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1、中國的貨幣有悠久的歷史

《管子·山權數》有載"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無饘賣子者。湯以莊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饘賣子者;禹以歷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饘賣子者。"

許多學者對於這段敘述持保留意見,但是這裡面至少有一點是正確的,貨幣是在原始的家庭出現之後產生的。

中國最早的貨幣被稱為"貝朋"。從"朋"的甲骨文造型來看,當時的人是將貝殼串在一起做為貨幣使用的,但是一朋到底等於幾貝沒有明確的記載。


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甲骨文"朋"字

春秋時期,雖然貨幣已經出現,但是當時的人們之間的物資交換還是以物易物為主,這從《詩經》中就可以管窺一二:"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另《孟子》也有云:"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這種貿易帶有明顯的自己自足經濟的色彩。

西周之後,古人開始使用銅製的貨幣。銅幣的使用一方面是因為貝殼比較稀缺;另一方面西周時期已經出現了重量單位"鋝"和"鍰",批量生產的銅幣可以在大小、外型和重量上統一起來,以方便流通。

中國的貨幣在唐武德四年前,都是以重量來標註的。周朝和秦朝時期,錢幣的重量和標註的重量是相等的。"秦始皇鑄,質如周錢,重如之,其文曰半兩"。等到到了西漢時期,政府認為秦幣太重了,於是"漢高祖鑄八銖錢,文帝鑄四銖錢,武帝鑄五銖錢"(半兩重十二銖)。到了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十七日"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平錢由此登上歷史的舞臺。

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信用貨幣在中國出現的也不晚,漢武帝時期價值四十萬錢的"白鹿皮幣"已經有了信用貨幣的性質。唐憲宗時期的飛錢,北宋時期的交子、南宋時期的會子、金人的交鈔、元朝時期的中統鈔都是由政府發行的紙幣。

2、鑄造和流通的地方性特色

史料記載,我國南北朝時期,在"河西諸郡"曾經流通過西域的貴金屬貨幣,"而官不禁"。

鐵鑄的貨幣出現在西漢末年,由當時的蜀地割據政權公孫述"廢銅錢,置鐵官鑄鐵錢"。公孫述此次幣制改革的原因是因為蜀地缺銅。

每次政權的更迭都會引起經濟上的動盪,貨幣的制度也會受到影響。五代十國時期,各地方政權對於鑄造流能貨幣的熱情都是樂此不疲的。歷料記載的就有:後晉天福三年石敬瑭下令鑄造的天福元寶;後唐明宗時期的天成元寶;後漢高祖劉知遠時期的漢元通寶;後周世宗柴榮"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的周元通寶;南楚國王馬殷時期採用錫鑄的天策府寶;後蜀高祖孟知祥時期的大蜀通寶;而他的兒子孟昶執政期鑄造的廣政通寶;前蜀王建更是一口氣鑄造了永平元寶、通正元寶、天漢元寶、光天元寶等等,真可謂是五光十色,不可枚舉。

這個時期貨幣的特點一個是大額貨幣的流通,一個是流通的區域性。五代十國時期,各個軍閥窮兵黷武,自然軍費非常緊張。如後唐李璟"困於用兵,鍾謨請鑄大錢,以一當十,文曰'永通泉貨'"。但是因為軍閥各自為政,這些新造的貨幣只能在自家的地盤流通。因此除了給後世的錢幣愛好者們創造了收藏價值之外,在當時它們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3、瑾泥作錢、鑿穴藏幣的傳說的真偽

在這個時期最有創意性的就是擁兵幽州的軍閥劉仁恭父子,竟然腦洞大開,用泥為原料造幣。為了確保境內泥幣的流通,他們派專人收繳市面上流通的銅幣,並將之藏匿在大安山山巔之上,為了避免藏寶地點被人洩露,那些幫他們鑿洞的匠人們事成後也都被兩人下令殺了。

泥錢並非是劉氏父子的原創,唐代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就有泥錢的記載:

"建中初有人牽馬訪馬醫,稱馬患腳,以二十鍰求治。其馬毛色骨相,馬醫未嘗見,笑曰:'君馬大似韓幹所畫者,真馬中固無也。'因請馬主繞市門一匝,馬醫隨之。忽值韓幹,幹亦驚曰:'真是吾設色者。'遂摩挲,馬若蹶,因損前腳, 幹心異之。至舍,視其所畫馬,本腳有一點黑缺,方知是畫通靈矣。馬醫所獲錢,用歷數主,乃成泥錢。"

看來泥錢是妖界或者冥界的流通貨幣。從考古發掘上也可以證明,我國曆史上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用泥(或陶)製作瘞錢的傳統。也許在冥冥之中,貪婪成性的劉氏父子已經為自己掘好了走向墳墓的道路。

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正如我們所預見的那樣,這個偏安一隅的軍閥政權非常短命,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他們就將"東有魚鹽之饒,北有塞馬之利"的幽、滄二鎮鬧得是民不聊生、國困民窮。再加上劉氏父子兄弟之間的內鬥不斷升級,公元913年,成立不過兩年時間的大燕政權就被晉王李存勗所滅。

不過這段史料受到後世許多學者的質疑,這裡面有2個方面的原因:

①近代在北京和河北地區多次發現古制銅鐵錢,其中最重要的是幾種永安幣,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制幣制,材質銅鐵都有,銅少鐵多。現代的錢幣學家多認為這些古幣就是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當年鑄造的貨幣。學者們認為,如果史料記載屬實,劉氏父子所藏的應該是前代的舊幣,"斷不會自己鑄錢來藏,大概傳聞失實。因為既然匠人都被殺死,外人只能揣測了"(彭信威《中國貨幣史》)。

②根據《舊五代史·唐書十九·明宗李嗣源》中的記載,後唐明宗李嗣源曾經派人去找尋過藏匿的寶藏:"長興三年……秋七月……幽州衙將潘杲上言,知故使劉仁恭於大安山藏錢之所,樞密院差人監往發之,竟無所得。"

桀燕政權的覆滅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燕系武將和軍隊的臨陣倒戈。僅史料上記載的有名有姓的將吏就有:涿州刺史劉知溫、王行方、莫州刺史李嚴、瀛州刺史趙敬、順州刺史王在思、平州刺史張在吉、營州刺史楊靖、莫州守將畢元福、薊州守將成行言、單廷珪、李山海、高行珪、元行欽等等,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帶著手下或部卒歸降的,後來他們中的許多將領受到了晉王的重用,如趙行實(後更名為趙德鈞)、元行欽(後更名為李紹榮)都官至高位。特別是元行欽,"本幽州劉守光之愛將",此人情商極高,可謂是左右逢源、遊刃有餘。這些人中要說和劉氏父子的藏寶活動一點瓜葛都沒有,很難令人信服。

李存勗政權初建時,資金一直是捉襟見肘的,"闕下諸軍睏乏,以至妻子飢殍",如果真的有這樣一筆外財,應該可以緩解資金上的困頓。可是這些人硬是將這個秘密守護了十八年。不禁令人懷疑這個秘密很有可能就是個虛假的消息。果真後來挖掘的結果肯定了有些人的猜想:"竟無所得"。

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我認為這種結論有待商榷,可能由於桀燕政權維繫的年限過短,有關這段歷史的記錄,史料上並不全面,我們只能從一些只鱗片甲中尋找歷史的真相。

❶有關劉氏父子大安山藏寶的典故,在許多正史裡都有記載,《新唐書》成書於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舊五代史》成書於公元974年北宋初創年間,《新五代史》成書的年代大概在1036年至1065年期間,《資冶通鑑》的成書時間是1084年,筆者在這裡列出有關書目,並無史料可互相佐證之意,筆者認為,不論是歐陽修、司馬光、還是薛居正,他們對歷史的態度都是極為謹慎的。就拿其中成書最早的由薛居正主持編撰的《舊五代史》來說,其依據的是"各朝實錄","五代雖亂離,而各朝俱有實錄","故一年之內,即能告成"(《廿二史札記》)。所以,這一段歷史如果說一個人錯勘,而緊隨其後的人則是拾人牙慧,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❷劉氏父子當年為了隱藏下寶洞的秘密,殺死了所有的匠人,那麼替他們執行這項命令的是哪些人?這些人不僅要有武力,還要願意為他們賣命,這些人會是誰呢?

《宋史·列傳第二十三·宋琪傳》中記載:"奚、霫部落,當劉仁恭及其男守光之時,皆刺面為義兒,服燕軍指使,人馬疆土少劣於契丹,自被脅從役屬以來,常懷骨髓之恨"。

設置義兒軍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普遍現象,他們會獲賜姓名,甚至會刺面,成為義父的心腹之人。不過劉仁恭的"義兒軍"多選自奚、霫部落, 卻是當時獨有的特色。

歐陽修曾經對此頗有微詞:"唐自號沙陀,起代北,其所與俱皆一時雄傑虣武之士,往往養以為兒,號'義兒軍',至其有天下,多用以成功業,及其亡也亦由焉。"

史料上明確記載下來的後唐太祖李克用的養子就有九位,明宗李嗣源就是其中之一。

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從這些記錄中可以推測,劉仁恭藏寶洞的收尾工作交給義兒軍去執行的可能性是極高的。這些人在劉仁恭死後的去向沒有史料可查,逃回本部落的可能性比較大。之後,兩部落臣服於契丹,並逐漸與契丹人通婚融合。遼聖宗耶律隆緒的母親正是來自奚部落的蕭太后蕭綽。

❸後唐李嗣源沒能掘得劉氏父子的寶藏,第二年,李嗣源帶著遺憾崩逝而去。時光的年輪又轉過65年之後,公元997年的初夏,大安山巔的寧靜再次被人打破,此次尋寶而來的是契丹人。這次他們是有備而來,"鑿大安山,取劉守光所藏錢,散諸五計司,兼鑄太平錢,新舊互用。由是國家之錢,演迤域中"。這段文字中所述的舊錢指的是公元983年耶律隆緒下令鑄造的統和元寶,而新幣太平元寶則是鑄於公元1021年。

由此可見,劉仁恭父子藏寶洞的傳說應該是真實可信的。這筆被泥土封存了近一個世紀的財富,並沒有因為個別人的貪婪而湮滅於歷史的長河。真相很多時候被一些塵埃所掩蓋,我們只能用一些想象去修復它的原貌。

淺析:關於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寶洞錢幣存在的真假性

⑴其實史料中有關劉氏寶藏的記載,在一些野史中也多有涉獵,可以做為這件事情的補充說明。其中最有價值的是號稱"北宋四大書"之一的《冊府元龜·邦計部·錢幣第三》上的記載"長興元年正月,鴻臚少卿郭在徽奏請鑄造新錢,或一當十、或一當三十、或一當五十,兼進錢譜一卷。仍於表內徵引故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為鐵錢、泥錢事。敕旨:劉仁恭頃為燕帥,不守藩條,輒造泥錢,號為山庫。殊非濟物一向害人?鬼狀尋除,惡名猶在。"可見劉仁恭當年不僅下令鑄泥錢,同期也出品了鐵錢。因為郭在徽的"無識妄言",明宗李嗣源還給他降了職。

⑵無獨有偶,元好問編寫的《續夷堅志》一書中,也提到了"永安一千"幣,"海陵天德初,卜宅於燕,建號中都,易析津府為大興。始營造時,得古錢地中,文曰:' 永安一千'。朝議以為瑞,乃取'長安'例地名,改東平中都縣曰'汝陽',河南永安曰'芝田',中都永安坊曰'長寧'。然亦不知'永安一千'何代所用錢也"。完顏亮見到的錢應該就是劉氏父子所鑄的銅幣或者鐵幣,海陵王認為這是吉兆,並將燕京析津府改名為永安。

⑶有關劉氏父子藏匿大量銅幣的行為,他們的許多部下想必是知情的,這畢竟不是什麼單機遊戲,而是需要上下協從,良好互動的聯機遊戲。如此大規模的行動,很難瞞過所有人的眼睛。即使具體的位置不清楚,大致的方向還是可以估摸出來的。

那些歸順李存勗的大燕將士們為什麼會將這個秘密守了近二十年哪?這裡面有一位關鍵性的人物——李存勖的皇后劉氏。她是一位非常狠辣的人,曾經為了不落人口實,令人在宮門外毒打自己的父親。她"好興利聚財",無恥是侵吞國庫軍餉。一次宰相在廷議拿出庫房財物供應軍隊,劉皇后聽到線報後帶著自己的妝奩和三個幼子殺將出來。對著宰相哭訴:"庫房裡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只有我這個妝奩和孩子可以賣點錢,供應軍需了,宰相你看著辦吧。"面對這種鐵公雞,試想誰敢將藏寶洞的故事告訴她?因此眾位將領們隱忍多年直到明宗李嗣源奪位之後,才將此事和盤托出的原因大致如此。

想當年,狂妄自大的劉仁恭盤踞幽、滄二鎮期間,不僅用泥做原料鑄造錢幣,還用鐵鑄大錢,以一當十,當百甚至當千,這類惡錢的流通導致了通貨膨脹的發生,極大地擾亂了市場,致使民不聊生。但是劉氏父子只知道瘋狂的斂財,他們還施行嚴格的地方保護主義,禁止南方茶葉在市場上銷售,把山上的草葉冒充成茶葉進行銷售,以獲取暴利。古者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建立在浮土上的政權如何能夠長久下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