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

2月5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做客《新聞1+1》欄目,就方艙醫院興建、疫情“拐點”、特效藥等熱點問題接受了主持人白巖松的專訪。


王辰院士: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

白巖松:公眾對方艙醫院的安全性表示擔憂,如何看待這些擔憂?

王辰:這些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輕症患者是可以自理的。從病症的角度看,輕症患者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他們需要得到強度並不大的治療,二是他們需要和社會及家庭隔離開,而方艙醫院剛好是“對症下藥”。在我看來,大家之間相互理解,這些擔憂就可以解決。大家現在是共克時艱,都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白巖松:如何做到確診“快而準確”?如何避免疑似病例進入方艙醫院?

王辰:我們的標準是核酸檢測為陽性的患者才可以進入,而且高齡患者、有基礎合併症的且有加重可能的病患不會被收入,可以說是輕症患者的“社區”。<strong>這不是“至善之策”,卻是可取之策、現實之策。

白巖松:目前是否有了更為成熟的快速準確的檢測方式?

王辰:檢測方式還主要是對病毒核酸的檢測,雖然不同企業不同檢測試劑的精準度參差不齊,但總體上檢測能力在提升。<strong>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夠檢測出核酸呈陽性,而且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我建議,在武漢這樣疫情較重的地區,有流行病學史、有臨床症狀的患者應該可以列為臨床診斷病例。

白巖松:如此大密度的患者出現在方艙醫院中,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會否增加?

王辰:對醫護人員還好,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和在病房以及ICU中是一樣的,都是在一個共同的汙染的環境中,防護條件是一樣的。<strong>由於這些輕症患者都是核酸檢測呈陽性,屬於同一種病毒,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問題。

白巖松:在疫情沒有迅速加劇的情況下,方艙醫院能否滿足需求?

王辰:目前確切的感染人數還未可知,我們希望加上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能控制在2萬的收治能力。但是如果<strong>社區交叉感染問題不解決的話,確診人數還會進一步上升。

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是實現方艙醫院的初衷,即“應收盡收”,將社會上的傳染源收治到醫院中,減低社區和家庭的傳播,進而降低整體的患病人數,這需要得到民眾的認同,特別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