染越離譜。

畢竟,歷來風流韻事這些桃色事件在任何時候都能吸引人的眼球的。

瓦德西因為聯軍在北京大肆搶掠,軍紀敗壞不利於聯軍在北京的秩序維護,或在歐洲輿論面前不好交代,而開始整頓軍紀,約束聯軍。

這與賽金花實在沒有關係。

所謂的賽金花用身體賄賂瓦德西換來北京安全,是中國人一貫的寫歷史的方式,這其實算是對統治者最好的諷刺。


微史春秋


晚清時期,中國最有名的兩個女人,論身份地位卻是天差地別。一位自然是權傾天下的慈禧,另一位卻是一個普通妓女。那麼這位妓女憑什麼能與慈禧齊名呢?誰又能有此殊榮呢?

賽金花,原名傅彩雲,安徽黟縣人。賽金花最自幼就被父母賣到蘇州為妓,成為“清倌人”,後來被回鄉守孝的蘇州狀元洪鈞贖身納為妾。不久,洪鈞成為德、俄、荷、比四國公使,賽金花得以有幸跟隨洪鈞出訪四國。回國後不久洪鈞就病死了,賽金花無慾為洪鈞守寡,遂逃至上海為妓,改名“曹夢蘭”。後又碾轉至京津為妓,正式改名為“賽金花”。

據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賽金花勾搭上了聯軍統帥德國瓦德西將軍,勸說其禁止聯軍士兵在北京城燒殺搶奪,因而拯救了京城老百姓,使北京城辛免於難。事後,賽金花名震一時,與慈禧齊名。

然而關於此事的真偽尚存在諸多疑點。首先,非常讓人不解的是,慈禧一回到北京,非但沒有感謝賽金花,還將其送進監獄。偏偏當時那些相傳曾在庚子之變時求庇於賽金花的王公貴族,竟無一人為賽金花辯護。相反其中還有人對賽金花落井下石,如果賽金花真的對這些官員有恩,我想中國的精英也不至於如此道德敗壞吧?


其次,在對賽金花進行的後續採訪中,針對與瓦德西將軍有染這事,賽金花表現得有些閃索其詞,並不斷自我標榜,讓人生疑。

對於考據賽金花與瓦德西有染的真偽性,因為有關賽金花的文學作品、傳記採訪非常多,所以我們可以從此處下手。

晚清官員丁士源所作《梅楞章京筆記》,記載了其於民國時期的諸多見聞,其中還有一些時人未知的史料,頗具參考價值。據丁士源所說,他認為賽金花與瓦德西的風流往事,純屬小報記者的瞎編亂造,事實上並無此事。

晚清詩人樊增祥根據社會傳聞創作出前後《彩雲曲》,大才子曾樸在社會傳聞的基礎上運用文學手法,創作出風靡一時的長篇小說《孽海花》。此二人都認為賽瓦有染確有其事,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二者還把亡國之辱歸咎於賽金花,在作品中將其描繪得汙穢不堪。


另外,劉半農、商鴻逵二人根據晚年賽金花自述寫出了《賽金花本事》,他們認為賽金花與瓦德西的真實關係只限於普通朋友。

在這些說法中,有些明顯是人亦亦云的說法。比如樊增祥的前後《彩雲曲》,他自己就曾對友人齊如山透露過“不過遊戲筆墨之作”。還有曾樸的《孽海花》也被學者指出“對賽金花風流之事的描寫有不實之處”。

接著,在有關傳記採訪中,賽金花說法有諸多前後矛盾之處。在劉半農、商鴻逵的《賽金花本事》中,賽金花說她隨洪鈞出使德國時,並不認識瓦德西。但在曾繁所作《賽金花外傳》中,賽金花又說在北京已與瓦德西闊別十年。前後之言,竟有如此大的出入。

另外在《賽金花本事》中,賽金花還透露說,瓦西里回德國後還給她來過信,又因自己只能講德語,寫不了德文,遂請一個德國留學生代筆。但在之後與懷疑者的對質中,賽金花為何不把信封拿出來,以證明與瓦德西確有情誼呢?

其次,據齊如山《關於賽金花》記載,作者與賽金花在庚子之變時就已相識,“賽金花的德語水平很稀鬆平常,常常還找我幫忙,而我自己的德語也僅僅夠應付日常一些小事”。

除了透露賽金花只會說幾句日常生活之用的德語外,齊如山還用親身經歷說明了賽金花與瓦西里之間根本就沒有太多往來,只是泛泛之交。

據齊如山描述,賽金花與德國下級軍官交談時,曾有兩次都遠遠地看見了瓦德西元帥,但賽金花與德國軍官都自覺躲避,不敢見瓦德西。賽金花連瓦西里的面都不敢見,加上德語水平又差,試問她又怎麼可能與瓦西里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呢?


關於賽瓦故事的真偽性,據《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記載,胡適先生曾經聽一位與瓦西里一起進京的美國將領說,賽瓦故事完全是編造的。由於當時美、德兩國也是競爭對手,所以美國軍官一直都在盯著瓦德西的一舉一動,他們巴不得瓦西里出糗,好將其取而代之。所以該美國將領所言,有一定可信度。

兼聽則明,考據完了賽金花的有關說法後,讓我們再換個角度,聽聽瓦德西的說法。瓦西里所作《拳亂筆記》記載了瓦德西進京後對德皇所作的一些報告,以及私人日記,通篇全無賽金花的身影。其次,按賽金花所言,她是在8月17日與瓦德西見面並加以勸說。但據《拳亂筆記》記載,8月17日瓦西里尚在歐洲,三個月後他才出現在了北京。

另外下令禁止聯軍士兵在北京城燒殺搶奪這一決定不是賽金花勸說的結果,而是瓦德西思慮再三後的決策。庚子年8月,聯軍在北京城的暴行,經過西方媒體報道後,引起輿論一片譁然,西方各國都爆發了抗議活動。此刻身在德國的瓦德西自然也聽到了有關消息,馬上就要走馬上任的瓦西里不得不考慮聯軍施行恐怖主義後的不良影響。

10月17日瓦德西正式抵京,在親自目睹了聯軍對北京城百姓的殘忍傷害後,瓦立即向德皇報告說“我已決定整頓軍紀,請陛下放心”。由此可見,禁止聯軍士兵在北京城燒殺搶奪,是德皇與聯軍司令部的一致決定,並非賽金花勸說後的結果。



綜上分析,關於賽金花與聯軍統帥瓦德西的風流韻事,純屬毫無歷史根據的混編亂造。

樊增祥、曾樸等詩人作家,為了迎合市場,憑空捏造事實,扭曲賽金花的本來面貌,是對一個下層女性的侮辱與歧視,也是造成賽金花亂象的“兇手”之一。

另外,賽金花可能也捏造謊言,刻意標榜自己,以獲得社會知名度,也更加模糊了賽金花的真實面目。最後,民間輿論特意為賽金花塑造一個“九天護國娘娘”的救世形象,從而將賽金花與慈禧形成強烈對比,以證明慈禧連一個底層妓女都不如。民眾這種對慈禧的怨恨心理也是推動賽金花亂象的重要力量。

故賽金花晦澀不明的歷史形象是一場晚清各階層都參與的“兇殺案”。


夏目歷史君


賽金花是清末民初的名女人,幾次婚嫁,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煙花柳巷,成為文人墨客點評的對象。


瓦德西是德國軍人,八國聯軍統帥,對國人來說,他是一個侵略者。

這倆人原本不會有任何瓜葛,但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的聯想能力太強,八卦慾望也多,就出現了賽金花和瓦德西有染的傳聞。

這種說法不是現在才有,而是民國時期就有了。


但悅史君可以肯定的說,沒有這回事,更沒有八國聯軍因此減輕侵略行徑的做法。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賽金花根本就沒有跟瓦德西見過面,兩人之間有可能的交集,也就是賽金花在隨夫使德期間,可能見過面,但也僅此而已。

八國聯軍佔領京津期間,燒殺搶掠樣樣都來,最後簽訂下來的《辛丑條約》,更是我國近代以來最恥辱的條約,打擊到了每一個國人。


應該說,八國聯軍對我國帶來的深重災難,比任何時候都要大,可以說是導致後來幾十年動盪的起點,哪來的減輕?

當然,出現這種傳言,悅史君認為,這跟古代就有的“百無一用是男兒”的論調有關,每次國難當頭,總有女人衝在前面的傳聞,外國也有貞德等類似的現象,但史實歸史實,傳說歸傳說,還是要區分清楚的好。


歷史這樣說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賽金花賣身贖國”的事蹟流傳很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表揚,說北京八大胡同有一個叫賽金花的妓女兼老鴇,愛國愛民,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用身體賄賂入侵的強盜頭子瓦德西,挽救了北京故宮和故宮裡的海量財產,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這只是一則故事,並不是歷史。

歷史工作者的責任就是摒偽存真,還原歷史原貌。

賽金花的人生,確實是傳奇的人生,但她的傳奇性不在於“賣身贖國”,而在於她的身世、經歷、沉浮、榮辱及最後的唏噓淒涼。

賽金花原是安徽黟縣人,初名傅彩雲,在蘇州河上的“花船”為妓。

蘇州名士洪鈞,為同治七年(1868)的狀元,光緒十三年(1887年)已48歲,為內閣學士,在京任禮部侍郎,因母親去世,回鄉守孝,卻耐不住寂寞,到“花船”尋歡,一下子就迷戀上了年方15歲的傅彩雲,一往情深,欲拔不能,遂仗著資產雄厚,斥資為之贖身,納為小妾。

洪鈞在守孝期間嫖妓,還讓人大跌眼鏡地納妓為妾,轟動一時。

洪鈞回京後,充任出使俄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四國外交大臣,還朝夕不能離地帶上彩雲出洋,走訪於四國間。

海外生活的時間雖然只有三年,但小彩雲還是多多少少學會了一些外語,為她日後的傳奇故事埋下了伏筆。

光緒十九年(1893年),55歲的洪鈞病死。彩雲的命運開始變得如《水滸傳》裡的金翠蓮一樣,遭到了洪家“大娘子”的虐待,不得已,逃了出來,改名“曹夢蘭”,在上海重操舊業,再度為妓。

後又改名“賽金花”,從天津一直混跡到北京。

回到北京時,她已經成了妓娼界裡的資深人士,既做妓女,又做老鴇,開起了自己的店。

1903年,貪心的賽金花為了提升營業額,喪心病狂地虐待幼妓,強制幼妓接客,最終鬧出了命案。為此,賽金花遭遇上了牢獄之災。

出獄後的賽金花住在北京靠近天橋一條叫做居仁裡的小衚衕裡,窮困潦倒,最終病死於1936年。

可以說,賽金花年輕時風光過幾年,但大半生屬下層弱勢群體,死時寂寥,殊無可稱道之處。

那麼,為什麼會傳出“賣身贖國”的壯舉事呢?

北平《小實報》的記者是其中的始作俑者。

話說,1933年,老無所依的賽金花央人寫了一張呈文要求免除房捐八角。北平《小實報》的記者嗅覺靈敏,一下就發現了其中熱點,到賽家採訪,然後在報上大加炒作,說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賽金花因有旅德經歷及能說德語,出面與旅歐時結識的老情人、時為八國聯軍統帥的瓦德西接上了頭,勸阻瓦德西不要濫殺無辜,起到了保護北京市民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這個記者編排出的虛假情節有歷史背景,有現實的人物,政治與豔情相結合,迅速吸取了無數眼球,賽金花一下子就火了。

《晨報》、《大公報》、《北京晚報》、《庸報》等各報記者一看有料,紛紛上陣蹭熱度,輪番對賽金花進行採訪報道。

小說家曾樸後來更以賽金花為原型,寫出了“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孽海花》。

樊增祥更以賽金花與瓦德西的戀情為主線,作長篇歌行《前彩雲曲》和《彩雲後曲》;著名詩人、大學教授劉半農和學生商鴻逵也寫出年度暢銷書《賽金花本事》……

老實說,這時的賽金花想不出名都不行了。

當然,賽金花也是個人精,懂得借勢造勢,趁機將錯就錯、順水推舟,捏造誇張所謂口述自傳,以達到自抬身價的目的。

現在,你去找幾篇當年人們對賽金花的訪談來看,就不難發現賽金花本人的敘述是此一時、彼一時,驢唇不對馬嘴的。

所以,“賽金花賣身贖國”事,只是一場炒作、一場鬧劇,並不可信。


覃仕勇說史


恕我直言,這般恥辱的事情拿出來訴說,也就只有清朝了。

北宋末年,金兵攻破汴梁城,當時名妓李師師為了不受韃虜侮辱,毅然吞金釵自盡。而據記載,汴梁城中女子為名節而自縊者,不下萬人。

這是何等的女子氣節,甚至連汴梁河沿岸的勾欄瓦舍女子,也能在大義面前為國殉葬。

還有就是明朝,皇后和普通宮女,都選擇了為明朝殉國,她們不是受到威脅,而只是不願意受到凌辱。

反觀清朝,妓女為國獻身,以換取侵略者的可憐,進而減少了罪行。荒謬加無恥!

如此對比之下,就能看出清朝這個朝代,乃是一個沒有氣節的朝代,也是一個沒有血性的時代。

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傳統的道義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愚昧懦弱。實在是可悲可嘆,且清朝皇室更是一言不合拔腿就跑。

當年英法聯軍的時候,便出現了帶路黨和圍觀黨,等到侵略者搶劫完圓明園之後,他們便緊隨其後。

這些都不得不引人思考,清朝這個朝代為何如此的不堪?清朝這個時代,為何就失去了祖先們所有的那種進取和氣節?

清朝這個朝代一定是有問題的,而且是非常大的問題,這種問題從他們入關之時便決定了。

因為清朝統治階級自卑,或者說他們沒有歸屬感,沒有認同感,總覺得有一天他們會像蒙古人一樣被趕出去。

所以他們要剃髮易服,短時間內分辨出抵抗意志強的人,轉而將他們統統處死,進而保證他們初期的統治。

等坐穩江山之後,便是開始了思想禁錮,開始了著手改變文化、改變漢人民族性格。

清朝末年,無數人泣血,渴望找回漢唐時期那份自信,渴望找回宋明時期的那份氣節。

甚至連孫文,也是發出了清朝人人有病的疾呼,正所謂愚昧之病不除,華夏危誒!

時至今日,依舊有人認為清朝全是明君,其實運用對比,就會發現清朝的不堪。

清朝沒有出過名篇,沒有出過領先世界的科學發明,更沒有出現有名的變法思想者。

相比於現今被罵的最多的明朝,清朝在文化科技上幾乎與明朝沒有可比性,唯一的優勢在於清朝引進了紅薯和土豆。

而且現在言論也有清朝全是明君的言論,但是不是吃飽飯就是盛世,真正的盛世,一定伴隨著文化的昌盛,而不是伴隨著文字獄的禁錮。

從一個學者的角度出發,我一直認為清朝是一個從一開始就看不到希望的朝代,因為這個朝廷一開始的氣質和保守。

即便是當年蒙古入主中原,也沒有保守到剃髮易服,當年的元朝相反還保持著宗教和文化的自由性。

所以元朝短短几十年裡,可以出現這麼元曲,出現了學術交流上的高峰。

一個朝代的氣質,決定了他滅亡的方式。漢朝以強開國,最後因為強而亡,唐朝以包容而繁盛,最後又因為包容而被滅亡。

宋朝因為黃袍加身取得天下,所以他們以輕視武將而亡國。而明朝以血性開國,同樣也是亡於血性。

清朝生於保守和愚昧,最後也因此走向了衰敗。無論他人怎麼說康乾盛世,我都會說一句“你去翻閱一下清朝流傳的詩詞歌賦,你幾乎找不到壯志滿雲,找不到家國天下,而清朝的科技典籍,更是一張紙可以寫完。”


小司馬遷論史


前言:一直有一種傳言,說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有一位名妓,用“一己之身”減輕了八國聯軍作惡的罪行,很多人都認為此乃傳言未必可以相信,我卻持相反看法,我覺得,在民族大義面前,妓女,小販,再到普通百姓,我相信都是一是對外的,那到底是真是假,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一,首先介紹一下此次事件的兩位主人公,賽金花和瓦德西

晚清賽金花:中國近代名妓,她生長於煙花巷陌,遇見大狀元洪鈞,之後從良了。雖然只是妾,她卻以夫人身份隨洪鈞出使德、俄、荷、奧四國,算是出過遠門,見識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甚至拜晤過維多利亞女王與威廉皇帝)。(這裡可以看出,賽金花並非普通名妓,至少還是見過世面的)

自海外歸來,因洪鈞早逝,家裡斷炊了,就重操舊業,陳宗蕃《燕都叢考》記載:“自石頭衚衕而西曰陝西巷,光緒庚子時,名妓賽金花張豔幟於是。”以昔狀元夫人及外交官夫人之身份倚門賣笑。(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海外歸來後,由於丈夫早逝,導致生活來源斷裂,無奈之下,只能重操舊業,藉著自己海龜的身份,生意還是不錯的)

瓦德西:阿爾弗雷德·格拉夫·馮·瓦德西,德國人。早年入普魯士邊防炮隊,參加過普法戰爭。後任德國總參謀長.晉升陸軍元帥。1900年8月任八國聯軍統帥,11月抵達北京,指揮侵略軍由津、京出兵侵犯山海關、保定、正定以及山西境內,殘酷鎮壓義和團,屠殺中國人民,脅迫清政府接受議和大綱,擴大列強侵華權益。1901年6月回國。著有《瓦德西回憶錄》。

二,根據現有資料我們來看看事實真相如何

確有其事一說:

胡適《新青年》:“北大教授,為妓女寫傳還史無前例。”

夏衍《懶尋舊夢錄》:“朝堂上的大人物的心靈還不及一個妓女。”

劉半農《賽金花本事》:“中國有兩個“寶貝”,慈禧與賽金花,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賣國,一個賣身;一個可恨,一個可憐。”

魯迅《這也是生活》:“連義和拳時代,和德國統帥瓦德西睡了一些時候的賽金花,也早以封為九天護國娘娘了!”

吳承炬《東園詩鈔》:“八國聯軍庚子年,夫人城比帝城堅。百官接踵觸塵霧,萬戶傷心生野煙。毅力換回清社稷,溫言鎮定漢山川。只因解作德人語,億兆生靈恃保全。”

林語堂《京華煙雲》:“你做過一些義舉,於社會有功,上蒼總會有眼的。”“北京總算有救了,免除了大規模殺戮搶劫,秩序逐漸在恢復中,這有賴於名妓賽金花的福廕。

除了以上文字人文字上的描述,我們再分析一下賽金花與瓦德西有交集的可能性:

第一,賽金花作為公使夫人出使德、俄、荷、奧四國,甚至拜晤過維多利亞女王與威廉皇帝,據說出使期間還學會了德語,因此我覺得她和瓦德西之間並沒有任何隔閡,甚至也確實有相交相認識的可能性。

第二,瓦德西帶領八國聯軍佔據了北京,由於賽金花名聲在外(狀元夫人,公使夫人),瓦德西特意去八大胡同光顧賽金花是肯定的,兩人沒有語言障礙,而且,賽金花出過國,見過世面,討得瓦德西的好感是更加可能的,因此,她替北京老百姓說兩句好話也是可能的。

第三,賽金花獨坐八大胡同頭把交椅,而且賽金花酷愛穿男裝,也經常出入莊王府慶王府,為人大大咧咧很有豪氣,世人稱其為“賽二爺”,這麼一個喜歡交際高層,為人豪爽的人,我了北京百姓,以自己之力進言瓦德西,保護北京百姓我覺得很有可能。

無中生有一說:

齊如山曾寫文指出,賽金花和瓦德西只是見過一兩面而已,不可能對瓦德西和克林德夫人有什麼影響,因為賽金花為了兩件小事居然還求齊如山與德軍說情。一是賽金花手下的劉海三,被德國當時在北京的行政機構逮捕。賽金花托齊如山去說情。 二是賽金花在賣給德軍土豆做軍糧時,土豆被凍了,德國軍官不要,又託齊如山去說情。因此,齊如山認為,賽金花只不過是因為生意,與德國下層軍官有往來,並且在德軍中沒什麼影響力。(也就是說,賽金花完全僅僅是為了做生意,接觸的也都是一些下層軍官,因此向瓦德西建議,為北京百姓求情純屬子虛烏有)。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小編以為此事為真的可能性較大,我總結一下個人看法:從身份上來說,其雖然起初是一名妓女,但是隨著其嫁給鴻鈞之後搖身一變成為狀元夫人,再後來出使四國,又成為公使夫人,見了世面,也拜晤過維多利亞女王與威廉皇帝,德語也學習了一些,因此身份上和瓦德西並沒有不妥之處,從個性上看,此女愛男裝,喜歡交際,愛結交比如莊親王慶親王,因此,為了北京百姓,藉著與瓦德西交往之機會說上幾句好話求個情,我覺得再正常不過,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