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綠軍裝——記平和暴動紀念館義務講解員羅燕軍

永不褪色的綠軍裝——記平和暴動紀念館義務講解員羅燕軍

羅燕軍(左一)向各位參觀者講解紅色故事。

“1928年3月8日,以平和縣委書記朱積壘為總指揮的革命武裝從長樂出發,打響了福建工農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身著綠軍裝,腰別擴音器,這是平和暴動紀念館的義務講解員羅燕軍一年365天裡最常見的行頭。

羅燕軍是一名退伍老兵。1977年3月,他回到家鄉長樂,任公社文秘宣傳員。1979年6月至1984年7月,在平和縣文化局革命文物徵集辦公室工作期間,他從革命文物徵集開始,逐漸投入平和革命鬥爭史和閩粵贛邊革命鬥爭史研究工作。1984年4月,平和暴動紀念館在平和暴動遺址創建,因工作需要,他回到了長樂鄉工作。從那時起,他開始走上平和暴動紀念館講解員的崗位。

“不光是平和暴動,我對整個平和的革命歷史都進行了一番研究。”羅燕軍說。一有空餘的時間,他就跑到上海、河南、廣東、福州、浙江等地,找曾經在長樂、平和戰鬥過的老同志,向他們瞭解平和的革命鬥爭歷史。如今,提起平和革命歷史,他如數家珍。

“粗略估算下來,接待參觀者超50萬人次。”作為紅色教育基地的平和暴動紀念館,不論假日、週末,都會迎來各地的參觀者。但羅燕軍不厭其煩、不辭其苦,30多年如一日地忙碌在工作崗位上。2014年,羅燕軍到了退休年齡,他回到自己的老家——距離鄉政府9公里的秀山村居住。可是,平和暴動紀念館的講解工作卻沒人頂替得了。因此,退休後的他每天往返18公里,到平和暴動紀念館義務擔任講解員。

他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講述平和暴動的經典革命事蹟,把參觀者帶回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現在每天都會迎來好幾撥遊客或參觀者。”這兩年來,隨著長樂開始做大做強紅色旅遊,知名度一再提高,羅燕軍比以前更忙了。

“隨著長樂鄉紅色旅遊的發展,遊客多了,一天最多接了7個團。”羅燕軍總是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因為他深深熱愛這份講解工作。

為了避免解說內容枯燥,達不到教育人的效果,羅燕軍儘量收集當時的革命故事,讓解說充滿故事性。“用故事來深度再現當時生活、戰鬥的情景,現在我們正在籌備紅軍村紀念館,徵集紅軍用過的物品,讓講解更有說服力。”

2016年,他獲得漳州市最美基層文化工作者提名獎;2019年,被提名為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樂客家山歌傳承人。

“義務講解員的活,我要幹到自己幹不動的那一天!”羅燕軍激情滿滿地說,“因為我是革命的後代,父輩們為了中國革命流血犧牲,我們要把他們的事蹟傳承下去。”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永不褪色的綠軍裝——記平和暴動紀念館義務講解員羅燕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