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刘牢之,南北朝时,江苏徐州人,东晋名将,生于武将世家,祖父刘曦官至雁门太守,父刘健官至征虏将军。

刘牢之,则因西晋末期八王之乱,引来的五胡乱华,追随晋庭,举家迁徙南方,后因谢安、谢玄叔侄二人以"北人"为主,组建"北府军",刘牢之赶往应征。

因为是将门之后,谢玄对其格外重视,不久就擢升其为参军,可以带领一支小部队,单独作战。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小试牛刀

谢安组建北府兵,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北方人的强悍的战斗力,组建一支足以抵御北方区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南下袭扰。

刘牢之,在参加北府军初期,只是参与了一些小规模战斗和地方性的平叛与剿匪的战斗,并无太大的功绩,但是却积累了相对丰厚的战斗经验。

至公元378年,前秦大将句难率军南侵,谢玄率军从正面迎敌。

刘牢之则率所部两千余人,迂回到句难侧后,袭击其粮草辎重部队。

句难军,见粮草被烧,军心大乱,谢玄一战击溃。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击溃句难

此战之后,刘牢之,备受重视,又被擢升鹰扬将军、广陵相。




淝水首功

公元383年,苻坚举倾国之兵,南下攻晋,想要一统中原,建立一个继秦汉晋之后的第四个大一统的王朝。

谢安、谢玄在此时,临危受命,以区区八万北府兵,迎战苻坚的八十万前秦军,史称"淝水之战"。

在大战前夕,双方各派先头部队抢占有利战略据点。

苻坚派其弟苻融率军进占寿阳。

而谢玄则派大将胡彬驻守硖石,与其对峙。

苻坚又派大将梁成率两万步骑兵进驻洛涧。

谢玄这时,问到刘牢之"你可有胆量破敌?"

刘牢之回答"大丈夫生于天地,国家兴亡于一身,岂有不往之理?"

于是谢玄派给他五千北府军,前往迎敌。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刘牢之到了洛涧之后,并没有耽搁,直接率部渡过涧水,寻高处驻扎,并派奇兵顺淮水而上攻占前秦军渡口。

梁成见状不敢耽搁急忙出战,却中了刘牢之的埋伏,被刘牢之阵斩马下,此战,刘牢之攻杀敌和俘虏一万余人。也是淝水之战首役。

淝水之战,苻坚战败后,刘牢之随谢玄主力部队一路掩杀,攻占谯县、彭城等重要关隘。并因功再度被擢升为龙骧将军,食邑五百户。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次年,因苻坚兵败,前秦太子苻丕在邺城戍守,遭到另一位排名更高的后燕名将慕容垂的围攻。(就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祖先)

于是,苻丕向东晋求援并称臣,谢玄便派刘牢之率军救援,慕容垂见刘牢之的北府兵来势汹汹,不敢与之对阵,率军北还。

刘牢之一路掩杀至河北临漳境内,发现慕容垂为加快撤军速度,尽弃辎重而走。于是,刘牢之的部队便开始了争抢"战利品",队伍逐渐陷入混乱状态。

哪知慕容垂早已设下伏兵,正好趁乱冲杀过来。

刘牢之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只得退守彭城,召集残部。

后,又因后燕攻打东晋,高平太守徐含远向东晋朝廷告急求援。刘牢之以"兵力不足"为由,未于救援,致使高平陷落。刘牢之也因此被罢官,贬为庶民。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一叛王恭

直到公元497年,刘牢之的另一位"伯乐"王恭出现,当时的王恭是排名超过诸葛亮的另一位名将和名相王猛的孙子,也是东晋朝廷的外戚,因为受到当时掌权的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的排挤,愤而起兵"清君侧"。

王恭认命刘牢之为司马、辅国将军兼晋陵太守。这把刘牢之的官职和权利从之前的龙骧将军一下提升了好几个"段位",这样的封赏不可谓不丰厚,按道理,刘牢之应该对王恭感恩戴德才对。

事实上刘牢之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自从王恭重新启用了刘牢之之后,一路势如破竹,直杀到京城附近,东晋朝廷迫于压力,只得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王国宝,并将其斩首示众,以泄王恭之愤,保全了司马道子。

怎奈王恭天生一副高贵像,根本看不起刘牢之这样行伍出身的军人,"吃完饭就骂厨子",对刘牢之并无礼遇,并且时时刻刻流露出一种看不起的态度,这令刘牢之很是不满。

东晋朝廷中早已有人看出二人间的矛盾,便派人说服刘牢之"只要你杀了王恭,他现在所有的一切,朝廷都给你。"

刘牢之二话不说,直接杀了王恭,东晋朝廷也确实没有食言,封刘牢之为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的诸军事。

如果说,刘牢之之前军功所得官职在二楼的话,王恭启用他给他的官职相当于到了五楼,而在他杀了王恭之后,晋庭给他的则是,直接坐上了火箭,让他有了争天下的实力。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镇压孙恩

公元399年至400年,孙恩以"五斗米道"之名,发动起义,攻陷会稽郡等重要城池,刘牢之受命,率军平叛。斩杀孙恩军十余万,孙恩最终也是兵败自杀。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二叛晋庭

公元402年,一个纨绔子弟、糊涂蛋——桓玄发动叛乱,晋庭派刘牢之前去平叛。

刘牢之自知已经功高震主,如果再消灭了桓玄,朝中的司马元显等人未必能容得下他,毕竟"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谁都是懂的。

于是,刘牢之并没有急于进攻桓玄,而是率军驻扎在长江边,与桓玄对峙。

桓玄一方自然有高人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便给桓玄出主意——派人去游说刘牢之。

来者就是刘牢之的舅舅何穆,看这名字就很和睦,三言两语就点中了刘牢之心中的死节"如果消灭了桓玄,你何以自处?"

刘牢之认为有理,便同意了桓玄的条件,又一次倒戈,跟随桓玄造反。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其实,如果单纯看当时晋庭、刘牢之和桓玄三方的实力对比的话,可以说即使晋庭和桓玄合在一起,刘牢之也是分分钟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掉。但是这时候的刘牢之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始终想着"自己的头上必须有个主子才舒服。"所以投降了桓玄。




三叛桓玄

而好景不长,桓玄很快收了刘牢之的兵权,认命其为征东大将军、会稽太守,将其调离了一线战场,脱离了自己的老部队——北府军。

刘牢之一见,自知末日将近,与儿子刘敬宣商议说"刚刚投靠过来就削了我的兵权,之后必然要对我下手,我们需要早做打算。"

于是,刘牢之调集北府军旧部将领,与其商议再次谋叛桓玄之策。

北府军将领纷纷因其屡次倒戈而心存不满,纷纷离去,自此,刘牢之已经是众叛亲离,无奈之下只得自缢而死。

桓玄得知消息后,命人将其尸体斩首,暴尸于城门。

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得知消息后,立即潜逃,不知所踪。

中华百将谱,第98名,北府军第一猛将,东晋版三姓家奴——刘牢之




纵观刘牢之一生,征战无数,少有败绩,巅峰之时可谓权倾朝野,却无篡位之心,也算是一个"耿直BOY"。

但是,其先叛王恭、再叛晋庭司马元显、后又要叛桓玄,所谓人无信不立,像刘牢之这样叛来叛去的人,恐怕其信用早已荡然无存了,所以才导致跟随其十余年的部将也都纷纷离去。

看来,忠诚,对于任何人都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忠诚,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亦或是对手,都会对其投来鄙夷的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