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有什麼深意?

曼曼青檸


這幾句詩哪怕就是單獨地吟誦,我們也能感覺出來不是僅僅描寫自然天氣吧。這該是個怎麼樣的時節呢?讓我們想起這幾句上古的詩?

從前面的“楊柳依依”到後面的“雨雪霏霏”,很明顯地季節區別。不但有時間上的跨度,在感受上也完全不同。走的時候春風和煦,楊花飛舞,柳樹依依。而現在呢?凍雨夾雪,紛紛揚揚,溼冷交加。而且“今我來思”,說明還只是在回家的路上,這種極端惡劣的天氣加深了吟唱者對家鄉的思念,對自己長年在外漂泊苦旅感到悲傷。

這幾句詩是出自《詩經·小雅·采薇》,是在前面反覆吟誦,描寫在外征戰士兵思鄉望歸之情後的感嘆。全詩比較長,我們分成幾個部分來看。

第一部分採用反覆吟唱的形式,表達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這個士兵,一邊採摘山間豆苗,一邊感嘆自身境遇。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說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獫狁是當時的少數民族,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邊境戰爭。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柔嫩的樣子。說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麼憂悶。憂心如焚,飢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的莖葉變老了。說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陽春。徵役沒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麼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三段詩文重疊反覆,變化的是豆苗兒都老了,從發芽到十月,一刻都沒有安定,都在征途中覓食,思念家鄉的心情格外痛苦(孔疚)。

第二部分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這裡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整首詩的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為激昂的戰鬥之情。

那盛開著的是什麼花?是棠棣花。那駛過的是什麼人的車?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裡敢安然住下?因為時刻要準備作戰,取得勝利。

四匹馬高大而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馬兒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指精良的裝備)。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啊。

第三部分通過與出征時的景色對比,加深了思鄉的徹骨之痛。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生命的流逝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整首詩敘事、抒情,層層遞進,在最後一部分達到高潮。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這幾句可以說是出於《詩經》,但已經超越了《采薇》而存在。絕世文采,歷久彌新,我們今天讀到這些句子,也不禁黯然神傷,主要是體會到了寫詩人所感受、表達的生命流逝感。

我們不是三千年前在邊關征途中采薇吟唱的戍卒,但我們同樣是在時間的洪流中艱苦前行,無法回頭。

某一天,我們站在同一個地點回望以前的自己,淚水溼了眼眶,也許還會想起這四句古風。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梧桐樹邊羽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全文賞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

下面,有書君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此句的深意。

一、 從此句出處來看其深意:

這四句是歷代傳頌的名句,出自《詩經·小雅·采薇》,被晉人謝玄譽為《詩經》中最好的詩句。

《采薇》是一首反映戍邊士卒思鄉情愫的悲歌,全詩共分六章,“昔我”四句是末章的開頭四句。

這位戍卒在長久的期待之後,終於在一個雨雪紛飛的日子踏上了回鄉的漫長路途。他不禁想起,當初我告別家鄉的時候,正是春天,柔長的柳絲隨風低拂;而今,我要回到家鄉,卻已經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

從詩句中我們可以聽到戍卒深沉的感慨:從春到冬,多少個日夜在思鄉的痛苦中熬過去了,我終於活著回來了!

“昔我”四句是《詩經》中以景寫情的成功範例。

“楊柳依依”,在春風吹拂下的楊柳搖曳不定,是多麼輕柔,就像親人們分別時的依依深情;“雨雪霏霏”就彷彿是戍卒此刻的心境:一片悽迷,一片冰冷。這兩種不同的景物都非常貼切地渲染出不同的感情氛圍,增加了詩歌的魅力,故得以世代相傳。

二、 從此句的情感基調來看其深意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就是此句流露出的深深悲傷的家園之思。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絕世文情,千古常新。現代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於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

三 、從寫作手法來看其深意

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為詩家口頭禪。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

追昔撫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傷悲”。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事,更是抒情傷懷。

總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傳誦古今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詩經》作為一部經典,既是文學的,也是文化的。據說清代大詩人王士禎7歲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就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句到底有什麼深意?

1、立足全詩,瞭解具體含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出自《詩經》中的《采薇》,這是一首寫給戰爭時期軍人的詩,他們既要保家衛國,常年在外征戰,又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同時,詩中還寫到了退役士兵年老之後,重新回到家鄉時的猶疑與彷徨。

我們首先看全詩的內容,對整首詩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再去分析個別句子。這樣把句子放到具體的文章和情境中,聯繫上下文,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內涵。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家靡室,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通讀全文之後,我們發現這四句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當年我離開家鄉出征的時候,還是楊柳搖曳的春天;如今我踏上歸途,已經變成大雪紛紛的冬天了。

2、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寫時間

從表面上來看,“楊柳依依”是在寫柳枝隨風飄揚,表明是春天;“雨雪霏霏”是指又下雨又下雪,說明是冬天。

看起來是“春去冬回”,那是不是指一年的時間呢?綜合全文來看,並不是。

從前面幾句話可以看出,他剛離開故鄉的時候還沒有娶妻生子,原本以為采薇的時候就可以回去了,但是每次都沒有,在邊疆征戰數年,直到人老了,再也扛不動兵器了,才回到家鄉。

所以這四句話是在感慨時間的流逝,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有異曲同工之妙。

3、以意象塑造環境,以心境表達情感

古人大多不喜歡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是使用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方式,呈現出“意象——環境——心境——情感”的模型,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比如這裡所使用到的楊柳,“柳”字諧音“留”,在古詩詞中經常用來表示惜別與挽留。詩中“雨”與“雪”,塑造了一種雨夾雪的環境,冰冷刺骨,在路上行走也十分艱難,這種環境的衝擊力給人悲涼之感。

再結合前文送別的場景,他離開的時候沒有娶妻生子,那當年送他的應該是爹孃,但如今歸來已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自己從少年變為蹣跚的老人,爹孃早已不在。

詩中出現的“雨雪”,不僅僅是對當時環境的描寫,也是退役士兵的心理描寫,這是他心中的雨雪,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內心的無奈與黯然一下子全都湧現出來。

這四句之所以能夠成為千古名句,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這種一脈相承的情感。古往今來,我們很多人都曾經歷過這種物是人非的情況,內心的悲愴之感不謀而合,而這種簡單而又真實的感情最能撥動每一位讀者的心絃。


歡迎關注@知書達影,一起了解文化小知識,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


冬月的書影小屋


《詩經》分為風、雅、頌,而題主說的這句,是《詩經》裡 “雅”中的《采薇》這首。

這首詩歌是描寫一個邊防士兵在戍邊之後歸途中的感傷心情。因為寫得感情飽滿,讓人為之不禁感動。

尤其是題主說的這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則是全首詩詞的點睛之筆,自古以來被人們稱為非常妙的佳句,一直流傳。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它說的是:往昔我從軍上了戰場,那時候正是楊柳依依的好時節;如今我終於打完仗在歸來的路途上,卻看見大雪已經漫天飛舞了。

這感人的詩句讓人喜愛,又讓人感到一絲憂傷。

有人說這句是所有《詩經》中最為優美的詩句,這並不是沒有道理。

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從句子的詞語來看這句詩歌的意境之美。

這句話一共16字,但是讀起來非常流暢又非常有感情。比如“依依”,就是寫楊柳飄揚時的那種優美婀娜的姿態,它輕輕盈盈的相伴在身旁,讓人感覺似一位朋友一樣親切可愛,非常有意境和美感。而“霏霏”,就是寫雨雪飄落下的那種芊芊感覺的樣子,飄在半空中是雪,飄落在地上是雨,有一種捉摸不透的東西,或許是陰鬱,或許是清爽,讓人不可知。所以也是非常有意境的感覺。

僅僅這兩組詞語,就把這句話推到了文章最高潮的地方,給人無限的快樂和爽快感,這種感覺是非常美的。

然而我們再看“楊柳”和“雨雪”,又發現它們都有“留住”的意思。去時楊柳依依不捨,想留住君,但是沒有辦法,君為了自己必須的使命而要離去;回來時雨雪霏霏飄灑,想留住君,讓君多看看這家鄉的美景和故人,或許這次能留住吧!

詩人寫這兩種自然環境,不僅讓我們看到景色的美妙,有一種輕輕的快樂之感,又讓人自然而然的感覺到有一種另外的情愫在裡面。這情愫是什麼呢,也許是詩人盼歸的渴望急切的心情,也許是一種不能言喻的離別之後又歸來的傷感之情。

而妙就妙在,這樣自帶美感的文字,卻還有著與人一樣的靈動感,讓人感覺到它的真實的存在感。

用身旁的自然景物,來襯托出人的各種心情上的轉換,意境不言自知。

第二:從詩人的感情來看這句詩歌的最終立意。

借景抒情一直是詩人們經常用的寫作手法,比如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比如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等!這些都是借景抒情的美麗詩句。

而《詩經》雅裡《采薇》的這篇,也是採用的這種寫作手法。用楊柳和雨雪,描述客觀環境的狀態,然後藉此再抒發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情感。

我們從這句詩詞中可以知道,作者雖然對自然環境充滿著無限的喜愛和讚美,但是在這種喜愛之情的背後卻是隱藏著自己的一顆思念故土的心思,和對歲月流逝太快,不能很早迴歸的惆悵心情。

這是作者最終寫這首詩詞所要表達的感情所在,也是這首《采薇》最終的立意所在。

點題之筆,非常到位。

會讓我們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假如我們是時光的戀人,到半老徐娘的時候,我們是否和作者有一樣的憂傷懷思?

在我們現代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境遇,比如兩地分居的夫婦,因為工作原因不能經常在一起,當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百感交集,有一種難言的、不可名狀的憂傷和興奮感,錯綜複雜。又比如遠離故鄉很多年的遊子,在多年後迴歸家鄉,落葉歸根時,他們的那種歲月滄桑和惆悵之感。

因此,我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就會有著各種的感嘆和對人對事深深的眷戀之感,這是人之常情。

生於自然中,我們有感於自然,也有感於自己的處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這句話的深意就在於這裡,描寫自然,來襯托心情,來表達思念。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一起交流!謝謝!


【任文字千千萬萬子,我只取一瓢暢飲!遇見安苒,遇見讀書的自己!】


遇見安苒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首詩描述的是什麼場景呢?這是一個陰雲密佈雨雪霏霏的寒冬,一個多年征戰在外沒有回過家鄉的老兵,步履蹣跚地走在歸家的途中。白雪茫茫道阻且長,邊關漸遠,家鄉漸進。這首詩是三千年前的一個老兵,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很顯然,這是一首百感交集有無限哀愁的詩歌。我們在讀詩的時候,其實第一眼看到的是詩歌中所描述的景色,然後我們的情感在這些景色中發生移情作用,自然而然產生一種與這些景色相契合的情感。這在文學理論批評上叫通感。而詩中的這些具有感情暗示作用的景色,中國文化中叫意象。我們可以想象,假如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是綠草如茵陽光明媚的話,我們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暢快怡然的心情。所以,詩歌中的意象的選擇非常重要,它是我們情感上的載體,由意象而意境,由意境而心境,這是古代詩歌情感發生的一般規律。所以,這首詩中的楊柳、雨雪等意象,既是寫實,更是寫虛,寫出了一種迷茫、無助的心態。

在中國的詩歌文化長期的發展中,有一些東西已經成為表情達意固定的手段。比如送別,我們常用的意象就是楊柳、長亭。比如寫離愁別恨,我們一般會讀到江水、青草。比如閨怨,一般以明月、高樓的意象來表達,寫到個人的志趣高潔,那就去寫蟬、寫冰雪、寫松柏、寫菊花等。寫鄉愁就寫杜鵑、鷓鴣鳥。


好玩的國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張國榮,陳百強。今我來思,無窮哀思。

楊柳,雨雪滿滿顏色,綠與白。人法地,地法天。

昔我往矣,兒童無知即無畏,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楊柳都可以讓風依靠,天得一以清的大音希聲境界,所以楊柳依依。

我們可以永遠當永遠不老的嬰兒嗎?不能的,兒童是要長大的,兒童是要學習,學習才能不愚蠢,為學日益。

矛盾的是十年寒窗苦讀以後,今我來思,雨雪紛飛,險惡的思想抑鬱侵襲長大的我們而來,秋褲大叔,什麼剛學會就老了,什麼懂包容就老了。我想靜靜,不想抱著枕頭睡,抱著枕頭睡,就淚水雨雪紛飛了。

今我來思,就是天無以清境界。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是為道日減境界。

人世間的銳氣,紛擾,灰塵,光汙染都是雨雪霏霏。詩經的深意是古人的心和今人的心都是一樣的。

昔我,今我,還需要經思想煉獄,反者,道之動境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未來呼嘯,大音希希。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貫穿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史,不曾斷絕過,即是在那隻剩下灰燼的年代,星火一直蘊藏在灰燼的心臟,待到山花爛漫時重新綻放。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有什麼深意?先不說這四句的深意,我們先說該如何去理解什麼是詩?

詩為情而生:這個情可以是兒女愛情、可以是愛國情、可以是手足情……;詩就是為抒發感受而生:這個感受可以是柔情的、可以是悲憤的、可以是激昂的、可以是迂迴的……;總之,詩歌就是為表達自我情懷、自我感覺的一種表現體,詩就是為了表現自我的心思。詩適合讓人去感受,不適合分段,逐字逐句的分開的解釋它的含義。一定要前後通篇的看,而且是在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去感受詩的真意才是最飽和的。

我們再回到正題去回答題主的問題。

這四句話出自《詩經》中的一首——《采薇》。這是一篇在戰火停息後,一個士兵在返家途中情之所至吟唱出來的詩歌。

以采薇起興,追憶征途中的艱苦生活,思歸之情,難歸之因的“憂心烈烈”憂傷感情。這首詩最曼妙的不單是一種情感的抒發。在它的第二段,當士兵放眼望去看到“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時,一下從憂傷之情轉而激昂的戰鬥之景,表達出軍人的豪邁之情,威武之師的自豪。

再又反轉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話是整首詩的感情昇華。這是對時間的流逝、生命的流逝的感慨引發的無限哀傷之情。回憶以往,表面是說楊柳茂盛蔥蔥,其暗語以往自己是怎樣的年富力壯;而現在的我呢?已是風燭殘年,處在了人生四季的末端——冬季。

這首詩悽婉動人,情調憂傷,但也含有自豪之情。寫景中夾議論,抒情中有心理描寫,搭配錯落有致,是《詩經》中的上品。

讀著讀著,眼淚已浸滿了雙眼。



凌寒獨自開


出自《詩經·小雅》的《采薇》一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結合上文,這部分寫的是一個年老的邊卒迴歸時所見的景緻,這個景緻是怎麼樣的呢?“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一個雨雪紛飛的天氣,那是不是僅僅說明天氣不好呢?不是的,作者後面感嘆說:“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位老者雖然在歸途了,但他返回的內心是無比痛苦的,這種情感和他往日裡看到的那種“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美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楊柳依依”恰恰是表現了一種溫和與晴朗,但“雨雪霏霏”就是一種悲涼與哀寒了。兩者對比以後,更加體現了那種迴歸時的內心痛苦,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

正如清代學者王夫子所言,恰恰是這四句話“以樂景寫哀,一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而之後的“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更加說明他悽慘的景緻與內心的思考。最後,作者發出由衷的感慨:“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的心已痛苦至極,有能得到誰的憐憫呢?

這是一個孤苦老兵在“雨雪霏霏”的日子裡的一道孤獨身影,一聲哀嘆。但確也無可奈何。


牛在看你


這四句出於《詩經 小雅 采薇》。薇,不是紫薇,而是野豌豆,一種野菜。關於采薇,還有個典故,周武王平定天下,叔夷,伯齊這兩位義士,隱於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所以采薇還含有志堅品潔,甘於貧窮之意。


 這首詩描述的是什麼場景呢?這是一個陰雲密佈雨雪霏霏的寒冬,一個多年征戰在外沒有回過家鄉的老兵,步履蹣跚地走在歸家的途中。白雪茫茫道阻且長,邊關漸遠,家鄉漸進。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很顯然,這是一首百感交集有無限哀愁的詩歌。


我們在讀詩的時候,其實第一眼看到的是詩歌中所描述的景色,然後我們的情感在這些景色中發生移情作用,自然而然產生一種與這些景色相契合的情感。這在文學理論批評上叫通感。而詩中的這些具有感情暗示作用的景色,中國文化中叫意象。這首詩中的楊柳、雨雪等意象,既是寫實,更是寫虛,寫出了一種迷茫、無助的心態。


這首詩八句為一章,重章疊句,前三章寫了薇菜從“作”(發芽)到“柔”(柔嫩,長成嫩苗)到“剛”(堅硬,成熟)的四季變化,也意味著戰士從春到秋的作戰艱辛,歸心如焚,後兩章寫戰士艱苦作戰,同仇敵愾的情形,最後一章等到戰爭勝利了,可以回家了,卻是“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為國為家,與敵作戰,好不容易回家了,卻滿心悲愴,悽苦悲涼,既寫出了士兵的愛國主義情懷,更傳達出戰爭帶來的深沉的悲哀。


詩人以楊柳依依通過對楊柳婀娜多姿的描寫,表達了士兵對故鄉和親人戀戀不捨的心情,通過對大雪紛飛飄揚的描述,讓人聯想到他出徵時遭遇到的千辛萬苦和種種艱難,同時也表達了士兵對即將歸家那種悲怨的心情。是典型的以樂句寫哀景,以哀句寫樂景。


古往今來,“一將功成萬骨枯”。世人只看到和平盛世,可甚少會想到將士的悲哀。當他們變作一座座石碑時,哪來的感同身受,只有每逢節氣才會讓人唏噓幾句。

戰爭結束,士兵歸鄉,換來的是什麼?也只有這唏噓的幾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劉雨霖鈴的紅茶館


很多人都喜歡這句詩,有人稱這四句為詩經最佳。又是楊柳,又是下雪的,多美,多抒情,還叫采薇,名字也好聽,讓人聯想到一首歌《小薇》“小薇啊,你可知道我愛你...”,情深款款,詩情畫意,其實,它是首哀歌。

1 出自哪裡?

這四句出於《詩經 小雅 采薇》。薇,不是紫薇,而是野豌豆,一種野菜。關於采薇,還有個典故,周武王平定天下,叔夷,伯齊這兩位義士,隱於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所以采薇還含有志堅品潔,甘於貧窮之意。

2 《采薇》說的是什麼?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採摘薇菜啊,薇菜發芽了,說回家啊,已經年末了。)

靡家靡室,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沒有家室,獫狁來侵犯,沒有空閒休息,與獫狁作戰。)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採摘薇菜,薇菜柔嫩,說回家啊,心裡憂傷。)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如焚,又飢又渴,戰鬥還未結束,誰又能捎回我書信?)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採摘薇菜,薇菜都老了,說回家啊,轉眼又十月了。)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戰事沒完沒了,沒有空閒休息。憂愁啊,生怕回不了家。)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什麼花開得盛?棠棣花。什麼戰車高大?將軍的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上戰車出征,戰馬奔騰。哪敢安居,一月三次得勝。)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駕上公馬,公馬駿馳。將軍高高扶持,士兵靠它掩護。)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公馬整齊訓練有素,魚皮箭袋裝利箭,沒有一天放鬆,獫狁侵犯戰事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薇,野菜,野外常見,行軍戰士常用來充飢食用。八句為一章,重章疊句,前三章寫了薇菜從“作”(發芽)到“柔”(柔嫩,長成嫩苗)到“剛”(堅硬,成熟)的四季變化,也意味著戰士從春到秋的作戰艱辛,歸心如焚,後兩章寫戰士艱苦作戰,同仇敵愾的情形,最後一章等到戰爭勝利了,可以回家了,卻是“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為國為家,與敵作戰,好不容易回家了,卻滿心悲愴,悽苦悲涼,既寫出了士兵的愛國主義情懷,更傳達出戰爭帶來的深沉的悲哀。

3 這兩句詩應該怎麼理解?

先糾正人們常弄錯的,雨,應讀yu四聲,做動詞,下的意思;思,語氣助詞,湊足音節,相當於矣,無義。

這句詩什麼意思呢?當初我離家出征的時候,楊柳正依依,柳絮紛飛,如今我回家了,卻下起了大雪,雪花紛飛啊。


表達的是一位出征戰士回家時的感慨,離別之時,楊柳正青,親人送我,依依難捨,征戰數年,歷盡艱辛,如今可以回家了,又累又渴,滿身風塵,大雪紛揚,道路難行,當初送我的人還會在等我嗎?我的辛酸悲苦又有誰知道?極其畫面感,意味深長。彷彿看到了一位雪中艱難挪移,蹣跚而行,孤獨無依的戰士正在雪地裡往家趕的背影,佝僂著身體,衣服殘破,白了鬢髮,滿身雪花,一路風塵......

柳,古人送別要折柳,依依惜別之意。來時,柳絮飄飛,正值春暖花開,多美好的時節,出征的戰士卻與親人一一告別,對家無限眷戀,對親人飽含深情,說不完的離別相思,卻又不得不踏上征程,以樂景襯哀情。歸時,戰爭勝利了,可以回家了,多麼快樂的事情,卻雪花亂飛,已是深冬炎寒,荒草萋萋,寂靜清冷,了無生機,家何在?家人可還在等我?只有漫天的飛雪依舊肆意張揚,訴說著歸途戰士的悲傷......

4 悲歌當泣,遠望當歸,最絕望的莫過於欲歸,家無人。

願每一次遠行,有人等,有家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