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阻擊戰“後方”有我們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另一個戰場,一個又一個普通人披上自己的“戰衣”,譜寫出同樣鏗鏘有力的維護穩定、捍衛生命之歌。

他們可能不是衝鋒在前的白衣天使,而是默默守護萬家燈火的電力工作者;他們可能不曾被你知曉,卻一如既往穿梭在街道只為確保汩汩清水潤澤萬家;他們的面容此時藏在口罩下,依然為你呵護著冬日裡室內如春的安心與暖流;他們甚至不曾與你相遇,卻從凌晨開始奔波,只為確保你居家的那份潔淨、給你傳遞“早安”的信息……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群群普通人,因為責任、因為奉獻、因為情懷、因為愛,克服重重困難,默默堅守在崗位上。他們以自己的辛苦努力,成為百姓生活最堅實的後盾,成為非常時期,秩序不亂、人心不慌的無名英雄。今天,記者走近他們,讓我們感受這些普通人組成的古城西寧最堅實的戰“疫”“後方力量”。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工作人員巡查天然氣城南門站配氣設備。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特殊時期,管道燃氣營業廳正常營業。

“燃”起鬥志我們必保障

“如果您近期到管道燃氣營業廳辦事,若發現我們戴口罩,請您予以充分理解,新春佳節,防控疫情,我們依然奮鬥在一線,謝謝大家的理解,祝大家新年快樂!”

2月3日,這樣一段話在西寧中油燃氣營業廳工作人員的微信朋友圈火了起來。原本面帶微笑的營業廳姑娘們紛紛戴上了口罩,無法讓用戶看到他們熱情的笑臉。

“雖然最近前往窗口繳納氣費的用戶很少,但我們仍然堅持安排窗口值班人員到崗服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們極力倡導儘量選擇網絡或電子平臺繳費方式,減少客戶赴服務大廳窗口現場繳費次數,最大程度降低人員聚集風險。”

為最大限度確保客戶和員工的身體健康,西寧中油燃氣加大了對各場站、對外服務窗口、辦公區域等場所的消毒頻次,要求上班員工必須佩戴防護口罩上崗,每日上下班前進行體溫測量等。此外,還對員工及其家屬與疫區的接觸情況進行了嚴格管控和仔細排查。

燃氣保供不容有失,疫情防範迫在眉睫。為做好西寧市居民、車輛的氣源保供和安全保障工作,降低市民的出行率,近期,西寧中油燃氣加強了氣源調度,確保氣足壓穩,對重要門站、調壓站等場所燃氣管網、設施加強巡查巡檢,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2月4日記者採訪時,城南門站站長田啟鳳介紹:“特殊時期,公司全體黨員和所有值班人員都堅守工作崗位,認真做好供氣保障和用戶服務工作。目前市區氣源充足,供氣平穩,用戶售氣維修工作正常開展,供氣工作未受到疫情影響。”

在西寧中油燃氣的生產調度中心大廳,記者看到三名調度員正在值守,他們面前的大屏幕上,各種密密麻麻的數據在躍動,顯示著市區所有燃氣管線和調壓器的實時壓力變化。與此同時,市區的各個天然氣輸配場站,配氣工們二十四小時值守,此時他們的工作任務比平時更重。因為節日期間用氣量明顯增多,配氣工巡查設備的次數更多。

這幾天,管網檢修中心東站負責人袁卓君每天的工作就是進行管線洩漏檢查,並將醫院納入巡查線路,同時為居民繼續提供故障燃氣表更換、洩漏隱患整改、無氣處置、通氣等應急處置服務。

“特殊時期更要給用戶更多的安全感。這段時間,我們加強對設備、管線、零部件的排查,緊盯管網安全,確保市區管道燃氣客戶用氣有保障。”袁卓君說。

堅守在燃氣搶險維修一線的工作人員,不分晝夜,及時排除燃氣設施故障,他們穿上一身藍色工服,戴上防護口罩,便風雨無阻地踏上了為用戶家燃氣設施維修的路程。面對疫情他們內心會有那麼一點害怕,但是正如袁卓君所說的,越是在這個時候,用戶更需要我們,我們更要逆流而上。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疫情防控期間,西寧供水集團加強管網巡線檢查。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供水人堅守崗位進行管網排查。

水潤民心我們在路上

“報告呼叫中心,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向北建新巷路面的井蓋冒水,請儘快搶修。”2月1日上午,西寧供水集團接到維修報告後,總經濟師薛宏偉隨即率領搶修人員趕赴醫院附近進行現場勘察。

經查看,管道連接處破損導致漏水點,歷時1個小時,排水清理、更換管卡完成搶修通水,搶修期間該醫院供水正常。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西寧供水集團迅速成立相關工作組,從內部人員疫情排查管理、供水生產調度、管網巡查巡護及搶維修、水質監管等環節,全方位開展工作,特別是針對全市22家醫療機構單位制定專門的供水保障預案,確保管網平穩運行。

記者2月3日採訪時瞭解到,連續幾天薛宏偉都親自帶班,一干就是24小時,兩隻眼睛熬得通紅。一邊看著供水量的穩定情況,一邊巡查著發電機的溫度及閥門的開關度,檢查一切生產設備都正常運轉後,他才鬆口氣坐下歇會,大家都勸他回去休息,他不肯走。“我們是民生保障單位,疫情當前,要保持正常供水,更不能出差錯!”

西寧供水集團,承擔著西寧市區32634餘用戶的查表計費和9000餘座表井的監督保護工作。1987年出生的胡彬主要工作就是負責供水管網覆蓋著的203條街巷的供水終端——水錶井,巡查管網運行情況。

“疫情期間,隊員們都保持24小時待命搶修,只要一個電話,就要在最短時間內出現在搶修現場。提高搶修效率,就能縮短停水時間。”胡彬說,這是自己和夥伴們心裡隨時繃緊的弦。

由於外出人員不能及時返崗,防控巡線人手不夠,大年初三,胡彬決定回公司上班。孩子眼中快要溢出的淚花,沒能拽住他走出家門奔赴一線的腳步,而這,已經數不清是他為了保障供水而貢獻出的多少個節假日了。

地下深處,密集交織的供水管網對於一座城市如同血脈之於人體,賈翔波的工作是供水管網的“護工”——管道巡查員。

一個查表井勾、一個手電筒、一部查表錄入終端、一把手錘,就是賈翔波的“標配”工具。每天在水錶表井外放置好警示桶,然後勾開井蓋,彎下腰鑽進被下水浸泡的井內,檢查管網情況,再把井蓋蓋好並檢查覆蓋是否穩妥,看似簡單的操作,賈翔波每天要重複幾十次。

“特殊時期,更要認真處理好每一條管道,給老百姓一個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賈翔波說。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間,西寧供水集團對未能及時繳費的欠費註冊用戶採取停費不停水措施,同時倡導戶表用戶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官網自主繳費。

對於家中需要IC卡充值用戶,可提前撥打24小時供水熱線電話預約,由大廳工作人員統籌辦理,即辦即走,最大限度減少客戶在大廳的停留時間。這家企業專人24小時通過供水管網大數據平臺中心實時監控,實現從“源頭”到“龍頭”全程管控,保障居民能夠用上安全水。

特殊時期的供水有著不同往日的意義。西寧自來水人深知,疫情防控不止於心,安全保供不止於行。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記錄供電數據。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王強(右一)和同事正在沿線進行線路檢查。

“電”亮信心我們在行動

“變壓器設備各部件無電暈、放電現象,高、中壓引下線與套管連接處無過熱、打火現象。”2月2日10時,國網西寧供電公司城西供電中心運檢一班的劉昌全正手持紅外測溫儀,對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外的變壓器、斷路器、電容器類設備進行細緻巡視、測溫。

此時,運檢一班班長王強帶領3位搶修人員來到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為該醫院供電設備開展保電特巡。“服務隊每天會對醫院的各電壓等級配電房、發電機房和供電線纜通道等區域的用電設備進行詳細檢查,目前相關設備運行狀況良好。”王強說。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供電穩定安全,1月26日起,國網西寧供電公司組織234名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出動78輛保電車輛對全市醫療機構所涉及的88條線路進行了特巡特維,確保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及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可靠用電。

“叮鈴鈴、叮鈴鈴!”14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在國網西寧供電公司服務指揮中心響起,值班人員接到報修工單,多巴鎮吧浪村多戶居民家中停電,要求立即處置。

“除了穿戴工作服、安全帽,把口罩一併戴好,立即出發。”王強下達命令,剛拿起盒飯還沒來得及吃的王強便帶隊迅速出發。

經檢查,居民家中用電超負荷,導致負荷接頭損壞,經過2個小時維修,電力恢復正常。此時的王強和同事並沒有馬上撤離,而是一直在現場監測。“疫情來臨,許多居民在家,取暖器等設備使用時間相對集中,使許多小區負荷猛增,造成供電壓力。為保障平穩用電,我們還要對小區配電變壓器開展紅外測溫,對重點線路進行了隱患排查整治。”王強介紹。

用電高峰過去,王強和同事返回值班室,桌上的盒飯早已變冷。他們往盒飯裡倒點開水泡泡開始狼吞虎嚥……已經堅守崗位連續奮戰了9天,同事們都勸王強回家休息一天,他笑著搖搖頭。當青海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王強主動將對醫院的巡視由一天兩次改為三次。

特殊時期,在高速路口收費站、省道多處交界點、體溫檢測點、疫情隔離區,在各處用電搶修現場,都能看到電力人全身心保電的身影。“我們隨時待命,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王強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記者瞭解到,國網西寧供電公司成立專業應急搶修隊伍,對全市居民用電開展“地毯式”排查,在做好對西寧市2家定點救治醫院和30家發熱門診的防控應急保供電工作同時,保證全市春節期間居民用電可靠供應。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運輸隊隊長張萬斌正在檢查車輛。

抗“疫”阻击战“后方”有我们

工作人員穿戴好防護服準備出發。

“清除”擔憂我們做後盾

凌晨五時,天空還是一片漆黑,有20年駕齡的環衛司機魏吉鵬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由於疫情出現,魏師傅被安排在環衛機動組,負責轄區內垃圾清運的同時,也要幫助其他環衛車組進行廢棄口罩、防護用品等收集處理工作。

“我現在的工作凌晨4時開始,5時左右到公司檢查車輛,然後到各小區物業清運生活垃圾。特殊時期,讓市民能安全、放心地生活,有一個舒適的環境,這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公司、居民們的負責。”說罷魏師傅上了車,對記者揮了揮手……

因疫情防控需要,大部分人員減少外出,各小區的生活垃圾清運量增大。中心調整工作重心,以預約模式為基礎,增派巡査人員,逐小區排查轄區垃圾清運情況,保障日產日清。

此外,因醫院環境的特殊性,對醫院垃圾清運,中心特別指定專人、專車、定人定崗、定時段預約,安排車輛每日兩次,確保醫療機構垃圾集中收集、集中運輸、集中處置。並對工作人員配備個人防護用品,保證自身安全。

中午過後,幾名環衛司機師傅已將幾家物業單位廢棄口罩收集完畢後返回中心。“體溫正常,注意休息和防護……”工作人員趕忙上去為環衛工人們測體溫、進行消毒。

“每天會給我們測量體溫,這樣他們放心,我們自己也放心。”環衛司機吳師傅笑著說。剛開始大家都有點害怕,後來消毒、測體溫、戴口罩、護目鏡、手套,穿上具有防水防雨功能的防護工作服和雨靴就覺得放心多了。吳師傅除了每天清運垃圾,還主動申請在道路卡口值守。“想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能獻一份力就獻一份力”。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廢棄垃圾中的口罩數量劇增。為保障一線環衛人員的安全與健康,防止廢棄口罩造成二次汙染,中心對轄區內一鎮七辦八個責任區域,541家物業單位廢棄口罩進行收集。安排兩臺微型垃圾清運車,定人、定崗、定車、定時對轄區單位家屬樓院的廢棄口罩進行分時、分區域、分片區收集,為專人配備了個人防護用品,並對車輛每日不少於6次消殺,隔離停放。將收集的廢棄口罩清運至西寧城投環境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統一進行集中處理。

“如果是以往,工作時間是早上6時到下午4時,但疫情發生以來,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工作時間被壓縮到了凌晨4時到中午12時,時間縮短了,整個工作節奏都要加快。此外,我們對進出的車輛都要消殺,對設備也要進行消殺,事情更多了。但為了確保居民乾乾淨淨、安安全全過春節,不讓疫情隨垃圾擴散,我們要堅守在崗位上,積極做好防控疫情一線保潔工作。”負責安排調度的運輸隊隊長張萬斌說。

據瞭解,該中心還針對垃圾中轉站、環衛工人休息室、以及公交站臺、公廁、主次街道衛生死角等進行專門消殺,保護好居民,築牢環衛一線防疫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