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导致起义的失败

说起晚清,那是一个我们都不想回忆的时代,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徘徊着,当时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之下,清王朝摇摇欲坠。西方列强的侵略还没让清政府军队元气大伤,倒是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先成为了清政府的一个噩梦。为了解决这一内患,清政府统治者甚至于联合西方列强不惜一切代价要剿灭起义军。经过多年的斗争终于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太平天国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叛徒所致。当年太平天国被中外势力联合剿杀之余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呢?这事我们能从这个叛徒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导致起义的失败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正是因为苗沛霖的叛变才使太平天国陷入绝境,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苗沛霖从小家境贫寒穷困潦倒,本以为寒窗苦读能够一举成名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一耳光,他用了三十年的精力刻苦读书最终也只是一个秀才,理想中高官俸禄的生活遥遥无期,苗沛霖深夜痛哭苦苦思索人生的走向,最终发现自己前三十年来的路走错了,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考取功名,于是就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的千古绝句以表心志,也是对自己的过往做了一个彻底的了断。后来苗沛霖就做起了墙头草,做着人尽可夫的事情,不择手段壮大自己的势力。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导致起义的失败

洪秀全组织太平天国起义,却成了苗沛霖的人生的转折点。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苗沛霖想到趁战乱自立门户,于是他开始操练兵力,组建了十万人的苗家军。苗沛霖会治军,号令严整,苗家军在安徽痛击捻军,各地土豪劣绅见苗沛霖如此厉害,纷纷依附。仅用了一年时间,苗沛霖就发成为安徽北部实力最强的割据军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军阀。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导致起义的失败

苗沛霖大败捻军之后得到了清朝廷的赏识,三年之内官职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至二品官,但是他狼心野心不甘于二品官职,一转脸就投靠了太平天国。在与朝廷军交战时,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抗朝廷的几十万大军。最终,为了取悦清政府,博得信任,苗沛霖毅然而然选择了出卖陈玉成。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导致起义的失败

他托心腹之人给远在庐州的陈玉成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感情真挚表示了对于合作的极大诚意,说只要陈玉成来寿州与自己共商大计,他将组织四旗人马配合夺取汴京。陈玉成虽然早就知道苗沛霖不是什么好人,一开始就存有异心,加入太平天国不过是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罢了,但是想到苗沛霖这个人反复无常,没准是真想共商大事,加上太平天国已经无力回天了,就像赌最后一把。于是,他不顾下属的劝谏义无反顾前往寿州赴最后的生死之约,最终遭苗沛霖诱捕上献给清政府。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导致起义的失败

据说陈玉成临死前曾怒斥苗沛霖道,如果我今天命绝于此,那么唇亡齿寒,你的苗家军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后来陈玉成被凌迟而死,这话最后也在苗沛霖身上得到了验证。不久之后,苗沛霖在蒙城遭到清军的剿杀,最终寡不敌众战败被部下杀死。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导致起义的失败

苗沛霖反复无常,他最大的信仰来源于权利,可惜最后也因此而死。他曾经分析自己失败的人生,说是被读书耽误了。但其实他对自己的认知是存在缺陷的,导致他一生失败的原因是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后来有人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苗沛霖的一生,小编我深表赞同,那就是”心比天高,目比寸短“。对于叛徒苗沛霖,我的内心是无比痛恨的,三次变节堪比“三姓家奴”啊!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位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呢?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