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第一批”

后退有一千个理由,前进就一个理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这样一群人,在一切都还未定、风险充满未知的时候,他们首先站了出来,以担当直面风险,以行动应对挑战。


致敬“第一批”

图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生合影。

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隔离门诊和病房,冒着生命危险去诊治和护理患儿的医生护士

他们是率先穿越隔离病区,到最危险的地方做技能培训、心脑电图、拍片检查、调试设备的工作人员

他们是不等点兵,自告奋勇到实验室、药房作病毒核酸检测、病理分析、药品分发的医技人员

他们是冲在前面,两院区的门诊预检护士和进入隔离病区做安保、保洁、送样本工作,无声奉献的普通工人,是接到任务后,毫不犹豫驰援武汉的司机大哥……

还有那不是一线,却一直先谋先动的先驱部队!

不同岗位勇士投入战“疫”的时间不同,但他们的勇敢和担当是一样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批”!

在此,让我们一起向这些探路者、急先锋致敬!


致敬“第一批”

图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护士合影。


英雄就在身边!

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

叶盛、陶孝芬、花旺、蒋飞、刘娟娟、陈静、王彩云、程蓓蕾、施丹,他们就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为他们打call。


叶盛

致敬“第一批”

叶盛是隔离病房主任,1月19日起开始筹建湖滨院区隔离病房,1月23日开始有患者入住湖滨隔离病房,1月24日接医院命令调防滨江开始负责管理滨江隔离病房隔离门诊。第一个确诊患者来院那天凌晨,叶主任和黄国兰护士长第一批进入负压病房收治确诊患者。至今未撤离。

一句话感言:不斩楼兰誓不还!


陶孝芬

致敬“第一批”

陶孝芬是隔离病房住院总医师,1月27日至今一直坚守在隔离病房,协助叶盛主任负责隔离病房和门诊的日常工作,以及与医院各个科室的联络工作。

一句话感言:处处有善良,时时有温暖。


花旺

致敬“第一批”

花旺是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他从1月21日进入滨江隔离留观病区,负责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隔离及诊治,2月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

“SARS时太年轻,资历不够没去成,这次一定要去!” 为了告诉医院他这次是非去不可,他还提前写好了《决心书》。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蒋飞

致敬“第一批”

蒋飞也是最早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之一,他1月21日进入滨江隔离留观病区,负责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隔离及诊治。2月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

35岁的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蒋飞,人缘特别好,有什么苦活累活,都喜欢冲在前头。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他第一时间写下了志愿申请书,主动申请上前线!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职责所在,义无反顾。


刘娟娟

致敬“第一批”

刘医生1月23日进入隔离门诊工作,2月3日按医院通知撤离。在里边十余天,埋头做事的刘医生没有留下一张工作照。上图为此前刘医生给规培医生讲课的照片。

一句话感言:敬畏职责。


陈静

致敬“第一批”

陈医生1月23日进入隔离门诊工作,负责专门接诊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的患儿,2月3日接到医院通知换防撤离。在里边十余天,埋头做事的陈医生也没有留下一张工作照,图为陈静平时工作照。

一句话感言:见义勇为,不计祸福!


王彩云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进入隔离门诊工作,负责专门接诊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的患儿。2月3日按医院通知撤离。在里边十余天,埋头做事的王医生没有留下一张工作照。上图为王医生给规培医生讲课的照片。

一句话感言:医院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程蓓蕾

致敬“第一批”

程医生1月23日进入湖滨隔离留观病区,1月26日转战滨江隔离留观病区,负责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隔离及诊治。2月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的才一岁多,正是粘妈妈的时候,她却一点都没犹豫。她说,自己首先是一位医生,只要医院需要、病人需要,就要随时准备到最危险地方去。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优秀团队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及勇气。——感悟我们这支临时组建,但是最团结最英雄的团队。


施丹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进入湖滨院区隔离留观病房,1月25日接医院通知加入滨江隔离留观病房至1月26日撤离。负责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隔离及诊治。

一句话感言: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英雄就在身边!

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护士


黄国兰

致敬“第一批”

身为感染科护士长,黄国兰身先士卒,从1月21日起到现在,已连续在隔离病区奋战十多天,大年三十也都坚守在医院。主要负责病房的管理和物资调配、各项事件调配。她和叶盛主任,还冲在一线收治了第一例确诊病例。

一句话感言:

疫情就是感染科的战场,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服从命令,坚决完成抗疫任务。


屠丹丽

致敬“第一批”

1月22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1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负责负压病房护理确诊病人。黄国兰护士长说,屠护士是一名党员,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进入负压隔离病房的当天晚上,她出现胸闷恶心,走出病房时吐了,但躺了一会儿又进去了,她说里面不放心,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早上。

一句话感言: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余生,愿我们都被世界温柔以待,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姜婷

致敬“第一批”

1月22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2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负责负压病房护理确诊病人。

一句话感言:相信寒冬即将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


周承桃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负责负压病房护理确诊病人。

一句话感言:

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行动落在岗位上,加油!


罗炼

致敬“第一批”

1月21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2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负责负压病房护理确诊病人。

一句话感言: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病毒。


伍晓青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在隔离病房和隔离门诊工作。

一句话感言:众志成城,力“抗”新冠。


陈叶儿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1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负责隔离病区护理工作。

一句话感言:我们一定能战胜新型肺炎!


邵明凤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1月31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在隔离病房和隔离门诊工作。图为邵护士平时工作照。

一句话感言:这段时间的甘甜来自一位位家长带着排除阳性的宝宝出观后匆匆而欣喜的背影,和那句转身时猝不及防道下的谢谢。


卢笑芬

致敬“第一批”

1月27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1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在隔离门诊工作。

一句话感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汪燕燕

致敬“第一批”

1月22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在隔离病房和隔离门诊工作。图为汪护士平时工作照。

一句话感言:

最美的时刻就是披上这身战袍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胡纯

致敬“第一批”

1月24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在隔离病房和隔离门诊工作。

一句话感言:疫情面前,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投入这场战争。如果连我们都退缩那这场战役还怎么取得胜利呢?所以我们只能一往无前。


急诊室

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急诊室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承担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诊治和护理隔离留观的特殊病人,他们未彻底解除隔离,需要留观病房进一步检测。


致敬“第一批”

致敬“第一批”

向急诊医护人员致敬!

急诊室的一个个无名英雄,集团队之力,扛起这项艰巨任务。他们不分第一批第二批,全体都是第一批。


劳钰燕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2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主要在隔离病房和隔离门诊工作。

一句话感言:道阻且长 我们愿逆行而上


钱正杰

致敬“第一批”

1月20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1月23日按医院通知换防撤离,在隔离门诊负责取咽拭子和采末梢血。

一句话感言:“虽然怕,但是我愿意守护可爱的孩子们。


方芳

致敬“第一批”

1月21日白天进隔离门诊,负责当天的咽拭子取样。图为方护士平时生活照。

一句话感言:

疫情面前不能退缩,哪里需要去哪里。


邵浙丹

致敬“第一批”

1月21日晚上进隔离门诊,负责当天的咽拭子取样。图为邵护士平时生活照。

一句话感言:第一个病人到来,我在缓冲间换衣服,脑海中突然蹦出女儿可爱的笑容,眼泪不自主的下来,穿脱隔离衣的手也开始抖起来。但是,穿戴整齐进去忙碌之后,完全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中,因为职责所在。


施华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到湖滨院区隔离病区工作,25日因医院需要换防撤离。


陈小桥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在湖滨院区隔离病区工作,因医院需要换防。


王淑琴

致敬“第一批”

1月24日在湖滨院区隔离病区工作,因医院需要换防撤离。


胡辰琼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到25日,在湖滨院区隔离病区工作,因医院需要换防撤离。


高慧中

致敬“第一批”

1月23日,在湖滨院区隔离病区工作,因医院需要换防撤离。

致敬“第一批”

图为带领护士们坚守岗位的陈秀萍科护士长、单佳妮护士长、谢王芳护士长、胡蓉护士长一同在综合ICU前面合影。


英雄就在身边!

他们率先穿越隔离病区做技术支持


放射科

张洪锡是放射科党支部书记。当需要为一名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的小朋友进行隔离拍片时,他第一个走进了隔离诊室。何雅红、张晓霞陈志强等,也紧随其后,率先成为进入隔离病区拍片的年轻骨干。

致敬“第一批”

图为放射科技术人员正在操作。

钮渭明是是放射科一位老党员,也是科主任助理,是医院收治第一例确诊病例后,第一个走进隔离病房进行放射检查的。他还主动放弃休假,大年三十与高福生两人白黑交替奋战在防疫第一线。


致敬“第一批”

图为钮渭明正在操作。


钮渭明一句话感言:作为射科主任助理和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疫情面前必须冲在前面,不怕苦、不怕累,为大家做好表率。


特检科

当接到隔离病房要给一个新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儿做超声检查的电话,科室副主任徐彬二话没说就进入到隔离病区,下午2点进去,5点出来。


致敬“第一批”

徐彬一句话感言:

去隔离病房都是理所应当的。穿着防护服工作确实非常辛苦,深深敬佩那些在武汉、在前线工作的同道。


实验检验中心

李伟是临床PCR实验室组长,从1月24(除夕)日开始奋战在抗疫前线,一直到发稿还在继续!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不忘初心,抗战疫情,守护儿童健康!

沈征是PCR实验室成员,1月24(除夕)日开始,开始奋战在抗疫前线,一直到发稿还在继续!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李华美是PCR实验室成员,1月24(除夕)日开始,开始奋战在抗疫前线,一直到发稿还在继续!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坚守岗位,抗战疫情!

项文清是实验检验中心一员,面对疑似标本,她率先站了出来,选择把风险留给自己。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我让老公、女儿都回老家了,一个人留在杭州的,让我来做吧!


病理科

春节期间,在防护措施有限的情况下,朱坤、王张敏、胡佳慧

自告奋勇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呼吸道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工作布置。

致敬“第一批”

病理科作为人员最为紧缺的部门之一,春节过后开始“换防”,遗传代谢科将全力支援。汤佳明、赵晓旭张超三位同事作为第一批支援者已于2月3日到病理科报到;第二批沈亚平、方可欣

朱羚三位同事,于2020年3月2日接替第一批。


信息中心

在这场战“疫”中,信息中心负起了“信息入口”“技术支持”的责任,不仅涉及相应程序的临时调整,还肩负各种医疗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网络保障工作,多次出入感染楼,新增多种设备。他们一直在背后,却一直在战斗。

信息中心的阮增辉、吴岑亮、孙晨升、陈宝海、汪小锋、李哲明以及硬件外包公司的几位工程师过年前一直在感染楼工作,保障所有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致敬“第一批”

1月31日,孙晨升、吴岑亮、阮增辉三位同志还穿着隔离服进入隔离病房,协助放射科在隔离病房中新设DR机器。

为了尽量减少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对外交流病区的繁琐,信息中心加班加点,紧急在感染楼布置了远程会诊装置。

药剂科

1月22日,张少燕率先来到抗击新冠肺炎前线,做药剂纷发调配工作。她说一不二、说去就去,理由是孩子有需要。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义无反顾,责无旁贷。


英雄就在身边!

他们不是医生和护士,却同样身披战衣冲锋在前

司机师傅邵泉官

邵泉官是医院司机班的师傅,接到通知后,他二话没说,2月4日随浙江紧急救援车队驰援武汉。


致敬“第一批”

邵师傅的感言缺失了,因为我们编稿的时候,他正飞驰在公路上。

安保人员靳飞

靳飞是医院的一位安保人员,1月26日到2月1日,在隔离区出入口做人员管控。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尽我所能,做我能做!

保洁人员毕于社

医院保洁人员毕于社,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在1月23日进入负压病房,迄今坚守。

致敬“第一批”

一句话感言:

服从是天职,做好本职工作不添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回报!


英雄就在身边!

他们不是一线,却是一直先谋先动

是特殊的“第一批”

这场战“疫”,是医院上下的共同作战!

党委书记舒强、常务副院长傅君芬、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强作全局部署,从头到尾和一线医生一样,没有休息过一天。

致敬“第一批”

致敬“第一批”

这场战“疫”,要感谢医务科、院感科、护理部、防保科等前驱部队,是他们率先为大部队前行趟出一条路!

致敬“第一批”

致敬“第一批”

疫情来得匆匆,当“第一批”率先奔赴“战场”,我们甚至没来得及说一声感谢,道一声祝福。

在此,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些敢为人先的勇士!“你们一往无前的样子,太飒了!”

致敬“第一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