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何紹基的“燒雞體”(紹基體)冠絕大清朝,對後世影響巨大?

雅室雕龍


以“豬蹄法”(啟功形容何紹基執筆法)寫出“燒雞體”,哈哈,何先生寫個字,竟整出一桌下酒菜了。

要論書法史上第一“大忽悠”,我認為非包世臣莫屬。這位鄧石如的弟子,手上功夫不怎麼樣,口上功夫卻是了得。

他先是說劉羅鍋劉墉寫字用“龍睛法”,還要不斷地轉動筆管,以至把筆頭都轉掉了,這就是“捻管”的來歷。

照他這個說法,現在的“吼書”“射墨”等行為藝術,都要認劉羅鍋這個祖師爺了。

這還不算,他又杜撰出個“迴腕法”,就是啟功先生稱為“豬蹄法”的執筆方法,虎口平齊,四指並列,握住筆,還要勾著腕,哈哈,這是要練武功嗎?

偏偏“何燒雞”是個老實人,還真相信了他的鬼話,按他這個執筆法練了數年,終於給他練出個“燒雞體”。

不由想起了《射鵰》中的“蛤蟆功”。黃蓉把《九陰真經》中的上下順序打亂,原想讓歐陽鋒走火入魔,不想西毒卻歪打正著,練成了絕世武功。

應該說,紹基體的根基還是顏體,強調中鋒,強調絞轉,參以碑學的趣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而關鍵的是,“豬蹄法”是以肘運筆,這種方法使得收筆時必然帶出一絲牽絲,而這細細的尾巴無意中暗合王羲之的秀美筆法,使得“燒雞體”在兼具顏體與北碑風格的同時,又有了二王的筆意。

關於何紹基書法,其碑帖融合的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其有違人體生理特點的“迴腕法”,卻不用刻意去學習。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是何紹基故鄉人。自豪。

小時候,我覺得何紹基的字像小孩子寫的。

長大後,不,學習書法後,才明白,沒有人比他的字灑脫,大氣,靈動,又容含拙撲。

書法,精緻容易,拙撲最難。拙裡藏精,不是筆墨歷練,而是人性社會歷練的結果。

何紹基,讓我望塵莫及的藝術大家。


畫家唐思源


學習何紹基書法,要了解他的藝術特色,審美取向,如何創作式的臨碑帖?吸收哪些所需風格因子,才自成一家的?

何紹基一生臨過數十種碑帖,他的臨摹書法作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寫法上以"戰″行之筆積點成線,戰而不飄浮,好似屋漏痕。在臨習中往往加入己意,專注某一端,或取其意,或取其勢,或取結構。他說:"書家須自立門戶,其旨在熔鑄古人,自成一家,否則習氣未除,將至性至情不能表現於筆墨之外。″他的行草書有篆意,隸意。渾厚雄強,被譽為清代書法第一人。

何紹基臨過哪些碑帖呢?他採取的是創作式臨摹,加入己意後各具什麼特徵?

一,何紹基臨《蘭亭序》(圖1)。他是用顏體風格特徵來臨的《蘭亭序》,顯得寬博沉雄,字間牽絲少,一變王羲之秀美風貌。但仍有《蘭亭序》的影子。

二,何紹基臨《石門頌》,舒展放縱,飄逸自然。(圖2)。

三,何紹基臨《爭座位》,拙樸有力,厚重雄強。(圖3)。

四,何紹基臨《張玄墓誌》(圖4)。古質典雅,用筆方圓結合。

五,何紹基臨《張遷碑》,(圖5)。古拙遒勁,渾然天成。

六,何紹基臨《禮器碑》。(圖6)。不求形似,全出己意。

七,何紹基臨《乙瑛碑》。(圖7)。渾穆雅健,純樸自然。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書法作品為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書。)











神韻軒書法


天哲在十二屆國展的行草書部分學習參觀了兩天,行草書作品中學習臨帖米芾、何紹基、王鐸這三個人的最多!我個人感覺,何紹基風格的作品差不多排第二,甚至於第一!以下配圖都來自天哲在十二屆國展的拍攝的!

如果從風格上說,他的書法風格呈現灑脫、大氣、靈動又飽滿含拙撲。剛剛有位頭條朋友說得非常好:“書法,精緻容易,拙撲最難。拙裡藏精,不是筆墨歷練,而是人性社會歷練的結果。”

如果從成因來說,天哲總結了下面五點:

一,書法發展到今天,嚮明清一路取法已經蔚然成風尚……這是一種時風,時風吹來,人人皆知……核心點是因為從明清書法家找出路比較容易比較快!

二,大量的書法初級愛好者是從顏真卿楷書學習入門,何紹基行書正是顏體的結構依託!然而,顏真卿本人的行書入手反而難於何紹基的!

三,何紹基行書的技術非常精到,人們往往容易看得到、學得到!同上,這一點,天哲以為顏真卿本人的行書乍看技術,似乎沒有何精到,藏而不露……

四,回到展廳文化中來!大家不要忘記,當代書法的主要特點是展廳!明請書法非常適合展廳,大家從明清幾位大家的手裡討飯吃主要是因為這碗飯適合展廳!

五,取法容易入手!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很高。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草書尤為擅長。何紹基的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何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面貌。大家不妨想一想,何先生已經融篆、隸於一爐了,我們簡單取來,極其容易!











陳天哲


“燒雞體”即紹基體,清代書法家何紹基體。何紹基(1799年—1873年),字子貞,號東洲、晚號猿叟(一作蝯叟),清朝湖南道州(今道縣)人。何紹基的書法成就極高。其書法熔鑄古人各體,風格獨特,自成一家,俗稱“燒雞體”(紹基體)。草書尤擅。其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並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唐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兼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韻,從而使其書法不同凡響。其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面貌。其篆書,中鋒用筆,並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何氏書法,早年秀潤暢達,遊走於顏真卿、李北海、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書法冠絕一時,被譽為清代第一。

由此,後世書家許多人都以何紹基的書法為楷模,“燒雞體”(紹基體)倍受追捧受人青睞遍及大江南北,影響之巨大幾無人能及。



雅室雕龍


何紹基自己更是詩、書、畫俱佳的文人雅士,還是金石學派創始人阮元的傳人,當然風流倜儻一時,就像今天的書法藝術家明星一樣,背後有無數粉絲追隨。例如,我們的碑學大師趙之謙,當初就對何紹基書法崇拜的五體投地了。



有一次,在杭州碰到一個好機會,趙之謙的老師吳熙載說,今天你可以見到何紹基大師了,你就偷著樂吧!

趙之謙高興啊,能偷著樂嗎?何紹基趕緊大張旗鼓地去準備拜會心儀的大師事情,他親自反覆挑選了一些還覺得很滿意的作品,卷好去拜見大師。

果然,趙之謙見到何紹基了,吳熙載也在,還有好多滬杭名仕,而且,何紹基還當著眾人,請他提問問題,發表藝術見解,趙之謙受寵若驚,以為以文會友,無所謂師長弟子,就把自己對書學的見解滔滔不絕說了個痛快。

不料,是不是何紹基喝大了,對趙之謙的議論沒有一句滿意的,還熱嘲冷諷地挖苦了一番。


誰叫這是拜見大師啊,所以,就是諷刺挖苦也挺高興的,拜會大師多不容易啊。

接著,是看趙之謙的作品,何紹基也沒有多少好話,儘管有吳讓之在一邊誇獎了幾句,但是,何紹基還是對趙之謙的書法不屑一顧。

趙之謙這次乘興而來敗興而去的與何紹基之會,給趙之謙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

要知道,趙之謙後來大大超過了何紹基的名氣,僅此,能說何紹基冠絕大清嗎?

不過,何紹基在晚清確實有自己的地位,這是沒有問題。首先,他的書法成就起碼在阮元、吳熙載之上。



而且在帖學領域有一定的突破,這是值得肯定的。

儘管阮元、包世臣這些人提倡碑學,但是,只有理論,沒有什麼實際的碑學藝術實踐。

何紹基起碼學習了不少碑學。首先,他早期的書法就學過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這個碑雖然是唐代的楷書,但是,魏碑的遺風,比歐陽詢還要重一些。

道光五年(1825)春,時年26歲的何紹基在山東濟南獲得了一本北魏的字帖拓本《張黑女墓誌銘》,這次與魏碑相遇,讓何紹基愛不釋手。他臨摹《張黑女墓誌》多年,這是他在帖學基礎上與碑學的衝撞。


還有,他對隸書的研究,也很拖入,例如《張遷碑》、《禮器碑》據說都臨摹過一百遍,而且是60歲以後的老人了。

此外,他還學習篆書。

但是,說實在的,他的隸書,篆書,前面有伊秉綬、鄧石如的成就,後面有吳昌碩的成就。我們定格歷史看何紹基的篆書和隸書,都不是很突出。

他的書法成就,主要還是行書草書。

吳昌碩常以“鴻蒙”形容何紹基的書法。他在其題《何子貞太史書冊》中說:“但願蝯叟入夢兼魯公,正氣充塞鴻蒙中,何難絕大手筆驅蛟龍?”

楊守敬評價他的書法說“如天花亂墜,不可捉摹”。這都是說他在行書草書上的成就。

我們從吳昌碩、楊守敬這些書法家的內行評論來說,都已經不低了。但是,說何紹基冠絕大清,這就過分多了。


何紹基是一個祖孫三代的書法家族。父親何凌漢、兒子何慶涵、孫子何維樸四人合稱“何氏四傑”。不過,真正屬於書法家真的只有何紹基了。

這個原因是,雖然,何紹基父親也善書法,但是,也只限於館閣體之內。兒子何慶涵、孫子何維樸雖然書法也不錯,但是,第一限於家學以內,第二,也沒有什麼新意。你說他們的書法不好,不對,但是,跟何紹基一樣,稱文化意義上的書法家,那就對不起他們了,因為,人家也不像做書法家,寫好字是每一個封建時代讀書人起碼文化,但是,想做書法家,卻不是每一個人的理想。在這個何氏家族裡,想做書法家,唯有何紹基一人。

前面我們說了,何紹基的書法修養確實不錯,成就也是有的,但是,在大清有限的書法家之中,也確實難以冠絕大清。


但是,我覺得,何紹基雖然沒有冠絕大清,他的書法開拓者的地位,這是毫無疑義的。

例如,他的隸書有用顫筆的先例,後來清末李瑞清就是從何紹基的顫筆受到啟發,然後又顫筆書法。

李瑞清又把顫筆傳給得意弟子張大千,張大千一生沒有改變顫筆作書的筆法。

何紹基的顏體書法還影響了一位當代書法家,這個人就是舒同先生。


舒同非常欣賞何紹基的顏體書法,以至於達到痴迷的地步,為此,還被康生冷嘲熱諷地說,何紹基的書法有什麼好學的?不是還不如鄭板橋嗎?

但是,對藝術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這個有什麼錯呢?

所以,舒同先生的“舒體字”就是在何紹基的啟發下形成的。

不過,我要強調一點的是,舒同先生筆下的“舒體字”確實比何紹基的書法特色要更鮮明一些。

如果說,何紹基的顏體書法是一個新的小苗苗,那麼,舒同先生對顏體書法的發展,在何紹基的基礎上開出了書法百花園裡的一朵鮮花。


千千千里馬


說何紹基書法冠絕大清朝,我覺得言過其實,說何紹基對後世書法影響巨大,我覺得更是無稽之談。

我們都知道,中國書法早在漢唐已達藝術高峰,千百年來後世書家一直在追趕,但從未超越漢唐輝煌。

何紹基

不過在明代至清代,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中國書法出現了一段書法復興的小高峰,湧現出來一大批書法家,王鐸、傅山、朱耷、許友、金農、鄭板橋、趙之謙、桂馥、吳昌碩、董其昌(晚明)等等,在這些人之中,有許多人書法造詣遠超何紹基。

草書當推王鐸為魁首,隸書則必是桂馥、金農無疑,何紹基的行書、篆書在當時可算風頭最盛。經過兩百多年的歷史沉澱,如今何紹基的書法在歷史的天空中實在是一顆微不足道的星小小星辰。

別說路人,你就是隨便問問幾個學習書法的人知不知道“燒雞體”?估計很多人會回答:“不知道,燒雞腿我倒是知道呢!”

我個人覺得何紹基書法水平的確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管是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還是篆書,都是一股腦的往右邊倒,看得人怪累的,我嚴重懷疑何紹基同學是一個歪脖子。


永書101


之所以成為清以來行書首屈一指,鶴立雞群,因為具有揮腕寫手,每每一幅作品,大汗淋漓,嘗自己與自己習慣手法過不去,選擇了大家難以體驗的迴腕之力。

竊以為這就是何紹基的別具執筆法的強項所在。

曾經沉迷與何紹基的書寫筆法,因為何紹基具有的顏體雄厚之境,和篆隸的功力之技法。其行書的渾厚與筆力迅疾,是任何學習何紹基的兩道山峰,是一種境界於“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境界。或許意境深遠,而凝聚了他對書法的用功克勤。是任何現代人難以達及。更加對中國書法的感悟極深,也是任何學習何紹基筆法的人的體會。

初期,學紹基體,力不從心的原因,不僅是書學的淺顯,更重要的自己對書法各種書體的淺顯。加上沒有紹基的書齋之用功。

之所以是清代第一書家,正為名符其實,而今雖然趨之紹基體,其實都是表層的上皮毛而已。並非神髓之真味。

以上拙見。繼續回味紹基書體的不拘一格之書墨境。

作為一個書家,何紹基精通金石書畫,作字懸腕,作藏鋒書,日課五百字,大字如腕,習字大字見長,後有行書大小間之,小字如大之寬博,任何書家都達不到其大字如小,小字如大字。之境界。只有何紹基做到了。

何紹基中年勤奮南北朝書,侵淫“張黑女墓誌”用功最勤,後有紮實“禮器”“張遷”,二碑最為精深,達到百通之多。從未間斷,無論舟車寄旅。後有小篆克勤,導致老來眼疾,因而後期作品皆為感覺憑著功力,而依然謹重。

索字者眾多。而應接不暇,多以書寫對聯較多。而都是隨心所睿,書寫到了極致。

考量何紹基書體,應該說與清代書人追求姿態的奇絕,而書風影響了清代諸家的筆意,喜做碑學帖學糅雜之能。

何紹基極為喜歡唐代顏真卿書法,家中兄弟四人都是酷愛顏真卿,雖然何紹基廣博其他書體,然而從他的書墨筆意,顏體的筆意最重。取法多樣化,而顏體的神采汲取始終未有動搖。

其發力,虛和與氣厚。正是我輩難以達及的最重要書法玄妙。可意會。難以識讀肢解。更無法解釋其中內涵的美力所在。

另外中與側,之佈置,中鋒始終是紹基的用筆慣常,縱橫有象。涵蓋其餘。並非沒有側筆,飽滿的筆墨,之妍美,必有側之鋒出,而側筆不偏,是何紹基用側鋒的另一特徵。

另則映帶筆杪,氣象關聯,油然氣韻流動。

渾厚,大氣,雖然小字依然力撥大象。追求拙像朴茂,顯然是大家目有共暏。

近年來趨醜拙一時風氣大興。於是何紹基受到青睞。於是習練其書體蔚然。然而真寫出紹基書體真髓者,少之又少。

由是一解。不知滿意否?


狂喜淡墨a


《清史列傳》卷七十三記其“生平於諸經、《說文》考訂之學,嗜之最深。旁及金石、圖畫、篆刻、律算,博綜覃思,識解超邁,能補前人所未逮。性卓犖,豪於飲。客與之言,侃侃窮日夜,一材一藝,時蒙特賞。

然非所心服,雖名公卿不苟推許也。詩灝瀚曼衍,宗李、杜、韓、蘇諸家,書法入顏魯公之室,尤為世所寶”。 讀之如見其人。他一生勤奮,博學多才,而滋發其書藝,成就卓著乃其必然。

林昌彝《何紹基小傳》稱其“書法具體平原(顏真卿),上溯周、秦、兩漢古篆籀,下至六朝南北碑版,搜輯至千餘種,皆心摹手追,卓然自成一子”。他一生蒐集金石文字不遺餘力,遊名山大川,尋殘碑斷碣,既開拓胸襟,又增長學識,故其於古文字學與金石學十分精通,而其書之取法借鑑又十分深廣。





浮生半卷


何體特點:

來自於顏體,發展於二王,創新於顏體,成功於學識!

字體最早呈現出向右側斜勢的寫法!使斜中取正得以實現!

書法線條粗細變化第一人!啟功粗細變化取自於何體!

行草加楷味書法第一人!前人寫行楷或行草等,何體第一次提出行草帶楷味寫法併成功運用到實踐中,使中國書法的神韻受到極大地影響,也豐富了書法的體勢構成和神韻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