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农村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但感觉城里人还是越来越多人回农村过年?

光头新农人


过去过年是农村娃最期待的事情了,毕竟大家可以品尝着最美味的食材,比如说糖果、点心等,这些东西的食用口感比较好,但平日里农村娃却很难能够吃到。更别说过年时还有大鱼大肉了,这些都只能春节才能更好的品尝,因此每个人都期待过年。



当然在春节时母亲还会给我们制作新的衣服,大家也会放着鞭炮迎接新年,到了大年初一时给爷爷奶奶拜年,这样的话自然是非常的高兴,到了正月初二之后,还会去亲戚家里做客, 吃上各种好吃的东西,正因为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鲜感,农村人的年味才会比较浓。


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好,农村的年味也逐步的消淡了,毕竟大鱼大肉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可能平日里来亲戚了或者朋友之间请客,食用的饭菜味道更可口丰富,因此过年的饭菜已经不吸引大家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也没有了过年的期待,只认为它是普通节日的一种。 即便是这样,很多的城里人还是会来到农村中过大年,其实这种情况很好理解,说白了还是乡愁,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乡愁,他们对故乡有着浓浓的思念,尽管已经在城市里买上了房子,但记忆中的农村老宅却依旧出现在脑海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因此农民就算是在城市里生活,依旧会赶回自己的家乡中来,见见熟悉的朋友和伙伴,这样彼此之间自然也有着真感情。而到了春节时,回到家里也能够和家里的父母和亲友们之间见面,这样就可以在一起交流情感,这可是物质中享受不到的温情。 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人依旧不能忘本,还是要多回家看看,这样也算是传承农村的根,大家怎么看呢?


惠农圈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特别热闹,那时候基本上村里的大大小小都会在过年的时候集中在一起,而且农村中也有很多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相互之间走访,喝酒、聊天,谈谈一年中的各种辛酸苦辣。而现在农村逐渐的没有了以前的那样热闹气氛,这是为啥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在农村地区居住地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通过勤奋努力,经过几年的发现陆陆续续到了城里买房,并且在城里安家。而农村也没有了以前的热闹,而且即便不少农民工春节回家,但是相互串门的也越来越少。

其实这主要是这几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逐渐增多,而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即便是村里的很多人也是不太相互了解,增添了几分陌生感。



现在的春节依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但是很多农村地区并不是每家每户村民都会回农村老家过年。比如一些举家搬到城里居住的村民,由于农村老家已经没有了房子,很多人都是在举办活动的时候回一趟老家,继而急冲冲的又返回城里。春节本来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但是由于很多村民不是经常回去,人也稀少了很多。



其实不管怎样,农村依然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初的思念,那里有我们一起长大的青春,还有那终身难忘的童年。很多人长期在外打拼,但是依然会思念生活在农村老家家人和朋友。农村的春节不是越来越冷清了,而是很多人都住在了附近的县城,最终导致农村“冷清”,但是农村依然是人们落叶归根的的地方。


乡村波比


人怀旧是一种通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人一旦上了年纪,总希望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农村,去寻找一下远去的时光。但,农村过年的味道一直没变淡。


记得小的时侯,农村的孩子总盼着过年。那个时候农村条件不好,平日里捞不着吃点好的,而且穿的衣服也是哥哥姐姐们剩下的。一到过年,可以扯上一件新袄,吃上几顿水饺,就是最高兴的事情。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平时穿的衣服都比过去过年的时侯穿的好。并且饺子也成为了家常便饭,想吃就吃,再也不用眼巴巴地盼着过年才能吃饺子了。现在这城里人愿回农村老家过年,寻找的是一种儿时的感觉。


在过去,小孩子过年可以收到压岁钱,虽然是几分或几毛,那也比现在的几十几百要高兴得多。如今,过来的时侯,己经是往外发红包了,给小一辈包个红包,是希冀,是祝福!看着他们的笑脸,比自己儿时更高兴。

农村过年,过得是那种浓浓的亲情相聚时的欢欣。农村过年,过得是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农村过年,过得是子子孙孙小辈人的日子。而在城里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是体会不到我们农村人的年味的。


这也是城里人愿到农村过年的原因,去体会一下农村过年的那种逝去的童年时光,找寻一下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品味农村浓浓的年的特殊味道。


建行渐远


今天是刚过了腊八节的第1天,再有21天就过年了,也就到了2020年的春节,对于今年的春节,从现在来看天气应该是不错的,比较暖和的天气,因为现在天气也是比较暖和的,所以有可能过上一个明媚的春节。但现在农村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这是所有的中老年人的一个共识,因为他们知道以前过年的农户的氛围,因为他们知道以前过年的期盼的心情,似乎感觉到现在的确比以前变得淡多了。



记得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了可以吃上几顿饺子,至少能够吃饱几顿好饭,还能够吃上饱饱的一顿肉,还能够穿上一件新的衣服或者新鞋子,当然还有几毛钱的压岁钱,这作为那个年代的孩子的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最满足的期盼,也是最盼望过年的最主要的意愿。尤其是对于过去人口比较多的家庭,那时候的确出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的现象,人口众多且粮食还不够吃的,有的还需要吃一些野菜要来维持生活。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非常感谢祖国40年的改革开放对农村的大力支持,让农民从贫穷落后的现象,一跃成为吃不愁穿不忧的状况。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收入都提高了,这对于农民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然农民已经不再盼望着,或者是不再为吃喝穿住来犯愁,也就不会再有多大的期盼了。这也就是年味逐渐变淡的最主要原因,因为现在想吃饺子每天都可以吃,想吃肉每天都可以吃,想买新衣服每天都可以去买,现在农村人形容自己的生活就像天天过年一样。



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也出现了人们追求精神方面的生活,这也是我国增加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最主要的方式的体现。特别对于城里人而言,生活条件相对比农村要好很多,尤其是现在的收入增加的非常的多,基本上住上了高楼大厦,而且还开上了轿车,这对于城里人的生活质量幅度的提高也可以说出行都是轿车非常的方便,吃喝全部是小康以上的水平。对于城里人每到过年的时候绝大多数都会回家过年,也就是回农村老家过年,因为他们已经不在为吃喝穿住发愁,主要是追求一种精神的享受或者是一种亲情的回归,他们在过年的时候回农村老家寻根求源。当然也有一部分城里人是为了炫富,到农村开始所谓的铺张浪费,到农村可以放鞭炮齐鸣,可以去上坟烧纸,确实的出现了他们释放心情的一个压力时间的机会。



总之对于现在农村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这主要的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不愉了,过年再过去就是为了吃穿二字,而现在人们根本不为吃喝住行在犯愁。对于城里人越来越多的到农村去过年,是因为城里人现在也富裕了,而且交通也便利了,当然收入更增加了,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生活方面的幸福感,到农村来寻找自己的亲情,也可以说借着过年的这几天的时间增加与农村亲人之间的亲情,来释放自己在城里一年的精神的压力。


宗元三农堂


农村的年味再淡也比城里过年的年味要浓多了,今日腊月初九,还是20天过年,我们大胶东地区正经算起来就下了一场雪,积雪坚持了一晚上,等到第二日早晨已经化的差不多了,眼看就过年了连雪都不下,哪里会有什么年味,过大年就应该是白雪铺满地面,红红的鞭纸嵌在里面,一大早去走亲戚拜年的时候,踩着雪地一个咯吱咯吱的响,这才像过年嘛。

城里人都回农村去过年,主要是因为农村有自己的老爹老妈和亲戚朋友,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去到了城市,但是父母一般还是会在农村居住的,到了过年的时候,子女们从全国各地赶回家,凑到父母的农村平房里过年,这是一直以来的过年方式。

不过不得不说,现在也有很多情况下是父母去到城里,陪子女一起过年。因为自从法定节日更改之后,一般的上班族都是腊月三十那天放假,大年三十放假,还要急霍霍的买票赶回农村老家,实在是不方便,还不如让农闲的父母来城里过年,城里各方面的条件毕竟比农村要好一些,而且供暖好,不管是干什么有暖气都不至于太遭罪。


在农村过年主要还是我们的一个老传统,在农村过了腊八之后就要忙活起来了,扫灰大扫除,准备过年要吃的大枣饽饽、肉蛋、灌肠、炸鱼等等,到了最后两个集的时候,还要赶着去买对联、吊子,等着大年三十上坟祭祀的时候用,这些规律在城里可都是没有的。我们这边的农村到现在为止,在过年的时候还是要挂宗谱,就是在正屋一进门的地方挂上家里的族谱,然后要摆些鸡鸭鱼肉水果之类的贡品,这些规矩可是在城里楼房没见过的。

回到农村去过年,到底是热闹些,尤其是东北一些地方,窗外扑扑下着大雪,屋内热气腾腾吃着热饭,打着刺溜滑去赶集买年货,特别热闹特别好玩。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知道是因为家里条件都好了,还是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一品小十六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呀,我们到城市务工创业都是为了有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在城市里工作创业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很难有归属感。我从自身经历来说一下吧!我是一个农村孩子,18岁参军入伍,20岁退役回乡。部队教会了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也让我觉得我们在哪儿都可以干得很好,我们军人的身份就是一种荣誉,当然,我现在也这么认为[呲牙]。回到地方的我才发现,部队和地方相比太单纯,地方上我们还得从新兵开始,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我渐渐感觉到了压力。在这退伍十年间,我干过很多的工作,例如房屋中介、广告业务员、保险电销人员、做个个体花木零售、园林绿化工程,这么多的不同行业的工作带给我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体验,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觉得压力山大了!我现在还在为满足基本生活条件而努力,在城市里我只能看到工作和各种压力,看到自己很努力也很狼狈的去讨生活!2017年老家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我被推荐为村委会委员候选人并有幸当选,本身这也就是一份工作,但是家里人却是统一的持反对意见,就因为工资低得不能满足家人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我还是坚持回到了老家村委会任职,这两年多的工作虽然工资低得可怜,但是每天看着农村老家就会觉得亲切,个人觉得农村老家就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吧!这是许许多多在外打拼漂泊的人安放灵魂的港湾,这应该才是家,这才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年味越来越淡,但是家始终是家!不都说,甜是故乡水,亲是故乡人嘛!这就是我认为的越来越多人回农村老家过年的理由!


盛世弘林


中国人,中国味,中国的传统节日,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记全。我这里只说春节,我们这里过春节,称叫过年,大年30叫团年,也要守岁的,在家里是要烧香,祭祖神,献饭。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才算把年过完。我们这里初一至十五早晚要烧香,晚上送节送“客”才算完。过程以后再说,今天说说年味儿。一是筒化了过年过程。很多人过年只是大家到齐吃饭,就散了,最多打打牌喝杯酒结束。二是这几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八九十年代,家家有余粮,甚至于有些四五年都吃不完。年猪杀几条,鸡鸭自己喂得有。但是经济上就差,工业品也少,外出的或找到钱的,给家人亲戚购衣服送点工业品,满是欢喜,亲情也就近了。现在是高消费时代,消费水平高,钱少了有点整不转,农村吃米也基本是买了,工业品成市有的农村也有,过年有,平时也有,也就没什么惊喜。三是这几年外出人回老家的少了些,不是了解面,但是我知道的有,1,是没有找到钱的,2,学生节约路费的,有些着套路贷校园贷,3,是年轻没有找到钱不说,还遭受高利贷套路贷的。他们没钱回,不敢回,所以说农村过年少了些年轻人,也就少了朝气。有村和社区组织得好的还是有年味,也很有新象的。城市人到农村自由,新先减压,放松,更是根在哪里。愿大家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过一个祥合的年。


清625159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每次将要过年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小时候过年的场景,那时虽然农村的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在过年的时候大家一样可以过得非常开心,比如说大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唠家常等,等到了大年初二的时候就要开始和父母一块去姥姥家走亲戚,要知道在以前过年走亲戚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最为欢快的时刻,因为走亲戚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讲可以吃饭很多好吃的。

但是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我感觉从2010年之后,农村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比如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东西,现在是什么时候想吃了直接就可以去购买,当然现在购买东西也非常的方便,再一个现在农村过年比较淡的因素还有就是在走亲戚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到了亲戚家以后,有的直接把礼物放在家门口不留下吃饭就走了,显然现在过年走亲戚也越来越淡了。

还有就是以前过年的一些风俗现在也没有了,比如说在过年的前三天需要蒸大馍,油炸果子等,但是现在这些风俗习惯已经很少有人做了,因为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直接买大馍吃,但是问题中还提到“在农村的年越来越淡的情况下感觉还有很多城里人回农村过年呢”其实在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回到自己的老家。

因为很多在城里买房子以后得农村人,在过年期间总感觉在老家才是过年,毕竟老家还是他们的根,再一个就是现在城里过年基本上都是禁止燃放炮竹的,因此城里过年更感觉不到年的到来,所以一些城里的朋友就想着回到农村老家,在农村老家无论怎么样也是一种不一样的过年氛围。


纪录乡土


淡!只是你把现在和小候比较了,生活方式在改变,改变的是经济,那时家里穷,所有吃的东西都是妈妈亲手制作,隔壁邻居家好几家帮忙今天你家,明天她家的,所以忙的热乎,现在我们长大了都挣钱了,所有的东西都能买到,所以自然就没那么忙了,你看现在的孩子过年她们还是很开心呀!



平凡的向往日子


现在农村过年年味不是越来越淡,而是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作为一个经济独立的成年人来说,想吃的,我们早已有过吃撑了的时候,想穿的,也早已努力穿在了身上,长大了也就失去了小时候的纯真和期盼只有过年才有的水果零食,新衣服,压岁钱等,所以,只有小孩过年最有年味,而成年人的世界,面对飞快的社会,高昂的物价,和经济的债务,也就对过年没有了多大的期盼,唯一的就是能和家人,亲朋好友相聚

城里人过年回农村过年,一是城市里的小区本就不热闹,大门一关,就相当于把自己关在了一个笼子里。二是,农村里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亲切和朋友,年初一开始就带着孩子挨家挨户拜年吃饭,和亲朋好友拉拉家常,和家人齐聚一桌,那都热闹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