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夜雨寄北》,最美的詩意韻味都在第二句7個字當中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李商隱流傳最廣的七言絕句。在整首古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到詩人對於時空轉換的把握。一會兒寫妻子寄來書信,一會兒寫詩人現在此時此景的情感和所看到的景色,一會兒又暢想未來,寫兩人相聚之時共剪西窗燭的浪漫。那種時空的轉換,讓人目不暇接。

李商隱《夜雨寄北》,最美的詩意韻味都在第二句7個字當中

​這是古詩其實非常富有圖畫美,尤其是這首古詩當中的第二句,巴山夜雨漲秋池。看上去非常的簡短,只有七個字,但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七個字,卻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而且也展現出了詩人通過這幅圖畫、對這首古詩所表達情感的把握能力。

首先來看巴山。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天的陝西和四川的邊境之地。當然在這裡指的是泛指詩人當時所就值得巴蜀之地。李商這一生非常坎坷。有歷史的原因,也有也有他自己選擇的原因,鬱郁不得志的情感在他的詩歌當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李商隱《夜雨寄北》,最美的詩意韻味都在第二句7個字當中

​巴蜀地區在唐代的時候屬於比較偏遠的地區。在這裡工作,和在京城相比往往意味著政治上的失意,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把這裡看成冷落的地方。在李商隱之前,劉禹錫曾經寫過《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其中就有著名的“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當年劉禹錫被貶這裡20多年,對這裡的“淒涼地”這三個字印象深刻。

而在酈道元《水經注》當中的三峽甚至也寫過,“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這是秋天的圖景,其中淒涼是有多麼的動人心魄。

夜雨”,交代了詩歌寫作的時間。夜晚是什麼樣的呢?“漲秋池”秋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本身這裡都是荒涼之地,而在這個夜晚還有如此的秋雨,真的是劉禹錫筆下的“巴山楚水淒涼地”呀!

李商隱《夜雨寄北》,最美的詩意韻味都在第二句7個字當中

​在古典詩詞當中,雨水的意象通常代表著人的情感。在這裡秋水漲秋池,又何嘗不意味著李商隱對妻子的思念也如同這秋水一樣,漲滿了整個心胸?

也唯有如此,這樣的秋水才是更令人感到惆悵。秋風秋雨愁煞人,如此荒涼冷落的高山,如此慘淡的秋水,再懷著對妻子的朝思暮想,所以才能引出後面那句溫柔而美麗的期待: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