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沒有出現斷代的原因是什麼?

景觀歷史


中華五千年文明應如何找尋?

中華五千年文明這是通常說法,其實從當前考古學上印證,中華文明已經可以上溯到七八千年前了。

從考古學、訓詁學、歷史學均可以是發掘文明蹤跡的方法,方法雖然很多,但文明的主體非從主流文化體系來梳理不可。因為只有主流文化體系才是支撐文明幾千年傳承的核心所在,特別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其它文明的道統體系。

個人認為中華幾千年文明的探尋以下幾個方面是最為重要的。

一、漢字文化

代表性成果: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六書、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漢語在語言學家九大語系分類中屬漢藏語系,是唯一沒有字母概念的語系。中華文字和語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區別於西方的字母文字與語言體系,通過5000多年的發展,是世界上公認最嚴謹、最系統、最複雜的文字學問體系。也是綜合反映中國政治、社會、文化、智慧文明(區別於西方科技文明)最核心的結構符號。

字、詞具嚴謹的歸屬性,單體字、邊旁部首的組合字在發展過程中融合易理,所謂大道至簡。文字符號的外延極具道性智慧和融通性。

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豐富過程中,組成的句子對豐富內容的表達極具多樣性,遠超西方字母文字,亦是最適合對人性揭示的哲理符號。其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的演化過程涵蓋了人類智慧的演繹程序,是梳理中華文明最為根本的憑籍和理路。

二、易文化

代表性成果:河圖、洛書、三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五行、八卦、干支曆法,及各類預測方法,如梅花易數、奇門遁甲、鐵版神數等。

中華幾千年文明總體就是一個易經文化。“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經可謂是中華所有學問和智慧的淵源所在。周易八八六十四卦,涵天蓋地,不論是天文、地理、人事,還是科學、科技、精神、情感、民族、家運,無所不包。

特別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洞見和預測,更是易經文化的智慧所在,並發展出一系列有效的預測方法和數理工具。預測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先天智慧。通過建立一套符號映射系統,對萬事萬物的變化狀態進行預測,充分反映中華民族對宇宙、時空真實真相的認知水平,是洞察中華智慧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禮文化

代表性成果:禮儀文化、儒家文化、倫理文化、和文化。

禮文化最早起源於祖先對鬼神、對天地在祭祀過程中的敬意。中國自古稱為禮義之邦,自周初制禮作樂開始,在制度、文化上均奠定了後世發展演進的基礎。

禮文化從外在形式的禮儀、禮節,一直深入到人性、倫理、精神、階級、社會道德、上層建築等諸多層面,並逐漸呈現理性、寬厚、和善等文化特質和秉性,其理論體系是中國社會、民俗、人性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四、中醫藥文化

代表性成果: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辨證論治、經絡系統、中醫養生、修養等。

中醫藥文化自問世以來一直是民間療疾、養生的主要依靠體系。特別強調生命與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全息性,講究天人合一、辨證論治。

中醫對生命有著全面系統的揭示,注重培養自身體質和免疫力祛邪扶正,其望聞問切、培本固元診斷治療方式,與當前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於依賴外在儀器檢測設備類方式有著本質區別。

未來人類對生命的醫療保健、養護必然向中醫藥的整體、系統、環境協同、自然療法發展,中醫藥文化將會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

五、氣文化

代表性成果:風水、堪輿、命理學說、人體經絡學說、奇經八脈學問、氣功修練學問。

氣文化是中華易經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準確地說應稱為生命之生氣文化。氣文化是基於宇宙生命的真實真相而揭示的,認為地球是有生命的。生命之所以能創生均是基於天地交泰,和合出生氣。

生氣隨著日月五星等天體運行規律而氣脈流轉,生命秉生氣而生。人就是一個小宇宙,乘生氣就興旺,得運勢運氣,失生氣則失運、衰運、敗運。故有看風水、堪輿,看陽宅觀陰宅墳穴等。人一生均伴著命數、運勢、運氣的變化,更是命理學最核心學問。

生氣文化是中華文化區別於西方文化最為獨特,對生命認知最為深刻的學問之一。民間的氣功養生、氣功修煉也是中華生氣文化最普遍的反映,不瞭解中國的氣文化是不可能真正瞭解中華文化。

六、道文化

代表性成果:太極、陰符經、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經、周易參同契等。

中華幾千年文明本質就是一個由大道統一起來的道統體系。從易經的易道開始,大道至簡,至後來的儒釋道三家核心學派,均是以大道為歸,只是所用概念有些表面差別。儒家謂之大學,道家謂之大道,佛家謂之般若、大智慧。

最明顯不過的是,老子被道教尊為鼻祖,老子五千言又被後人冠名為《道德經》。孔夫子開悟後也有“朝聞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貫之”之論。佛家雖是外來宗派,更多是從認知主體心性直接切入,揭示萬事萬物的真實真相真理。

離開道統思路想找尋明白中華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也必然是旁門左道之誤。

七、儒文化

代表性成果: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五常(仁義禮智信)、宋明理學、心學。

儒家文化最具代表的人物無疑是“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的先聖孔子了。當然其次還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

儒學乃治世之學。從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更迭過程更是地位顯著。至宋明理學、心學的發展,甚至包括日本崛起的民治維新運動,均是對儒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儒文化根深蒂固地融合在整個中國社會、中國人的民族特性中,是漢文化、中原文化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八、禪文化

代表性成果:六祖壇經、頓悟學問、五宗七派、宗鏡錄、指月錄等。

禪又被翻譯成禪定、靜慮、思維修,是佛學中的佛學,是智慧中的智慧。超越出世、入世之別,是將道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大智慧文化,是被中華文化同化了的佛法文化。

從唐末開始,禪文化被劃時代的人物六祖慧能祖師發揚光大。“一花開五葉,五葉自然成”,自此開枝散葉,有五宗七派之盛。頓悟之學將是科技文明向智慧文明升級的最重要學問,在人類文明發展征途中意義重大。

所以說,找尋中華幾千年文明,以上八項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劉碩斌 2020/2/5


融通頓悟學堂


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其一是龍山文化,其二是周禮與孔子。

在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中,黃河是脊樑,龍山文化是骨血。

在約5000年前,曾席捲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擁有比當時狩獵採集文明更為先進的農耕文明。靠著天時地利與勤勞耕作,東夷九黎百姓的人口爆發式增長,並沿著黃河蔓延,為王朝的興起提供了堅實保障。

不僅如此,在接下來的5000年間,這種人口上的優勢得到了保持和發展,成為了古代世界中最為龐大的族群巨人,根本就無法被徹底征服。

對華夏文明而言,龍山文化的先民們,男人是強力的生產者,女人是強力的生產者,這是一群偉大的文明奠基人。

第二,在古代世界中,孔子思想可頂千軍萬馬。

在春秋和戰國早期,正是周禮和孔子思想,讓本已四分五裂的天下諸侯,產生了對中原文化的強烈向心力,尤其是對荊楚,西秦和吳越影響最為深遠,後來“齊楚燕韓趙魏秦”皆為諸夏,古黃河文明拓展到了廣義上的華夏概念。征伐只能一時佔地,只有文化認同才能讓天下歸心。

到了西漢董仲舒,把孔子思想進一步工具化了,帶來的好處就是把世界上人口最為龐大的族群,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西方靠的是神學,效果並不好,不如儒家的家國情懷接地氣,所以歐洲的神學統治生命力並不強,歐洲的歷史亂得一塌糊塗,建立不起來靠譜的統一帝國。而古代世界中,曾在歐亞大陸上橫行一時的遊牧民族,只會征伐,所以他們曇花一現也是必然。

當然了,孔子的思想是有時代侷限性的,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孔子的貢獻才公平。生在青銅時代的孔子,需要為2000年後的明清兩代沒科技革命負責麼?即使找替罪羊,也不能找得這麼不靠譜吧?希望歷史能對孔子公道些。這個問題本身,也僅僅是討論文明的延續問題。那麼,僅就這個層面來講的話,孔子完全當得起這個功勞。

上面兩點加在一起,在古代世界那可就厲害了。5000年來,華夏文明人多心還齊,雖多風風雨雨,但終究還是走過來了。


1壺茶水


中華文明普遍被國人認同和接受。它沒有被外來力量中斷,也沒有被內部的革新變革,在人類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奇觀。

分為幾個歷史階段:

1. 明朝以前。明朝以前的中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可以說是獨尊儒術,加上秦朝之後形成的大一統思維,導致明朝以前的中國思想可以說高度統一,即儒家提倡的君君臣臣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封建君主專制。這種制度在中國的土地上延續了幾千年,是得到當時廣泛認同的。思想的統一,也為中國古代的輝煌時期起到了作用。缺點就是缺乏思想的碰撞。

2. 明朝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代表著中國失去了一次因為技術變革而帶來的革新機會,同時也讓中國的傳統得以延續。

3. 到二戰之前,中國雖然歷經屈辱,但保留了絕大部分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這些都是中華文明的基本承載體。

4. 日本侵華戰爭時期,中國迎來最大危機,有亡國亡族之危,由於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中華文明才得以繼續延續。

5. 到了現代,中國已經憑藉極大的經濟體量擺脫了積弱,自然文明得以繼續傳承。

由此可見,中化文明沒有斷代其實也是歷經坎坷的結果。


我不知道我是誰喲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原因。

研究這個問題時你需要準備一張地圖。觀察地圖你會發現中國北方是凍原東方是太平洋南方是茂密的叢林西南是高山西方是沙漠,只有中部和沿海地區是人口密集的平原和低矮丘陵,基本上只有西北方向有一條可以通向外部的比較安全的通道。

這種地理環境保護了中國較少遭遇外來文明的大規模入侵,事實上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外部威脅只有西北的遊牧民族。而且由於中原地區人口數量龐大文化比較發達外來遊牧民族數量有限結果都是外來遊牧民族被逐漸同化。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清末西方列強憑藉發達的航海技術克服了地理障礙到達中國。所以中國文化可以一直延續下來並不是偶然的。


我還信什麼


大概兩個原因:第一,中華文明在過去五千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領先周邊國家的,因此形成中華文明圈,許多國家被我們同化;內部朝代更迭,外族入侵,如元朝、清朝,也被同化,中華文明一直沒有中斷。第二,中華文明圈比較封閉,西方文明長期無法滲透進來,也使中華文明沒有像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明一樣消失。


任慶10


自從夏商周開始到清朝中期,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中華文化可以說最先進的,不管每個朝代更替交換還是內部改革,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入侵及佔領中原,用刀槍佔領土地,但管理疆域和統治文化還是已漢文化為主,加入少數民族的特色,推動了漢文化的發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化的中華漢文化民族圈,這應該是中華五千年文化未終端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