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蔆宇生活


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正确吗?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保健食品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的人群食用,具有调节具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不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好了,重点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我国有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企业不得宣传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那些所有告诉你吃了可以治好某某病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如果你还是理解不了,那么我们就来具体举个例子一种保健食品,告诉你吃了以后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而它确实也就是一种可以补充维生素的复合维生素片,那么我们不能说它是骗人的。

但是如果它自己明明就是一个补充多种维生素的复合维生素片,却告诉你吃了以后,可以增强免疫力,治疗糖尿病,甚至可以预防癌症,治疗高血压,那么赶紧扭头就走就对了,绝对是骗人的,而且是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的!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我觉得此说正确!我家丈母娘就被某会所拉去弄保健品,结果钱没少糟践,拿回来各种各样保健品,还有不少白面豆油。保健品她自己能用了那么多吗?就分给家里人,我家有幸得来一些,除湿的,增强免疫力的,降三高的,管便秘的等等,用过后,真没发现什么作用,如果说有一点点效果,我也绝不会说保健品坏话,真是没有丝毫的效果,我估计,那些东西里面,有效成分比零大不了多少!有一次,丈母娘感冒了,在医院打针,让我替她参加一个讲座,正好我想了解一下她们的那个会所的活动,我就拉着我家那位一起去了,在一家宾馆,那个会所在那里长租的客房,在一楼大厅签到后,有人领着乘电梯到四楼一个会议室,里面早已经坐满了人,清一色都是老年人,我们被请在座位上,呆了一会,从别人那里弄明白,要等着一个医学专家来讲课,课后他给参加讲座的人诊脉查病。从“专家”那里听到了好多新词,比如“宿便”、“亚健康”、“湿气”等等,好不容易听完了课,开始按号待诊,到我们俩号了,进去后,那位“专家大师”开始给我家那位诊脉,把手搭在手腕上,扣住三个手指,半眯着眼睛(老中医都那样),开始说话了,睡眠不好吧?说完马上看表情,我家那位笑着没吭声,因为第一件事就没说对,她睡眠太好了,吃完晚饭就困,几乎是脑袋挨上枕头就睡着,从不失眠,紧接着他又说,有点便秘是不是?她还是没吭声,紧接着,大师又说了几个毛病,不是没有,就是不太明显,无关紧要。其实,诊脉查病不是目的,目的是卖药,他们会所有一种保健品,专门给老年人调理亚健康的。一个疗程399,一次给拿三个疗程的,首次优惠返现200元,那就是收款997元。那天听讲座的差不多有200人,他得收多少钱呢?这些老头老太被他们骗惨了!我们俩耐着性子听完他说的保健品收费标准,然后告诉他,我们是替老妈来听课的,不需要那种保健品,然后,就落荒而逃


与非或非gy


凡是能在市场上合法售卖的保健品和保健食品都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测部门审核批准的“健”字号或“食”字号文号。否则就是假冒伪劣商品。而标注有“健”字号和“食”字号的保健品及保健食品,在销售中均不得以治病疗效进行宣传。所以,说保健食品骗人其实指的是:1.在销售时以治病疗效为宣传。2.夸大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对疾病的治疗作用。3.价格虚高,把豆腐卖成肉价钱。涉嫌价格欺诈。4.谎称疗效和疗程有关,忽悠客户大量购买囤积。5.在销售时采取“会销”或“传销”等方式,激发虚假需求,无效购买。

合法批准的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是吃了绝大多数会有好处,但别指望能治病(若吃了病真的好了的不是因为吃了才好的,而是本来就会好,不吃一样会好)。就好比每天吃青菜,面包米饭,肉等食品对人有好处有保健(保证健康)作用一样。若是把一斤青菜包装成保健品,买200元,会有人会去买吗?——肯定没有!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买200元一斤的青菜呢?——因为两个字“不值”。这就是说保健品是骗人的核心原因——不值!不值!不值!!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上海默石


问题荒谬。看来,中国太需要普及营养学了。营养学,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纳入学生教程和家喻户晓了,而中国在这方面太落后了。要晓得,人体的真实材料是营养素组成的,从头发到指甲,从皮肤到内脏,所有的部位都是七大营养素的产物,例如,骨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钙镁磷等,而补充这些营养,还有顾及维生素D和K,即使补再多的钙,若没有D和K,也不被骨头所吸收。而现代的高磷地钙饮食,以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成为人体灾难。再例如,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一层保护组织——黏膜组织。这层黏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水及维生素A等。就像胃病,就是胃粘膜受损,需要补充维生素A和蛋白质,可以修复。若缺乏这两者,吃再多的药,也很难治愈。总之,人生病,就是营养不均。营养能修复死去的细胞,而药物缺恰恰相反。

保健品即营养保健食品,凡食品都有保健功能。我们日常所吃的任何食品,谁敢说没有营养保健功能。喝了水还解渴呢,就不要说其他营养素了。

人生病,一定是欠下了营养债。对于那些不敢吃水果的人群,营养食品,有它独到的优势,可以帮助身体加快恢复。再者,现在的果蔬,营养素在不断地减少,就西红柿为例,早先的西红柿,每100克含维生素C16毫克,而现在的西红柿每100克不足4毫克,而其它食物就更不用提了,而且都有毒素残留。要想补充100毫克维生素C,需要多少🍅?而保健品就能做到,像有的VC片,一粒可达几百毫克。而VC属水溶性,在人体内仅存2~3小时,需要时时补充。对于出行者而言,带上一瓶VC,既方便又快捷,又退烧有消炎,又解毒又抗过敏,多好的食品啊。能说是骗人的吗?

别忘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世上只有人骗人。要想养生,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营养结构学通,知道自己缺啥营养,就会出现啥疾病,该补啥了。

请擦亮眼睛,保健品是不会骗人的,一定要选择正规产品,认准标有“健”和“食”而字。


活过100sui


有人说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正确吗?我个人认为,正确也不完全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听我说一说以下的几点。

1.那些夸大宣传的保健品就是骗人的。事实上保健品是不能治疗疾病的。但是就有一些销售保健品的销售员和商家扩大宣传,说保健品能治这个病,能治那个病更有甚者说可以治疗百病。像这种夸大宣传的保健品,难道不是骗人的吗?

2.卖保健品的销售员,利用骗人的销售方式欺骗不懂的中老年人。销售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利用会议销售,利用中老年人养生需求,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议销售,欺骗这些中老年人对保健品知识的不懂牟取暴利。这些销售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大谈特谈,虚假宣传,打着养生的名义,去对这些中老年人进行欺骗,欺骗他们保健品可以有这种效果,有那种作用,像这样的方式销售保健品难道不是骗人的吗?

3.合格的保健品,是国家批准的。只有合格的保健品经过正常的途径,购买,销售,不扩大宣传,不虚假宣传,不利用传销、直销、会销等方式进行销售,这样的保健品才可以说是正品。





郭万友


这个东西不能说骗人,适用就好。比如,有人缺钙,有人不缺;有人缺维生素,有人不缺;缺钙的成年人容易腿抽筋,孩子缺钙影响身高智力;缺乏维生素的对应各种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治疗,也就是补充一些缺乏的元素,适当补充,症状就会消失。

在我们的饮食中,只要不偏食,这些元素都含有。但对于某些人,可能天生细胞中某种酶不够活跃,也可能机体老化,对于食物中的这些元素不能很好吸收,这样就需要额外补充一下。

另外,对于一些中药💊中药食同源的保健品,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比如,长白山的人参,这个东西真的是个宝,它含有许多生命中必须的皂苷及微量元素。如果能正确使用,真的提高免疫力,提高细胞活性,延年益寿。但是,服用人参也要看人的体质,要看时间 ,用量,以及服用方法……,不会用就没效果,而且还会流鼻血。

保健品正规厂家,没有骗人一说,只是某些销售人员一是不懂,二是急功近利,三是使用者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偏听偏信,因此造成市场混乱,消费者糊里糊涂,钱花不到正地方,才感觉被骗


路过平凡


“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这句话本身就暴露了某些人的滞后、落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有愚蠢无知的人可能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或说存在这样的观点!

有这么一个简单逻辑:如果保健品都是骗人的,那就不要出保健品了;如果不出保健品,那国家还要出保健品商标标识干什么?还要打“健”字牌标识作什么?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保健品,当然最权威的主要是有无国家“健”字牌标识和保健品国家商标标识;但不能把保健品的某个销售形式也作为断定是否是保健品的概念定义,如果这样,真是以讹传讹、以假论真了。是否是保健品,和销售形式风马牛不相及;打个不贴切比喻:如果一款有国家保健品商标标识暨“健”字标的的标识,却有存在着以传销形式销售的嫌疑,那你就断定这款产品就不是保健品了?那——那不是逻辑太幼稚(可笑)和谎谬了吗?

第三个问题:保健品,最关键的是销售、宣传保健品的人。这个人很重要;这个销售、宣传团队更重要!如果是一款好的保健品,如果它的某一个销售者或销售团队(一)不真正懂所销售的产品的性能,(二)无职业专业培训、无直销职业道德,那这款产品既使再好,对消费者来说,不仅可能得不到真正受益,而且可能造成因夸大失实宣传和不对症的实施销售而给消费者带来不应有的人身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在这里,性质还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懂造成的好心干错事或说好心干成了坏事(譬如给消费者造成了人身伤害);二是在纯粹利益驱动下有意夸大产品作用、甚至歪曲产品作用、惘顾消费者身体状况实际和个人或家庭经济收入实际,大肆推销产品,往往是这一种情况,给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更大!尤其是身体方面的:因为乱实施产品功能,某些囫囵吞枣地给人家乱开“方子”,造成某些产品不适应症出现甚至出来相反方向情况,这就是一种很卑劣的无职业道德行为;这和产品本身没有关系、没有问题;不能因为这个人或这个团队而否认产品。

纵上所述,不要一说传销就和保健品相联;不要一说保健品,马上就和传销相顾。这都是非常可笑可怜的、毫无内在联系的两种行为和观点。

就这么简单。


幸福源于自由


很正确,高价的保健食品就是骗人的。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简单地说就是食品。如果价格超出普通食品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还说不骗人那就是在糊弄傻子。

说保健食品骗人,主要的原因是出在冒充药品和抬高售价上。很多保健食品,(包括非食品的保健品),都是打着能补充微量元素,提高免疫力,甚至能治疗某种疾病的幌子,来达到抬高售价的目的。其实国家对此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凡是药品,属国药准字,凡是食品,属国食健字。那么把属于食品的东西,打着药品、能治病的旗号高价卖给消费者,这难道不是骗人吗?

另外再看保健品的销售方式,我们说自由买卖,公平交易。而许多保健品销售,采取的却是拉拢哄骗、危言耸听、夸大其词、灌输理念、现场交易的销售模式,且交易对象均是反应迟钝、心地善良的老年人,其良心何在?

当然,保健品销售者在销售对象的选择上,主要挑选的是家境比较富裕人群,对土豪大款挥金如土的消费观,我还没有指责的权利。





杨zq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为什么?

一、保健食品是经过国家市场管理总局批准生产的,说它是骗人的,是不是说药品也是骗人的?因为药品和保健食品都是经过国家市场管理总局批准的,凭什么说药品不骗人而保健食品是骗人的?!这不是双重标准又是什么?如果说保健食品是骗人的,那国家市场管理总局是否该承担什么责任?

二、保健食品如果是骗人的,那国务院为什么要下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文件着力发展呢?难道国家会把骗人的东西下文着力发展?这不是幼稚、无知又是什么?!

三、保健食品,外国叫膳食补充剂,世界各国居民都在食用,如果是骗人的,外国居民还会每天在食用吗?

四、现在确实存在把假的保健食品当成真的保健食品在忽悠、欺骗吃瓜群众,那不是保健食品的错!而是人的良心坏了!真正的欺骗吃瓜群众的是坏人!是假的保健食品!而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说保健食品是骗人的,不是张冠李戴又是什么?

五、保健食品是物而不是人,它没脑子也不会说话,怎么会去骗人?其实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欺诈老人的还是人!是人的私欲膨胀、良心坏了!那不是保健食品的错!

综上所迷,保健食品是骗人的观点是错误的!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老百姓个人,都无法证明真正的保健食品是骗人的!只能说目前保健食品市场确实存在以假乱真、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欺诈老人等乱象,必须加大整治力度,才有利于保健食品市场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红豆140904351


2019年春晚,葛优、潘长江、蔡明等表演的小品《儿子来了》,让保健品再度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什么是保健品

在探讨保健品好与不好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保健品。在中国,保健品的定义是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美国,保健品叫Dietary suppIements(膳食补充品)。其说明书上,无一例外地标示以下说明:“These statements have not been evaIUated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is product is not intendedto diagnose,treat,CUre or revent anydisease.”本描述未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评价。本产品不可用以诊断、治疗、治愈或防止任何疾病。

保健品的乱象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购买保健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家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也提出,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然而,正因为保健品的想象空间太大,才导致人们对保健品存在种种迷信与误区。保健品行业还存在一些市场乱象,也是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的。

  1. 虚假宣传和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利用老年人对健康普遍关注的心理,以国家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打着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的幌子,大肆推销产品。这类产品大都是“三无”的伪保健品。

  2. 销售方式游离于非法传销的边缘。在某健事件中,关于火疗的一些专利说明书中,居然出现了能够烧11个部位,治疗72种病症的夸大说明来进行激进运作。

  3. 治不了病,还耽误救命。一些所谓的“抗癌神药”,其主要成分不过是糖和淀粉,根本不存在抗癌功效。一些更加无良的企业,甚至会往所谓保健品当中添加超出人体可接受量的药物,来达到所谓“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老年人因为轻信保健品的功效,有病不去医院就诊,进而导致疾病加重。

如何看待保健品

目前我国批准受理的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有27种,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祛痤

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等,这些均没有任何治疗疾病的作用。

合格保健品从定义上来说并不具有有害性,但是过度使用或滥用保健品可能会引起肝损伤

其实,对于各类保健品,既不要盲目迷恋,也不要义愤填膺地排斥,理性对待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