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由于一场席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新冠肺炎,2020年的开始,与往年似乎不太一样。

长时间闷在家里的人们,从最开始的“宅在家好爽”,到天天琢磨“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吃火锅”,再到后来风靡全网的“好响出去丸”,最终,忍不住开始了“宅家花式厨艺大赏”。

春节假期过去之后,不用离家工作的人继续宅在家,需要异地返工的人复工被隔离,学生们开始上网课,小区门卫加紧进出人员管控,场面一度变成这个样子:

一场疫情

全民成了厨子

医护成了战士

老师成了主播

机关干部成了门卫

门卫成了哲学家,每天直击灵魂深处: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然后深情的给你一枪,看是不是头脑发热

......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段子出现,是因为这场疫情让大家明白,灾难来临的时候,除去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护,也要心态乐观、积极应对。所有人各司其职,生活才能尽量不受影响的继续向前。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的几十天里,我们看了太多太多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但,被病毒阻碍了正常生活的,不仅仅是患者和医护,更是这个社会的所有人。今天,让我们关注一个不一样的群体。

他们,是那些战疫的通信人。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这场“战疫”一线,通信人活跃在各个场景的身影,让人敬佩与感动。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现场,短短5天,他们完成了与病毒的生死竞速,实现了雷神山医院通信基站建设从选点到开通的全过程,保证2.5万人同时在线通信的4/5G网络投入使用。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在疫情一线战场,他们不到24小时成功打通了重点病患医疗机构视频会议系统,架起生命救治的沟通桥梁。各地的“小汤山医院”,是通信人夜以继日的建设,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在广大网友春节期间因为疫情在家宅到发霉时,他们为千万网友直播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千万网友在线云监工”的“奇景”。这是一种乐观,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所有人与时间赛跑,激励患者尽快接受有效治疗康复出院。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让人敬佩与感动。

在春节假期早已结束,却因为疫情迟迟不能复工、不能开学的时候,他们的坚守,使得远程办公、在线授课成为了现实。家住偏远山区的孩子,没有网络,甚至没有稳定的信号,上不了网课。

是通信人用最快的速度,在一个又一个荒凉偏僻的地方建起了基站,极速保障偏远山区的学生顺利上课。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在我们打开手机了解到最新疫情动态的时候,

在我们被迫宅在家却依然能够通过外卖买到新鲜蔬菜水果的时候,

在广大农民通过网络解决了疫情期间找不到收购商问题的时候,

在每个社区都统一管理、登记检测不漏掉一户一人的时候......

是否还记得,我们早已习惯了的这种“常规操作”,是他们默默坚守、24小时待命来进行保障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但他们,不该被遗忘。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这场“战疫”,从头到尾,通信人筹备公益物资支援前线的身影,让人敬佩与感动。

这场“抗疫战争”中,前线直面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医疗物资的短缺。在全社会紧急支援前线的时候,通信人在提供通信技术保障之余,也没有忘记在医疗物资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感动于那些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是真正的先锋。

我感动于那些日夜不停建造医院的工人,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我感动于那些捐钱捐物的广大群众,他们是真正的后盾。

我感动于那些战疫的通信人,他们是真正的架桥人。

这场“战疫”后方,通信人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医护人员,在一线救的是不幸被感染的患者。通信人,在后方“救”的不止是患者,还有你我,还有每一个人。

若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一片沃土,

那通信技术,就是三月的春雨。

悄悄地随风潜入,

润万物,却无一声。

是通信技术的保障,拉近了十数亿人的心。通信人,更是我们的同心人。


本文首发于中兴文档(ID:ztedoc)


分享到:


相關文章: