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没有出现断代的原因是什么?

景观历史


中华五千年文明应如何找寻?

中华五千年文明这是通常说法,其实从当前考古学上印证,中华文明已经可以上溯到七八千年前了。

从考古学、训诂学、历史学均可以是发掘文明踪迹的方法,方法虽然很多,但文明的主体非从主流文化体系来梳理不可。因为只有主流文化体系才是支撑文明几千年传承的核心所在,特别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道统体系。

个人认为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探寻以下几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

一、汉字文化

代表性成果: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汉语在语言学家九大语系分类中属汉藏语系,是唯一没有字母概念的语系。中华文字和语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区别于西方的字母文字与语言体系,通过5000多年的发展,是世界上公认最严谨、最系统、最复杂的文字学问体系。也是综合反映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智慧文明(区别于西方科技文明)最核心的结构符号。

字、词具严谨的归属性,单体字、边旁部首的组合字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易理,所谓大道至简。文字符号的外延极具道性智慧和融通性。

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丰富过程中,组成的句子对丰富内容的表达极具多样性,远超西方字母文字,亦是最适合对人性揭示的哲理符号。其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演化过程涵盖了人类智慧的演绎程序,是梳理中华文明最为根本的凭籍和理路。

二、易文化

代表性成果:河图、洛书、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五行、八卦、干支历法,及各类预测方法,如梅花易数、奇门遁甲、铁版神数等。

中华几千年文明总体就是一个易经文化。“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可谓是中华所有学问和智慧的渊源所在。周易八八六十四卦,涵天盖地,不论是天文、地理、人事,还是科学、科技、精神、情感、民族、家运,无所不包。

特别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见和预测,更是易经文化的智慧所在,并发展出一系列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数理工具。预测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天智慧。通过建立一套符号映射系统,对万事万物的变化状态进行预测,充分反映中华民族对宇宙、时空真实真相的认知水平,是洞察中华智慧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礼文化

代表性成果:礼仪文化、儒家文化、伦理文化、和文化。

礼文化最早起源于祖先对鬼神、对天地在祭祀过程中的敬意。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自周初制礼作乐开始,在制度、文化上均奠定了后世发展演进的基础。

礼文化从外在形式的礼仪、礼节,一直深入到人性、伦理、精神、阶级、社会道德、上层建筑等诸多层面,并逐渐呈现理性、宽厚、和善等文化特质和秉性,其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民俗、人性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四、中医药文化

代表性成果: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辨证论治、经络系统、中医养生、修养等。

中医药文化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民间疗疾、养生的主要依靠体系。特别强调生命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全息性,讲究天人合一、辨证论治。

中医对生命有着全面系统的揭示,注重培养自身体质和免疫力祛邪扶正,其望闻问切、培本固元诊断治疗方式,与当前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过于依赖外在仪器检测设备类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未来人类对生命的医疗保健、养护必然向中医药的整体、系统、环境协同、自然疗法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会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五、气文化

代表性成果:风水、堪舆、命理学说、人体经络学说、奇经八脉学问、气功修练学问。

气文化是中华易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准确地说应称为生命之生气文化。气文化是基于宇宙生命的真实真相而揭示的,认为地球是有生命的。生命之所以能创生均是基于天地交泰,和合出生气。

生气随着日月五星等天体运行规律而气脉流转,生命秉生气而生。人就是一个小宇宙,乘生气就兴旺,得运势运气,失生气则失运、衰运、败运。故有看风水、堪舆,看阳宅观阴宅坟穴等。人一生均伴着命数、运势、运气的变化,更是命理学最核心学问。

生气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最为独特,对生命认知最为深刻的学问之一。民间的气功养生、气功修炼也是中华生气文化最普遍的反映,不了解中国的气文化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华文化。

六、道文化

代表性成果:太极、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周易参同契等。

中华几千年文明本质就是一个由大道统一起来的道统体系。从易经的易道开始,大道至简,至后来的儒释道三家核心学派,均是以大道为归,只是所用概念有些表面差别。儒家谓之大学,道家谓之大道,佛家谓之般若、大智慧。

最明显不过的是,老子被道教尊为鼻祖,老子五千言又被后人冠名为《道德经》。孔夫子开悟后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之论。佛家虽是外来宗派,更多是从认知主体心性直接切入,揭示万事万物的真实真相真理。

离开道统思路想找寻明白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也必然是旁门左道之误。

七、儒文化

代表性成果: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五常(仁义礼智信)、宋明理学、心学。

儒家文化最具代表的人物无疑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先圣孔子了。当然其次还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

儒学乃治世之学。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过程更是地位显著。至宋明理学、心学的发展,甚至包括日本崛起的民治维新运动,均是对儒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儒文化根深蒂固地融合在整个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民族特性中,是汉文化、中原文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八、禅文化

代表性成果:六祖坛经、顿悟学问、五宗七派、宗镜录、指月录等。

禅又被翻译成禅定、静虑、思维修,是佛学中的佛学,是智慧中的智慧。超越出世、入世之别,是将道文化发挥到极致的大智慧文化,是被中华文化同化了的佛法文化。

从唐末开始,禅文化被划时代的人物六祖慧能祖师发扬光大。“一花开五叶,五叶自然成”,自此开枝散叶,有五宗七派之盛。顿悟之学将是科技文明向智慧文明升级的最重要学问,在人类文明发展征途中意义重大。

所以说,找寻中华几千年文明,以上八项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刘硕斌 2020/2/5


融通顿悟学堂


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其一是龙山文化,其二是周礼与孔子。

在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中,黄河是脊梁,龙山文化是骨血。

在约5000年前,曾席卷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拥有比当时狩猎采集文明更为先进的农耕文明。靠着天时地利与勤劳耕作,东夷九黎百姓的人口爆发式增长,并沿着黄河蔓延,为王朝的兴起提供了坚实保障。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5000年间,这种人口上的优势得到了保持和发展,成为了古代世界中最为庞大的族群巨人,根本就无法被彻底征服。

对华夏文明而言,龙山文化的先民们,男人是强力的生产者,女人是强力的生产者,这是一群伟大的文明奠基人。

第二,在古代世界中,孔子思想可顶千军万马。

在春秋和战国早期,正是周礼和孔子思想,让本已四分五裂的天下诸侯,产生了对中原文化的强烈向心力,尤其是对荆楚,西秦和吴越影响最为深远,后来“齐楚燕韩赵魏秦”皆为诸夏,古黄河文明拓展到了广义上的华夏概念。征伐只能一时占地,只有文化认同才能让天下归心。

到了西汉董仲舒,把孔子思想进一步工具化了,带来的好处就是把世界上人口最为庞大的族群,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西方靠的是神学,效果并不好,不如儒家的家国情怀接地气,所以欧洲的神学统治生命力并不强,欧洲的历史乱得一塌糊涂,建立不起来靠谱的统一帝国。而古代世界中,曾在欧亚大陆上横行一时的游牧民族,只会征伐,所以他们昙花一现也是必然。

当然了,孔子的思想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孔子的贡献才公平。生在青铜时代的孔子,需要为2000年后的明清两代没科技革命负责么?即使找替罪羊,也不能找得这么不靠谱吧?希望历史能对孔子公道些。这个问题本身,也仅仅是讨论文明的延续问题。那么,仅就这个层面来讲的话,孔子完全当得起这个功劳。

上面两点加在一起,在古代世界那可就厉害了。5000年来,华夏文明人多心还齐,虽多风风雨雨,但终究还是走过来了。


1壶茶水


中华文明普遍被国人认同和接受。它没有被外来力量中断,也没有被内部的革新变革,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观。

分为几个历史阶段:

1. 明朝以前。明朝以前的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是独尊儒术,加上秦朝之后形成的大一统思维,导致明朝以前的中国思想可以说高度统一,即儒家提倡的君君臣臣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封建君主专制。这种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是得到当时广泛认同的。思想的统一,也为中国古代的辉煌时期起到了作用。缺点就是缺乏思想的碰撞。

2.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代表着中国失去了一次因为技术变革而带来的革新机会,同时也让中国的传统得以延续。

3. 到二战之前,中国虽然历经屈辱,但保留了绝大部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承载体。

4.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迎来最大危机,有亡国亡族之危,由于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中华文明才得以继续延续。

5. 到了现代,中国已经凭借极大的经济体量摆脱了积弱,自然文明得以继续传承。

由此可见,中化文明没有断代其实也是历经坎坷的结果。


我不知道我是谁哟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原因。

研究这个问题时你需要准备一张地图。观察地图你会发现中国北方是冻原东方是太平洋南方是茂密的丛林西南是高山西方是沙漠,只有中部和沿海地区是人口密集的平原和低矮丘陵,基本上只有西北方向有一条可以通向外部的比较安全的通道。

这种地理环境保护了中国较少遭遇外来文明的大规模入侵,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外部威胁只有西北的游牧民族。而且由于中原地区人口数量庞大文化比较发达外来游牧民族数量有限结果都是外来游牧民族被逐渐同化。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清末西方列强凭借发达的航海技术克服了地理障碍到达中国。所以中国文化可以一直延续下来并不是偶然的。


我还信什么


大概两个原因:第一,中华文明在过去五千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领先周边国家的,因此形成中华文明圈,许多国家被我们同化;内部朝代更迭,外族入侵,如元朝、清朝,也被同化,中华文明一直没有中断。第二,中华文明圈比较封闭,西方文明长期无法渗透进来,也使中华文明没有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一样消失。


任庆10


自从夏商周开始到清朝中期,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华文化可以说最先进的,不管每个朝代更替交换还是内部改革,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及占领中原,用刀枪占领土地,但管理疆域和统治文化还是已汉文化为主,加入少数民族的特色,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化的中华汉文化民族圈,这应该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未终端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