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另一个战场,一个又一个普通人披上自己的“战衣”,谱写出同样铿锵有力的维护稳定、捍卫生命之歌。

他们可能不是冲锋在前的白衣天使,而是默默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工作者;他们可能不曾被你知晓,却一如既往穿梭在街道只为确保汩汩清水润泽万家;他们的面容此时藏在口罩下,依然为你呵护着冬日里室内如春的安心与暖流;他们甚至不曾与你相遇,却从凌晨开始奔波,只为确保你居家的那份洁净、给你传递“早安”的信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群群普通人,因为责任、因为奉献、因为情怀、因为爱,克服重重困难,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以自己的辛苦努力,成为百姓生活最坚实的后盾,成为非常时期,秩序不乱、人心不慌的无名英雄。今天,记者走近他们,让我们感受这些普通人组成的古城西宁最坚实的战“疫”“后方力量”。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工作人员巡查天然气城南门站配气设备。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特殊时期,管道燃气营业厅正常营业。

“燃”起斗志我们必保障

“如果您近期到管道燃气营业厅办事,若发现我们戴口罩,请您予以充分理解,新春佳节,防控疫情,我们依然奋斗在一线,谢谢大家的理解,祝大家新年快乐!”

2月3日,这样一段话在西宁中油燃气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原本面带微笑的营业厅姑娘们纷纷戴上了口罩,无法让用户看到他们热情的笑脸。

“虽然最近前往窗口缴纳气费的用户很少,但我们仍然坚持安排窗口值班人员到岗服务。”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们极力倡导尽量选择网络或电子平台缴费方式,减少客户赴服务大厅窗口现场缴费次数,最大程度降低人员聚集风险。”

为最大限度确保客户和员工的身体健康,西宁中油燃气加大了对各场站、对外服务窗口、办公区域等场所的消毒频次,要求上班员工必须佩戴防护口罩上岗,每日上下班前进行体温测量等。此外,还对员工及其家属与疫区的接触情况进行了严格管控和仔细排查。

燃气保供不容有失,疫情防范迫在眉睫。为做好西宁市居民、车辆的气源保供和安全保障工作,降低市民的出行率,近期,西宁中油燃气加强了气源调度,确保气足压稳,对重要门站、调压站等场所燃气管网、设施加强巡查巡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月4日记者采访时,城南门站站长田启凤介绍:“特殊时期,公司全体党员和所有值班人员都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做好供气保障和用户服务工作。目前市区气源充足,供气平稳,用户售气维修工作正常开展,供气工作未受到疫情影响。”

在西宁中油燃气的生产调度中心大厅,记者看到三名调度员正在值守,他们面前的大屏幕上,各种密密麻麻的数据在跃动,显示着市区所有燃气管线和调压器的实时压力变化。与此同时,市区的各个天然气输配场站,配气工们二十四小时值守,此时他们的工作任务比平时更重。因为节日期间用气量明显增多,配气工巡查设备的次数更多。

这几天,管网检修中心东站负责人袁卓君每天的工作就是进行管线泄漏检查,并将医院纳入巡查线路,同时为居民继续提供故障燃气表更换、泄漏隐患整改、无气处置、通气等应急处置服务。

“特殊时期更要给用户更多的安全感。这段时间,我们加强对设备、管线、零部件的排查,紧盯管网安全,确保市区管道燃气客户用气有保障。”袁卓君说。

坚守在燃气抢险维修一线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及时排除燃气设施故障,他们穿上一身蓝色工服,戴上防护口罩,便风雨无阻地踏上了为用户家燃气设施维修的路程。面对疫情他们内心会有那么一点害怕,但是正如袁卓君所说的,越是在这个时候,用户更需要我们,我们更要逆流而上。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疫情防控期间,西宁供水集团加强管网巡线检查。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供水人坚守岗位进行管网排查。

水润民心我们在路上

“报告呼叫中心,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向北建新巷路面的井盖冒水,请尽快抢修。”2月1日上午,西宁供水集团接到维修报告后,总经济师薛宏伟随即率领抢修人员赶赴医院附近进行现场勘察。

经查看,管道连接处破损导致漏水点,历时1个小时,排水清理、更换管卡完成抢修通水,抢修期间该医院供水正常。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西宁供水集团迅速成立相关工作组,从内部人员疫情排查管理、供水生产调度、管网巡查巡护及抢维修、水质监管等环节,全方位开展工作,特别是针对全市22家医疗机构单位制定专门的供水保障预案,确保管网平稳运行。

记者2月3日采访时了解到,连续几天薛宏伟都亲自带班,一干就是24小时,两只眼睛熬得通红。一边看着供水量的稳定情况,一边巡查着发电机的温度及阀门的开关度,检查一切生产设备都正常运转后,他才松口气坐下歇会,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他不肯走。“我们是民生保障单位,疫情当前,要保持正常供水,更不能出差错!”

西宁供水集团,承担着西宁市区32634余用户的查表计费和9000余座表井的监督保护工作。1987年出生的胡彬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供水管网覆盖着的203条街巷的供水终端——水表井,巡查管网运行情况。

“疫情期间,队员们都保持24小时待命抢修,只要一个电话,就要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抢修现场。提高抢修效率,就能缩短停水时间。”胡彬说,这是自己和伙伴们心里随时绷紧的弦。

由于外出人员不能及时返岗,防控巡线人手不够,大年初三,胡彬决定回公司上班。孩子眼中快要溢出的泪花,没能拽住他走出家门奔赴一线的脚步,而这,已经数不清是他为了保障供水而贡献出的多少个节假日了。

地下深处,密集交织的供水管网对于一座城市如同血脉之于人体,贾翔波的工作是供水管网的“护工”——管道巡查员。

一个查表井勾、一个手电筒、一部查表录入终端、一把手锤,就是贾翔波的“标配”工具。每天在水表表井外放置好警示桶,然后勾开井盖,弯下腰钻进被下水浸泡的井内,检查管网情况,再把井盖盖好并检查覆盖是否稳妥,看似简单的操作,贾翔波每天要重复几十次。

“特殊时期,更要认真处理好每一条管道,给老百姓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贾翔波说。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西宁供水集团对未能及时缴费的欠费注册用户采取停费不停水措施,同时倡导户表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自主缴费。

对于家中需要IC卡充值用户,可提前拨打24小时供水热线电话预约,由大厅工作人员统筹办理,即办即走,最大限度减少客户在大厅的停留时间。这家企业专人24小时通过供水管网大数据平台中心实时监控,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程管控,保障居民能够用上安全水。

特殊时期的供水有着不同往日的意义。西宁自来水人深知,疫情防控不止于心,安全保供不止于行。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记录供电数据。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王强(右一)和同事正在沿线进行线路检查。

“电”亮信心我们在行动

“变压器设备各部件无电晕、放电现象,高、中压引下线与套管连接处无过热、打火现象。”2月2日10时,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城西供电中心运检一班的刘昌全正手持红外测温仪,对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的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类设备进行细致巡视、测温。

此时,运检一班班长王强带领3位抢修人员来到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为该医院供电设备开展保电特巡。“服务队每天会对医院的各电压等级配电房、发电机房和供电线缆通道等区域的用电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目前相关设备运行状况良好。”王强说。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供电稳定安全,1月26日起,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组织234名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出动78辆保电车辆对全市医疗机构所涉及的88条线路进行了特巡特维,确保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及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可靠用电。

“叮铃铃、叮铃铃!”14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服务指挥中心响起,值班人员接到报修工单,多巴镇吧浪村多户居民家中停电,要求立即处置。

“除了穿戴工作服、安全帽,把口罩一并戴好,立即出发。”王强下达命令,刚拿起盒饭还没来得及吃的王强便带队迅速出发。

经检查,居民家中用电超负荷,导致负荷接头损坏,经过2个小时维修,电力恢复正常。此时的王强和同事并没有马上撤离,而是一直在现场监测。“疫情来临,许多居民在家,取暖器等设备使用时间相对集中,使许多小区负荷猛增,造成供电压力。为保障平稳用电,我们还要对小区配电变压器开展红外测温,对重点线路进行了隐患排查整治。”王强介绍。

用电高峰过去,王强和同事返回值班室,桌上的盒饭早已变冷。他们往盒饭里倒点开水泡泡开始狼吞虎咽……已经坚守岗位连续奋战了9天,同事们都劝王强回家休息一天,他笑着摇摇头。当青海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王强主动将对医院的巡视由一天两次改为三次。

特殊时期,在高速路口收费站、省道多处交界点、体温检测点、疫情隔离区,在各处用电抢修现场,都能看到电力人全身心保电的身影。“我们随时待命,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王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成立专业应急抢修队伍,对全市居民用电开展“地毯式”排查,在做好对西宁市2家定点救治医院和30家发热门诊的防控应急保供电工作同时,保证全市春节期间居民用电可靠供应。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运输队队长张万斌正在检查车辆。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工作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准备出发。

“清除”担忧我们做后盾

凌晨五时,天空还是一片漆黑,有20年驾龄的环卫司机魏吉鹏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由于疫情出现,魏师傅被安排在环卫机动组,负责辖区内垃圾清运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环卫车组进行废弃口罩、防护用品等收集处理工作。

“我现在的工作凌晨4时开始,5时左右到公司检查车辆,然后到各小区物业清运生活垃圾。特殊时期,让市民能安全、放心地生活,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公司、居民们的负责。”说罢魏师傅上了车,对记者挥了挥手……

因疫情防控需要,大部分人员减少外出,各小区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增大。中心调整工作重心,以预约模式为基础,增派巡査人员,逐小区排查辖区垃圾清运情况,保障日产日清。

此外,因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对医院垃圾清运,中心特别指定专人、专车、定人定岗、定时段预约,安排车辆每日两次,确保医疗机构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置。并对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保证自身安全。

中午过后,几名环卫司机师傅已将几家物业单位废弃口罩收集完毕后返回中心。“体温正常,注意休息和防护……”工作人员赶忙上去为环卫工人们测体温、进行消毒。

“每天会给我们测量体温,这样他们放心,我们自己也放心。”环卫司机吴师傅笑着说。刚开始大家都有点害怕,后来消毒、测体温、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穿上具有防水防雨功能的防护工作服和雨靴就觉得放心多了。吴师傅除了每天清运垃圾,还主动申请在道路卡口值守。“想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能献一份力就献一份力”。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废弃垃圾中的口罩数量剧增。为保障一线环卫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废弃口罩造成二次污染,中心对辖区内一镇七办八个责任区域,541家物业单位废弃口罩进行收集。安排两台微型垃圾清运车,定人、定岗、定车、定时对辖区单位家属楼院的废弃口罩进行分时、分区域、分片区收集,为专人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并对车辆每日不少于6次消杀,隔离停放。将收集的废弃口罩清运至西宁城投环境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进行集中处理。

“如果是以往,工作时间是早上6时到下午4时,但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工作时间被压缩到了凌晨4时到中午12时,时间缩短了,整个工作节奏都要加快。此外,我们对进出的车辆都要消杀,对设备也要进行消杀,事情更多了。但为了确保居民干干净净、安安全全过春节,不让疫情随垃圾扩散,我们要坚守在岗位上,积极做好防控疫情一线保洁工作。”负责安排调度的运输队队长张万斌说。

据了解,该中心还针对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休息室、以及公交站台、公厕、主次街道卫生死角等进行专门消杀,保护好居民,筑牢环卫一线防疫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