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每次發麵總是失敗,請高人指點?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145856147


A:發麵方法:

1、為了健康,用了一半全麥面,再加一半白麵,倒入面盆,中間用筷子撥一個坑,倒入少量水,放適量的酵母粉。“適量”可看酵母包裝上的說明,剛開始做可能沒有經驗,會有多放少放的問題,不過沒有關係,如果放少了,發酵時間就長一些,放多了,反之,不影響什麼。關鍵是一定要看清酵母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用過了期的酵母是怎麼也發不起面的。

2、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直至麵粉成片狀。

3、手揉麵成團,直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就行了。

4、抹一些水在麵糰表面,保溼。

5、蓋上蓋,放溫暖處發酵。

6、發酵時間依氣溫而定,夏天短一些,冬天長一些。當面團體積漲大到原來的兩到三倍,就可以了。

7、測試發酵是否成功,可用手指沾一些麵粉,在麵糰上戳孔,如果孔馬上回彈,表示發酵不夠,仍需發酵;如果麵糰表面塌陷,表示發酵過頭,麵糰會有酸味,可用鹼,比如小蘇打中和。

8、檢視麵糰內部,會有蜂窩狀小孔存在。

B:發麵技巧:

一、選對發酵劑

1、發麵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麵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糰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麵糰變得鬆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麵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麵團,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麵肥必須要搭配鹼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麵糰產生酸味。但鹼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4、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面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麵糰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二、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物質也說不定。所以,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麵的成功率。

三、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

加乾酵母的方法我其實是不講究的。有時候偷懶就直接和麵粉混合了,再加溫水和麵。不過對於新手來說,酵母的用量多少和混合不均勻等問題,會對發麵結果產生一些影響。所以,建議新手先活化酵母菌:適量的酵母粉放入容器中,加30度左右的溫水(和麵全部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即可,別太少。如果圖省事,全部水量也沒問題。)將其攪拌至融化,靜置3-5分鐘後使用。這就是活化酵母菌的過程。然後再將酵母菌溶液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

四、和麵的水溫要掌握好。

和麵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當然你也可以用冷水,我只是希望發麵過程儘量短一些,能節約時間。

五、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麵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麵糰太硬了。水少面多,麵糰就硬,這樣的麵糰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麵糰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某個新手親身證明2:1和出來的是年糕。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麵糰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溼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

六、巧用發酵輔助劑。

1、添加少許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髮面的時間。

2、添加少許鹽,能縮短髮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

3、添加少許醪糟,能協助發酵並增添成品香氣。

4、添加少許蜂蜜,可以加速發酵進程。

5、添加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

6、添加少許酸奶,能讓酵母菌開足馬力去幹活。

7、添加少許雞蛋液,能增加營養……

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不少朋友向我打聽發麵的技巧時總說:我也是這樣這樣做的呀,為什麼我的就發不起來呢?我也納悶: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沒頭腦之間只好建議:你重新買一袋酵母粉再試試。結果她回來告訴我:原先失敗的原因找到了,是酵母粉過期了,新買來的就發成功了!我這個爆汗啊。

七、麵糰要揉光滑。

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麵,儘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麵糰揉好的直觀形象就是:麵糰表面光滑滋潤。水量太少揉不動,水量太多會沾手。

八、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是成功的關鍵。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溼度在70-75%之間。這個數據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麵糰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溼度就不好控制了。教朋友們一個四季皆可用的方法:在一個大蒸鍋中放入60-70度左右的熱水,將面盆放入鍋中(面盆不可與熱水接觸),蓋上蒸鍋鍋蓋。在蒸鍋這個小環境裡溫度、溼度都有了。當然,如果你習慣用微波爐或者烤箱也都是可以的,我自己是習慣用大蒸鍋地。

九、二次發酵。

從蒸鍋中取出的麵糰你能看到豐富的氣孔。不過發酵不應該這樣結束。呵呵~~如果就此結束也不是大錯,但發麵的成品在口感和外形上會有所區別。應當將麵糰放置在面板上揉,將麵糰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鐘左右。二次發酵對發麵成品的鬆軟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喲。

十、蒸制

根據大小,麵食蒸制時間有長有短,可以開鍋轉小火後用手按按判斷是否熟了,之後再轉大。但不要多次掀開鍋蓋,而且關火後不要馬上開蓋,這樣麵食容易回縮,燜兩三分鐘後再開蓋取出,這樣蒸出來的麵食最漂亮。






懶饞大叔


特別喜歡吃媽媽蒸的饅頭,吃起來又甜又鬆軟,外出工作以後就很少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饅頭了。現在小編開始嘗試自己蒸饅頭吃,但是如何發麵就成了一道難題。剛開始小編髮面的時候只會用酵母粉,而且發好的面很硬,吃起來也酸酸的不好吃。但幸運的是,小編髮現了一個發麵的好方法,保證發好的面又大又暄軟。



以前我發麵的時候只知道放酵母粉,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大忌,在發麵的過程中,你只需要再多加這一步,只需要短短的8分鐘就能發一滿盆的面,比麵包還要鬆軟,有點經驗的人知道發麵的時候可以加入白醋和白糖來加快發酵速度,這完全正確,可是速度雖然加快了,卻不代表好吃,想要發的面口感好還要多加這三樣東西,它們就是玉米麵,雞蛋,還有食用油。



首先大家必需用四十度左右的溫水來和麵,我們把酵母粉放在溫水裡化開以後,在麵粉裡再加入一小把玉米粉,一勺半的熟油,再打入一枚雞蛋,這幾樣東西的最大作用就是讓面變得鬆軟,而不是那麼筋道,蒸出來的饅頭吃起來才不會粘牙。加完這幾樣東西以後,將面攪和成面絮,接著揉成軟麵糰,靜靜的等待它發酵到兩倍大,然後用筷子在麵糰上戳一個洞,如果發現內部變成蜂窩狀就可以了。這樣發酵出來的麵糰不管做什麼吃起來都好吃,也許你看過很多發麵的小技巧,但是這個絕對管用,我強力推薦。



在剛剛我說的步驟裡面,一定要牢記住,和麵的時候加入一小勺熟油,這個熟油可以是花生油,也可以是豆油,還有打入一枚生雞蛋,一小把玉米麵,這三樣東西都加進去,蒸出來的饅頭比麵包還要好吃。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在發麵的時候加入酵母粉,會發現麵糰有一點點的酸味,雖然你感覺不出來很酸,但是吃起來就不是那麼香甜,只要記得在發麵的時候多加入一小把的面鹼,就可以中和掉掉髮面的酸味兒,做好的饅頭就會滿滿的面香兒。最後一點,揉好的饅頭或者是餅,一定要二次發酵才能上鍋,因為經過二次發酵的面會更暄軟更好吃。



今天我的美食小技巧就分享到這裡,如果對我分享的辦法還有什麼建議,歡迎大家跟提出,我一定積極改正。


Kk小老弟


為啥每次發麵總是失敗:

答:發麵失敗有很多原因

1,比如說,麵粉過多酵母太少也會導致發麵失敗,

2,有好多人喜歡用溫水和麵,用溫水和麵溫度控制在35度最好,但是有很多人控制不好溫度,因為溫度過高導致酵母菌燙死,最後導致發麵失敗,

3,天氣太冷了溫度達不到,也會導致發麵失敗,天氣太冷了最好放到溫暖的地方,否則放在溫水上面也可以幫助麵糰起發,我平時把面和好後用電飯煲插電2分鐘拔掉電源,把電飯煲預熱後拔掉電源,電飯煲鍋底下放一個溼毛巾把麵糰用保鮮袋裝好放在毛巾上面,蓋住鍋蓋,不管有多冷麵都能發,

4,酵母過期了也能導致發麵失敗,酵母粉都有保質期的,一般保質期是24個月,

5,酵母粉開口過長也能導致發麵失敗,因為開口過長導致酵母粉發酵功能減退很多,但是你還是按照正常添加麵粉和麵,

6,正常發麵時間過長也會導致發麵失敗,面發好了就要做,怎樣才能判斷面發好了呢,面發好後用手指在中間戳個洞,麵糰不塌陷不回縮就算面發好了,面發時間過長就算髮過了,所以說,看見面發的很好也會導致發麵失敗的原因,其實面發過了也有補救的方法,用2克食用鹼面,再用少許的開水化開,稍微冷涼攪點麵粉和成糊糊,倒在發過的麵糰裡揉搓均勻後就可以做饅頭了。






每時美刻愛美食


按照面的比例加酵母粉,一般一斤麵粉加3克一5克的酵母粉,95克的溫水,看麵粉的吸水性,不夠可以慢慢加水,


發麵看溫度的高低,如果夏天發麵就可以用溫一點(或冷水)都可以,冬天就要用大概45度的水去化開酵母,加少許白糖下去化開成酵母水,

不能水溫高於45度,會燙壞酵母不能發酵,放白糖會增加發酵速度,面放一點食用鹽,增加面的筋性,加一點白醋,發的面會白一點,跟著和麵,慢慢加化開的酵母水,一邊加一邊用筷子攪拌,攪拌成棉絮狀,

就下手揉,不夠水就慢慢加進去,使勁揉成光滑的麵糰,揉成盆光,手光,就是說盆裡面沒有面疙瘩,手上沒麵粉不粘手就可以了,

蓋上保鮮膜讓它發酵,

夏天常溫就可以,一般一個小時左右就發起來了,冬天就要放到溫曖處發酵,也可以藉助發酵機進行發酵,冬天發酵的時間要長一點,面發成蜂窩狀,

中間戳洞不回縮就證明面發好了,

發酵好的麵糰拿出來再揉,讓面排盡氣,如果面有一點酸味可以加一點點的食用鹼,中和麵的酸鹼度,然後再揉成光滑的
麵糰,就可以做包子、花捲、饅頭等等,這是我的成品。


廣東媚姐和小然


麵粉:傳統中式麵點一般用的都是蛋白質含量為9%-12%的中筋麵粉,一般市售的無特別說明的麵粉,都可以視作中筋麵粉。

加水: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麵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麵糰太硬了。水少面多,麵糰就硬,這樣的麵糰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麵糰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溫水和麵,在揉麵過程中分次加水。傳統中式麵點的面要按照500克麵粉加50%左右溫水、放1%的酵母的比例來,可以加入少量白糖。

酵母:由於放人面團的酵母純度較高,不像“麵肥”夾雜有大量乳酸菌、醋酸菌,所以沒有微生物產酸過程,麵糰發起後不會變酸,因而不用加鹼中和。但如果發麵時間過長,沾染了雜菌,最後仍可使麵糰變酸。如果用酵母粉發酵,那麼一定要加入泡打粉,用量是酵母粉的一半,這樣發的面才會煙凇

揉麵:慢慢揉搓,如果麵糰粘手,把手上沾點水再揉就不粘手了。做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面就揉好了。

醒發:第一次醒發。麵糰蓋上溼布,放到溫暖密封空間發酵至兩倍大。時間約1—1.5小時,根據溫度來延長或縮。 第二次醒發。將蒸鍋底部的水加熱至35℃,放上蒸籠,蓋上蓋等待40分鐘。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溼度在70-75%之間。這個數據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麵糰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溼度就不好控制了。教朋友們一個四季皆可用的方法:在一個大蒸鍋中放入60-70度左右的熱水,將面盆放入鍋中(面盆不可與熱水接觸),蓋上蒸鍋鍋蓋。

上鍋蒸:根據大小。麵食蒸制時間有長有短,可以開鍋轉小火後用手按按判斷是否熟了,之後再轉大。但不要多次掀開鍋蓋,而且關火後不要馬上開蓋,這樣麵食容易回縮,燜兩三分鐘後再開蓋取出,這樣蒸出來的麵食最漂亮。如果覺得面發的不夠理想,可以在加工成型後再等片刻,讓酵母繼續生長。用酵母發麵不用加鹼,能避免麵粉中維生素B1受到破壞,同時還能避免因加鹼而影響人體對無機鹽的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美食,貴的有山珍海味,廉價的有街邊小吃。本來美食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自個喜愛的,都能夠稱之為美食。


鄉村王子


一、原材料:麵粉600克、30度的溫水300毫升、酵母6克(20克白糖)、食用油10克。

二、發麵步驟

1、首先準備好面盆,把麵粉600克倒進面盆中,在把酵母6克、白糖20克倒進溫水300毫升中(水的溫度是30度)將酵母和白糖化開(酵母先用溫水化開,這樣麵粉才會更好的發酵)。

2、再將溫水分多次倒進麵粉中,一邊倒水一邊攪拌成面絮,先攪拌成花絮,這樣才不會沾手,在水中放白糖的原因也是為了促進發酵。

3、接著加入食用油10克,加入食用油的目的是,面熟了之後看起來更有光澤;把面絮揉成一個麵糰,揉的表面光滑(如果面盆的四周都有面塊粘在上邊,要把上邊的面塊都清理下來,因為只有面盆光滑,手上也光滑,揉出來的面也光滑)。

4、下一步在面盆的上邊抹一點水,抹上水之後蓋上保鮮膜才會更好的發酵(要在常溫下發酵2-3個小時左右)。

5、麵糰發酵好了之後,就會和蜂窩一樣,非常容易判斷。按以上方法做的這個比例做饅頭、花捲、包子、餃子都可以用,如果要是做花樣饅頭由300毫升的水降到260毫升麵糰發酵的時間不能確定的那麼準確,陰天的情況下發酵3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天氣很好的時候發酵2.5小時就可以。








超群說食品


不知道你用什麼發麵,酵母粉還是面起子?

面起子我不會,酵母粉我基本沒有失手過。

不要用酵母粉直接和麵,算好比例,準備一小杯溫水,溫度為手感微溫但不燙。溫度低不起作用,穩度太高會燙死酵母。把酵母粉倒入溫水中攪拌均勻,靜置十分鐘左右,水面上冒出豐富的泡沫,說明酵母活性很好,沒有泡沫,酵母就沒用了。

用起泡沫的酵母水和麵,然後在溫暖處靜置一兩個小時,麵糰就變得非常蓬鬆,就發好了。

做包子的面不要揉得太透,帶著蓬鬆狀態包餡,之後馬上上鍋蒸,比較不會因為餡裡含的水分洇溼麵皮變成死皮。

好久不自己做饅頭、包子了,酵母粉發的面有股味兒不喜歡,又不知道怎麼去掉。


青島夫妻房車行


面能發起來,那都是酵母的功勞。

所以,面若發不起來,那問題一定在酵母身上——要麼酵母壓根沒被激活;要麼酵母短暫地甦醒後又很快失去活性。

所有的食材都有保質期,所以你先檢查一下你家的酵母粉有沒有過期。我們家經常做饅頭、包子、麵包等,酵母使用的很快,京東上買的東西生產日期都很新,所以在我家基本不會出現酵母過期的問題,我自己也沒有實驗過過期酵母的活性問題,只是憑經驗認為過期酵母的活性或多或少應該有所降低,不然設保質期幹嘛。

喚醒酵母的水應該是溫水——室溫放置的水、自來水龍頭裡的水、比手感溫度略高的水,都可以;但不能是直接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水或牛奶(溫度太低激活不了酵母);水溫也不能太高到燙手的地步(會把酵母直接燙死 )。

我家做饅頭,只用麵粉、水(牛奶)、酵母,從來不會用小蘇打、泡打粉、糖等有助於成品蓬鬆的東西。所以不太清楚如果加了這些材料,對發酵有什麼影響。但我在學習麵包製作的過程中瞭解到,酵母不能直接接觸油、鹽、糖或含有這些物質的水溶液,否則酵母會失去活性(所以做麵包時,食材的投放必須按規定的順序來,先加液體材料、再加固體配料、然後加麵粉,最後加酵母)。另外,我家的小蘇打是用來清潔廚具頑固汙漬的。

環境溫度也會影響麵糰的發酵。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把酵母放的量足夠,醒發時蓋上蓋子,室溫放置就可以發酵得很好了。曾經聽朋友的建議,頭天晚上把麵糰放冰箱,想要第二天早上起來做饅頭,她說她一直這麼操作的沒問題,但是我像她說的這樣做,第二天早上從冰箱裡拿出的麵糰,只有酵母的味道,但體積並沒有絲毫膨脹。

做飯跟學習是一樣的,都需要勤動腦筋,一邊動手實戰,一邊總結經驗;只要有問題出現,一定有辦法解決的。


新上海人


1、首先面沒有發起來,可能是因為放的發酵粉不夠多,這樣的話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發起來;有時候因為冬天天氣冷也需要更久的時間來發面,所以發麵時最好調整好環境溫度。

2、發麵時需要合適的環境溫度,如果溫度過高,把面直接給燙熟了,這樣怎麼也發不起來了。

3、還有發麵,放發酵粉兌水要注意水的溫度,不能太燙了,容易把酵母燙死,就起不到發麵的作用了,水太冷會降低酵母活性,發麵時間需要更長。

4、如果是因為時間還不夠導致的發麵沒有發起來,這樣就再放置時間久點;如果是因為環境溫度過高,或兌水溫度過高,導致發不起來面了,這樣的話,可以把已經和好的面用來包餃子,或者做一些不需要發麵的麵食來吃就好了。



行走在非洲蘇丹


首先我們準備好500g麵粉、10g酵母粉、5g泡打粉、5g白糖。我們把酵母粉、泡打粉、白糖倒入麵粉中,攪和勻。然後準備300毫升的溫水,水溫最好控制在35-40度之間,這是酵母粉最適宜發酵的溫度,水溫再高發酵粉就會被燙失效,低了起不到作用。其實快速發麵的竅門就是酵母粉的比例增加了,還加入了泡打粉,兩個同時作用會加速發麵過程。接下來就是開始和麵了,可以用手邊攪拌邊倒入水,大部分面攪成麵疙瘩後我們可以停止加水用手揉麵了。面揉好後,放置邊上醒5分鐘。5分鐘後我們再揉一揉麵,這樣的面勁道順滑。\r

面揉好後,我們把蒸鍋加上水燒熱,切記水溫不能太高,基本上火開一分鐘左右就關火,把活好的面放入蒸鍋中,蓋上蓋子發麵。這期間可以準備包子餡啦。10分鐘面發好了。就可以開始蒸包子了。\r

想10分鐘快速發麵還有一個竅門,就是用白醋。500g的麵粉需要50毫升的白醋。白醋發麵有時候會覺得面有微微的酸味,我們可以再用食用鹼適當的中和一下,酸味就會去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