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辨证论治”提升到中医的战略高度(至高无上的法则),是否是个错误(或说以偏盖全)?

用户12345670wys888


什么是至高无上?就是有效。朝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实现所需目标。

竞技或擂台是捷径。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新药、老药、西药、中药,认证的民间的,在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方法,建议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快速验证,决出可行方法,择优推广。

望有正确的医学灵魂出现,祝对抗新冠早日成功!


精准核析


学院出来的中医师之所以不会看病,就是辨证论治搞的鬼!

医生就是治病的,但辨证论治早已把病排除在外了。我用了十年时间研究辨证论治并根据上海一中医辨证研究成果,此成果是用脏腑辨证为核心把临床中医证型分为57个大的证型,感觉中医太了不起了,但一结合临床,就不好使了,有的患者有效,有的患者头三付药有效而后来就无效,有的毫无效果。让我一头雾水,难道是没掌握辨证技术吗?后来又只好回归经典,才发现《伤寒论》讲的是“病脉症治”,即“病”为首要!即医圣还是治病的而不是治证的。辨证论治把病排在外,其实就是中医江湖骗子!比如说“尿黄”,要知道它是少阳病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之类,要是少阴病就要用四逆汤之类,结果效果显著!这说明什么?说明医圣是在治病呀!现在的辨证论治讲得头头是道,随便你怎么说他都能说得通也扯得上,但就是不知病。学习中医还是要下苦功夫,要学习人家西医的精神,一个病一个病的研治,不要以为掌握辨证论治就可以治万病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容易的事!!!

辩证论治是解放后某个当官的在某个医学会议上叫专家们把辨证论治写进去,结果就成了中医的核心灵魂了,甚至说中医只有两大特色,一个是整体观,一个是辨证论治。从此中医就成了江湖医学。


祖金林


辨证论治是舍本求末,是走错了方向。辨证论治是一种原始的、低水平的诊治疾病的初级方法。

1、辨证施治,是治病救人的高明医术?还是低水平徘徊的初级诊治?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它是指中医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简单地说,辨证论治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症状和表现,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中医常常把辨证论治吹嘘成中医的特色之一,甚至还有像题主这样,主张把“辨证施治”提升到中医的战略高度。在我看来,不仅不能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还要对其重要性进行质疑和思辨,以搞清其到底是治病救人的高明医术,还是低水平徘徊的初级诊治?

2、治病要治本,打蛇要七寸

治病救人的根本在于找到病因病根。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最后彻底治愈。

如果找不到病因,只会针对病人症状和表现来进行治疗,显然做不到治病治本。辨证施治其实就是医生循证、辩证并根据不同症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过程。

举个例子,更容易理解辨证施治。

要移走一颗大树,最正确的方法就是把树根找到并挖出来移走。如果只是去辨别树枝、树叶,并根据树枝树叶的不同,采取各种方法在这些树枝树叶上做文章。显然达不到移走大树的目的。

辨证施治就是在病人这颗大树上所做的修剪枝叶的工作。这是舍本求末,是找错了方向;是一种原始的低水平的诊治疾病的初级方法。

3、中医治疟疾就是辩证施治的最好案例,也是证明中医舍本求末的最好案例。

1)疟疾是什么引起的,

古人称呼疟疾的叫法有很多,最初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当然还有其他俗名,比如寒热病、发冷病、脾寒病、打脾寒,发疟子、半日子、发半日、打摆子、做老爷、卖柴病、子母疟、子午疟等等。此外,广西管它叫羊毛痧,云南、贵州叫瘴气,此外又有虾蟆瘴、泥鳅瘴、蝴蝶瘴等名称。

2)西方现代医学早已证明疟疾是人感染疟原虫所致,但古人可不会这么想,他们认为导致疟疾的病因是什么呢?

古人起初习惯于将一切找不到源头的疑难杂症归咎于鬼神,对于疟疾也不例外,他们往往认为这种病是由疟鬼入侵人体而引起,而且中外皆有这样的说法。

当然,古人凭借经验,慢慢也认识到了疟疾与湿热气候之间的关系。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疟疾“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由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

随后,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明确了疟疾是感受疟邪所致。因此,除了鬼神致病外,中医普遍认为疟疾是因外受疟邪、瘴毒而起。

3)中医对疟疾的辨证施治

辨证要点

1.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一般的疟疾症状比较典型,休止之时,可如常人;定时而作,周期明显;神识清楚;发病虽以南方多见,但全国各地均有。而瘴疟则症状多样,病情严重,未发之时也有症状存在;周期不如一般疟疾明显;多有神昏谵语;主要在南方地区发病。

2.辨寒热之偏盛。一般疟疾为正疟;阳热偏盛,寒少热多者为温疟;阳虚寒盛,寒多热少者则为寒疟。在瘴疟之中,有热瘴;冷瘴等。

3.辨正气之盛衰。疟疾每发,必伤耗人体气血,病程愈久,则气血伤耗日甚。正气亏虚,易于形成劳疟而反复发作。

以上不难看出,中医治疟辨证施治,只是在疟疾病人症状上打转转。根本不知道疟原虫才是真正的病因。对所谓的各种症状进行施治,岂不是舍本求末?偏离治疟轨道?

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的是,任何医术,在诊治病人时,都会观察症状,都会询证辩证。因此,辨证施治并不是中医所独有的高大上。这种循证施治只是最初级最原始的一种诊断治疗方法而已。跟现代医学相比较,连小儿科都算不上。没有什么可吹嘘的。

有谁不服欢迎来辩。请国医大师、国学泰斗、中医传人、中医博士硕士等一干大牛都出来,给大家解释解释辨证施治到底牛还是不牛?


三月森林


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方证对应,从文字本身来说是对的,无可反驳。哪个医生看病不辩证呢,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是火神派还是温病派,是经方派还是时方派,哪个医生没有辩证呢。

显然这不是题主要表达的意思,我妄揣圣意,题主要表达的是当下俨然要形成主流的一种辨证论治观点,要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一种辩证。

辨“证”论治,最初是为了区分辨“症”论治而来。何谓辨“症”论治,比如糖尿病吃什么药,高血压吃什么药,头疼吃什么药,感冒吃什么药,等等,也即有一个什么病症,就吃什么药,所谓祖传秘方,民间偏方。何谓辨“证”论治,有几种说法,当下最受追捧的就是六经辨证,因有张仲景《伤寒论》撑腰,根红苗正,皇族血统。为什么会形成主流呢,因为人们阅尽数千年来无数医书,尝试了扶阳派滋阴派补土派攻下派火神派温病派等等等等各种流派,临证总有偏颇,不能概述,一个不能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医理就是有缺陷的,东有缺陷,西有缺陷,不如回头研究只讲方证不讲道理的伤寒论,有时候还能效如桴鼓,有时候还能一剂知二剂已,至于很多时候患者不按照书上生病,就抓主证,或者合病,或者太阳少阳厥阴合病用方再加一个祖传专药。自称经方派,经典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效的时候就自认辨证不精,白头到老还在苦思。其他诸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辩证,三焦辩证,仿此,不一一赘述。

如此辩证,与刻舟求剑何异。与辨“症”论治,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我个人推崇清末民初彭子益的医理,不论你万千症状,如何疑难杂症,总能归纳为身体之偏,风、热、暑、湿、燥、寒,何处有偏,平衡何处,自然复原。

望能解同好心中一点迷惑,言语措辞不当之处,望方家忽略。


中医临证心法


中医辩证论治就是无尚法宝,因而就有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产生,意思是虽然是同一个病,但是起因不同故而治亦有异,例如习惯性流产,有宫寒、宫热、湿阻、中虚等不尽相同,所以要针对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当然也有不同原因而产生同一疾病,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还有一点就是从事中医人要有灵性!这可不是一般人之所为。


用户3606656682


现代中医学並不主张单纯的辨证论治。而是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肝炎与肠炎痢疾,辨证同为湿热,但用药却截然不同。肝炎要加入珍珠草等专门抑制肝炎病毒的药和护肝解毒疏肝利胆的药,如茵陈柴胡白芍等;而肠炎痢疾等要加入黄连黄芩黄柏等。

而有的病又不需辨病,只需辨证。如治疗感冒,初起在表则辨别风寒或风热感冒,在半表半里用大小柴胡湯,入里化热则用白虎汤清瘟败毒散,清开灵等,体虚可用党参人参北芪等。

又有的病只需辨病,不需辨证。因一些病没有引起人体的阴阳偏胜。只需象西医一样针对病原体即可。如治体癣只用一些治癣疾的药如扛板归,硫黄等外用即可,无需辨证。


东明104652356


如果中医不懂辩证,不用辩证,那就说明是一个摆设了,中医不懂辩证怎么看病又怎么用药?举个例有人起了口腔溃疡去找医生看,给你开两合清胃丸,或上清丸,吃完了口腔溃疡没有好,还带来了胃酸,胃疼,这是个什么情况?这个医生不懂辩证,不看病人的火是为虚火,还是实火。


中医心


先说医术 是个整体的,系统的保健,卫生,医疗的方法。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有自己的体系和程序。中医是建立在人体气血循环正常,阴阳平衡的基础上,按照这个宗旨断病下药。这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也可以说是建立在辩证法的基础上。中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天然药物治疗,是在自然法则的框架内 。西医是与天抗争,有新的抗生素就有新的变异的细菌,病毒与之抗衡,研发新药的速度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这也是自然法则的规律,中医的优势在于把现有的大自然赐予的草药,重新组合,重点,现有的草药重新组合,就能对治,中医的博大精深,药品的排列组合 方法,是学不完用不尽。新的病毒细菌发作时,西医还在疲于奔命的研发新药时,中医已经有大自然赐予的现成药材,只需要重新组合排列。中医可以说是顺天而行的。


缘于唯一的地方


有人说中医辨证论治是错误的是治标不治本的,还用西医成功治疗了疟疾来反证。

----------------------------------------

古代没有显微镜没有生理学解剖学化学,当时全人类都对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缺乏认识研究,所以传染病和外科治疗才是中医相对的短板。你要不要把西医放回到古代去试试?

但是中医通过调理自身阴阳、虚实、气血、经络、脏腑等,使人尽可能地在改善恢复整体体质,增强卫气,也就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抗衡一切病邪,这是永远正确的大方向。

西医是随着洋枪洋炮洋科学和商业资本模式一道入侵中国的,一开始就是野蛮肤浅浮躁功利的,从来没有真正的辨证论治,没有系统理论学说,只是简单地捡拾搬用了一些本应属于全人类的现代科技成果来赚钱而已,却不要脸地为自己贴上科学现代先进的标签自诩自大自满。

中医的辨证论治,不仅无错,而且先进高级,是西医永远学不会的。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现代科学认识到人体很多疾病是因为体内外有各种病原微生物,但是人体跟猪牛马羊一样,无论健康与否,任何时候体内外都有很多微生物存在,是一个生态,当这个生态失去平衡了,人体就会启动自身机制来应对,表现出来的就是人们所说的病症。古人因受到时代的局限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身体更精准高效地消灭病原生物时,所能做的就是分析研究症状表现然后设法尽量调节增强人体自身功能,这是很积极也很正确的处理方法,无可厚非的。

中医早就有虫的概念,这个虫就是病原,中医药方中也早就用过石膏、硫磺、明矾、铜绿等化学药剂,如果中医现在不被边缘化而成为主流,一样会根据需要研发一些化学药剂来作为补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救命而去杀灭体内病原,即使殃及众多有益微生物也在所不惜,但中医决不会滥用这些“化学武器”滥杀无辜微生物、危及损害人体体质健康。

在中医眼里,往往自身体质才是本,症状表现才是标;体质的阴阳失衡经络受阻脏器亏虚失调等等才是内因,其他一切外邪都是外因。但中医也懂得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当病邪严重或性命危急之时,中医也可用至毒之物来以毒攻毒。

西医在治本吗?西医什么时候治过本了?治标不治本,这个词更应该用在西医上。西医即使用化学药治疟疾,那也是在治标,任何时候体质才是本,杀疟原虫没有改善体质没有促进增强免疫力,哪里在治本了?西医里,感冒了就知道杀病毒杀细菌退烧,血压血糖高了就知道降血压降血糖,生疮了就知道排脓消炎,长瘤子了长骨刺了就知道切割,内脏和血管坏了就知道更换,即使治疗癌症也只会想法消灭清除癌细胞,一切都是用

适合于机器维修的外科思维,是彻彻底底的在治标不治本,可以说西医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科,永远停留在维修工、消防队的水平,只会背些知识和数据,成为科学工具的信徒和奴隶,永远无法象中医那样达到思想巨人、文化泰斗、艺术大家的高度,自然永远学不会辩证和辨证(征)。


老苗医765


做于门外汉我来谈谈对于中西医的一点认识,中医的辩证论治肯定就是中医的最高指导原则,也就是中医看病的主要法宝,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八纲辩证,就能知道一个患者的得病信息和疾病发展趋势,进而施治。这比起西医通过仪器的检测来达到判断疾病的目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中医的这套诊病方法比起西医的诊病方法来说,要安全而没副作用,而且成本低。有时候当我们身体不舒服去看西医,但是西医的仪器检测出来却是没病,这样的例子在西医的诊断当中是比比皆是。中医西医都有各自的优点缺点,我们要发扬这两种疗法的各自优点,使得我们患者看病,更加有效、经济、安全,从这次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来看,治愈率就比单靠西医疗法的效果要好的多,副作用也少的多。中医是国宝,如果光靠西医,我们的医保漏洞就会越来越大,看看美国的医保就知道后果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