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宅在家的日常,如何高效陪伴0~2歲孩子玩耍?

前言:

春節,本來是大家歡快的過年時刻,卻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給這個節日增加了十分緊張的情緒。

世衛組織、疾控專家均指出,目前所知最有效的防護辦法,即為"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

希望大家沒有特殊情況都能安安心心待在家裡,畢竟這是唯一一次“躺著為國家做貢獻”的機會。

疫情當下:宅在家的日常,如何高效陪伴0~2歲孩子玩耍?

昨天一位媽媽私信問我,孩子是否有過動的傾向,因為家裡買了成山成堆的玩具,都是三分鐘熱度。


於是我讓媽媽挑了一些玩具,開始陪他玩,教他如何操作,結果發現孩子非常期待下一個遊戲,而且都能好好的配合,媽媽則感到不可思議。


其實,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吃、睡、玩”三件事都很關鍵,而且玩會越來越重要,原因有這幾個 :


1.玩的刺激少,放電不夠,精力旺盛,每天給你上演睡前馬戲團,滾過來、翻過去,爸媽怎麼逼也睡不著。


2.玩的經驗少,身體熱量消耗少,孩子就不容易餓,於是你苦心準備的飯菜,孩子總是興趣缺缺,每到吃飯時間,不是吃少少,就是想逃之夭夭。


3.玩遊戲,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並從中得到成就感,很多孩子透過成功的遊戲經驗,來證明自己長大及獨立,很多孩子玩遊戲,會迫不及待跟爸媽分享。所以,玩遊戲,解情緒,可以調節孩子的情緒及氣質。


4.每天不斷的從生活中,教孩子規矩,可能也禁止了很多孩子的探索行為。引導孩子玩遊戲,最自然,用開放的態度與孩子陪玩,中間產生的情感交流更多,其實是讓孩子更聽話最高效的方法。


我每天的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陪孩子玩,從玩中帶著孩子學習,從玩裡面去發現孩子的氣質。這麼多年的教學經驗下來,我們發現現代的爸媽,越來越知道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


然而,如果爸媽還能學到如何陪孩子玩,那一定能幫助你更瞭解孩子的心智發展。而我們認為懂得陪玩的爸媽,有三個守則如下:


1.挑選最適齡的玩具

選對玩具讓你上天堂,選錯了,可能就住套房了!原因是選到對孩子太簡單的玩具,孩子玩不出什麼變化,可能就三分鐘熱度;

選到太難的玩具,孩子覺得很挫折,沒有辦法建立成就感,也可能會造成興趣低落的現象。所以根據年齡及發展能力來選擇,是最容易成功的方式。


2.觀察孩子如何玩玩具或遊戲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孩子拿到一個玩具,玩的方式可能跟我們想象得不太一樣,有的孩子,拆了玩具盒卻一直玩那個盒子,裡面的玩具不怎麼重要。

不肯學你怎麼玩不打緊,有時候甚至你教他,他還會很生氣想用自己的方式玩。所以傑奧baby的老師常鼓勵爸媽,先觀察孩子怎麼玩,我們再從他們的玩法中加入或給意見,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大人很尊重他們的遊戲行為,進而互動得更好。


3.專心陪伴不敷衍

陪玩一定要專心,孩子很能察覺你是否把注意力放在與他的互動上,例如有些家長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一旦被孩子發現,陪伴的家長心有旁騖,孩子就會不信任你的玩伴關係,幾次下來,你想再引導孩子專心玩遊戲,恐怕會有困難。


所以在這兒呼籲大家,陪孩子,重質不重量,能專心陪孩子玩1小時的爸媽,可能比不專心陪孩子半天的爸媽,更能吸引孩子目光及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那麼聰明爸媽,如何替1、2歲寶寶選玩具呢?


*玩具功能* 主要可以讓寶寶走路和跑步等動作更好,以及加強寶寶的認知理解和手眼協調能力為原則的玩具

1.各種玩具書:譬如硬紙書、立體書或簡單圖畫書籍。

1歲即適合開始進行親子閱讀,讓寶寶理解物品名稱和增加口語認知,同時培養閱讀專注力。


2.學走多功能車:這階段寶寶正在學走路,可考慮一臺可當學走推車,未來還可當滑行車或其他遊戲功能的多功能車。


3.積木型(堆棧或形狀配對盒)玩具:可選擇較大的積木,透過雙手操作積木來練習拼扣能力,也可以練習堆棧能力。形狀造型的積木,放入盒中來練習形狀或顏色的配對能力,也增加寶寶的手眼協調。


4.敲打型玩具:譬如敲打球檯或敲鐵琴等。藉由敲打得到本體動作覺滿足和練習,也學習簡單工具使用技巧。


*小提醒* 這階段的孩子會喜歡塞玩具到嘴巴,請注意玩具材質和小零件,避免誤食!另外此階段需要更多的陪伴,才能慢慢培養寶寶玩的專注力和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