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開示】清朝第一個皇帝——順治


【大師開示】清朝第一個皇帝——順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九月二日

今天我們共同研究清朝第一個皇帝,所以叫清世祖──順治皇帝,他開始做皇帝時還是個小孩子。清朝一開始是個小孩做皇帝,結束時也是個小孩子做皇帝;小孩子登基上臺,小孩子失去天子地位下臺,這可以說是因果相對。

順治皇帝姓愛新覺羅,翻譯為金部族,又姓肇,名字叫福臨,六歲的時候入關(山海關),進北京做皇帝;這時候他什麼事情都不懂,都要聽攝政王多爾袞的指揮。為什麼他能做皇帝呢?因為明朝末帝崇禎的時候,遍地都是土匪,到處都有人稱王稱霸,尤其是李自成、張獻忠,他們的勢力都是很強的;其中最有力量的就是李自成那支軍隊,他先佔領了北京。

本來李自成這支軍隊是很好的,裡邊有一些有智能的謀士,武將也很多,所以就把明朝的天下搶了過來;到了北京,李闖王(李自成)就在那兒做皇帝。可是他有福不會享,因為做土匪頭做慣了,一旦做皇帝他也不會做,一得到天下,也不想法子治理天下,就專門想吃的,專門要吃好的,荒淫無道,無所不為。本來中國人都是過年才吃好東西,平時不吃好的;那麼他這回可做皇帝了,他要天天過年!本來他可以坐十八年天下,可是他一天過一個年,十八年縮短成十八天。他在北京做了十八天皇帝,吳三桂就為了一個愛妾,做了賣國賊,去向滿清借兵來打他。這時順治的叔叔多爾袞就率兵進關,可是這借來的兵到了中國,就把中國佔領,不走了。順治就在北京做皇帝,一做做了十八年。

在這十八年之中,大部分的時間他是個小孩子,不懂事情,就做傀儡;懂事情以後,再叫他做傀儡,就覺得不太滿意了。於是就研究佛教;一研究佛教,覺得出家是不錯的。當時有個玉琳國師,是個得道的高僧,在二十四歲那年,他就對玉琳國師說:“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而成佛;達摩祖師也不要王位,而修成祖師。我要效法釋迦牟尼佛和達摩祖師。”所以他在贊僧詩上說得很好,他說:

脫卻龍袍換袈裟,只恨當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流落帝王家?

意思是說,我現在不做皇帝了,要把這龍袍脫去,換上袈裟,做一個清閒的出家人。我很後悔當初打錯了一個妄想,因為我本來是西方的一個佛弟子,現在怎麼又生到帝王的家裡了呢?當官、做皇帝、治理國家,這是我很不願意做的事。

為什麼不願意做呢?他在《贊僧詩》上又說: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

我今撒手歸山去,那管千秋與萬秋!

這是說,我十八年來做皇帝,一點也不自由,很不方便的。不是向南去征伐,就是向北去打戰,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個了結休止!所以我現在什麼也都不要了,兩手空空的,要回到自己固有的家鄉去。我怎麼管得了清朝是一千世、一萬世,是怎麼樣長,怎麼樣短的?我不管了!”

由這首詩證明他是明白了,所以他就失蹤了。據一般傳說,他是到五臺山去出家,在五臺山修行。以後康熙皇帝三次到五臺山去找他父親,無意中遇到一個八乂和尚,可是當時他沒有醒悟過來,沒有明白“八乂”就是個“父”字,也就是他父親。當他明白的時候,再也找不著父親了,也不知道父親的容貌,也不知道父親是否仍然在世,或是不在了。世間的事情,有的時候就是陰錯陽差,當面錯過,交臂失之,這種情形是很多的。

出家是不容易的事情,不要說是天子,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看不破、放不下,捨不得出家。那麼身為天子,能夠捨棄國榮而出家,這都是有大善根的人,所以說出家是大丈夫的事情,非將相所能為也。

贊曰

夢中富貴,鏡裡榮華:本來富貴就像作夢,榮華也都是不實在的,就像鏡裡的影子。

迷途忘返,遠離本家:可是我們人常常在這個迷途上,在這歧路亡羊的地方不知道要回來,所以就離開自己本有的家鄉太遠了。

一旦覺悟,敝屣天下:順治皇帝有一天覺悟了,視天下就像一隻破鞋那麼簡單,把它放下了。

志在西歸,披紫袈裟:他的志願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披上福田衣,做眾生的良福田。

又說偈曰

面南背北眾星拱:皇帝登基坐殿,是面向南,背向北;就像北極星,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一呼百諾兆民瞻:只要叫一聲,文武大臣幾百個人都要響應他、附和他,老百姓也都要瞻望他。

十八年來憂國事:順治在做皇帝的十八年當中,憂國憂民,很是麻煩。

萬千劫去上寶蓮:他萬千劫以後坐上大寶蓮花,成就佛果。

五臺高登法王座:他到五臺山出家,坐法王座,這也是教化眾生。

九華湧出甘露泉:九華山靈感的事情也很多。在佛教裡,九華山是個聖地,也有聖泉──甘露泉水。

諦觀如是若夢幻:我們看一看,做皇帝之後又出家,出家修行之後又做皇帝,這都好像是在那兒遊戲人間,如夢幻泡影似的。

看破放下莫強貪:由順治皇帝出家,我們應該想一想自己,要是出家了,是不是應該也有一種堅決的性?也應該看破,什麼事情都放下,不要向外馳求。因為該你得的,始終是你的;不該你得的,你就是求,也求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